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与气象因素和动物宿主的关系并建立合理的数学预报模型。方法首先选取逐月及逐年的气象指标,包括气压、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作为代表因素;然后对HFRS与气象因素和动物宿主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Kendall及Spearman相关分析,最后利用气象因素和包括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的动物宿主信息作为解释变量进行Bayes判别分析。结果HFRS年发病疫情与鼠密度关系最为密切(r=0.738,P=0.000),而影响鼠密度最显著的气象因素是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降雨量。其中日照时数与鼠密度呈正相关(r=0.494,P=0.016),而降雨量与鼠密度近似呈负相关(r=-0.350,P=0.101)。利用气象及动物宿主资料预测当年的人间发病强度时,逐步判别分析及全变量判别分析均具有良好的效果。逐步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及弃一交叉验证准确率均为82.6%(19/23),而全变量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准确率为90.9%(20/22),弃-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1.8%(18/22)。当预测下一年的发病强度时,逐步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及弃一验证正确率均为86.4%(19/22),而全变量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分类正确率为100%(21/21),弃-交叉验证分类正确率仅为57.1%(12/21)。结论气象因素影响动物繁殖及动物间疫情,进而影响人间的HFRS疟情.Bayes诼彤判别分析在预测HFRS疫情方面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象因子对脑出血发病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并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脑出血发病的预报模型,为预防和控制脑出血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0年荆门市脑出血逐日病例数和同期气象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气象因子与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和前馈型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脑出血发病人数,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气象因子与脑出血发病密切相关.线性回归模型为y=18.248-0.873x1(x1为气温,r=0.708,F=18.13,P<0.01),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为7-6-1,2种模型预测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6.15%和8.08%,非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和0.907.结论 荆门市脑出血发病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BP神经网络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新疆北湾边境地区2004年7月蚊虫活动高峰时间昼夜24h种群数量、刺叮指数以及气象因子的观察,探讨刺扰伊蚊高峰时间气象因子、种群数量对蚊虫刺叮活动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北湾地区营院外树林生境做24h人刺叮指数、种群密度以及温度、湿度、光照气象因子观察记录,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气象因子、种群数量以及刺叮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种群数量与温度、光照呈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刺叮指数与温度、光照呈负相关,与湿度和种群数量呈正相关;以温度(x1)、湿度(x2)、光照(x3)和种群数量(x4)为自变量,刺叮指数为因变量,用强迫引入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方程:(1)y=-96.260+3、220x1+0.544x2+0.344x4,复相关系数(Multipler)为0.944,经检验呈显著性相关;(2)y=5.717+0.333x4,r为0.934,经检验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气象因子对刺扰伊蚊种群活动和刺叮吸血活动以及种群密度和刺叮周环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预测指标,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方法 选用直线回归统计方法,用带病毒鼠指数与发病率做相关分析。结果 姬鼠型疫区HFRS发病率与黑线姬鼠带病毒鼠指数呈正相关(r=0.720,t=3.741,P〈0.01);家鼠型疫区HFRS发病率与褐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也呈正相关(r=0.610,t=3.103,P〈0.01)。流行强度与主要宿主动物数呈正相关。结论 带病毒鼠指数可以作为疫情预测的重要指标,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
甲型H1N1流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象条件的变化对甲型H1N1流感活动强度的影响,建立气象因子对甲型H1N1流感阳性检出率的预报模型。方法收集浙江省2009年4月—2011年1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各哨点医院的监测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在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甲型H1N1流感活动强度与有关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方法建立决策树预报模型。结果甲型H1N1流感阳性检出率与周平均气压(r=0.50)、最高气压(r=0.51)、降水量(r=-0.23)、最低气压(r=0.50)、平均气温(r=-0.40)、最高气温(r=-0.41)、最低气温(r=-0.39)、平均风速(r=-0.22)、气温周较差(r=-0.30)和周平均温差(r=-0.30)等气象因子存在相关性(P〈0.05)。影响甲型H1N1流感阳性检出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最低气压、平均风速和降水量(P均〈0.05)。将甲型H1N1流感阳性检出率分为不同等级与气象因子建立预报模型,模型预测的正确率为66.67%。结论最低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因子与甲型H1N1流感活动强度密切相关,可利用决策树建立模型作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海南省气候因素与疟疾流行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能够表达疟疾发病率变化的气象因子拟合模型,以用于预测海南省疟疾发病率。方法 收集1995~2000年海南省月度气象资料(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和月度疟疾发病率资料,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气象因子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逐步回归建立气象因子拟合发病率变化的拟合模型。结果 气温和降雨量与疟疾发病率有相关性。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拟合模型为:全省,I=-1.041 0.061t0.2,r^2=0.590(I:全省月发病率,t02:当前月及其前两个月期间的平均气温);中南部高发地区,I=-5.701 0.382t02-0.147t02min,r^2=0.626,(t02/min:当前月及其前两个月期间的平均最低气温)。而如果引入I2(2个月前发病率)时,可以得到拟合效果更好的回归模型:全省,I=-1.701 0.064t4.2 0.47I2 0.025d2,r^2=0.72(d2:2个月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中南部高发地区,I=-4.754 0.179t0.2 0.447I2 0.063d2,r^2=0.73。结论 气候因素能够影响疟疾的流行,可以利用气象因子拟合疟疾流行趋势并应用拟合模型对人群未来疟疾发病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气象因素变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影响,探索应用气象因素对HFRS发病进行预警。方法 收集长沙市2000-2009年HFRS病例(共2171例),同时收集同期气象数据,构建基于气象因素的长沙市HFRS传播预测模型,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HFRS年发病率的变化趋势,采用交叉相关分析法计算气象因素[包括月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MEI)]与每月HFRS发病人数之间的时滞周期,最后采用时间序列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HFRS传播的影响。结果 2000-2009年长沙市HFRS年发病率分别为13.09/10万(755例)、9.92/10万(578例)、5.02/10万(294例)、2.55/10万(150例)、1.13/10万(67例)、1.16/10万(70例)、0.95/10万(58例)、1.40/10万(87例)、0.75/10万(47例)、1.02/10万(65例),整体呈下降趋势(Z= -5.78,P<0.01)。模型分析显示,月平均气温[18.00℃,r=0.26,P <0.01,1个月时滞周期;发病率比(IRR)=1.02,95%CI:1.00~1.03,P<0.01]、相对湿度(75.50%,r=0.62,P<0.01,3个月时滞周期;IRR= 1.03,95%CI:1.02~ 1.04,P< 0.01)、降水量(112.40mm,r=0.25,P<0.01,6个月时滞周期;IRR= 1.01,95%CI:1.01~1.02,P=0.02)和MEI(r=0.31,P<0.01,3个月时滞周期;IRR =0.77,95% CI:0.67~0.88,P<0.01)与HFRS月发病人数(18.10例)紧密相关。结论 气象因素对HFRS发病存在明显影响,在控制变量自相关、季节性及长期趋势的影响后,长沙市时间序列泊松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实现对长沙市HFRS的提前预警。  相似文献   

8.
用改善的自回归预测方法预测门诊人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时间序列资料,建立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时,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要求数据列{x(k)}(k=1,…,n)为光滑离散函数,其主要条件是:ε>0,k0,当k>k0时,有x(k)/∑k-1i=1x(i)<ε〔1〕。即,当数据列{x(k)}与{y(k)}满足y(k)/∑k-1i=1y(i)0,y(k)=ln(x(k) x(2k) 1),则数据列{y(k)}比数据列{x(k)}光滑。即利用反双曲正弦函数变换提高了数据列的光滑程度。[证明]令g(x)=x-x2 1.ln(x x2 1),则g(0)=0。当x>0…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985—2005年安徽省某市猩红热月平均发病率和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最低气温5项气象资料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并且对2006年每个月份的发病率做一个预测。结果模型的超离散度K=0.41(95%CI:0.32-0.53),进行似然比)x2检验x2=306.42,P〈0.001,认为发现负二项回归是适合的模型。猩红热的发生与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2006年各个月份的月发病率预测的结果表明(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Z=0.24,P=0.814),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通过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发现,对猩红热的发生和预测,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是不可忽略的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顺义区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筛选适合因子预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方法收集2009-2013年顺义区手足口病每月发病率及同期气象资料,气象数据经膨化处理,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两者相关性,并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手足口病的气象因子拟合模型。结果手足口病发病月分布呈单峰分布,5-7月达到发病高峰,月发病率在0.12~96.09/10之间。手足口病发病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与月平均气温、湿度、月累计日照时数、月累计降雨量、月均温差5个因子呈正相关。手足口病最优气象因素回归方程变量包括d2(提前2个月均温差),t1(前1个月均温度),p2(提前2个月总降雨量),调整后R2为0.766。结论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有重要影响,可以利用气温、温差、降雨量拟合模型预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流行趋势及其发病因素 ,为今后科学地指导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控制HFRS的发生与流行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动物流行病学方法研究HFRS人间疫情、鼠间疫情 ,阐明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结果 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黄胸鼠为主要传染源 ,鼠类有 1目 2科 8种 ,另有食虫目鼠句鼠青科的臭鼠句鼠青、麝鼠句 2种 ,社鼠和中华姬鼠为本市首次捕获。重疫区多发生海拔 2 0~ 40m平原低洼潮湿地带 ,有明显沿水系分布特点 ,且疫情稳定而局限 ;流行季节11月至翌年 2月为主 ,以农村男性青壮年为高危人群 ;动物监测、人群监测可作为疫情预测预报的指标 ,干支流交汇处潮湿低洼易发生爆发流行是今后指导防治工作的重点 ;爆发流行控制措施以灭鼠为主 ,稳定的重疫区高发人群接种HFRS双价疫苗。结论 疫情处于相对稳定低发时期 ,且具有潜在流行趋势 ,应继续对重点地区做好监测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近期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1993~1994年试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上海生研所和天元公司)、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兰州生研所)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长春生研所)在疫区现场进行了人群接种,并对其安全性、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近期效果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三种疫苗安全性皆较好.上海沙鼠苗、天元沙鼠苗、鼠脑苗和地鼠苗中强反应率分别为0.56%、0.03%、3.26%、1.57%.三种疫苗三针全程免疫后14天,其中和抗体和荧光抗体阳转率分别为地鼠苗81.66%、72.94%;上海沙鼠苗58.64%、93.69%;天元沙鼠苗70.00%、83.33%;鼠脑苗51.08%、84.26%.三种疫苗近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均较好,其保护率:地鼠苗为97.63%、上海沙鼠苗94.07%、天元沙鼠苗100.00%、鼠脑苗96.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控制暴发流行,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制订防制措施。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病人、健康人血清以及鼠血中HV抗体。结果:1997-1999年全省共发病7534例,年均发病率为5.65/10万,死亡39人,病死率为0.52%。病例仍主要分布在沿钱塘江两岸的浙东和浙西丘陵区,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Ⅱ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在山东省高发人群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疫苗初免3针后2周、12个月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8.96%(20/29)、18.5%(5/27),12个月复种1针后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27/27)(MCPENT法);几何平均滴度(GMT)为8.4、3.2、17.05。通过1995年春峰及秋冬峰本病高峰期观察,接种人群未发生病人,对照人群发病25例,发病率210.9/10万,疫苗保护率100%,疫苗接种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近期免疫、防病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的现状.方法在全市6个行政区设11个点布笼捕鼠,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肺HV抗原.结果共获鼠形动物625只,捕获率 11.07%,其中褐家鼠368只,占 58.88%.鼠血清HV抗体阳性率为 7.17%(36/502),GMT为 54.45,鼠肺抗原阳性率为 0.81%(5/619),阳性鼠肺及血清全部为褐家鼠.结论深圳市存在家鼠型HFRS疫源地,广泛分布在全市6个行政区的11个调查点,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6.
六安市是流行性出血热重疫区 ,发病由低洼处向丘陵地发展 ,黑线姬鼠是主要传染源 ,属Ⅰ型疫区 ,年发病高峰在秋冬季 ,每十年左右有一次流行高峰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灭鼠和疫苗预防接种并重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取得明显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近年全省的流行规律,更好地制订21世纪的防制措施,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病人、健康人血清以及鼠血中HV抗体。结果 1997-1999年全省共发病7534例,年均发病率烟5.65/10万,死亡39人,病死率为0.52%。病5例仍主要分布在沿钱塘江两岸的浙东和浙西丘陵区,浙南山区和浙北平原区次之,海岛区无病例,全省11个地市中10个地市有病人,以浙东和浙西丘陵区的绍兴、宁波、台州、衢州、杭州和金华六市发病最多,占全省病例总数的87.44%。宿主动物罢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0.24%,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85.00%。全省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28%。结论 要加强宁波等高发疫区的监测,同时推广接种HFRS疫苗。  相似文献   

18.
1991至199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总结了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1991-1993年进行人间疫情和动物间疫情监测结果。继1990年全国HFRS监测点总结后,又取得新成绩,进下不证人间和动物间疫情空间分布的不均稀性和相对稳定性规律;论证了不同类型疫区均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流行特点;通过动物疫情监测,进一步明我国野外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居民区主要传染为褐家鼠,对其它一些数量较多,带病毒率较高小兽的传染源作用,亦应加强研  相似文献   

19.
β-丙内酯在Vero细胞HFRS疫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β-丙内酯灭活双价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不同终浓度的β-丙内酯和不同的灭活时间对疫苗进行灭活,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增殖试验,以确定灭活效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β-丙内酯的最佳水解条件和3批双价Vero细胞出血热纯化灭活疫苗β-丙内酯残留虽。检测3批双价纯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疫苗经终浓度为1:2000和1:4000的β-丙内酯作用24h,均可完全灭活病毒;疫苗中的β-丙内酯在37℃水浴下,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下降,水解2h后已无β-丙内酯检出;3批经β-丙内酯灭活的双价Vero细胞出血热纯化疫苗均未检出β-丙内酯残留,在家兔体内诱导产生针对汉滩型和汉城型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达到1:20。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经终浓度为1:4000β-丙内酪4℃灭活24h,然后再于37℃水浴中水解2h,既可达到完全灭活病毒且无β-丙内酯残留的目的;采用此方法灭活的双价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现场验证HFRS-I型鼠脑纯化疫苗的安全性、血清免疫学与防病效果。方法 按随机整群分接种组,全程接种9012人和对照组16203人。采用0、7、28d及免后1年加强一针的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免前、全程接种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两周、加强后1、2、3、4、5年的部分接种全血和微量耳血,分别测定中和抗体和IFA抗体。结果经1995年8月-2000年12月的5年间现场验证表明:HFRS-1型鼠脑灭活纯化疫苗除了因疫苗中残留蔗糖导致较重,较普遍的局部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的副反应,证明该疫苗有较好安全性,从血清免疫效果看。86例全程接种后两周的免疫血清,IFA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44%,1年后,IF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到28.57%和14.80%。但加强后两周的血清IF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反弹至83.33%和55.56%,其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也随之回升,但不十分明显,此外,在加强后2年IFA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再次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为22.5%和26.0%,到加强后4年,其中和抗体几乎全部转阴,但IFA抗体仍保持较高的阳性率。在接种组人群中除1例因接种2针,1例虽接种3针,未按规定程序接种而发病外,至今未发生其他病例,而对照组人群中已发病26例,其5例平均保护率达94.01%。结论 现场观察结果证明该疫苗具有安全性好,血清免疫学效果维持时间较长,现场防病效果可靠,对疫苗接种人群至少可保护5年以上,该疫苗值得在广大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