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柴胡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服用小柴胡降逆汤治疗,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片和多潘立酮片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食管炎症积分,并随访复发率。结果小柴胡降逆汤能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形态学改变,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柴胡汤降逆汤对GER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有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刘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15-3216
目的观察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胃降逆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降逆益中汤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及对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全部入选患者按乱数表法分别划分入常规组及治疗组,两组均61例,常规组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降逆益中汤治疗,4周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症状、炎性因子的变化,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8.36%)高于常规组(86.89%),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常规组良好(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反酸、烧心、腹痛、腹胀、嘈杂、嗳气、失眠积分较前降低(P<0.05),且两组对比治疗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持平(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hs-CRP、IL-18均较前降低(P<0.05),且两组对比治疗组更低(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治疗组为1.64%,两组不良反应持平(P>0.05)。结论:降逆益中汤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自拟顺气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牛久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4):317-31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多发病,中医属“噎膈”、“胸痛”、“胃脘痛”、“反酸”等病证范畴。多由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病,临床常见恶心、呕哕、反酸、嗳气、胸骨后痛伴烧灼感等症,西医治疗多采用抑酸剂及胃动力药物等,药物副作用较多,且极易复发。笔者自2001年至2003年期间采用自拟顺气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清热降逆汤治疗。采用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Q)评估两组的临床症状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频率、反流持续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GerdQ评分、反流频率、反流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erdQ评分、反流频率、反流持续时间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IP明显降低,MTL、GAS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IP比对照组低,MTL、GAS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降逆汤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以调胃降逆汤,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逆益中汤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药理作用。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降逆益中汤。2组均持续治疗4周。结果 治疗4周后,B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A组为80.00%,B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A组(P <0.05)。2组治疗4周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p H值<4时间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比A组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比A组高;弱碱反流、弱酸反流、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且B组弱碱反流次数比A组少(P <0.05)。B组及A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降逆益中汤能够减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分泌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胃食管反流症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疼痛、烧心、泛酸、咽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的疾患,属中医学吐酸、中酸、吞酸等范畴。我们以清热降逆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心得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0.
降逆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目前认为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食管粘膜的损害是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临床多以烧心、胃脘灼痛、泛酸、反胃、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降逆和胃法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和胃降逆散加减治疗胃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4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以健脾和胃、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调畅气机为法,加用止呕的方药,以和胃降逆散加减治疗胃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道反流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胃食道反流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泛酸、烧心、胸痛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制酸,护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半夏泻心汤口服。两组均7d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症状,实验室指标亦有显著疗效(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半夏泻心汤加味对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5例胃食管返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口服8周后评定疗效,两组疗程均为8周,停药三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总有效率数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具有辛开苦降、化痰散结、降气止痛效果,在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和胃降逆法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和胃降逆法与西医治疗均能够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和胃降逆法对血浆胃动素的作用弱于西医治疗,二者对血清胃泌素的作用相当。结论:和胃降逆法能够通过调节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作用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基础上联用腹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进行治疗能够有极为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建中降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NER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口服雷贝拉唑,治疗组(n=30)予以建中降逆汤。比较两组主要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胃电图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胃电图指标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RDQ、SSS评分降低,PGⅠ、G-1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RDQ、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GⅠ、G-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中降逆汤治疗NERD中虚气逆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情志精神心理以及胃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