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腹膜炎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次,2次/d,连用3d后改为1次/d,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的5例、14例、11例、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NK细胞和CD4^+/CD8^+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胸腺肽α1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α1胸腺肽在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为常规保肝、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日达仙1.6mg,隔日1次皮下注射,30d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α1胸腺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够明显提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愈率及好转率,促进肝功能恢复,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按1:1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 1.6mg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后再改为每天1次,疗程共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4.19%和51.61%。且治疗组CD3^+、CD4^+、NK细胞和CD4^+/CD8^+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胸腺肽α1可显著提高老年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治疗乙肝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67例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按Child-pugh评分随机分为抗菌素+综合治疗组(A组)19例、抗菌素+薄芝糖肽+综合治疗组(B组)26例和抗菌素+胸腺素α1+综合治疗组(C组)22例,比较三组间治疗效果及半年和一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A组与B组及C组比较,在改善发热、寒战及腹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水白细胞总数及腹水中多核粒细胞计数、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一年内的总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薄芝糖肽的免疫调节功能在治疗肝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综合治疗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86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肝硬化综合治疗,但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21 d后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测定,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感染控制总有效率高达93.0%,而对照组仅为7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并发SBP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是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对慢性重症肝炙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腹水常规检查:有39例(62.9%)腹水白细胞总数达0.5×109/L以上,51例(82.2%)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0.25x109/L;外周血常规:有10例(16.1%)白细胞总数达10x109/L以上,PMN比值达70%以上者32例(51.6%);59例做腹水细菌培养,阳性6例(10.1%),其中5例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1例.62例中,治愈23例(37.1%),好转18例(29.0%),死亡21例(33.9%).结论 腹膜炎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水中的白细胞总教、PMN比值及外周血PMN比值为确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较可靠参数,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重症肝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疗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联活菌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联活菌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肝脏功能,缩短病程,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前列地尔治疗重症肝炎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84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类治疗组46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20 μg&#8226;d 1,静脉滴注,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肝治疗,疗程均14 d.观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较为明显,尤其是慢性肝炎重度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慢性重症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一定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还进行腹腔灌注头孢噻肟钠(凯福隆,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左氧氟沙星。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1%,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2%,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349-350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将7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为59.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序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文献报道并不少见 [1~ 2 ] ,但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报道则较少 [3 ]。我院 1989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共收治重症肝炎 187例 ,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2例 ,发生率为 6.4 %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重症肝炎诊断符合 1990年 5月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上海 )制订的标准 ,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及治愈标准见参考文献 [4~ 6]。 12例重症肝炎中 ,亚急性肝坏死 4例 ,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 8例 ;其中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 6岁。入院时均有腹水 ,3例伴肝昏迷。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9例(48.72%),好转8例(20.51%),无效12例(30.77%),总有效率为69.23%(27/39);结论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症病毒性肝炎(下简称重症肝炎)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较为常见。我院1980年至1982年收治重症肝炎226例,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6例,占46.9%,比国内缪氏、骆氏等报告的均高。重症肝炎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简称原发性腹膜炎)临床表  相似文献   

14.
储建坤  刘荣欣  张征  杨涛  陈慧巧 《河北医药》2011,33(10):1451-1452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测定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并统计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组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可以降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吉如 《医药导报》2008,27(11):1343-1345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对急性白血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38例急性白血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第3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或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胸腺素α1 1.6 mg皮下注射,qd。共2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 2)、IL 6和α干扰素(INF α),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L 2升高,CD+3、CD+4、CD+4/CD+8百分率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 INF α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INF α降低(P<0.05),CD+4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CD+4百分率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P<0.05)。结论胸腺素α1可提高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产生淋巴因子,改善感染患者细胞因子和细胞免疫失衡,有助于控制白血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肝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生,则较一般感染难控制,常成为原有肝病病情恶化的诱因,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晚期肝病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总结了6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朱欣荣  潘云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79-2580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同时给予头孢噻肟钠和左氧氟沙星.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胸腺肽治疗组19例,在保肝、退黄、利尿、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隔天1次,连用二周。对照组19例,仅给保肝、退黄、利尿、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胸腺肽治疗组对自发性腹膜炎的控制、稳定病情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李菲 《首都医药》2010,17(4):49-5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治疗组采用血必净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同时给予保肝、支持、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感染控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感染控制在治疗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P〈0.05),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有效措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旭升  郝志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15-2916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连续应用5~7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恢复较快;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缩短病程,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