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晕动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从参加海训人群中随机抽查300人,调查年龄、职别、疾病史、晕船症状及进行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HP IgG)检测,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0人中,排除常见的眼耳疾病、饮食不当、休息不足、环境不良等诱发因素后,发生晕船者113例,晕船发生率37.7%。年龄、职别与晕船的发生无明显关系。HP IgG总的阳性率55.67%,晕船组阳性率70.80%(80/113),不晕船组阳性率46.50%(87/1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 IgG阳性者晕船发生率48.50%,HP IgG阴性者晕船发生率24.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与晕动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新兵上消化道疾病与军事训练、心理应激特征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涛  孙波  邹晓平  李兆申 《人民军医》2003,46(7):378-380
目的 :为了解新兵上消化道疾病与军事训练、心理应激的关系 ,进而为防治官兵消化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兵军事训练为背景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Hp感染情况 ,胃镜检查同时取胃黏膜活检及B超检查 ,了解 15 0名入伍 1个月新兵消化道疾病发病状况 ,并运用SCL 90问卷调查进行心理相关分析。结果 :SCL 90≥ 16 0组严重胃病的发生率约为 31 9%(15 /47) ,显著高于SCL 90 <16 0组 16 8%(16 /95 ,χ2 =4 186 ,P <0 0 5 )。有消化道症状新兵SCL 90积分为 170 0 0± 4 2 0 6 ,与无症状组的 136 90±30 5 6比较 ,差异亦非常显著 (t =5 4 2 2 ,P <0 0 1)。表明Hp感染可能与其他因素一起 ,促发新兵中较高的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结论 :军事训练和心理应激可能引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3.
某部官兵初次航海晕动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晕动病是降低军事人员作战效能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晕动病是航海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参加海上军事训练的官兵进行晕动病病因学调查,观察1 385名首次出海某部官兵晕动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和体质锻炼,探讨积极有效防治措施为预防晕船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参加海上训练的某部官兵1 502人,年龄18~36岁,平均(20.5±2.6)岁均为男性。1.2训练方式调查对象7~8月于沿海某地,乘登陆艇出海进行海上适应训练,每次航行2~4 h。1.3气象与海况登陆艇活动海域风力3~6级,海浪1.5~2.5…  相似文献   

4.
姚洪森  姚冬梅  张健  姚希贤  赵丽梅  刘艳 《武警医学》2012,23(2):133-135,138
目的 探讨丽珠维三联联用"灭Hp胶囊"对慢性胃病Hp根除疗效及"PPI三联序贯"方案联用"灭Hp胶囊"对根除Hp失败者补救治疗疗效.方法 初治者139例,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联用"灭Hp胶囊",共7 d;B组:丽珠维三联,共7 d;复治者121例,分为治疗组(补A组包括补A1、A2、A3)和对照组(补B组),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初治者Hp根除率A组90.60%,B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低于B组(2.08% vs 10%).抗-Hp补救治疗者Hp根除率补A1组63.33%,补B组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A2、A3组疗效达80%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补A组明显低于补B组(P<0.01).结论 丽珠维三联尤其"PPI三联序贯"方案与"灭Hp胶囊"联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提高铋剂或PPI三联的抗Hp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100名大学生初次航海晕船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 10 0名初次出海航行大学生的晕船病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预防晕船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0 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 ,首次在海上航行 13d。在海况变化时对他们的晕船病发生率、症状和分度进行观察。同时观察风速、涌高、风浪持续时间、船速、船横摇程度和居住舱的位置、人数和通风设备。结果 晕船病总发生率为 39.0 % ,其中轻度 3.0 % ,中度 36 .0 %。航行第 4 ,6 ,9,12天晕船病的发生率分别为 37.0 % ,2 .0 % ,12 .0 %和 4 .0 %。当时风速 2 .5~ 8.2 m/s、涌高 0 .5~ 1.5 m、船横摇程度 4°~ 12°、风浪持续时间为 1.5~ 15 .0 h。居住舱 8号 b舱的学生晕船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通风较好的a舱的学生。结论 海上连续航行 6~ 12 d,6 7%以上晕船学生可养成前庭适应。风浪和涌是引起晕船病的主要因素。风浪持续时间延长可增加晕船病发生率。居住舱的空气质量也是影响晕船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晕船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在登陆艇上进行海上训练的321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晕船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将321名战士随机分为两组,在同等的条件下再次出海训练前,宣教组进行心理学防治,对照组不宣教,比较两组战士的晕船发生率。结果:精神、心理因素是晕动病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宣教组较对照组晕船率显著下降。结论:心理干预对晕船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 (CVA)后癫痫 (EP)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 2 2 31例CVA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EP的发生率为 13 98% ;出血性脑卒中后E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P <0 .0 1) ;发作类型以大发作为主 (P <0 .0 1) ;病灶部位以大脑皮质者发生率为高 (P <0 .0 1) ;发生EP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发生EP者 (P <0 .0 1) ;14d内发生EP者病死率显著高于 14d以后发生者 (P <0 .0 1)。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病、发生EP者尽早应用抗惊厥药是降低EP发生率和发生EP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西利宾胺预防HBVM阳性患者结核性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西利宾胺对HBVM阳性患者的结核性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14 5例HBV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应用含“HR”方案抗结核化疗 ,观察组同时加用西利宾胺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结果 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观察组为 2 0 .3% ,对照组为 4 7.9% ,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抗结核化疗中断发生率观察组为 13.5 %。对照组为 35 .2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重新调整化疗方案的发生率观察组为 8.1% ,对照组为 2 5 .4 %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西利宾胺可显著降低HBVM阳性患者的结核性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减少或避免因结核性药物肝损害所致的不规律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野战条件下血尿 (FCH)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直接参加战术合同训练实兵实弹对抗演习的各兵种一线干部战士发生血尿者由一线卫生人员立即进行尿样采集与血压监测 ,并填写血尿调查表。结果  1 2 5 86例中共发生FCH者 5 64例 ,发生率为 4 48%;以步兵、装甲兵FCH发生率最高 (P <0 0 1 ) ;军龄以 9个月者发生率最高 (P <0 0 1 ) ;性别间FCH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压升高者FCH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1 )。发生脱水者与无脱水者FCH发生率比较差异较显著(P <0 0 1 ) ;以无症状者为主 (P <0 0 1 )。结论 演习中FCH的发生可能与血压升高、脱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某部军人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某部军人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 ,对某部 1年中 95 7名军人意外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发生率 33 5 % ,例次率 36 7%。意外伤害随军龄增加而减少 (P <0 0 5 )。意外伤害 35 1例次 (36 7% )中 ,发生在营区内 2 11例次 (6 0 1% ) ,其中军事训练伤(6 1 1% )显著高于非军事训练伤 (38 8% ) (P <0 0 5 )。 1年军龄以下发生军事训练伤例次率 (2 4 8% )高于2年以上者 (P <0 0 5 )。军事训练中意外伤害随军龄增加而减少 (P <0 0 5 ) ,非军事训练伤随军龄的增加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部队要重视意外伤害的研究与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病人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病人术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 :肾移植术后 (观察组 ) 10 2例 ,对照组选择门诊体检者 96例。移植后第 1,2 ,3个月查血压、尿素氮和肌酐 ,并检测血糖 (GLU )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载脂蛋白A I(apoA I)水平 ,手术后 3个月均常规作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 10 2例中 ,高血压发生率 93% ,高血糖发生率 11% ,血脂异常发生率亦较高 ,与对照组比较 ,均差异显著。肾移植后未服用降压药 5 7例组病人BUN、Cr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而移植后血压值 ,无论收缩压 (SBP)还是舒张压 (DBP) ,与术前比较 ,均差异不显著。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达 6 5 % ,与对照组比较 ,ST T改变、QT间期延长 ,左心室肥厚、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明显增高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肾移植术后病人冠心病易患因素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 )发生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高浓度氧对高原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对高原地区 3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测定呼吸空气条件下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后 ,用非重复呼吸面罩吸 10 0 %氧 30min ,在第 30分钟重复上述测定。对其中 10例重度气流阻塞哮喘吸氧 (3~ 5 )L·min-1,在第 30分钟测定动脉血气。结果 :吸 10 0 %氧 30min时 ,PaCO2 和PaO2 显著高于呼吸空气 (P <0 .0 1) ,PaCO2 保持不变或轻度下降 11例 (A组 ) ,升高 2 5例 (B组 )。吸 10 0 %氧时 ,A组FEV1占预计值 %和PaO2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B组PaCO2 、PaO2 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呼吸空气和吸氧时 ,A组FEV1占预计值 %、PaO2 显著高于 ,PaCO2显著低于B组 (P均 <0 .0 1)。PaCO2 升高≤ 0 .2 7kPa和 >0 .2 7kPa组 ,PaCO2 和PaO2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吸氧时FEV1占预计值 %与PaCO2 呈显著负相关 (r=- 0 .72 6 ,P <0 .0 1)。结论 :高原哮喘急性发作重度气流阻塞患者吸高浓度氧影响CO2 的排出 ,吸 3~ 5L·min-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应用IL-1β抗体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的能力。 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 ,经过同一标准的腹膜损伤手术后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IL - 1β抗体治疗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分别在关腹前腹腔内灌注IL -1β抗体及生理盐水。术后 2 0d将小鼠处死 ,观察腹腔内粘连的情况 ,通过对粘连的程度、位置以及粘连类型的综合评价得出粘连分数。结果 :IL - 1β抗体治疗组的平均粘连分数 (1.2 2± 0 .35 )明显低于对照组 (2 .31± 0 .5 7) (P <0 .0 1) ,2~ 3级粘连发生率(2 2 .6 % )比对照组 (78.3% )亦有明显减低 (P <0 .0 1) ,无 1例小鼠出现腹壁切口疝。结论 :IL - 1β抗体能够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梗阻354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急性肠梗阻 (AO)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连续 10年AO住院患者 35 4例。其中少儿组、成年组、老年组分别为 33、198、12 3例。结果 :粘连性AO占 5 2 .5 % (186 /35 4) ,其中少儿组占 42 .4% ,成年组占 6 4.6 % ,老年组占35 .8%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肿瘤所致AO占 2 5 .4% (90 /35 4) ,其中少儿组 9% ,成年组占 2 1.7% ,老年组占 35 .8%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腹外疝所致AO占 13.8% (4 9/35 4) ,其中少儿组占 2 7.2 % ,成年组占 7.5 % ,老年组占 2 0 .3%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1.1% (4 9/2 32 )、病死率 11.3% (2 6 /2 32 )。结论 :AO的主要病因为粘连 ,肿瘤 ,腹外疝。肿瘤的早期诊治和积极手术治疗在AO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泄膏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丁卡因膏剂局部应用治疗早泄的效果。方法 将丁卡因粉剂用乳化法制成 2 %膏剂 ,利用双盲法将12 0例早泄者随机分成两组 ,性交前 10min外敷该膏剂于系带部位。结果 治疗组射精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延长 (P <0 .0 1)。治疗组显效率 6 1 7% ,有效率 2 6 7% ,无效率 11 7%。对照组显效率无 ,有效率 36 7% ,无效率 6 3 3%。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袖带式早泄膏疗效可靠 ,无异常不适感 ,性快感满意  相似文献   

16.
CT导向肺穿刺标本P53、PCNA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肺穿刺标本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 ,探讨其与肺癌的关系。方法 FCM检测 6 6例穿刺标本P5 3蛋白、PCNA表达。结果 ① 5 3例肺恶性病变组穿刺敏感度为 94 .3% ,6 6例总穿刺准确度为 90 .9% ,气胸发生率 4 .6 %。② 5 3例肺恶性、13例良性病变中 ,P5 3蛋白表达为 2 9.9%± 2 .7%和 17.9%± 2 .8%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P <0 .0 5 ) ;PCNA表达为2 7.7%± 3.0 %和 12 .2 %± 1.4 %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P <0 .0 1)。③ 33例P5 3蛋白阳性组与 2 0例P5 3蛋白阴性组间PCNA表达为 33.0 %± 4 .2 %和 19.7%± 3.3%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P <0 .0 5 )。④本组肿瘤病灶直径 >3.0cm ,P5 3蛋白显著高于病灶≤ 3cm ;肿瘤有深分叶征者 ,P5 3蛋白、PCNA显著高于浅分叶征者 ;肿瘤有棘突征者 ,P5 3蛋白显著高于无棘突征者 (χ2 =6 .10 ,P <0 .0 5 ) ;CT检查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者 ,P5 3蛋白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χ2 =9.71,P <0 .0 1)。P5 3蛋白、PCNA表达与毛刺征、胸膜凹陷无关 (t =2 .0 ,P >0 .0 5 )。⑤P5 3、PCNA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无关 (t =2 .0 ,P >0 .0 5 )。结论 运用FCM检测CT导向肺穿刺标本P5 3、PCNA蛋白表达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了解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AMI患者 ,均在发病 12h内行PCI术。无再流现象定义为PCI术后IRA远端血流≤TIMIⅡ级 ,无有意义的残余狭窄。所有患者按照无再流现象的有无分为 2组 :无再流组 (15例 )和再流组 (85例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放射性核素测定心功能 ;观察室壁瘤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①无再流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 (2 0 %和 6 1% ,P <0 .0 1) ;而前壁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再流组(6 7%和 35 % ,P <0 .0 5 ) ;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显著高于再流组 (4 0 3± 132和 2 77± 15 1,P <0 .0 1)。②无再流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大于再流组 (2 7.6± 9.1%和 2 0 .9± 9.4 % ,P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 (4 6± 8%和 5 3± 9% ,P <0 .0 1) ;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 (2 0 %和 4 % ,P <0 .0 5 ;2 0 %和2 % ,P <0 .0 5 )。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 =6 .12 ,P =0 .0 1)。结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高危因素 ,而无再流现象与心功能衰竭和病死率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平原人进驻高原后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在高原低氧适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平原进驻海拔 3 70 0m和气 5 3 80m第 7天及半年的健康青年进行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血红蛋白 (Hb)及血氧饱和度 (SaO2 )检测 ,并与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 进驻高原低氧环境EPO、Hb较平原增高显著 (P <0 .0 5或 0 .0 1 ) ,SaO2 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进驻高原第 7天和半年 ,3 70 0m较 5 3 80mEPO ,Hb降低非常显著 ,SaO2 增高非常显著 (P <0 .0 1 )。进驻 3 70 0m ,第 7天较半年EPO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Hb ,SaO2 差异显著 (P <0 .0 5或 0 .0 1 ) ;进驻 5 3 80m ,第 7天较半年EPO ,Hb,SaO2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在高原缺氧环境下 ,红细胞生成素调节机制紊乱 ,是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T段压低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方法 比较 2 8例ST段压低型急性心肌梗塞 (AMI)与 170例非ST段压低型AMI(对照组 )的临床特点。结果 ST段压低组年龄大 [(6 7.8± 6 .2 )岁 (P <0 .0 5 ) ],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较多 (P <0 .0 1) ,急性左心衰发生率高 (P <0 .0 5 ) ,心房纤颤发生率高 (P <0 .0 5 ) ,住院死亡率高 (P <0 .0 5 )。结论 ST段压低型AMI较非ST段压低型AMI患者年龄大 ,并发症发生率高 ,有OMI病史者多 ,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手术前后房颤和房扑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 1993~ 1999年 16 7例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手术前后心房颤动 (房颤 )和心房扑动 (房扑 )发生率。据患者的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手术资料和术后 6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成人房缺的房颤发生率为 10 .5 % ,房扑发生率为 3.1% ;术后房颤持续的患者为 93.8% ,自然转窦律者为 6 .2 % ;房扑持续的患者为 33.3% ,自然转为窦律者为 6 6 .7%。术后房颤发生率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房扑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 (P <0 .0 1)。结果表明 ,房缺患者术后房颤自然转复率低 ,而房扑自然转复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