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ICAP)与突发性耳聋(突聋)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煤炭总医院接受治疗且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35 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ICA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ICAP组10 例和ICAP组25 例。比较两组患者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的不同。结果 无ICAP组与ICAP组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ICAP组重/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所占比例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无ICAP组听力损失发生率在0.25、1.00、2.00、8.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损失发生率在0.50、4.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P组的听力平均损失强度在0.25、0.50、1.00、2.00、4.00、8.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聋伴ICAP患者平坦型听力曲线所占比例高于无ICAP者,听力损失程度重于无ICAP者,听力平均损失强度高于无ICAP者。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分别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BG)。结果轻度狭窄组及中、重度狭窄组的TG、LDL-C、HDL-C及BG水平与冠脉造影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的TG,LDL-C,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与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密切,TG,LDL-C及HDL-C水平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2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造影前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脂四项,并进一步计算non-HDL-C值。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组(210例)和非冠心病组(42例),根据Gensini评分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轻中度病变组102例和重度病变组108例。结果 重度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水平高于轻中度病变组、非冠心病组(P<0.05);中度病变组TC、LDL-C、non-HDL-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重度病变组、轻中度病变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三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TC、LDL-C、non-HDL-C水平呈正相关(r=0.669、0.683、0.681,P<0.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221,P<0.001),与TG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8月‐2017年7月经健康体检后确诊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同时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共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血脂指标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350例进行比较,观察颈动脉狭窄与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TG、TC及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TG、TC及LDL-C水平有狭窄者比无狭窄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狭窄有密切关系,是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监测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对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并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伟 《疑难病杂志》2010,9(4):267-26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6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A组)和45例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组)以及42例老年正常体检者(C组),对其相关指标包括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等进行检测。结果A组,B组的SBP、DBP、BMI等均高于C组(P<0.05,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A组、B组的HbA_(1c)、FBG、TG、HDL-C、hsCRP、UA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HDL-C、UA、hsCRP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血尿酸和血脂异常,监测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并进行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SUA)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及血压正常者43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肌酐(SCr)、24小时尿白蛋白(UALB)。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尿酸、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程度显著正相关,尤其与颈动脉斑块的正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LnUALB。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程度正相关,独立于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1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根据是否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无脑卒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合并高血压率、FIB、FPG、2hPG、HbAlc、TG、TC、LDL-C、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 HDL-C)等指标.结果 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率及FIB、TG、TC、non HDL-C等均明显高于无脑卒中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FIB、高TG水平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早期积极的抗凝降纤、降脂等综合治疗,对预防和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情况。方法:利用生化方法检测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4例正常血糖老年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积极控制血糖及血脂可以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患者血脂及半胱氨酸(HCY).方法 选取80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进行分组,0~30分轻中度损伤组(53例)、>30分为重度损伤组(27例).入院后检测血清HCY、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 轻中度损伤组与重度损伤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为(43.29±5.67)μmol/L高于轻中度损伤组(21.45±4.2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8,P<0.05);轻中度损伤组与重度损伤组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TG、TC、LDL-C、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患者HCY表达明显存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HCY水平越高,与血脂水平无关,脑卒中类型也对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卒中患者血脂及HCY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脉压(PP)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5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PP水平分为PP1组(PP≤40 mm Hg),PP2组(PP 41~60 mm Hg),PP3组(PP 61~80 mm Hg),PP4组(PP80 mm Hg)四组。比较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血脂成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PP水平的影响。结果:LDL-C≥2.6 mmol/L、TC≥4.14 mmol/L、TG≥1.71 mmol/L在各组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且上述3个指标与患者PP均有相关性(P0.05);HDL-C与患者PP无相关性(P0.05)。结论:TC、LDL-C、TG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37-39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作为DPN组,将同期我院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T2DM组,分析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TG、TC、LDL-C、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HDL-C显著低于T2D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TG、TC、HDL-C、LDL-C、ApoB均为DPN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脂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TG、TC、HDL-C、LDL-C、ApoB水平与DPN发病关系密切,是导致神经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687-689
目的探讨血清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大血管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观察组)和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1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C肽(FCP)、餐后1 h C肽(PCP)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偏长(P<0.05);2组患者BMI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G、LDL-C、FBG、PBG、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FCP及P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TG、LDL-C、FBG、PBG及Hb A1c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HDL-C、FCP及PCP为大血管病变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C肽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患者及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103例高血压患者、39例利尿剂治疗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健康人及74例血压正常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组及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TC、TG、HDL-C、LDL-C升高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对血脂水平均有影响。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同时可导致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变化。方法 :将年龄>60岁的198例住院病人分为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 ,比较和分析3组以及各组男女患者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P<0.01) ;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中甘油三脂(TG)水平较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组中女性TC、LDL -C、T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 ,糖尿病组中女性T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HDL -c水平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时脂质代谢紊乱的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 ,两者合并时紊乱程度加重 ;老年女性较男性血脂水平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魏乐莲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8):801-802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明确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对72例糖尿病伴脑梗死、50例不伴糖尿病的脑梗死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梗死部位、梗死数目及预后。结果两组实验室检验数据、梗死部位、梗死数目及预后有显著差别。结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TG、TC、HDL-C、Fib水平明显高于不伴糖尿病的脑梗死者,基底节区梗死发生率高,多发病灶多,预后不良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脑梗死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5例,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男性≥416.4μmol/L,女性≥356.9μmol/L)和正常血尿酸组,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率。结果: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的TG、HDL-C、TG、BMI、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LDL-C低于对照组(P<0.05),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较正常尿酸组明显增高(P<0.05),UA水平与IMT正性相关(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及无症状脑梗死关系密切,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严格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不可忽视的一个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谱部分指标及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12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CAG)及空腹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检测,根据CAG检测结果进行Gensini(GS)评分,并分为高分组(n=38)、中分组(n=45)、低分组(n=42)。比较三组患者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TG、TC、HDL-C、LDL-C、VLDL-C、TC/TG、TG/HDL-C、TG/LDL-C、LDL-C/HDL-C),分析血脂指标、血脂比值与GS评分的相关性;以GS评分为因变量,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经多因素校正后与GS评分仍存在相关性的指标。结果: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TC、LDL-C均依次升高(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HDL-C、V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分组...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关系.方法:测定46例老年2型糖尿病(26例伴高血压)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脂质水平.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显著降低.糖尿病伴高血压者这些改变更显著,且伴高胰岛素(INS)血症及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体重指数(BMI)、TC、TG、LP(a)呈负相关,与HDL-C、 ApoAⅠ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吕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66-3067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血脂水平差异,为预防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89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进行血脂检测,并与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89例正常人群(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均高于正常人群,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均低于正常人群。结论加强对血脂的控制,改善膳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rain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B-FABP)增高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我院85例IS患者,且均证实B-FABP水平〉11μg/L,同时随机抽取90例B-FABP未增高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B-FABP水平。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男性、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呈正相关(P〈0.05);H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保护因素。结论 IS患者B-FABP水平受高血压、糖尿病及HDL-C的影响,对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