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少娜 《海南医学》2012,23(3):99-100
目的 观察捏脊治疗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 h食管pH值的影响.方法 将65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改变生活习惯、药物等基本治疗的同时予捏脊治疗;对照组35例,只予改变生活习惯、药物等基本治疗;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均行24 h食管检测.结果 观察组24 h食管pH值检测显示反流发生的次数、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食管pH<4总时间、反流指数分别为(43.6±10.3)次、(8.0±3.3)次、(6.5±3.9)min、(10.4±3.8)min、(6.5±1.6)%,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捏配合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和酸反流情况的差异。 方法 随机选取94例有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且反流性疾病问卷的症状积分(Sc)≥12的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24 h食管pH监测。根据内镜诊断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比较RE与NERD两组食管动力和酸反流情况。同时根据24 h食管pH监测结果分为生理性酸反流(pH -)组和病理性酸反流(pH +)组,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RE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食管收缩波幅、远段收缩积分(DCI)及有效蠕动比例与NER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RE组LESP减低的发生率及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高于NERD(分别为63.0% vs.31.7%,P<0.01;37.0% vs.14.3%, P<0.05)。28例GERD患者发生pH +,RE组pH +发生率高于NERD组(63.0% vs.17.5%,P<0.01);RE组 24 h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均高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 +组LESP及食管收缩波幅低于pH -组,且pH +组LESP减低发生率及食管裂孔疝发生率高于p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 +组LESL、DCI及有效蠕动比例低于pH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患者较NERD患者更易见酸反流和食管裂孔疝;有pH +的GERD病患者更易见食管动力障碍,这种差异可能与食管动力障碍和酸反流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24 h食管动态pH监测中平均反流周期数、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及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101例,根据现行诊断标准,将其分为GERD组(54例)与对照组(47例)。采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等指标探究上述监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平均反流周期数、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70、0. 993和0. 983,3种指标用于诊断GERD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当24 h平均反流周期数> 51. 50次,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 2. 25次,最长反流持续时间> 15. 45 min时,约登指数分别为0. 886、0. 852、0. 868,分别最接近1;采用上述3种指标进行系列诊断试验时,系列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0. 852,特异度为0. 915。结论平均反流周期数、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对GERD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3种指标联合诊断可以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5.
胃食管反流病6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荣墀  翁雪健 《浙江医学》1998,20(12):722-724
为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对67例经24h食管内pH监测确诊的GERD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胸痛37例(55.2%)、咽部异物感33例(49.3%)、胸闷25例(37.3%)、呛咳10例(14.9%)、哮喘2例(3.0%),内镜发现食管炎45例,食管粘膜正常22例,测压显示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低于正常22例,其余患者压力均正常或偏高。用奥美拉唑治疗,起效时间平均2±1天,而用H_2受体阻滞剂治疗起效时间平均7±2天(P<0.01)。提示GERD并不罕见,个别病人临床表现特殊,其食管粘膜在内镜下可完全正常,仅1/3病人表现为LESP低下,加用西沙比利时,泵抑制剂的疗效优于H_2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6.
食管24 h pH动态监测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食管24hpH动态监测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之间的关系,分别对本院1997~1998年间门诊及住院的41例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及18例健康者进行了食管24hpH动态监测,并将二者进行比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5~69岁,均无GERD症状及其他胃肠道病史,并经胃镜检查无任何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GERD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28~69岁,均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胃、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并经胃镜检查明确有胃食管反流并有病理学改变。12 方法 受试者前3d停用胃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尤其在pH(-)GER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GERD患者应用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根据Demeester评分分为pH(-)与pH(+),其中pH(-)GERD 30例,pH(+)GERD 18例;另相同监测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0例做正常对照组。结果 GERD组酸反流次数、卧位食团暴露时间及总食团暴露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2,P=0.03);GERD组非酸反流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pH(-)GERD组卧位食团暴露时间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pH(-)GERD酸反流次数及卧位食团暴露时间均低于pH(+)GER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4)。结论多通道阻抗联合24 h pH监测能发现更多的反流事件,在GERD尤其对pH(-)GERD患者的诊断有实用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胃食管反流与哮喘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哮喘患儿中50%~80%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本文试探讨儿童胃食管返流(Gestro esophageal Reflux,GER)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51例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及鼻部检查正常,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儿进行24 h食管p H监测,记录患儿反流与呼吸道症状同时进行抗反流治疗并以51例无呼吸道症状的GER患儿作为对照。结果: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患儿食管24 hp H监测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抗反流治疗对哮喘治疗有效。结论:胃食管反流并哮喘症状的患儿返流比普通GER严重,对有GER并哮喘症状的患儿,实施抗返流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提示哮喘症状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对 12例疑诊为胃食管反流(GER)的新生儿进行 24 h食管内pH监测,6例无症状新生儿作对照,结果提示7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与钡餐诊断极不一致。认为利用钡餐检查诊断新生儿GER应慎重,24h食管内pH监测是诊断新生儿GER的较理想检查方法,并阐述了建立我国新生儿食管内pH监测正常值范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孙宝君  李园  邹琳  俞森洋 《重庆医学》2005,34(7):1044-104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肺炎患者24h食管pH监测,探讨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s,GER)在老年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1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及30例非肺炎患者进行24h食管pH监测,计算酸反流得分,以12.70作为酸反流得分的正常界限.结果 31例老年肺炎患者平均酸反流得分34.91,对照组平均酸反流得分5.9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炎患者25例存在胃食管反流,占80.6%(25/31),其中仅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占20.0%(5/25).结论胃食管反流可能是老年肺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老年肺炎患者胃食管反流多无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为消化科门诊常见疾病,临床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1-2]。结合典型症状和胃镜检查确诊RE相对容易;但部分NERD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下无阳性的黏膜损伤,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阳性率性也并不理想[3]。本研究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h食管pH测定阳性率与Gerd Q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tsophgenl refluxdisease,GERD)是常见病,多发病。GERD及其后遗症Barretl食管,为发生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在过去20年间,其发生率几乎增加了4倍。GERD在临床上一般应用内窥镜和24小时pH测定来诊断。为进一步了解24小时pH测定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笔者对105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24小时食管测定结果及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a-GERD)患者与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t-GERD)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结果,提高对a-GERD的认识。 方法 对 30例疑诊a-GERD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HRM、MII-pH检查及PPI治疗,以同期33例t-GERD 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反流及PPI疗效的差异。 结果 30例疑诊a-GERD患者中24例确诊为a-GERD,其中1/3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发病年龄、合并症发生率高于t-GERD患者(P<0.05)。两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糜烂的发生率及食管测压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食管MII-pH监测示a-GERD组无论酸反流、非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及次数均高于t-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组反流以卧位、气液体混合反流多见, 而后组以立位反流多见。经2周标准剂量的PPI治疗后,a-GERD组的有效率低于t-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 vs. 78.8%,P<0.01);但继续2周2倍标准剂量的PPI联合促动力药治疗,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 vs.88.0%,P<0.05)。 结论 与t-GERD患者相比,a-GERD患者的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上胸部症状且夜间及进餐可加重,反流更严重且混合反流多见,PPI治疗的剂量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伴有或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及反流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72例GER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食管外症状将纳入患者分为伴有食管外症状组(n=30)和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动力及反流的差异。结果 伴有食管外症状组患者4s完整松弛压(integratedrelaxationpressure,IRP)、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均显著低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蠕动中断显著长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食管裂孔疝比率显著高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两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静息压、LES长度、食管上括约肌(upperesophagealsphincter,UES)静息压及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食管外症状组患者的总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4 h双通道食管pH监测对胃食管病理性酸反流的监测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2年9月因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在我院消化科胃肠动力室行动态24 h双通道食管pH监测的51例患者资料,根据24 h双通道食管pH监测结果分为:远端、近端均有病理性酸反流组(20例),仅远端有病理性酸反流组(2例),仅近端有病理性酸反流组(9例),远端、近端均无病理性酸反流组(20例)。比较单、双通道24 h食管pH监测食管病理性酸反流阳性率的差异,分析仅近端食管出现病理性酸反流的可能原因及近端与远端食管酸反流的相关性。结果51例中9例仅近端提示有病理性酸反流,其中8例同时在本院进行了胃镜和(或)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1例为Barrett食管(主诉仅为咽部异物感,没有明显的反酸、烧心症状),7例主诉反酸、烧心者中2例食管裂孔疝、2例贲门失迟缓、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1例胡桃夹食管,另外1例胃镜结果阴性(未做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近端、远端均有病理性酸反流患者近端食管pH<4所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卧位pH<4所占百分比、立位pH<4所占百分比及Demeester记分均明显高于单纯近端食管病理性酸反流患者(P<0.05),最长酸反流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近端、远端酸反流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易反流。结论24 h双通道食管pH监测对有明显胃食管反流症状但pH监测远端食管无病理性酸反流的患者有一定诊断意义。喉咽反流与胃食管反流具有相关性,24 h双通道食管pH监测对其研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胆汁反流与食管内pH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胆汁反流和食管内pH值的关系。方法收集具有典型GERD反流症状患者60例,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22例,轻中度反流性食管炎(MRE)20例,重度食管炎(SRE)10例和Barrett食管(BE)8例,采用24hpH监测仪及胆红素监测仪监测其胆汁反流开始和过程中食管内胃酸反流情况;并分析:(1)胆汁反流开始时和反流过程中pH值;(2)胆汁反流开始过程中pH分布;(3)各种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过程中pH值的差别。结果SRE与BE组胆汁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MRE和NERD组(P<0.05);GERD患者反流开始时,87.4%的食管内pH>4,反流过程中食管内pH在3~4(26%)最多,其次4~5(20%);SRE和BE组胆汁反流过程中pH值均显著低于NERD和MRE组(P<0.05)。结论GERD患者胆汁反流和胃酸反流不一定同时发生。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患者胆汁反流多伴有明显胃酸反流,而NERD和轻中度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过程中与胃酸反流并不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18.
颜殷红 《中外医疗》2011,30(27):24-25
目的 评价以烧心、返流等症状为基础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券(RDQ)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门诊GERD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62例患者进行RDQ调查,得分≥12分者诊断为GERD;同时以胃镜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RDQ的诊断价值.结果 依据RDQ评分标准诊断的灵敏度(90.22%),特异度(62.77%),阳性预测值(79.92%),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差,易漏诊部分症状不典型的GERD患者.结论 通过RDQ诊断GERD者与通过胃镜或24h食管pH检测诊断GERD者比较,对无警报症状的患者较高的诊断性,以及其具有的长远的研究价值,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GER)的食管酸暴露与动力学改变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刁卓 《吉林医学》2013,34(2):304
目的:总结分析24 h食管pH值测定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24 h食管pH值测定检查。结果:83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有52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结论:24 h食管pH值测定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