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浓度对数和Ct值在HBV-DNA定量检测室内质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引钰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84-3285
目的探讨浓度对数和Ct值两种参数在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室内质控中的应用。方法分别以室内质控品浓度对数和Ct值的均值、标准差绘制Levery—Jennings质控图。结果以质控品浓度对数为参数分析质控结果时出现22S失控;而以Ct值为参数分析质控结果时未发现失控。结论以质控品浓度对数为参数分析室内质控较Ct值更为敏感。能更好地保证HBV-DNA定量检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证临床质量要求的常规生化项目室内质控规则的设计。方法收集2012年7—12月碱性磷酸酶(ALKP)、钾、钙的质控数据,以室内质控的累积变异系数(CV)作为项目的不精密度,应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偏倚,选择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88能力比对检验评价限为总允许误差,借助操作过程规范图设计符合本实验室切实可行的室内质控方法,从而提高误差检出概率( Ped),降低假失控概率( Pfr)。结果ALKP、钾每天测定质控品个数为2,选择1-3 s单质控规则即可满足Ped>90%,Pfr<5%;钙每天测定质控品个数为4,选择1-3 s/2-2 s/R-4 s/4-1 s/12-X作为质控规则,满足Ped>90%,Pfr<5%。结论不同生化分析项目应根据分析方法性能特征的不同,选择满足临床质量要求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质控规则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欧宁  刘婷  张宏文  王蔚青 《中国药业》2011,20(15):46-48
目的通过不同质量控制方法的比较,确定本院实验室条件下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的质量控制规则,及时发现测定误差成因,确保血药浓度监测质量。方法对本院实验室2009年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不同的质控方法评价,根据临床检验质控设计评价方法选择最佳质控规则。结果 Levey-Jennings控制方法的结果均在控,累计和质量控制方法检出3次失控,Z-分数控制图法检出8次失控,修改的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达到了极高的误差检出率和较低的假失控概率。结论修改的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简便易行,误差检出率高,成本低,符合本院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要求,提高了实验室测定数据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正>为将分析测试结果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实验室必须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室内质量控制是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判断检验结果的质量,结果是否可接受。对于定量检测项目,《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质控规则、质控品频次、失控判定规则、标准差、变异系数到质控图的绘制等都做了详细说明,然而对于定性实验,目前尚无可遵循的质控指南。血型血清学输血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主要是定性测定,  相似文献   

5.
刘艳 《临床医药实践》2009,(3Z):1441-1443
目的:应用尤登圆半径法对酶联免疫法(EI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监测。方法:用自制的阴、阳性质控血清同临床血清标本一起检测,连续测定20次。然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分别计算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绘制尤登质控图和SD-X图。结果:根据质控血清经转换后的测得值落在尤登图的不同位置及其圆半径R值来判断是否失控,并根据数据点的代数值来判断误差的类型,查找误差来源。结论:同时测定阴性、阳性两种质控血清并根据结果绘制尤登质控图,比单一临界值血清的质控图发现的问题多得多,还可发现多种干扰因素和影响因素,使质控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6.
欧维正 《贵州医药》2006,30(1):14-17
目的应用功效函数图法评价常规生化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获取适当的质量控制规则和质控测定个数的质控方案。方法确定临床允许分析总误差(TEa),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实际不精密度,计算分析方法的临界系统误差(△SEc),利用功效函数图法,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个数。结果分析项目性能不同,质控规则和控制测定个数有所不同。其中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甘油三酯 (TG)、胆固醇(CHOL)、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钠(Na)、钾(K)、氯 (CL)的质控规则为13s,质控测定个数N=2;总胆红素(TB)、糖(GLU)、磷(P)的质控规则13s或13s/ 22s/R4s/(41sW),质控测定个数N=2;尿素(Urea)、肌酐(Crea)、钙(Ca)、镁(Mg)的质控规则为12.5s 或13s/22s/R4s/(41sW),质控测定个数N=4或12.5s或13s/22s/R4s/(41sW),质控测定个数N=2。结论临床实验室要根据分析项目的性能选用不同的室内质控方法。利用功效函数图法计划制定质控规则,可满足临床质量要求,达到期望的误差检出率且控制假失控率,提高质控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董磊  刘飒  王绿娅 《中国医药》2010,5(12):1120-1121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质控样本,探讨"即刻性"质控法在科研实验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用"即刻性"质控法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结果 ELISA检测MMP-9板内变异系数值≤15%,血清MMP-9质控测定结果SI上限值为1.15,SI下限值为0.625,经与SI值表中第3天的2倍标准差进行比较,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与健康对照组、心绞痛患者组相比较,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即刻性"质控法对科研实验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Excel建立卡马西平TDM室内质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HPLC法卡马西平TDM室内质控方法。方法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进行血样及质控品中卡马西平浓度测定,并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质控数据并自动创建室内质控图。结果常规条件下卡马西平已知值质控血清的平均值分别为5.94 mg.L-1,标准差(s)为0.104,相对标准差(RSD)1.8%,3倍RSD值均小于10%,以质控结果超过2S为警告限,超过3S为失控限。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管理,适用于用HPLC法卡马西平TDM的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留样复查差值检测应用于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作全血细胞计数的EDTA-K2抗凝患者新鲜全血标本20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的配套质控物对标本进行测定,并于6 h之后再行重复测定。统计重复测定值的差值,并行正态性检验,以差值的均值为靶值,差值的标准差(SD)为标准差,建立血细胞质控图,对患者新鲜全血标本进行连续监测,并按照west-gard规则对其是否在控进行判断。结果在对20例新鲜患者血液标本进行17 d的连续检测之后,共获得差值结果 200个,将离群值剔除之后,均符合正态分布。分别观察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PLT)等不同的血细胞参数的质控图,可见血红蛋白厂家质控物的变化趋势在5~7 d较稳定,但在第8天有突然升高的情况,超过3SD控制线,提示失控。红细胞新鲜全血质控物和厂家提供的质控物在13 d的RBC低水平均超过2SD,白细胞在第10天的WBC低水平均超过2SD,提示警告,监测结果的走向基本一致。MCV与PLT的新鲜全血质控物与厂家质控物均未出现失控的情况。结论留样复查差值检验应用于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中,可以作为仪器配套质控物,以6 h重复检测后的差异为室内质量控制的补充,这种方法具有快捷、简便、经济性强的特点,能够实现检验报告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液常规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和改善,对提高临床血液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同一单位生产的不同批号全血质控物,用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每日连续测定,找出全血质控物中各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全血质控物在开始使用后有效期内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15 d内无明显变化,而血小板(PLT)在开始测定后的第6天结果开始显著升高(本实验排除了可能由仪器、试剂、温度等所引起的干扰因素)。结论应用全血质控物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时,应注意质控物的有效期内使用及质控物中成份变化是否影响到质控结果 ,并及时更换质控物,才能对室内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丁飞  周静  武红权 《贵州医药》2002,26(2):118-119
目的:探讨PCR检测TB-DNA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通过设立空白对照和BCG参照在3个实验室用3种试剂对TB-DNAPCR进行室内质控。结果:空白对照能很好地监测污染造成的假阳性,以不同衡释倍数的BCG不但能很好地检测试验的敏感度,且能对整个实验加以质控。结论:采用空白对照和BCG对TB-DNAPCR进行室内质控是一种理想的室内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金玉  孙增先  许静 《医药导报》2013,32(4):534-536
目的对丙戊酸血清浓度监测质控数据进行连续性评估与分析,确定适合该实验室丙戊酸血清浓度监测的质控规则,确保药物浓度监测质量。方法对2011年7~12月丙戊酸质控178个数据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合Westgard多规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连续性评价发现,丙戊酸质控共发生8次失控,失控率为4.5%,适合该项测定的质控规则是12S/13S/22S/41S/7tr。结论 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合Westgard多规则能及时发现各种测定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实现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ELISA法检测HIV抗体是HIV初筛实验室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实验条件、实验试剂、实验操作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该方法检测HIV抗体结果的质量,因此建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室内质控图为Levey-Jennings质控图,多数实验室把内部、外部对照质控图分开一一建立独立的质控图,在  相似文献   

14.
治疗药物监测内部质量控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治疗药物监测(TDM)实验室进行内部质量控制(IQC)评价,以进一步提高血药浓度监测质量.方法:采用问卷和查看原始数据方法调查TDM人员素质、部分实验室管理及仪器使用状况、内部质控样品和患者标本测定情况等.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分析质控图的变化趋势探究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果:初步了解了军内TDM及其IQC主要现状,为分析EQA中测定不准确性的原因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和依据.结论:只有严格系统地进行IQC,才能及时发现测定误差和成因,并予以纠正,从而确保血药浓度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 室内质量控制系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的保证,目前“X图法”已是化学检验较常用的质控方法,但是,为达到本室的试验结果准确稳定可靠和“卫生部分级医院管理标准”,随着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定工作的开展及上等级医院规定要求,较多数单位多采用的是以WHO所规定的统一CCV评分方法,一律采用的是以vis值为表达方式。但从日常用的“X图法”均值日期质控图上,不能直接观察出室内所测得的vis  相似文献   

16.
室内质量控制是监测评价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生化室所开展的实验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各种检验结果的误差和误差程度,并进行分析和纠正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现将我室1991年~1996年度的生化室内质控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室内质控统一采用X—S质控图。在多年工作中感到X—S质控图优点诸多,制作简便,但这类质控图只能监测精密度,不能判断准确度。近年来经改进的MONICA质控图,可弥补X—S质控图的不足。MONICA质控图能同时监测精密度和准确度,及时指示存在误差大小和类型,制作简便。质控材料质控血清是卫生部生化所诊断试剂实验中心提供的定值冻干质控血清。MONICA质控图的制作: 1.如图,首先在纵轴上居中位置定为靶值,从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系数在食品理化检验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某市所辖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食品理化实验室中的某同一品牌饮料样品中铅含量的测定结果,采用分析系数给予评价。结果 10个实验室的对饮料样品中铅含量CA全部在80%以上,质控考核均合格。结论用分析系数在食品理化分析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质量,方法简单,既可反映精密度,又可反映准确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6西格玛管理理论来评价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水平,用以帮助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07年度参加卫生部室间质控和全年的室内质控数据,分别计算出不准确度(Bias)、不精密度(CV)、西格玛值和质量目标指数(QGI)值,来评价主要参加质控项目的检验性能以及分析导致部分项目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结果:在参加质控的项目中,38.9%的检验项目达到6西格玛水平,44.4%达到4~5西格玛水平,16.7%在3西格玛水平以下。其中未达到6西格玛的项目中有27.3%要优先改进精密度,36.4%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其余则两者都要改进。结论:6西格玛管理理论可以用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评价,并可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0.
王智斌 《淮海医药》2010,28(5):380-381
目的探讨同一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间免疫球蛋白G(IgG)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免疫球蛋白G测定的标准化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参考NCCLS的EP9-A文件,以德灵BN-Ⅱ(仪器编号MY-05)特定蛋白分析仪、德灵原装试剂、德灵校准品和德灵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已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为比较方法 ,以德灵BN-Ⅱ(仪器编号MY-19)特定蛋白分析仪、德灵原装试剂、德灵校准品和德灵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为实验方法 ,用患者新鲜血清对IgG进行检测,计算试验方法 (Y)和比较方法 (X)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可比性。结果 IgG测定结果各系统的误差临床可以接受。结论各检测系统测定IgG结果具有可比性。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验项目存在2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