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05例、乙肝后肝癌69例、非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正常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 G)、HBV DNA差异。结果:Hp-Ig G阳性率最高的是乙肝后肝硬化(80.9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水平为<103copies/mL组的Hp-Ig G阳性率显著低于HBV DNA水平≥103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g G阳性组的TBIL、ALT水平均显著的高于Hp-Ig G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g G阳性组的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发生率均显著的高于Hp-Ig G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相关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非乙肝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合并感染可能会加重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现状及与消化性溃疡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消化内镜表现及Hp感染情况.结果 Hp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性别、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H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Hp现症感染检出率为59.1% (65/110),Hp阳性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73.8% (48/65),高于Hp阴性组(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A、B、C级患者的Hp阳性率分别为54.4%、61.5%、64.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均无关,但是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孔德智  彭娴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090-4092
目的了解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制订该类人群的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4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370例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采用’℃呼气试验进行Hp感染检测。结果3370例体检人员中,Hp感染者2204例,总感染率为65.40%,年龄分布以30岁-39岁和40岁~49岁为感染高峰,分别为76.71%和70.09%;男女感染率分别为71.36%和50.50%;感染率较高的职业为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其次为公检法部门及县直机关、局工作人员,感染率分别为77.53%,67.00%和63.07%。结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Hp感染较为普遍,Hp感染与年龄、性别、职业、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目前对于HP的致病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胃肠相关疾病的领域,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淋巴瘤等。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在慢性肝、胆疾病及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检测到HP的存在,提示HP可能是导致肝脏病变独立的或辅助的致病因素。现主要对HP感染与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龚建荣 《当代医学》2014,(17):71-72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通过碳14试验检查,对组一(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组二(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组一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为70.73%;组二患者检测的阳性率为24.39%。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胃溃疡没有明显相关性,但与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病中医分型与Hp感染206例相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胃病中医分型与 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胃病 2 0 6例 ,按中医辨证标准分型 ,观察 Hp感染对不同中医证型、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Hp感染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 ,P>0 .0 5 ,而 41岁以上年龄段 Hp感染阳性率与中医分型差异显著。结论 :Hp感染与中医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并对指导中西药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0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对2574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沙市儿童幽门螺杆(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长沙市1890名0~15岁儿童进行Hp血清学感染状况调查,并对所有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了解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长沙市0~15岁儿童Hp感染率为20.4%,其中男、女分剐为18.4%和21.9%.Hp感染率总体趋势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但不均衡,以13~15岁感染率最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Hp感染率有下降趋势,但在家庭收入最高组,Hp感染率再次升高.父母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的儿童Hp感染率明显高于父母无胃十二指肠溃疡史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沙市0~15岁儿童感染率处于中等水平,Hp感染与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家族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关,随年龄增长、家庭经济收入降低,Hp感染率总体趋势呈不规律升高,Hp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9.
1目的调查胃癌患者直系亲属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H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已确诊胃癌患者的直系亲属139例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采用’4c呼气试验检查Hp,并对Hp阳性者进行血清学Hp分型检查。结果胃癌患者直系亲属Hp感染率为77.70%。男性感染率为78.79%,女性感染率为76.71%,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9岁年龄组Hp感染率最高,达92.30%,30~〈45岁和45~59岁年龄组与〈15年龄组比较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5);年龄与Hp感染率高度相关(r=0.884)。亲缘关系以配偶感染率最高,达91.11%,配偶与子女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p感染中以Hp-1型为主,占70.37%,与Hp-2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患者直系亲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以致病力强的Hp-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对130例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间住院和门诊慢性肝病患者130例,进行胃镜检查及HP检测。其中,男93例,女37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4±12)岁。肝病诊断依据1995年全国肝病会议所订诊断标准。分为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2组,统称慢性肝病。慢性肝炎89例,肝炎后肝硬化41例。胃镜诊断以1992年国际消化会议各项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和Hp检查,旨在为肝硬化患者感染Hp后是否进行常规根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消化内科就诊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现状。方法:对2013年11月来我院消化科就诊的668名患者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测Hp抗体。结果:668名患者中Hp感染396人,感染率59.28%;现症感染383人,占总感染人群的96.72%;男、女感染率分别为64.95%和53.04%。且以41-55岁和56-70岁为感染最高峰。结论:消化门诊Hp以现症感染为主,感染与性别和年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也是胃癌第一类致病原[1],>90%十二指肠溃疡和>70%胃溃疡存在Hp感染,>60%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60%,其中每年新感染病例>1200万例[2].我内镜室通过对145例14C-UBT患者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以此作为根除Hp感染的依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18例胃癌与Hp的关系,旨在探讨Hp感染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18例胃癌患者进行观察,证实Hp在胃癌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结果 18例胃癌患者中,Hp阳性12例(66.%),其中胃体癌形成6例,Hp阳性4例(66.7);贲门癌2例,HP阳性1例(50%);胃窦或幽门癌7例,Hp阳性5例;胃体癌6例,Hp阳性4例(667%)。结论 幽门螺杆茵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检测了1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P抗体,结果:急性肝炎血清HP抗体阳性率(4.44%)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血清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1%及46.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VB-DNA阳性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65.22%)明显高于HBV-DNA阴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14 0例 ,经检测HP后分HP阴性和阳性组 ,并设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 ;对于HP阳性病例根治HP后再次测定空腹血糖 ,并与根治前进行比较 ;同时 ,将HP阳性病例分为大量感染组、中量感染组及少量感染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 ;另外 ,对于HP阴性和阳性组病例 ,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结果 :HP阳性组血糖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HP根治后血糖显著下降 (P <0 0 5 ) ,大量感染组明显高于少量感染组 (P <0 0 5 ) ;HP阳性组中肝功能ChildC、B级明显高于A级组 (P <0 0 5 ) ,而HP阴性组中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糖升高 ,易于并发糖尿病 ,根治HP有利于防治肝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和 ELISA 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感染率分别为58.5%和2.1%,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68.2%和49.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脂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2017年6月-2021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将其分为G1、G2及G3级。比较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p感染阳性率,分析血脂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Rockall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4)及预后较好组(n=39),分析影响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联合Hp感染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G1、G2、G3级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C、TG、LDL-C、HDL-C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TC、LDL-C、HDL-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r=-0.148、-0.303、-0.264,P均<0.05)。预后不良组childPugh分级C级、Hp感染阳性率、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人数比例高于预后较好组...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乙型肝炎患儿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受筛选后儿童352人,胃镜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程度,并利用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HP的感染率。结果:乙型肝炎患儿112例HP感染率为75.0%,而对照组240例HP感染率为45.9%,两者之间差异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