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晶体囊真性剥脱是晶体前囊的剥脱。患者78岁,男性。主诉:左眼视物不清。检查:视力:右0.3,左0.1。眼压:右14mmHg,左12mmHg。双眼均在前房中可见到薄而透明的玻璃纸样膜,晶体核及后囊下有混浊。左眼底可见到黄斑破口,但未见到视网膜脱离。房角双眼均为宽角,色素沉着正常,未见剥脱物质。前房中可见到的膜状物与晶体前囊相连  相似文献   

2.
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常伴有房水动力学方面的异常。某些伴有青光眼的人,对药物的治疗反应极差。白色的剥脱物出现在睫状突、晶体韧带、晶体表面和虹膜瞳孔缘,偶而可在角膜后及小梁上见到。多见于老年人,但年青人中也有报导,双眼者较多见,但临床上表现为不对称者也不少见。电镜研究证明剥脱物质具有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分析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眼压变化。方法 对7例伴有高眼压、明显影响视力的白内障但尚无严重的视神经、视野损害的剥脱综合征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31.57mmHg,术后1周时平均眼压18.19mmHg,降幅为13.38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极显著。结论 伴有明显影响视力白内障的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病人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压会显著下降,对那些尚未发生明显视神经视野损害的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4.
后房型人工晶体向下脱位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相对少见的并发症.本文报告3例治疗方法和体会.病例及方法1986年10月至1991年4月4年内,共行80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3例发生人工晶体向下脱位.3例均为男性,2例56岁,1例68岁.术前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常规开罐式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空气下植入术.人工晶体均为J型袢(IOLAB101及CILCO-PB11).术中2袢分别放置在12.6点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天发现人工晶体向下移位,在瞳孔为2mm时,自瞳孔区可看到人工晶体光学部分的上缘.其中1例下移约2.3mm,视力1.2,无单眼复视,未做处理.另2例人工晶体可随体位改变而晃动,站立时分别下移3和3.5mm,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阻滞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了3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3例自内障分别为外伤性,并发性,老年性(青光眼术后)。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同期人工晶体植入后2~3周因前房纤维蛋白渗出阻塞瞳孔,虹膜与周边晶体囊膜粘连,导致瞳孔阻滞,眼压升高。3例均经YAG激光或周边虹膜切除治愈。讨论了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阻滞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挫伤所致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伤口裂开的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3年1月-1995年11月共治疗8例挫伤所致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伤口裂开的病例,经处理大部分病例获得了满意的视力,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均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年龄最大72岁,最小6岁。男7例,女1例。3例植入的是进口人工晶体,5例是合资人工晶体。伤口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8例挫伤后均有虹膜脱出伤口,其中6例脱于球结膜下,2例虹膜脱于结膜囊。2例挫伤后人工晶体脱位,其中1例人工晶体脱出眼外。受伤时间、致伤物体及挫伤前、后视力(附表)处理和结果:8例均在挫伤后伤口裂开、虹膜脱出后立即手术处理。手术中均见角…  相似文献   

7.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22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手术,其中9例通过巩膜隧道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体,3例通过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体,10例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22例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除10例因高度近视、视网膜条件很差或再发视网膜脱离而未植入人工晶体外,蓁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5例发生角膜水肿,均在术后3~7天内消退。硅油取出顺利。3例术中发现限局性网脱,行视网膜复位后,2例C2F6气体填充后2周再发网脱,1例再次硅油填充视网膜保持复位。视力除3例再发网脱外,其余均达到玻璃体手术后最佳视力。结论: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手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可减少病人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眼是物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 17例在取眼内异物同时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I组),19例在眼内异物取出一月后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Ⅱ组)。术后随访1-24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I组9例,Ⅱ组8例。结论对于伤势较轻的眼内异物并外伤性白内障,眼内民物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Choyce和Binkhorst先后报道了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目前,儿童中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院从1992年初以来施行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31例.收到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7例,女4例;年龄最小6~17岁;21例为角膜穿透伤,其中有5例合并晶体异物;10例为钝挫伤.从伤后到手术时间,最短3天,最长5年.前囊破裂15例,其中3例合并为后囊破裂.虹膜前后粘连12例,术前视力光感~0.04.31例均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睫状沟植入18例,囊袋内植入13例.人工晶体度数为15D~24D,均为PMMA单焦点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0.
作者(1976)对一例剥脱综合征观察结果认为Bertelsen等提出的来自晶体上皮的纤维物质通过囊膜而呈现在晶体表面的理论是不够确切的。而作者认为晶体表面的物质是与有病的虹膜色素上皮接触沉积而来,或间接地来自睫状上皮。而在晶体内形成的物质不能穿过纤维层和带状板层。作者报告一例女性89岁双眼剥脱综合征患者,在顺利地囊内摘除白内障后15年期间,剥脱物质在玻璃体上不断增加以证明其论点。后又见2例在晶体囊内摘除时,未见有剥脱综合征,但1  相似文献   

11.
1917年,Lindberg首次描述了位于瞳孔缘的灰蓝色片状物。1925年,Vogt认为此征系老年人囊膜分层所致,称之为“老年性剥脱”。1954年,Dvorak—Theobald提示该征不是晶体囊膜的正常脱落,确切的说是眼前段不明原因的沉积物,命名为晶体囊膜的假性剥脱,以区别于正常的囊膜分层及生理性脱落。而最近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证明,剥脱物至少部分是来自晶体囊膜,因而根据其性质命名为“剥脱综合征”。该征常见,约占正常成人的3~8%,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发病率更高,主要发生在75~85岁年龄组,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10只白兔眼内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0只小白鼠腹膜腔人工晶体植入。在术后不同时期将人工晶体取出进行HE染色,抗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PAP法),进行光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观察。兔眼人工晶体与小鼠腹膜腔人工晶体(去除茧样膜后)均可见到反应性膜,但兔眼人工晶体反应性膜较厚。同时显示出膜的细胞成份,有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等。国产与进口PMMA人工晶体植入兔眼与小鼠腹膜腔细胞成份无显著差异。PMMA与硅凝胶人工晶体比较,硅凝胶人工晶体表面膜较薄,细胞成份极少。说明硬性材料软软性材料人工晶体所产生的细胞反应大。在我们的实验中均见到一层薄膜,使IOL免遭机体的免疫排斥。这是IOL保持透明,获得良好视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剥脱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SyndromeES)是以眼前节组织表面出现灰白色头皮屑样物质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因对其临床特征缺乏认识和重视,故此病在我国报道较少。此病于1917年Lindberg即已提及,他首先注意到在单纯性青光眼患者中,约有半数的虹膜瞳孔缘有灰白色碎屑状沉积物。此后,1925年Vogt称本病为囊膜性青光眼(CapsularGlaucoma),他认为这是由于晶体囊膜的脱屑堵塞房角所致。1954年Theobald认为此剥脱物并非来自晶体囊本身,称之为晶体囊膜假性剥脱(Pseudoexfoliationofthelenscapsule)。1956年和1974年Sunde和William先后发现剥脱物…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体取出六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因严重并发症而取出入工晶体者,国外已多有报道。国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起步较晚,有关报告尚未见正式发表。但由于取出人工晶体本身的严重性和对眼球的破坏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将所遇6例人工晶体取出病例报告如下,并对取出原因及后果作一讨论。临床资料所有6例均为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水后,男5例,女1例,年龄34~68岁,平均58.5岁。术前4例为老年性白内障,2例为外伤性白内障,其中1例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6例全部伴有术中后囊膜破裂,其中2例手术超过3小时。人工晶体取出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3例老年性白内障行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人工晶体性视网膜脱离。其一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另2例为后房型人工晶体。病史中未提及术中有何并发症,术后2例曾出现植入晶体松动和脱位的现象。术后6至16周因其眼前有黑影及视力减退而详查眼底时,发现此3例有视网膜全脱离并有不同程度的(C_2至D_1度)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PVR),但未查到裂孔。行硅胶带环扎术及视网膜下放液后,3例视网膜均复位,但由于进行性PVR,其中2例视网膜再次脱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5例(男3,女2)人工晶体眼尸检时所发现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年龄71~90岁,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4例,前房型人工晶体1例。植入人工晶体时,白内障囊内摘出者4例,囊外摘出者1例。晶体植入到死亡相隔时间为3.5~52个月。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者2例,心跳骤停1例,肺癌1例,呼吸衰竭1例。人工晶体眼尸检时肉眼观察发现所有人工品体位置均正常,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虹膜呈现萎缩,房角闭塞,虹膜周边前粘连。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5例中角膜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稀疏和变薄,2例后弹力膜破裂,1例变厚,1例前弹力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9年2月以来,采用国产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体,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就术后随访3~12个月的30例30眼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本组病例均为单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11岁。依据Meltzef(1)的意见选择病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细菌性眼内炎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国内尚未见到,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8岁,1987年9月7日在本院做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出院时视力0.7 1.25DS一>0.9。出院后2年半一直在我院门诊定期随访,眼部无异常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人术的疗效。方法对68例(68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行针吸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伤后至手术时间除1例在伤后3年外,其余均在伤后6小时至1年。术后随访4个月~2年。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54例(79.41%)患儿矫正视力>0.5。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儿童外伤性白内障重要的复明手段,对穿孔性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在伤后炎症基本控制的前提下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0.
自1985年10月到1989年10月,我们对100例白内障病人(105只眼)进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00例均为白内障摘除后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男性37例,女性6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8岁。植入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体(下称硅胶晶体)46只眼,PMMA 后房型人工晶体48只眼,PMMA 前房人工晶体11只眼。在100例手术病人中,老年性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