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介入治疗再狭窄机理及防治研究 1.对再狭窄机理的认识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EA)后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是介入性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介入性心脏病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再狭窄的机理主要为:①血管弹性回缩。②血管负性重塑(remodeling)。血管内超声研  相似文献   

2.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植入术(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约有30%~50%的患者在PTCA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1],支架的应用后仍有30%左右的再狭窄率.因此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介入性方法。但是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发生率高达20%~49%,如何防治再狭窄是当前介入性心脏病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 RS的定义及临床表现按照国际心血管病学社团联盟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关于PTCA工作要领...  相似文献   

4.
张永春  张凯  黄陆力 《医学争鸣》2000,21(4):S52-S54
目的 探讨食管调搏心负荷二维超声心动图试验(TEAPL- 2 DE)对冠心病 (CHD)介入性治疗效果的评价 .方法 同期对 1995 - 0 4/ 1998- 0 9在我院住院的 CHD患者 38例 ,行 TEAPL - 2 DE及 CAG检查 ,并在 1wk后 ,2 wk内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A或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 Stent) .在介入性治疗后 1,3,6 ,12 mo行 TEAP- 2 DE追踪检查 ,并分别与介入治疗前行对比分析 .结果 CHD患者 38例接受介入性治疗后 12 mo内TEAP- 2 DE追踪检查 ,发现介入治疗后 3 mo内疗效最好 ,3~6 mo时介入性治疗发生再狭窄率最高 .结论  PTCA或PTCA+ Stent是 CHD介入性治疗中疗效确切 ,成功率高的方法 .TEAPL- 2 DE是显示局部心肌灌注的定性与半定量的较好方法 ,可作为介入性治疗后短期和长期疗效评价的可靠、无创伤性及廉价的检查方法 ,为 CHD介入性治疗后随诊中及时发现再缺血而检出再狭窄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自70年代末Gruentzig成功地进行首例人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介入性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因其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在改善局部血流的同时,也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性血管闭塞、再狭窄等)而影响其临床疗效,大约有30%~50%的患者在PTCA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  相似文献   

6.
伍广伟  王风 《广西医学》2002,24(10):1574-1577
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冠脉内支架术也广泛地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后治疗血管闭塞 ,或者在血管成形术中选择性地应用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 1)。血管内支架的应用虽可以部分降低再狭窄率 ,但新近研究显示冠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RS)率为 2 8%( 2 )。因此 ,寻找一种有效且临床使用的防止再狭窄的方法 ,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支架内 RS预防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再狭窄预防的药物很多 ,主要种类有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栓药物、抗炎症药…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或支架植入术 ( 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约有 30 %~ 5 0 %的患者在 PTCA后 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 [1] ,支架的应用后仍有 30 %左右的再狭窄率。因此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作用 ,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1 再狭窄的形成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等有关 [2 ]。球囊扩张后造成血管损伤 ,内皮剥脱造成内皮的皮下组织暴露 ,即刻引起血小板和白…  相似文献   

8.
简文婕  梁冬梅  邱晓芩 《广西医学》2004,26(12):1868-1869
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作为冠脉内介入性治疗 ,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但与PTCA相关的急性血管闭塞发生率仍在 2 %~ 10 % [1] ,而冠状动脉支架是处理急性血管闭塞最有效的手段 ,它可保持冠脉管腔的开放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死亡率 ,使再狭窄率降低 15 %~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然而随着接受支架植入术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以及进一步观察研究,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问题逐渐被重视,其发生率高达15%~40%,以术后3~6个月为高峰期,6个月以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严重的影响了支架植入术的长期疗效,向冠心病介入治疗提出了挑战.因此,ISR有待于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进一步探讨研究,以阻止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当今用于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治疗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的防治新方法之一,是近年来介入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进展。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临床治疗上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已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是指支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抗血小板药物 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最新成果作一综述和展望,重点讨论在介入性心脏病领域(PTCA、支架、再狭窄、围介入期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梗塞)内抗血小板方案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临床、冠脉病变特征和技术操作因素。 方法 :采用定量冠脉造影分析系统 (QCA)分析和测量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北大医院心内科 10 7例经 PTCA联合支架干预后病人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 ,再狭窄 6 3例 ,无再狭窄 4 4例 ,2 11处病变 ,置入支架 182枚 ,平均随访时间 (2 4 8± 2 3) d。随访时直径狭窄百分数≥ 5 0 %为支架内再狭窄 ,再狭窄是二项分类变量。运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 (OR值 1.82 ,95 % CI:1.6 0~ 2 .5 8)、长病变 (OR值 1.4 4 ,95 % CI:1.17~ 1.87)、术后最小管腔直径 (ML D) (OR值 0 .16 ,95 % CI:0 .0 3~ 0 .80 )和多个支架 (OR值 2 .34,95 % CI:1.2 0~ 5 .4 4 )是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P <0 .0 5 )。糖尿病、长病变和多个支架是再狭窄的危险因子 (P <0 .0 5 ) ,而术后 ML D与再狭窄呈相反的关系 (P <0 .0 5 )。 结论:糖尿病、长病变和多个支架是再狭窄独立的危险因素 ,增加再狭窄的发生 ,而术后ML D减少再狭窄的发生。成功地置入单个支架 ,造影效果满意的病人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3.
吴隐雄 《广西医学》2000,22(2):278-281
介入性技术用于治疗冠心病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1 976年 Gruentzig研究应用经皮穿刺气囊导管扩张冠状动脉术 (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并于 1 977年首次应用于临床 (1) ,近十多年来动物实验、临床前期及临床应用 ,证实了腔内气囊成形术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有效性 (2 ,3 )。 1 987年一年 ,美国有 1 5万冠心病患者接受 PTCA,1 994年则已达 35万 ,1 998年达 40万以上 ,成功率逐年提高 ,现已达 90 %以上 ,但从远期疗效观察 ,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达 30 %~ 35% (4 )。这是由于 PTCA导致内膜和中层损伤 ,内膜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2003-2009年我院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经造影复查证实支架内再狭窄者(再狭窄组)41例,再选取经造影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者(非再狭窄组)5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有无差异.结果 非再狭窄组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再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偏回归系数为-1.452(P<0.05),相对危险度为0.234[95%可信区间(0.06,0.99)].结论 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无关,HDL-C是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Lp(a)的关系. 方法: 成功冠脉内支架术6~18 mo后进行复查的128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前降支59处病变、回旋支34处病变、右冠状动脉35处病变)为对象,进行CAG及IVUS检查,以CAG直径狭窄率≥50%为支架内再狭窄. 测定血Lp(a)浓度,按照患者血Lp(a)的水平,把患者分为高Lp(a)组[Lp(a)浓度≥230 mg/L]和低Lp(a)组[Lp(a)浓度<230 mg/L],通过IVUS观察两组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时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体积,探讨Lp(a)与再狭窄的关系. 结果:128处病变CAG示再狭窄36处,再狭窄率28.1%,再狭窄及无再狭窄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冠脉疾病危险因素等无明显的差异;再狭窄组Lp(a) 浓度为(316±128) mg/L,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的(196±100) mg/L及正常对照组(59±32) 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高Lp(a)组再狭窄率为38.1%,低Lp(a)组再狭窄率为18.5%,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 相关分析表明Lp(a)与新生斑块面积及体积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及0.62,P<0.05). 结论: Lp(a)与内膜增生有关,Lp(a)通过促进新生内膜增生而影响支架术后再狭窄,高Lp(a)血症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探索其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近4 年行PCI术后再次复查冠脉造影患者167例,分析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患者支架术后ISR的发生率(41.6%)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29.6%)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患者复查冠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率(42.5%)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患者(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AMI、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PCI后ISR.②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ISR.  相似文献   

17.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已广泛用于临床,支架明显地改善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引起的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但慢性弥漫性长病变仍然是目前介入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难点,随着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结果的陆续公布,应用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方法:对43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支架内再狭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内再狭窄21例(48.8%),性别、高血压、血脂中TC、HDL、LDL对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吸烟、血脂中TG、植入时间、糖尿病、支架长度和直径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82枚支架),分别接受16排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对冠状动脉支架开通或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 CTA方法能评价所有82枚支架中的68枚(83%),其中支架直径≥3.0 mm者53枚(78%),支架壁厚度<140 μm者51枚(75%);CAG显示有7枚支架发生再狭窄,CTA发现其中5枚;CAG和CTA对其余6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在CTA不可评价的14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 mm者13枚(93%),支架壁厚度≥140 μm者13枚(93%).CTA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100%、97%和100%.结论 16排CTA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薄金属壁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是近 2 0年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理想的非手术血运重建技术 ,其成功率高 (>90 % ) ,并发症发生率低 (<5 % )。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 5 %~ 30 % ,阻碍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PTCA后支架置入能扩张管腔 ,防止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和痉挛 ,封闭撕裂的内膜和夹层 ,防止血管重构 ,可以降低PTCA后再狭窄率的10 % [1] ,成为目前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最主要的干预手段 ,但支架术同样可能发生再狭窄。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机制和防治措施不尽相同。本文就此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