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安徽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安徽省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 30 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情况,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或趋势卡方检验进行感染率间的比较。结果2016—2020年安徽省分别设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6、 16、 14、 14和21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14%(129/6 032)、 0.76%(125/16 409)、 1.26%(185/14 704)、 0.88%(132/14 982)和0.58%(126/21 57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评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改进和完善防治策略提供支持。方法 2020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8个人体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各监测点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计调查1 000人。采集被调查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情况,并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集调查点每个行政村田地或菜园土样,采用45℃、 5%盐水鉴定土壤中钩蚴,采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中人蛔虫卵。结果 202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8个监测点人体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84%(3 485/415 672),其中感染率最高省份为海南(6.34%, 199/3 141),其次为云南(5.80%, 963/16 616)和四川(3.66%, 592/16 168);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91%(1 944/213 591),高于男性的0.76%(1 541/20...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江苏省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7—2021年,江苏省每年选取8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固定监测点1个,每年不变;流动监测点7个,每年不同)。各监测点按照东、西、南、北、中等5个地理方位,每个方位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调查,每个行政村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约30 g,通过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二检)检测虫卵,计算各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钩虫阳性粪样再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从固定监测点每村随机抽取5户住户,每户采集1份菜园或田地的土样(≥400 g),其中350 g土样用于钩蚴检测,50 g用于人蛔虫卵检测。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7—2021年江苏省累计调查41 753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30%(124/41 753)。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13%(56/41 753)、 0.06%(24/41 753)、 0.02%(10/41 753)和0.08%(34/4...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9年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和特点,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9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县)开展调查工作。各监测点抽样方法一致,按地理方位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调查1 000人。收集被调查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虫卵并计数,计算感染率、感染度等指标,感染率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在北京、福建和甘肃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监测点开展土壤中人蛔虫卵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5户居民,每户采集1份田地或菜园的土壤样品,采用45℃、 5%的盐水分离鉴定土壤样品中钩蚴,采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样品中的人蛔虫卵。对2019年与2018年重叠监测点的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9年全国共有414个监测点,共检测424 766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40%(5 959/424 766),其中,四川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8.05%(2 518/31 292),其次为云南(5.30%, 885/16 693)和重庆(3.87%, 238/6 149);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37%(2 842/207 188),女性为1.43%(3 117/217 578)(χ2=2.84, P 0.05);≥6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2.51%(2 722/108 260),其次是45~59岁组和7~14岁组,感染率分别为1.19%(1 237/104 218)和1.12%(657/58 556),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51.00, P 0.01)。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84%(3 580/424 766)、 0.36%(1 528/424 766)和0.27%(1 126/424 766),且绝大部分为轻度感染。2019年共检测了2 056份土壤样品,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5.79%(119/2 056),钩蚴检出率为3.45%(71/2 056)。2019年共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77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与2018年的重叠,这些监测点2019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43%,与2018年的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 P 0.05)。结论 2019年全国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整体感染呈现较低水平,但高感染省份和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分析2015—2021年江西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态势与变化趋势,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控制与阻断策略、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21年,江西省分别选取13、86、86、86、86、24和24个县(市、区)设立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与省级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监测对象。收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计算各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并分析不同生态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收集2015—2021年《江西统计年鉴》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采取问卷调查从监测村村委会收集卫生厕所建设等信息,分析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卫生厕所覆盖率的相关性。感染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5—2021年,江西省监测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8%(126/7 137)、 1.3%(947/71 766)、 1.1%(803/70 547)、 0.9%(604/69 507)...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与防治成果,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控制与阻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2017—2019年,在福建省10个市的29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每个监测点不少于1 000人。收集调查对象的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二检)镜检粪样中的虫卵,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种类。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共检查30 614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326例,总感染率为1.1%。其中,钩虫、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295/30 614)、0.1%(28/30 614)和0.0%(3/30 614)。2017—2019年,福建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3%(130/9 668)、1.0%(109/10 417)和0.8%(87/10 529),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1年,在四川省140个县(市、区)分别设立固定监测点(4个)和流动监测点(136个)。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每个行政村调查当年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采集受检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肠道蠕虫卵。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分析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共监测165 551人,总感染率为7.02%(11 614/165 551),各年度分别为8.19%(2 946/35 985)、 7.75%(2 675/34 520)、 8.14%(1 654/20 316)、 8.05%(2 518/31 292)、 3.57%(937/26 264)、 5.15%(884/17 174)(χ2=415.370,P <0.05)。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5.63%(9 326/165 551)、1.04%...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全省以县为单位设立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监测点,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为监测对象,每个监测县(市、区)监测人数不少于1 0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感染情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6—2020年,在河南省98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累计检测101 254人次,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139例,总感染率为0.14%。不同年份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均处于1.0%以下水平(0.08%~0.19%),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7,P<0.05);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人群土源性线虫的总感染率随着年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于 2016—2019 年分别对平顶山市叶县、鲁山县、新华区和卫东区 4 个省级流动监测点开展调查。 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 5 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 1 个乡镇(街道)的 1 个行政村(社区),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 3 周岁以上常住居民 200 人,每个监测点不少于 1 000 人。 收集调查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开展土源性线虫检测;3 ~ 9 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加测蛲虫虫卵。 结果 2016—2019 年,共调查 4 167 人,总感染率为 0. 55%。 感染虫种为蛔虫、钩虫、蛲虫 3 种,感染率分别为 0. 19%、0. 10%和 0. 26%,均为轻度感染。 3 ~ 9 周岁儿童蛲虫肛拭感染率为 2. 22%。 各年龄组均有土源性线虫感染,总感 染率最高为 50~ 59 岁年龄组(1. 34%);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6. 952,P<0. 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以文盲感染率最高(1. 67%),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4. 557,P<0. 05);职业分布上,总感染率居前三的分别为学生(0. 83%)、农民(0. 71%)和工人(0. 58%),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0. 752,P<0. 05)。 结论 平顶山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综合性防治工作不能放松,应当加强儿童蛲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河北省沧县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提供数据.方法 2006-2010年,每年10月下旬采集沧县监测点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粪便标本(不少于1000份),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4类地点土样,进行土壤中人蛔虫卵污染情况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分别检测粪便标本1012、1071、1138、1152和1053份,蛔虫卵阳性标本数分别为4、3、0、1和0份,感染度均为轻度,未检出其它虫种.蛔虫感染仅见于30~40岁年龄组,其他年龄组虫卵感染率为0;3~ 12岁儿童蛲虫检测597例,2006-2010年感染率依次为5.98%、0.94%、2.65%、0和0.女性蛲虫感染率高于男性,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土壤中未检出虫卵.结论 沧县监测点5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平稳,仍属于《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界定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低于5%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云南省勐海县西定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随机抽取15户居民,每户采集蔬菜、水果或其他作物种植地的土样进行钩蚴分离。结果共粪检1 00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0.06%(201例),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8.96%(190例)、1.70%(17例)和0.90%(9例)。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中,轻度感染者分别占97.37%(185/190)、88.24%(15/17)和100%(9/9)。未检出蛲虫感染者。检测土壤15份,未检出钩蚴。结论勐海县西定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但感染度低。应加强该地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6—2019年贵州省国家监测点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情况,为全省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9年在贵州省9市(州)设立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每年固定监测点8个,流动监测点5~7个。各监测点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每个行政村整群随机抽取3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每个监测点不少于1 000人。收集调查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查虫卵,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每年在3个土源性线虫病固定监测点每个村中随机抽取5户家庭,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居民居所附近的田地或菜园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并用盐水分离法进行钩蚴鉴定。采取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监测点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卫生状况等自然和社会因素信息。分析比较不同监测点、性别、年龄、职业等人群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6—2019年贵州省每年设立13~15个国家级监测点,各监测点生产方式均以农业为主,饮用水以自来水为主。人均年收入为4 911~6 686元。2016—2019年无害化厕所覆盖率分别为56.3%(36 861/65 520)、 40.0%(21 327/53 285)、 59.6%(37 992/63 802)和59.5%(37 679/63 333)。累计调查56 598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4.9%(2 765/56 598), 2016—2019年分别为8.6%(1 130/13 158)、 5.2%(776/15 069)、 3.9%(547/14 220)、 2.2%(312/14 151),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1, P 0.01)。蛔虫、钩虫、鞭虫和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5%(1 415/56 598)、 1.2%(674/56 598)、 1.7%(936/56 598)和1.6%(130/8 158),均以轻度感染为主。9市(州)中,黔东南州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8.2%(908/11 086),不同地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55,P 0.01)。男性、女性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4.7%(1 322/28 286)、 5.1%(1 443/28 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 P 0.05)。不同年龄组中,≥7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6.3%(270/4 276)(χ~2=98.04, P 0.01)。不同民族人群感染率不同,以其他少数民族最高,为8.4%(267/3 182)(χ~2=441.19, P 0.01)。职业分布中,学生的感染率最高,为5.6%(987/17 612)(χ~2=121.65, P 0.01)。不同文化程度中,文盲的感染率最高,为7.0%(406/5 804)(χ~2=279.00, P 0.01)。4年共检测田地和菜园土壤300份,检出人蛔虫卵阳性75份,阳性率为25.0%(75/300), 4年土壤中人蛔虫卵阳性率分别为36.0%(27/75)、 26.7%(20/75)、25.3%(19/75)和12.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 P 0.01),未检出钩蚴。结论2016—2019年贵州省国家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以蛔虫和鞭虫感染为主。女性、≥70岁年龄组、学生、文盲、其他少数民族及黔东南地区居民为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西省安福县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现状和人群感染水平,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10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随机抽取江西省安福县5个乡镇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常住人口200人以上,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吸虫卵;3~6周岁儿童加做肛周拭擦法检测蛲虫卵,同时填写调查表。结果共调查1 000人,阳性检出人数为18人,感染率为1.76%,中感染蛔虫检出率为1.46%(15/1 024)、感染钩虫检出率为0.20%(2/1 024)、感染鞭虫检出率为0.10%(1/1 024)。结论江西省安福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但仍需继续加强农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普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6-201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年秋季收集至少1 000名年满3周岁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参检的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随机选择居民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环境的土壤,检测蛔虫卵和钩蚴污染情况。结果沭阳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从2006 年的1.81%(19/1 049)和4.72%(5/106)分别下降至2015 年的0.25%(3/1 180)和0(0/ 263),分别下降了86.19%和100%。所有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土壤样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蚴。结论沭阳县土源性线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的监测点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以监测土壤污染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粪检1019人,检出虫种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4种。感染者59人,感染率为5.99%。其中,蛲虫感染率最高,为14.10%,其次是蛔虫,3.53%。检测土壤43份,庭院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63.63%,厨房检出率为9.09%,菜园地检出率54.55%,厕所检检出率为63.63%。结论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周口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设立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居民进行粪检;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检测土样中虫卵。结果共调查1 055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2.46%,与2008年的3.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检出蛔虫卵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1.04%,钩虫卵感染13例,感染率1.23%,鞭虫和蛲虫感染者各1例,感染率均为0.09%,且所有感染病例均为轻度感染;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感染率为20.95%(22/105)。对10户居民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的40份土样进行检测,2份检出蛔虫卵,阳性率为5%。结论河南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现状及流行动态,掌握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 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1年每年10月随机抽取西坝镇1个行政村,收集500名常住居民的大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查3~ 12周岁儿童蛲虫卵,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网筛法分离土壤中的钩蚴.结果 共检查1 034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277人,感染率为26.79%;钩虫感染为主22.44%.儿童蛲虫检测71人,感染者0人;检测不同环境类型的土壤40份,检出蛔虫卵9份;对15份不同环境类型的土壤进行了钩蚴分离,检出阳性土壤6份,分离美洲钩蚴13条.结论 五通桥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以钩虫感染为主,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预防土源性线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了解2016—2020年北京市土源性线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人群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6—2020年,北京市每年设立3个监测点,包括土源性线虫病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各1个,华支睾吸虫病流动监测点1个,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监测,各监测点按照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虫卵,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对3~9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从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收集华支睾吸虫病病例信息,对感染地和感染来源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2020年,共调查15 200人,发现感染者10人,总感染率为0.07%(10/15 200),蛔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06%(9/15 200)和0.01%(2/15 200),未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山区感染率为0.13%(6/4 697),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的感染率为0.04%(4/10 50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感染率为0.04%(3/7 148),女性感染率为0.09%(7/8 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者年龄在33~65岁,感染者职业主要为农民(6人),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2人)。2016—2020年,北京市共报告华支睾吸虫病16例,14例有食用生鱼片史,2例有食用未熟透的鱼肉史。北京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已较低,近郊和远郊少数农村是防控重点地区;华支睾吸虫病例时有报告,应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辽宁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为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辽北、辽中、辽南地区分布,每地区选择一个市作为监测点,调查对象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收集受检者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法(一粪三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12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结果 2006-2010年,辽宁省累计调查6579人次,各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5.88%、0.67%、0.39%、0、0.57%,人群感染情况呈波动下降趋势.0~10岁年龄组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06%,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不同性别人群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11%,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不同性别人群间蛔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 >0.05).结论 辽宁省属于土源性线虫病低流行区,但高危人群仍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岷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土壤蛔虫卵检出率的连续监测,观察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0年期间,每年在岷县监测点整户调查1000人,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蛔虫、鞭虫虫卵,分析感染率;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对调查的10户土壤样品蛔虫卵计数与家庭成员蛔虫卵感染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5年期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由20.31%下降到11.08%,下降44.26%;0 ~ 15岁组为高发病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的分别是散居儿童,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学生;证实调查户土壤蛔虫卵计数与蛔虫感染度呈正相关,单侧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t =4.40,P<0.10).结论 2006-2010年岷县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有明显下降,但仍在当地人群保持低发病率的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