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10年来共31例31眼NVG的不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眼行睫状体冷凝术,5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5 Fu结膜下注射,1眼行青光眼活瓣外引流管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及视力变化,随访4-27个月.结果睫状体冷凝术后患者眼压有明显下降,但相对于手术成功指标(7mmHg<IOP<22mmHg)25眼中仅4例达到这一标准,共2眼发生眼球萎缩,5眼因术后疼痛摘除眼球,9眼发生视力下降;小梁切除术5眼中2眼达到理想降眼压标准,1眼出现视力下降;外流流管植入术患者眼压控制良好.结论传统睫状体冷凝术在缓解疼痛降低IOP方面作用较为明显,但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视功能损害明显.NVG手术疗效缺乏统一的临床标准,各种手术方法均有其优劣性,探讨新的有效治疗NVG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探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比较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与前视网膜冷凝术(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行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和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结果 术后第1天,B组眼压明显高于A组,而术后末期随访B组眼压下降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均优于A组。 相似文献
3.
4.
改良联合手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简便有效方法。方法 在传统的板层巩膜下巩膜咬切术的基础上对11例(11只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进行了改良:(1)球结膜切口做距角膜缘1mm的横L型切口,术毕需缝合球结膜切口;(2)做板层巩膜下巩膜咬切术之前先行半周睫状体冷冻术及次全视网膜冷冻术,冷冻时间均较常规时间减半;(3)在做虹膜周边切除前水下水电凝虹膜面新生血管;(4)术毕前房内注入部分粘弹性物质。结果 10例(10只眼)病人术后眼压稳定在8-21mmHg。视力较术前有提高者7只眼,不变者3只眼,1只眼下降。无一例眼球萎缩。该方法成功率为63.6%,有效率为90.9%。结论 改良式板层巩膜下巩膜咬切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及次全视网膜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显著,可增进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目前最难治疗的青光眼之一。其原因是: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则易引起出血、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和瘢痕化,造成滤道阻塞等并发症,加之原有的眼底病变严重,因而难于控制眼压,视力预后不良。虽已试行了各种治疗,但迄今仍无可靠方法。本文对目前应用或试行的疗法作了介绍,旨在强调必须竭尽全力防止患眼的视功能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6.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3例临床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任高英,李星星,何守志,马志中本文对43例4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做一回顾性分析,强调在病变早期行视网膜光凝的重要性,并探讨避免其发生的措施。临床资料本文分析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3例,48眼。其... 相似文献
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继发性青光眼,药物及常规的滤过手术治疗多令人失望,眼压难以控制。我们曾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16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进行了随访观察,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11例,女5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36岁。致病原因:视网膜静脉阻塞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例,晚期青光眼2例,陈旧性眼外伤3例。患者均有虹膜红变及房角完全闭塞的晚期青光眼,视力o;~光感。屈光间质混浊,伴有程度不一的头痛、眼痛。眼压:6.75~9.47kPa(50.62~71.03mmHg),应… 相似文献
8.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继发于眼部和(或)全身性疾病.由于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眼压升高.由于预后较差,已引起眼科临床的重视.在此文中介绍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特别是就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面,介绍了手术方法,光动力方法及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对改善此病预后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2例(43只眼)行AGV植入术的病例资料,其中实验组30例(31只眼)NVG行AGV植入术,术中采用可松解缝线(可拆缝线+可吸收6-0Vcryl缝线结扎引流管),观察术后并发症、眼压、手术成功率,并与既往未采用可松解缝线的12例(12只眼)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早期Ⅱ级以上浅前房的发生率:实验组2例,2/31(6.45%),对照组8例,8/12(66.67%),浅前房的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随访6~48个月,平均(12.29±5.18)个月,最后随访平均眼压(23.4±4.0)mmHg,显效率为54.84%,好转率为19.35%,有效率为74.19%;对照组随访6~48个月,平均(11.08±3.08)个月,最后随访平均眼压(27.8±5.0)mmHg,显效率为50.00%,好转率为16.67%,有效率为66.67%。两组眼压控制情况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902)。结论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是NVG的有效治疗手段,联合丝裂霉素C(MMC)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采用可松解缝线可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前充分控制全身病(高血压、高血糖等),最大限度降低眼压,在粘弹剂辅助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辅以5-氟尿嘧啶及按摩治疗。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前房均有少量出血,但均在3d内自行吸收。术后大部分患者前房维持良好。术后20眼视力维持术前,3眼略有提高;眼压降至21mmHg(1kPa=7.5mmHg)以下者20眼;虹膜新生血管变细或消失19眼。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辅以粘弹剂,术后配合5-氟尿嘧啶及按摩治疗,效果肯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减压阀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为评价青光眼减压阀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眼外伤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9例29眼施行青光眼减压阀引流术,植入Ahmed减压阀20眼,Krupin减压阀9眼。青光眼控制标准为6mmHg≤眼压≤21mmHg,视功能保持或有所改善。结果:手术总成功率75.86%,眼压从术前平均52.56±14.51mmHg下降到20.15±13.26mmHg,平均随访17.83个月。有7眼在眼压正常后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术后3个月成功率79.31%,6个月成功率76.19%,1年成功率66.67%。主要手术并发症有前房导管口阻塞13.79%,浅前房10.34%,前房出血3.45%。结论:青光眼减压阀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目前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减压阀引流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减压阀引流术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993年1月至1998年9月间分别施行这两种术式的年龄和病因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减压阀引流术组32例(32眼),睫状体冷冻术组29例(29眼).结果减压阀引流术组出院时成功率为84.4%,平均随访24个月,成功率为52.6%.睫状体冷冻术组出院时成功率为27.6%,平均随访32个月,成功率为47.1%.两组远期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阀引流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睫状体冷冻术组有2眼发生眼球萎缩.结论减压阀引流术能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特别是存有视功能的患者,睫状体冷冻术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可用于绝对期和近绝对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早期疗效。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我科行贝伐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NVG患者39例(40只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0.06 ml(1.5 mg),手术后1~2周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角膜水肿程度、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1个月。结果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后1~2周内40只眼虹膜新生血管均明显消退。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38只眼眼压≤21 mmHg,2只眼联合1~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Hg,术后1个月检查平均眼压(9.38±5.1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4.76±10.59)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62,P =0.000)。眼压控制后患者角膜水肿均获得改善。视力较手术前无改善。全部病例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及青光眼阀植入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前房消失9只眼,引流管移位2只眼,引流管内口阻塞1只眼,局限出血性脉络膜脱离1只眼。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青光眼阀治疗NVG成功率较高,术后早期眼压控制良好,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NVG较好的选择,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3l例(31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标准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全视网膜冷凝术.结果 术后5~7 d眼压7~18 mmHg(平均12.5 mmHg),术后3个月(31只眼)眼压10~29 mmHg(平均13.5 mmHg),术后6个月(28只眼)眼压10~31 mmHg(平均17.5 mmHg),术后12个月(24只眼)眼压11-31mml-1g(平均17 mmHg);术后3个月(31只眼)眼压低于21mmHg为完全成功有25只眼,条件成功有4只眼,成功率93.5%;术后6个月(28只眼)完全成功有19只眼,条件成功有5只眼,成功率85.7%;术后12个月(24只眼)眼压完全成功有12只眼,条件成功有7只眼,成功率79.1%.术后6个月(28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14只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4只眼;术后12个月(24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11只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3只眼.术后3月(31只眼)虹膜新生血管消失24只眼,术后12个月(24只眼)虹膜新生血管消失18只眼.手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有11只眼;有3只眼前房渗出;有6只眼有脉络膜脱离;元前房消失,有1只眼恶性青光眼.结论 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联合手术:标准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植入羊膜,全视网膜冷凝术效果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冷凝联合810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冷凝联合810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2例中11例严重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行分段性治疗,先行赤道部巩膜外冷凝,7天后再行睫状体810激光光凝。另1例直接行810激光光凝,术后前房积血、渗出、反应重。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一次治疗眼压控制10例,占83.33%,2例接受二次治疗。术后眼压控制且视力提高者占75%。讨论 赤道部巩膜外冷凝联合810激光睫状体光凝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中应用甲基纤维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方法 小梁切除中使用2%甲基纤维素。观察术后10天及术后的效果。结果 术后10天手术成功率为86.96%,术后半年手术成功率为76.92%。结论 小梁切除术中使用甲基纤维素可提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原发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NVG患者97例108只眼的病因和手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所有的患者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NVG的患者最多,其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者之合共67例74只眼,占总例数的69.1%,总眼数的68.5%.其他的病因包括眼缺血综合征5例6只眼,Coat病4例4只眼,慢性色素膜炎3例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3只眼,以及一些相对少见的病因.37只眼接受或者补充完成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其中34只眼(91.9%)新生血管完全消退.47只眼接受了全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其中38只眼(80.9%)的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在接受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前或术后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26只眼中,21只眼(80.8%)的眼压控制良好.在接受玻璃体切除+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的9只眼中,8只眼(88.9%)眼压控制良好.4只眼接受青光眼阀植入手术,在平均5.5月随访期内眼压控制良好.39只眼先后接受52次半周睫状体冷冻术,其中30只眼(76.9%)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NVG的病因复杂多样,手术治疗应该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