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液真核细胞转录因子 -κB(NF -κB)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内皮素 - 1(ET - 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 30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d、5~ 7d、9~ 11d血液NF -κB与sICAM - 1、ET - 1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液NF-κB与sICAM - 1、ET - 1在发病后 1~ 3d、5~ 7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前、术后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有明显差异 ,死亡组与存活组也有显著差异 ;在发病后 1~ 3dsICAM、ET - 1的变化与NF -κB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液NF -κB与sICAM - 1、ET - 1的变化与SAH病人的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清FSH LH PRL GH的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对 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7~ 9、13~ 15d血清FSH、LH、PRL、GH的浓度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PRL、GH浓度在发病后 1~3、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 (CVS)组和非CVS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GH、PRL含量与SAH的病情演变、CVS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鼠SAH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鼠SAH后1、2、3、5、7、14d血浆中ET-1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鼠SAH组ET-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血浆ET-1浓度在发病1d开始升高。3~5d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第7天仍高于正常组(P<0.01)。第14天恢复正常(P>0.05)。结论:ET-1的含量在SAH后发生明显升高,提示ET很可能参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易晓净  陆士奇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2):1073-1076
目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核因子κB(NF-κB)、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研究二者与SAH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6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在48h内、第7天、1个月的外周静脉血,采取CSS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在第7天进行TCD检查。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NF-κB按照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的SABC试剂盒说明操作,白细胞NF-κB活性用细胞核内棕褐色颗粒的阳性强度积分值表示。结果SAH患者血浆ATⅢ、NF-κB改变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ATⅢ、NF-κB的变化在判断SAH患者的预后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确诊为胰腺炎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SAP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通过APACHEⅡ、RANSON评分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探讨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SAP组患者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AP组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MAP组患者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患者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MAP组(P0.05)。SAP组患者APACHEⅡ、RANSON评分明显高于MAP组(P0.05)。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APACHEⅡ、RANSON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B7-H3、PCT、sICAM-1水平和NF-κB表达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d(TNFa)水平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IL-1β、IL-6和TNFa浓度,并将其结果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判别的脑血管痉挛与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中IL-1β、IL-6和TNF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IL-1β、IL-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显著相关(P〈0.05),TNFa水平与脑血管痉挛无统计学相关(P〉O.05)。【结论】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IL-1β和IL-6水平增高可能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有关,检测其患者脑脊液中IL-1β和IL-6有助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病情演变的关系。方法 对3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发病后l一3天、发病后7—9天、发病后13一15天血清FSH、LH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FSH、LH发病后l一3天、发病后7—9天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发病后7—9天变化最明显;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FSH、LH含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黏附分子及脑脊液中SOD、MDA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SAH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间黏附分子(sVCAM-1)及脑脊液中SOD、MDA进行动态观察。结果SAH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在发病后升高,以发病后5~7 d变化最明显;SOD在早期出现短暂升高后迅速下降,MDA则与之相反。结论SAH患者血液黏附分子及脑脊液中SOD、MDA含量与病情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高压氧治疗组(SAH+HBO)。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动物模型。收集大鼠血浆、脑脊液、大脑右侧中动脉标本,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各组大脑中动脉内径及血管壁厚度,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血浆及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浆及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1)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术后大脑中动脉内径缩小、管壁厚度增加。而SAH组经高压氧治疗后中动脉内径在术后3 d、5 d大于SAH组,但小于假手术组(Sham组);管壁厚度在术后3 d、5 d小于SAH组,但大于假手术组(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H组术后1 d、3 d、5 d血浆及脑脊液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而经高压氧治疗后则升高。SAH组术后3 d、5 d血浆及脑脊液内皮素-1水平增高,经高压氧治疗后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通过增高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及脑脊液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血浆及脑脊液内皮素-1水平而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从而改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肾病(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T2DN)外周血微小 RNA(micro RNA,miRNA)-155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 estimated Glomerular .ltration rate,eGFR)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 2016年 4月~ 2019年 12月上海市市东医院收治的 132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 eGFR水平分为 A组(eGFR>90ml/ min/1.73m2)56例、B组(60ml/min/1.732 ≤ eGFR >90ml/min/1.73m2)48例、C组(eGFR<60ml/min/1.73m2)2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 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压、糖化血红蛋白 (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TG)及血清肌酐、尿酸、清蛋白、尿素氮,以及细胞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水平;分别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miRNA-155与 eGFR之间相关性。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收缩压、 HbA1c, TC, HDL-C, LDL-C, ALB, BUN, SCr以及 SU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χ2=4.578~ 1 591.01,均 P<0.001);糖尿病肾病 B, C组 miRNA-155, NF-κB以及 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 A组,eGF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56~ 628.83, 均 P<0.001);与 B组比较, C组 miRNA-155, NF-κB以及 sICAM-1升高, eGF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02, 2.321, 5.698, 4.784, 均 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miRNA-155, NF-κB,sICAM-1均与 eGFR呈负相关 (r=-0.498, -0.514, -0.398, 均 P< 0.05);miRNA-155分别与 NF-κB, sICAM-1,HbA1c呈正相关( r=0.489, 0.423, 0.212, 均 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miRNA-155, NF-κB和 sICAM-1是影响 eGFR独立影响因素( t=2.626, 2.120, 1.569, 均 P<0.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 miRNA-155, NF-κB,sICAM-1表达水平升高,且 miRNA-155表达水平与 eGFR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CS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1~3d、7~9d、13~15d脑脊液ACTH、TSH、FSH、LH、PRL、GH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SF中ACTH、TSH、FSH、LH、PRL、GH在发病后1~3d.7~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发病后7—9d变化明显;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GH、PRL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有关,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海岛妇女早期复发性流产(ERSA)血红素加氧酶-1(HO-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ERSA患者与30例正常妊娠期因非计划妊娠要求终止而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ERSA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q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HO-1、MCP-1、NF-κB的表达及含量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ERSA发病的价值。结果 ERSA组绒毛蜕膜组织中HO-1、MCP-1、NF-κB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22、43.43、8.28,P均<0.05);ERSA组绒毛蜕膜组织中HO-1、MCP-1、NF-κB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35、13.37、9.54,P均<0.05)。绒毛蜕膜组织中HO-1、MCP-1、NF-κB mRNA水平联合检测ER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2.41%和90.00%,AUC为0.84;绒毛蜕膜组织中HO-1、MCP-1、NF-κB蛋白水平联合检测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群中核因子-κB(NF-κB)+细胞率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NF-κB+细胞率和sICAM-1水平.结果 ACS患者上述2项指标均高于稳定性冠心病(SCHD)患者和无心血管病史的健康者(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PBMC群中NF-κB+细胞率和血浆sICAM-1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ACS预后和评估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氯(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脑脊液和血液中ET-1、NO和NOS的含量。结果:出血后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ET-1浓度即有明显升高,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脑血管痉挛患者ET-1浓度明显高于未痉挛者。出血后NO、NOS的含量明显下降,14d时大部恢复至正常。结论:脑脊液和血液中ET-1、NO和NOS含量的变化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血清低糖基化IgA1(GdIgA1)、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7月于新蔡县妇幼保健院确诊的HSP患儿66例为HSP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细胞)、血清GdIgA1、NF-κB水平;并根据患儿病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急性期时不同临床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HSP组的Tfh细胞、GdIgA1、NF-κB水平比较高于对照组(P0.05),HSP组的Tfr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HSP组患儿Tfh细胞、GdIgA1、NF-κB水平比较高于缓解期(P0.05),急性期HSP的Tfr细胞低于缓解期(P0.05);急性期,紫癜性肾炎患儿Tfh细胞、GdIgA1、NF-κB水平比较高于普通型、腹型组(P0.05),紫癜性肾炎患儿Tfr细胞低于普通型、腹型组(P0.05);腹型患儿Tfh细胞、GdIgA1、NF-κB水平比较高于普通型(P0.05),腹型组患儿Tfr细胞低于普通型(P0.05)。结论 HSP患儿存在典型的免疫失衡、炎性反应,并且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分型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表达及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52例T2DM患者根据眼底检查结果 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B组,n=36)和有视网膜病变组(C组,n=16).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和NF-κB水平并与健康查体者(A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和NF-κB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B组比较,C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和NF-κB水平进一步明显增高(均P<0.01).(2)相关性分析:单核细胞NF-κB表达与MCP-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49,P<0.01);单核细胞NF-κB与HbA1c、TG、尿酸(U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3、0.305、0.295、0.682,均P<0.05).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MCP-1和单核细胞中NF-κB水平表达增强,尤其是DR患者,提示MCP-1和NF-κB可能参与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 意义.方法 45 例动脉瘤性SAH 患者,均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其中23 例术后腰大池置管或脑室置管外 引流术并注入尿激酶治疗,22 例术后间断腰穿治疗,所有的45 例患者均常规尼莫地平治疗.此45 例患者和 对照组10 例患者均收集治疗后1 ~3 d、5 ~7 d、9 ~11 d、13 ~15 d 的脑脊液标本,对脑脊液IL-6 水平进行动 态测定,并观察其疗效和脑血管痉挛的情况.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IL-6 显著高于正 常脑脊液水平,5 ~7 d 达高峰值,发病后不同时期各均值变化明显(P <0.05),IL-6 的升高与病情轻重和出血 量及脑血管痉挛有明显的关系,早期的脑脊液引流治疗可使IL-6 水平下降趋势明显.结论 IL-6可作为观 察病情及脑血管痉挛的指标,早期检测脑脊液中IL-6 水平可为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试验证实早期 血性脑脊液外引流是预防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sICAM-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NF-κB对炎症损伤的调控机制,并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的干预性作用.方法 将10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SAP组、MMF组,正常组仅开腹后缝合即可(n=8),假手术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并以钝器轻划胰腺组织5次(n=32),SAP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建立SAP模型(n=32),MMF组在完成SAP模型后1 h经尾静脉注射MMF 250 mg/kg(n=32).于造模后3、6、12、24 h半麻醉状态下分批处死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水平,并常规HE染色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评分,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组织NF-κB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SAP组脑组织病理评分和血清AMS、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及脑组织NF-κB 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MMF组使用MMF干预后脑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血清AMS、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及脑组织NF-κB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SAP早期阶段细胞因子的变化与脑损伤进展密切相关,MMF可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及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损伤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核转录因子(NF)-κB及内皮素(ET)-1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aSAH后CV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 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部分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SAH患者37例,分别在发病后第3、5、7、10、14天行 TCD检测跟踪血管痉挛程度,其中27例纳入痉挛组,10例纳入无痉挛组。另选取我院收治未破裂颅内动脉 瘤介入栓塞治愈术后半年复诊患者中,未见血管痉挛及血管狭窄的患者12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S1P 水平。结果:与无痉挛组和对照组相比,痉挛组患者发病后3 d患者 血清和脑脊液中S1P 浓度升高,5 d时显著升高,至第7天达到高峰,至第14天时降至无明显差异。发病后 第7天,痉挛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增加与血清和脑脊液中S1P 的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SAH后 脑血管痉挛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增加,同时其血清及脑脊液中S1P 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