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感染巴贝虫的情况。方法 2022年6—8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和商城县采集家畜动物体表寄生蜱,采用形态学和PCR扩增蜱虫16S rDNA鉴定蜱虫种类。提取蜱虫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巴贝虫18S rRNA基因。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MEGA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釆集335只蜱,形态学和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长角血蜱49只、微小扇头蜱208只、褐黄血蜱1只、具环扇头蜱34只、刻点血蜱43只。PCR扩增结果显示,335份蜱虫样品中有2份样品扩增出巴贝虫400 bp大小的目的条带,蜱虫巴贝虫总阳性率为0.6%。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K609547)、泰国(MG199181)、中国(KU204794)的田鼠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99.26%;另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H620203)、印度(MN161136)和中国(KP666166)的吉氏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100%。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对4种牛体表蜱体内巴贝虫和两种犬体表蜱体内巴贝虫基于PCR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市的62个村,现场采集犬和牛体表蜱。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比对,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应用双重PCR、双重巢式PCR、双重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牛体表蜱内病原体双芽巴贝虫(Babesia bigemina)和牛巴贝虫(B.bovis)的感染情况。应用多重PCR检测犬体表蜱的犬巴贝虫(B.canis canis)、佛氏巴贝虫(B.canis vogeli)和罗氏巴贝虫(B.canis rossi)的感染情况。将各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采集牛体表蜱102只。巢式PCR、双重PCR、双重巢式PCR检测牛体表蜱内双芽巴贝虫和牛巴贝虫均为阴性,双重LAMP的浊度仪检测结果为5例阳性,颜色观测结果阳性样本为29例,该29例包含浊度仪检测的5例阳性。采集犬体表蜱184只。巢式PCR检测出犬体表蜱佛氏巴贝虫阳性样本9例。其中4例被多重PCR检测出佛氏巴贝虫阳性。同时多重PCR检测检出罗氏巴贝虫阳性样本4例,经测序均为罗氏巴贝虫阴性。结论双重PCR、双重巢式PCR检测牛体表蜱体内巴贝虫未出现假阳性情况,巢式PCR检测微小巴贝虫,双重PCR、双重巢式PCR未发生交叉反应,说明其具有一定特异性,但因无阳性样本,敏感度需要进一步评价。双重LAMP颜色观测结果阳性率15.76%,浊度仪测出阳性率2.72%,其中双重LAMP颜色观测法2例阳性样本为巢式PCR微小泰勒虫阳性(Theieria microti)。双重LAMP法直观快捷,但对其检测的阳性样本需进行进一步确认,同时由于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需注重预防实验污染。犬体表蜱多重PCR可一次鉴别3种犬巴贝虫,鉴于在本研究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多重PCR不适用,建议将病原体独立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动物宿主感染巴贝虫状况。方法 2014-2016年本中心在福建各地捕鼠,笼日法捕鼠,采集鼠心脏血,同时采集牛、羊和狗的血液样本,采用PCR扩增巴贝虫18SrRNA基因,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调查共布放鼠笼5 917笼次,捕鼠381只,鼠密度为6.44%。全省鼠类巴贝虫的感染率7.61%。家栖鼠中仅3只感染巴贝虫,感染率为1.68%。野鼠中26只感染巴贝虫,感染率为12.87%。野鼠感染率远高于家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分布看,闽中地区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闽东,闽南地区感染率最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动物,牛的血样未检出巴贝虫,狗和羊的血样中各1只检出巴贝虫,感染率分别为1.79%和0.55%。鼠类的巴贝虫感染率高于其他动物的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序列分析显示鼠类感染的均为田鼠巴贝虫。而犬中检出的巴贝虫为犬巴贝虫。结论福建省巴贝虫宿主动物中鼠类尤其是野鼠,感染率最高,可能是我省巴贝虫最重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感染情况,为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2–5月对江苏省血液中心采集的95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以巴贝虫分泌抗原(BmSA1)为诊断靶标分子,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单份血清标本靶向巴贝虫特异性总抗体水平,对抗体阳性样品制作血涂片进行镜检,并提取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确认寄生虫血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体阳性率。结果 江苏地区950人份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为0.53%,5例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血样镜检和巢式PCR结果均为阴性。不同性别([χ2] = 0.01,P = 0.92)和年龄([χ2] = 0.11,P = 0.95)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93,P < 0.05)。结论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有巴贝虫感染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感染情况,为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2–5月对江苏省血液中心采集的95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以巴贝虫分泌抗原(BmSA1)为诊断靶标分子,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单份血清标本靶向巴贝虫特异性总抗体水平,对抗体阳性样品制作血涂片进行镜检,并提取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确认寄生虫血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体阳性率。结果 江苏地区950人份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为0.53%,5例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血样镜检和巢式PCR结果均为阴性。不同性别([χ2] = 0.01,P = 0.92)和年龄([χ2] = 0.11,P = 0.95)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93,P < 0.05)。结论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有巴贝虫感染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犬巴贝虫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在广西的玉林、北海、南宁、百色和河池等地区的17个采样点,用FTA试纸卡采集犬血.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基因,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与GenBank中的巴贝虫序列进行比对.应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共采获87份犬血,其中阳性血样11份,感染率为12.64% (11/87).11份阳性血样的巴贝虫序列相同,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Babesia canis vo-geli的同源性为98.1%.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犬血样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佛氏巴贝虫同属一个分枝,系统发生关系近. 结论 广西犬血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同源性高,为佛氏巴贝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犬体表蜱虫寄生情况。方法2011年3-12月,在上海市18个区(县)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捕获犬体表蜱类样本,将蜱虫样本带回实验室,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成蜱形态,通过形态学鉴定蜱种类。结果在上海市18个区(县)共调查犬1 950只,其中在嘉定、闵行、浦东、松江、黄浦、金山6个区的犬体表共捕获蜱虫328只,经实验室鉴定分为2属2种;宠物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和长角血蜱,实验犬和警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结论血红扇头蜱是上海市犬体表寄生的优势蜱种,长角血蜱是新发现的寄生于上海市犬体表的硬蜱蜱种;应加强对媒介蜱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诊1例国内感染田鼠巴贝虫的病例,对患者周边同事进行调查,初步了解田鼠巴贝虫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提取患者及相关人士血液DNA,共计121份,进行巢式PCR鉴定。以扩增患者18S 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与GenBank中各巴贝虫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最大似然率法(maximum likelihood)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患者感染田鼠巴贝虫病,患者周边同事共40人感染,阳性率为33.06%(40/121);田鼠巴贝虫的系统分类属于感染人的巴贝虫类,与感染牛、犬的巴贝虫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田鼠巴贝虫在患者周边同事中感染率较高,对接触人员具潜在的感染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牛羊梨形虫病病原的收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梨形虫病病原收集与鉴定技术,用于我国牛羊梨形虫病的防治研究。方法自野外采集动物血液或媒介蜱,根据形态进行蜱种鉴定,实验性感染除脾动物,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家畜的梨形虫病病原进行分离,并通过蜱传播试验确定媒介蜱的种类与传播方式;采用18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本实验室已分离的部分梨形虫进行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获得34个牛和羊的梨形虫不同地区分离株,并对病原进行了分类鉴定。结论采用血液注射或蜱传播试验可对梨形虫进行有效分离,通过传统分类学和病原进化关系研究,可对动物梨形虫进行正确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蜱虫及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13年7月在广西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采用逆毛式检蜱法采集犬体表以及犬舍墙壁的蜱虫,用巴贝虫属18S rRNA通用引物的巢式PCR、原核生物16S rRNA及真核生物线粒体16S rRNA通用引物的PCR和序列测定方法,鉴定蜱虫体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和蜱虫种类。结果从警犬体表及犬舍墙壁共计采集5只饱血蜱和13只饥饿蜱;经PCR鉴定均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蜱虫体内扩增到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伯纳特氏立克次氏体(Coxiella burnetii)、假单胞球菌(Pseudomonas sp.)、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sp.)DNA序列,阳性率分别为27.8%(5/18)、22.2%(4/18)、11.1%(2/18)、11.1%(2/18)。结论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蜱虫存在一定比例的田鼠巴贝虫、伯纳特氏立克次氏体、假单胞球菌、甲基杆菌感染阳性率,对接触人员、及其他牲畜有潜在感染的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共检测游离蜱427只,其中全沟硬蜱100只,森林革蜱327只,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和0.00%。寄生蜱感染阳性率2.9%。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16S rRNA序列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AF205140序列一致,与国外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似性为97%~99%;gltA基因与GenBank的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我国吉林省林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田鼠巴贝虫丽水分离株(分离自浙江丽水患者,简称丽水分离株)BALB/c小鼠感染模型,研究小鼠感染后的原虫血症动态变化和病理特征。方法 用浙江丽水田鼠巴贝虫病患者的全血血样腹腔接种NOD-SCID小鼠进行保种、分离田鼠巴贝虫。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感染组每鼠腹腔接种1.0×107个NOD-SCID小鼠田鼠巴贝虫感染红细胞,对照组小鼠接种等量生理盐水。每日采小鼠尾静脉血制备薄血膜片,吉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原虫形态,分析原虫血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感染小鼠血样DNA,巢式PCR扩增巴贝虫18S r RNA基因,测序后进行基因型鉴定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感染后0、5、10、15和20 d,每组分别取5只小鼠,测量体质量、脾长度和质量,制备脾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脾组织病理特征;采用动物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感染小鼠血常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感染后5 d,感染组小鼠血涂片中可见单个环状体;感染后10 d,同一红细胞中可见2个或4个虫体,呈双梨形或马耳他十字形,并有细胞溶血现象;感染后15和20 d,红细胞内虫体仍...  相似文献   

13.
巴贝虫病是一种重要的蜱传人兽共患血液寄生虫病,在全球分布较广泛.对人致病的巴贝虫主要有田鼠巴贝虫、分歧巴贝虫、猎户巴贝虫和邓肯巴贝虫等12种.巴贝虫感染人体后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寒战、肌痛和疲劳等,严重时可致死.巴贝虫病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调查进行诊断,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血涂片镜检、血清学检测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1例反复发热半年,最终确诊为田鼠巴贝虫感染的诊断过程,复习文献,为巴贝虫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镜检,抽提血液基因组DNA,用田鼠巴贝虫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取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结果 骨髓和外周血涂片镜检可见少量红细胞内有环状体,未见其它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形态.巢式PCR获得阳性条带,经测序证实为田鼠巴贝虫18s rRNA基因;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阳性;经克林霉素、磷酸氯喹片抗巴贝虫治疗2个疗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结论 综合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抗巴贝虫药物疗效,确诊1例人田鼠巴贝虫感染病例.在病原学检查不典型时,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是重要的巴贝虫病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含田鼠巴贝虫的不同成分血对小鼠巴贝虫感染的影响。方法 以田鼠巴贝虫感染健康小鼠后眼眶采血,制备染虫全血、去除血清的成分血及纯红细胞。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全血组、无血清染虫组、纯红细胞组,每组9只;每组设3个亚组,每个亚组3只,每只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100 μL浓度为9.00、0.90、0.09只/μL(分别含900、90、9只巴贝虫虫体)的相应成分血。接种当天记为D0,自D1起每隔1 d于小鼠尾尖采血涂薄血涂片,吉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观察各组小鼠红细胞染虫率。结果 注射900只田鼠巴贝虫后,全血组、无血清组均于D3在外周血中查见巴贝虫,于D15虫密度开始升高,并于D21虫密度达高峰,红细胞染虫率分别为2.21%和1.76%;随后虫密度下降,D31染虫率趋于0;而纯红细胞组小鼠在观察期间未查见巴贝虫感染。注射90只田鼠巴贝虫,仅全血组于D3在外周血查见巴贝虫虫体,D15虫密度升高,D21虫血症达高峰,红细胞染虫率为1.35%,D31染虫率趋于0;无血清组和纯红细胞组实验期间外周血中未查见巴贝虫。注射9只田鼠巴贝虫,全血组、无血清组和纯红细胞组外周血中均未查见虫体。结论 血液成分及感染虫数可能对小鼠静脉注射感染巴贝虫有一定影响,输入成分血仍存在感染巴贝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调查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食蟹猴养殖场血液寄生原虫感染状况, 为人体血液寄生原虫的防控提供科 学依据。方法 方法 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食蟹猴养殖场猴血液样本993份, 全部制作FTA卡样本, 涂制薄血膜550 份。将样本混合, 以巢式PCR及普通PCR方法分别检测FTA卡保存的猴血样本中巴贝虫以及疟原虫。检测阳性组再分 别进行单个样本检测, 阳性样本对应的薄血膜进行姬姆萨染色后再镜检。 结果 结果 经巢式PCR检测, 田鼠巴贝虫检出阳 性率为6.95% (69/993); 仅1例经PCR检出猪尾猴疟原虫阳性。22份PCR检测巴贝虫阳性的血液样本经染色镜检, 共16 份检出巴贝虫, 其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内有环状体, 无疟色素。结论 结论 我国广西地区食蟹猴的田鼠巴贝虫感染率较 高, 其可能在传播中起保虫宿主的作用; 在筛查田鼠巴贝虫低密度感染时, 巢式PCR方法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含田鼠巴贝虫的不同成分血对小鼠巴贝虫感染的影响。方法 以田鼠巴贝虫感染健康小鼠后眼眶采血,制备染虫全血、去除血清的成分血及纯红细胞。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全血组、无血清染虫组、纯红细胞组,每组9只;每组设3个亚组,每个亚组3只,每只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100 μL浓度为9.00、0.90、0.09只/μL(分别含900、90、9只巴贝虫虫体)的相应成分血。接种当天记为D0,自D1起每隔1 d于小鼠尾尖采血涂薄血涂片,吉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观察各组小鼠红细胞染虫率。结果 注射900只田鼠巴贝虫后,全血组、无血清组均于D3在外周血中查见巴贝虫,于D15虫密度开始升高,并于D21虫密度达高峰,红细胞染虫率分别为2.21%和1.76%;随后虫密度下降,D31染虫率趋于0;而纯红细胞组小鼠在观察期间未查见巴贝虫感染。注射90只田鼠巴贝虫,仅全血组于D3在外周血查见巴贝虫虫体,D15虫密度升高,D21虫血症达高峰,红细胞染虫率为1.35%,D31染虫率趋于0;无血清组和纯红细胞组实验期间外周血中未查见巴贝虫。注射9只田鼠巴贝虫,全血组、无血清组和纯红细胞组外周血中均未查见虫体。结论 血液成分及感染虫数可能对小鼠静脉注射感染巴贝虫有一定影响,输入成分血仍存在感染巴贝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首诊为疟原虫感染的巴贝虫感染者进行确诊及临床诊治情况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并对患者及其居住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骨髓样和血样,吉氏染色涂片后镜检;并以巴贝虫(Babesia)18s核糖体RNA属和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患者血样基因组DNA,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结果该患者反复发热20余天,出现贫血(红细胞2.59×1012和血红蛋白5.5 g/L),CT示肝脾肿大。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吉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疑似恶性疟原虫或巴贝虫感染。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无外出史,但有输血史和被蜱叮咬史。患者血样经巴贝虫属和种特异性引物扩增,分别出现约400 bp和1 600 bp条带。测序的序列经BLAST分析,与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的同源性为99%,登录号分别为JQ609305和JQ609304。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流行病学史、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诊为田鼠巴贝虫感染。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野生动物曼氏裂头蚴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曼氏裂头蚴病系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mansoni)的幼虫感染所致 ,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国内已报道的人体感染曼氏裂头蚴 (Sparganummansoni)病例分布于 2 2个省、市、自治区[1 ] 。传染源来自多种脊椎动物 ,特别是蛙类和蛇类。 1980年以来 ,作者在四川省进行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调查时 ,发现 8种动物体内有曼氏裂头蚴寄生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从市场购买或自行捕获的多种野生脊椎动物 ,用完全剖检法[2 ] 收集动物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同时检查皮下、肌肉、体腔和内脏等处有无裂头蚴 ,并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的蜱种分布及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 2016-2019年,在东部林区蜱活跃高峰期(5-6月)采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标本,使用体视显微镜对蜱初步分类;提取蜱全基因组DNA,采用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属、埃立克体属、莱姆病螺旋体和新型回归热螺旋体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 本次共采集蜱虫2 786只,通过体视显微镜和基因检测分析,隶属于1科3属4种,分别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嗜群血蜱(Haemaphysalinae concinna)、日本血蜱(Haemaphysalinae japonica)、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其中,全沟硬蜱(78.6%,2 191/2 786)、嗜群血蜱(15.9%,442/2 786)为本地区的优势蜱种。在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的7个采样地区的蜱中,乌奴耳镇斑点热立克次体检出率最高,为74.2%(222/299);博克图镇无形体属检出率较高,为18.9%(39/206);库都尔镇埃立克体属、莱姆病螺旋体、新型回归热螺旋体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26.1%(12/46)、76.1%(35/46)、13.0%(6/46)。除新型回归热螺旋体外,其他4种病原体的检出率雄蜱均高于雌蜱(P<0.05);成蜱的无形体、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检出率均高于幼蜱(P<0.05)。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蜱的复合感染率为19.5%(544/2 786)。其中,免渡河镇蜱携2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率为40.6%(186/458),乌奴耳镇蜱携3种及以上病原体复合感染率分别是47.4%(36/76)、90%(9/10)。结论 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共存在4种蜱,蜱携莱姆病螺旋体最普遍,其中免渡河镇和乌奴耳镇的蜱普遍携带多种病原体,需重点加强该地区蜱媒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