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河北道地药材北柴胡HPLC-UV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建立河北道地药材北柴胡的HPLC-UV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与不同产地柴胡药材指纹特征相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柴胡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了道地北柴胡等21个不同来源的柴胡样品。色谱条件:C18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 l/m in,柱温30℃。结果:建立了北柴胡HPLC-UV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法能简便、快速鉴别和区分不同来源的柴胡药材,为全面控制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别市售柴胡药材基原,分析评价药材质量,为柴胡药材质量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广西玉林3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收集柴胡药材或饮片共24份,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文献,采用性状鉴定法鉴别样品基原,HPLC法测定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综合外观性状和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评价样品质量。结果:市售柴胡来源混杂,正品以北柴胡多见,其余以马尔泰柴胡、锥叶柴胡为多,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掺伪现象;市售柴胡中柴胡皂苷a、d含量参差不齐,其中马尔泰柴胡皂苷a+d含量最高,部分掺伪品柴胡皂苷含量不符合药典标准。结论:现今市场流通的柴胡复杂的来源造成了柴胡药材质量的不稳定。人工种植柴胡作为市售柴胡药材的主要来源,其种植来源问题亟需解决,种植药材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确保柴胡的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性状及显微上的不同,为不同产地的药材的鉴别和区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原植物性状观察、粉末观察等常规的生药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的柴胡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显著。结论:本研究对于鉴别区分不同产地的柴胡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冀南道地药材北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并与其他产地柴胡药材特征相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控制冀南道地药材柴胡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冀南柴胡及其他不同来源的柴胡样品,得到HPLC色谱图,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分析处理,构建冀南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其他产地柴胡与冀南柴胡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了冀南柴胡HPLC-特征图谱。不同产地柴胡HPLC-特征图谱比较发现,冀南柴胡与山西平顺县、黎城县所产柴胡相似度较接近,与甘肃产柴胡差别较大。结论:冀南柴胡作为河北道地药材,与其他产地柴胡有一定的区别,冀南柴胡特征图谱的建立,为全面控制冀南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时为了增加其色泽洁白,往往用硫黄熏制,以利于商品外观好看。常用此法加工的药物主要有山药、白芷、泽泻、川贝母、天麻、菊花等。事实证明,用这种方法加工药材有许多弊端,试述如下。 1 药材熏硫可能破坏其化学成分硫黄燃烧时产生大量的酸雾,内含单质硫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少量的水结合生成的硫酸,对某些物质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电子舌在鉴别中药枳实药材产地来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电子舌技术对枳实(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药材产地来源进行鉴别。方法 通过电子舌对不同产地样品的响应特点建立产地分类模型,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来判断测试枳实药材的产地归属,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 市售的枳实药材主要分为江西类和四川类,电子舌对4种测试枳实药材的判断结果被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验证。结论 电子舌能够有效鉴别未知产地来源的枳实药材。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鉴别市售柴胡药材及其混伪品,以确保柴胡药材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共收集85份柴胡药材,对其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校对拼接后,利用MEGA 6.0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并应用ITS2数据库网站预测其ITS2二级结构。结果柴胡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柴胡与其近缘物种种间遗传距离,基于ITS2建立的NJ树和网站预测的ITS2二级结构,均能将柴胡药材及其混伪品区分开。85份样品中,55份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柴胡正品来源,正品率为64.7%。结论基于ITS2序列可以准确可靠地鉴别柴胡药材及其混伪品,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9)
目的:对柴胡属5种药材北柴胡、南柴胡、竹叶柴胡、藏柴胡和锥叶柴胡进行性状、薄层色谱及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相关方法,对药材进行了性状观察和描述;以柴胡皂苷d和柴胡对照药材为指标性成分和标准物质,建立了柴胡属5种易混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DNA条形码鉴别方法对5种易混药材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5种药材从性状特征上能够准确予以区分;薄层色谱结果显示,锥叶柴胡和其他几种柴胡区别较大,能够快速鉴别,竹叶柴胡及藏柴胡与正品柴胡较为一致;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2序列可用于5种柴胡药材的物种鉴定。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性状及薄层色谱方法在鉴别这5种药材上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DNA条形码技术是传统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也为竹叶柴胡和藏柴胡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金柴胡中总黄酮含量,并对其中三个黄酮成分进行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柴胡药材中的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金柴胡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复性好,金柴胡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993%。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金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冀南道地药材北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并与其他产地柴胡药材特征相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控制冀南道地药材柴胡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冀南柴胡及其他不同来源的柴胡样品,得到HPLC色谱图,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分析处理,构建冀南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其他产地柴胡与冀南柴胡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了冀南柴胡HPLC-特征图谱,并以其为对照图谱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冀南柴胡与山西平顺县、黎城县所产柴胡相似度较接近,相似度为0.915~0.946;与甘肃产柴胡差别较大,相似度仅为0.727。结论冀南柴胡作为河北道地药材,与其他产地柴胡有一定的区别。冀南柴胡特征图谱的建立为全面控制冀南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柴胡药材中的矿质元素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柴胡药材中的矿质元素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对柴胡药材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栽培种柴胡的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24批样品中Fe,Mg等1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柴胡皂苷a,d的含量,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35%~40%B;5~15 min,40%~45%B;15~25 min,45%~55%B;25~30 min,55%~90%B;30~45 min,90%~35%B),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双变量相关方法分析24批样品中矿质元素与有效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柴胡样品中矿质元素和有效成分含量都有较大差异,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的含量与Cu元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和0.425,呈显著正相关,与Na元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和-0.42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柴胡药材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含量与Cu和Na等矿质元素之间的存在一定关系,建议通过外源施入矿质元素的栽培措施来调控柴胡皂苷a,d在柴胡根中合成,为栽培种柴胡质量的提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宁夏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和近红外图谱研究,对宁夏柴胡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分别建立HPLC指纹图谱和近红外光谱,比较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HPLC和近红外光谱的相似度,并分别对13批柴胡药材和对照药材的共有峰面积和近红外吸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色谱指纹图谱和近红外图谱的相似度分别0.901和0.982,结合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共有峰面积(近红外为对应点吸收)的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均无显著差异,验证了13批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质量的一致性较高。结论:本研究基于色谱指纹图谱与近红外图谱,并结合配对样本t检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认为13批宁夏产柴胡药材与对照药材质量无显著差异。研究采用两种综合性较强的检测手段,避免了分析中因指纹图谱相似度阈值限定不明确而引起的误判,为分析结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完善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加味益气丸的质量标准体系.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当归、防己、陈皮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柴胡皂苷a、d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柴胡皂苷a在0.0504 ~0.3526 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96.17%,RSD 0.18%.柴胡皂苷d在0.0346 ~ 0.2423 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3),平均回收率96.22%,RSD 0.16%.结论: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加味益气丸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醋柴胡对龙胆苦苷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探讨醋柴胡肝引经作用机制。方法:将19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龙胆苦苷空白组和龙胆苦苷-醋柴胡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0.08,0.25,0.5,0.75,1,1.5,2,4 h(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采集血浆、肝、心、脾、肺、肾组织,预处理后利用HPLC-MS/MS测定药物含量,分析其药动学过程,以相对摄取率(Re)和相对综合靶向效率(RTE)评价醋柴胡对龙胆苦苷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醋柴胡均可增加龙胆苦苷在肝脏的RTE,低、中、高剂量醋柴胡组肝脏的RTE分别为0.25,0.13,0.33。但并不增加龙胆苦苷肝内摄入,而是显著减少药物在其他组织的分布。结论:醋柴胡通过减少龙胆苦苷在其他组织分布达到增加肝RT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情况。方法 UPLC-MS背景扣除法联合代谢组学技术对柴胡-白芍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采用UPLC-MS分析柴胡、白芍及柴胡-白芍药对各8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用质谱背景扣除法将柴胡-白芍药对合提物的质谱数据分别扣除白芍、柴胡单提物的质谱数据得配伍后柴胡、白芍的单提物的质谱数据,将柴胡、白芍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分别与配伍前各自的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柴胡-白芍药对组成药味柴胡、白芍配伍前后整体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UPLC-MS检测柴胡-白芍药对共提物、柴胡及白芍单提物化学成分共57个,结合文献报道指认出其中32个。多元统计结果显示,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柴胡中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成分有6个,鉴定其中3个成分;白芍中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成分有3个,鉴定其中2个成分。分别为柴胡中柴胡皂苷a、3″-O-乙酰化柴胡皂苷a、4″-O-乙酰化柴胡皂苷a配伍后含量降低;白芍中芍药苷、没食子酰基芍药苷或其异构体配伍后含量升高。结论从整体化学组成上比较了柴胡-白芍药对配伍前后的差异,为其配伍机制的阐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复方柴胡口服液(柴胡,黄芪,酸枣仁,香附,甘草等)的薄层鉴别.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结果: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95%乙醇-水(18:2:1)为展开剂进行柴胡的鉴别研究,以氯仿-甲醇-水(65:30:10,10℃静置过夜取下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的鉴别研究,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进行酸枣仁的鉴别研究.薄层色谱均能明显地检出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定性鉴别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复方柴胡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连续给药抗抑郁作用起效时间及作用维持时间,以及柴胡总皂苷对皮质酮损伤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柴胡总皂苷低剂量组(12.5 mg·kg~(-1)),柴胡总皂苷中剂量组(25 mg·kg~(-1)),柴胡总皂苷高剂量组(50 mg·kg~(-1))。每周称体重,给药13 d后,进行空场实验。给药14 d后1 h,3 d,6 d观察柴胡总皂苷对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皮质酮组(CORT组),西酞普兰组(10 mg·kg~(-1))和柴胡总皂苷(25 mg·kg~(-1))组。CORT组、西酞普兰组和柴胡总皂苷组饮用皮质酮。造模3周后,ig给予柴胡总皂苷,给药时间为2周,至第5周结束,西酞普兰ig,给药时间同柴胡总皂苷。给药结束后1 d,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各组各取3只小鼠,断头,取海马,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进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 B)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柴胡总皂苷连续给药14 d,与正常组比较,对体重和空场实验运动路程及速度无影响。停药后1 h和3 d,柴胡总皂苷各剂量组均可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P0.05);停药后6 d,柴胡总皂苷25,50 mg·kg~(-1)仍可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P0.05)。柴胡总皂苷25 mg·kg~(-1)连续给药14 d,可缩短皮质酮损伤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缩短水迷宫实验寻台潜伏期(P0.05),提高穿台次数(P0.05),并增加皮质酮损伤小鼠海马BDNF和Trk B蛋白表达(P0.01)。结论:柴胡总皂苷连续给药产生较快而持久的抗抑郁作用,逆转皮质酮损伤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小鼠海马BDNF及Trk 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种类柴胡的挥发油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比较,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药典方法提取柴胡的挥发油,比较不同柴胡挥发油含量的区别,利用GC-MS鉴定挥发油成分,并使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不同柴胡挥发油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北柴胡与红柴胡不仅在挥发油含量上差别很大,组成上也有很大差别,而北柴胡与三岛柴胡和黑柴胡仅在挥发油含量上有区别,成分差异不大。结论:不同的柴胡的挥发油存在明显差异,是否在临床用药中区别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药对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取柴胡、黄芩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规定用量,按照二因素七水平均匀设计表进行配伍分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方法造模,抑郁症模型小鼠灌胃给予柴胡-黄芩不同配伍比例的水煎剂,观察其对模型小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悬尾、开野等行为学试验的影响。将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方程求解最佳配伍比例。对优选的配伍比例进行验证,并测定小鼠脑海马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探讨柴胡-黄芩药对可能的抗抑郁机制。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 0. 01),开野穿格次数显著减少(P 0. 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 0. 01);给予柴胡-黄芩水煎剂可增加模型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 0. 05,P 0. 01)和穿格次数(P 0. 05,P 0. 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 0. 05,P 0. 01)。验证试验显示,柴胡与黄芩配伍后可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增加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 0. 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 0. 05,P 0. 01);柴胡-黄芩(1∶1)配伍组及柴胡-黄芩(8∶3)配伍组均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穿格次数(P 0. 05,P 0. 01);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中优于柴胡-黄芩(3∶8)和(8∶3)配伍组(P 0. 05,P 0. 01),在糖水偏好试验和开野试验中显著优于柴胡-黄芩(3∶8)配伍组(P 0. 05),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促进海马中CREB磷酸化和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的效果最佳。结论:柴胡-黄芩药对可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发挥抗抑郁功效,其最佳配伍比例为1∶1,最佳用量均约为5 g,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中CREB磷酸化和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