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24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不同血压值范围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范围内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血压值与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均呈正相关(P0.05)。年龄、文化程度、抽烟、饮食控制、锻炼、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体重指数、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显著加剧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风险,年龄、文化程度、抽烟、饮食控制、锻炼、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体重指数、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已确诊2型糖尿病的84例患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病例组)41例及无心脑血管病变组(对照组)43例进行对照分析。两组均了解性别、年龄及病程,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DBP、FBG、TC、G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Bp、2hBG、TG、HDL-C、LDL-C、血UA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尿酸等代谢紊乱,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珍  石勉  张如兰  俞兴源 《中医杂志》2002,43(11):810-8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我们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六味地黄丸治疗该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们取1997年12月~2001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DR住院病例,资料相对完整者纳入整理分析,共49例  相似文献   

5.
中药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留彬  毕泗松 《四川中医》1997,15(11):51-51
  相似文献   

6.
刘焱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91-1493
目的:社区应用不同疗法治疗糖尿病患者,评估应用脑心通胶囊针对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意外、实验室指标及干预颈动脉内层中膜厚度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予延续西药降糖、降脂等治疗。中药组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不应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持续治疗1年后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颈动脉彩超结果及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等方面,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与对照组血脂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在IMT、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少。结论: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有益于血糖、血脂控制,血管内皮保护及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症状为疲乏无力、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等。我们在学习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选用刺五加、泽泻、葛根三药,制成片剂,取名“五加参降糖片”治疗本病24例,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本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8岁1例,41~50岁11例,51~60岁10例,64、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周围,越来越多地听到由于糖尿病引发心脑血管病的病例,这是为什么呢?请看——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通络明目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燕坤 《河南中医》2007,27(5):62-6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眼底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总称,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其病程长,治疗棘手。改善视力,降低致盲率是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西医眼科多采取激光凝固对症治疗,但不能改变本病的发生与发展进程。2001年以来,笔者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明目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24例中,显效(针刺三个疗程后,血糖降至130毫克%以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糖持续阴性者)11例,良好(三个疗程后,血糖较治前下降100毫克%以上,症状明显好转,尿糖显著减少者)4例,改善(血糖较前下降50毫克%以上,症状有所改善,尿糖减少者)4  相似文献   

11.
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8例报告李清文秦杏蕊郭清菲△(050011)在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合并症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有人统计15~20%的盲人是由本病引起的,已成为眼科四大致盲原因之一,在中年人群中跃居首位〔1、2〕。由于...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入选的80例患者,针对不同病因病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辨证施治。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更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疏肝解郁洁治疗糖尿病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岩 《国医论坛》2004,19(1):28-28
24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35岁~64岁,平均48.7岁;病程1年~8年。均有明显情志不畅史,临床以口渴多饮,消瘦乏力,心悸失眠,脘闷不舒为主症。空腹血糖均超过7.2mmol/L,餐后2h血糖均超过11.1mmol/L。  相似文献   

15.
周岩 《国医论坛》2004,19(1):28
1 临床资料 24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35岁~64岁,平均48.7岁;病程1年~8年.均有明显情志不畅史,临床以口渴多饮,消瘦乏力,心悸失眠,脘闷不舒为主症.空腹血糖均超过7.2mmol/L,餐后2h血糖均超过11.1mmol/L.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贯煎出自《柳洲医话》,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六味药物组成,具有滋阴疏肝的作用,原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所引起的胸脘胁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等症。但临床上随症加减可治阴虚所致的多种病证。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味治疗糖尿病,疗效颇佳。现总结2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脑梗塞的通络治疗 络病学认为,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病是建立在络脉瘀阻、络脉瘀塞、络脉绌急、络脉损伤等病变基础上的,只有用通络药物疏通心脑血管的堵塞,才能有效治疗冠心病、脑梗塞。通心络胶囊是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代表药物,它能够清除血管中的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抗凝集的血小板,使血液中的“垃圾”一扫而净,保护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变得光滑,解除血管痉挛,稳定并消融血管壁上的动脉硬化斑块,防止其破裂堵塞血管,有效保护血流顺畅,防治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8.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表皮增生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24例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24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6例。年龄5~10岁4例,11~20岁7例,20~30岁10例,30岁以上3例。皮损发生在面部的13例,发生在手臂部的2例,面部和手臂都出现皮损的9例。皮损微红色的17例,褐色的7例。病程在半年以内的12例,半年至一年的7例,一年以上的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以来我院非手术治疗24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措施和结果。结果:24例经B超或CT确诊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4例,其中5例合并肋骨骨折,3例合并肝挫伤,2例合并肾挫伤,3例中转手术。结论:选取适当的外伤性脾破裂病例,在严密的监护下施行非手术治疗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脑心通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血黏度及眼底检查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糖、血压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血脂和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视力及眼底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配合西药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脂、血黏度,减轻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