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微生物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AS组(DMA组)与颈动脉正常组(DMB组),检测血清抗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抗疱疹病毒(HSV)抗体、抗EB病毒(EBV)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n)抗体、抗腺病毒(HAV)抗体,高灵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 (1)DMA组抗HCMV IgG阳性率显著高于DMB组(P〈0.01)和对照组(P<0.01);DMB组抗HCMV IgG阳性率也高于时照组(P〈0.05)。DMA组和DMB组抗HSV 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2)DMA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DMB组(P〈0.01)和对照组(P<0.01),DMB组血清hs—CRP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AS与hs-CRP(r=0.532,P<0.05)、抗HCMV IgG(r=0.478,P<0.05)、HbA1c(r=0.452,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HDL呈显著负相关(r=0.43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感染、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糖尿病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检测颈动脉斑块及特异抗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抗体IgG、抗疱疹病毒(human simplexvirus,HSV)IgG,目的在于:①从流行病学角度观察T2DM AS与病原微生物感染间的关系;②了解hs-CRP在T2DM AS所起的作用及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血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肾功5项.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结果 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02),尿β2、α2微球蛋白、ALb排泄增加(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这种尿酸变化可能与肾小管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浆Visfatin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2DM患者和正常人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并在伴或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2D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结果T2DM组的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伴颈动脉粥样硬化T2DM组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明显高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T2DM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浆visfatin水平升高主要受代谢综合征构成成份累积的影响而Logistic回归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会受到代谢综合征的构成成分、C反应蛋白和visfatin的影响并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C)密切相关。结论visfatin可能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均检测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固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尿酸及三酰甘油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与三酰甘油正相关(r=0.759,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三酰甘油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血尿酸水平升高。血尿酸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关系,糖尿病组有32例检查出粥样硬化斑块,而对照组仅有19例,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多为轻、中度,重度狭窄较少,而且梗死灶的部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同侧性(P<0.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P<0.005),与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有一定关系(P<0.05~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iP感染与2型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281例为DM组,健康体检者86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HP的感染率,并根据HP感染情况将DM分为感染亚组与末感染亚组,比较2个亚组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炎性因子,探讨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DM患者HP阳性率为85.4%(240/281).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7.7%(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均存存血脂代谢异常,其中HP感染亚组较末感染亚组显著(P<0.05);健康对照组、未感染亚组及感染亚组IMT、CRP、IL-6及IL-8依次升高,IL-10依次降低(P均<0.05)。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CRP(r=0.62,P=0.016)、IL-6(r=0.57,P=0.022)及IL-8(r=0.64,P=0.007)均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r=-0.56,P=0.01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对HP易感,HP持续感染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3例,使用超声检测仪对所有患者颈部血管进行扫查,记录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及性质。结果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无斑块组[(64.46±10.18)岁vs(55.86±10.20)岁,P<0.05]。斑块组112例患者共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36处,其中颈总动脉膨大处最多(126处,占53.4%),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居多(123处,占52.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73.7%vs 26.3%,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颈总动脉膨大处为斑块好发部位,斑块以混合斑居多。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斑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糖尿病二科收治住院的T2DM患者120例,依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4例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56例。另收集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BDNF、VEGF浓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BDNF水平[(9.97±2.59)、(6.88±3.10)、(5.62±3.41)ng/mL]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VEGF水平[(49.29±20.23)、(61.29±22.05)、(71.34±20.30)pg/mL]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VEGF水平升高,提示血清低浓度BDNF及高浓度VEGF共同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高血糖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查血糖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良组患者的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斑块评分.结果 血糖控制良好组颈动脉IMT为(1.01±0.13) mm,血糖控制不良组颈动脉IMT为(1.31±0.4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4,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良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9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持续而有效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比较三组之间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及发生率。应用统计学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与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blood pressure, B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nglobin, HbAlc)、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 Alb)、肌肝(creatinine, 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间的关系。结果C组IMT高于B组(P<0.05),而B组高于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颈 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9.4%)高于B组(65.67%),B组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65.67% )高于A组 (44.2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差弃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BP、尿白蛋白/肌酐、TC、TG正相关,与BMI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分级、Alb、TC、TG是影 响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在我院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血压、血脂、BMl、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依据HOMA—IR高低将患者分为3组。结果 IMT与病程、FBG、FINS、I-IOMA—It/及AUC独立相关,与BMl、HbAlc、收缩压(SBP)及高密度脂蛋白(LOL)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测量方法简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使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和健康人90例血液中的血脂和载脂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对本研究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患者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LB)的检测结果的比较发现,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各项指标均增高(P<0.05),其中APOLB增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本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LB)均增高,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糖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变化,及时使用降低血脂药物,以便及早防治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孙侃 《农垦医学》2006,28(5):325-32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使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和健康人45例血清中的血脂和载脂蛋白进行检测,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G)、载脂蛋白B(APOLB)增高(p<0.05),而尤以APOLB增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和载脂蛋白,及时使用降血脂药物,降低TC、LDL、apolB等致病因子在血中的含量,以便及早防治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对5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分析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红素、血脂等指标差异.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3.0±7.1)和(10.9±4.9)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提示高血清胆红素可能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17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及193例阴性体检者,对其颈动脉超声结果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幽门螺杆菌阳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影响血脂代谢,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标,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NAFLD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共100例。采集病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病程时间等),记录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一般资料,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IMT及血生化指标Hb A1c、C反应蛋白(CRP),并行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及各时段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观察组Hb A1c、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模型评价(HOMA-I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侧IMT、脂联素(ICAM-1)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更显著,该类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主要研究参数,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对照组:39例健康对照者;糖尿病无NAFLD组:33例单纯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糖尿病NAFLD组:3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NAFLD者,比较三组IMT,并将IMT与HOMA-IR、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1.12±0.11)mmvs(0.81±0.12)mm,P0.05)],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多([1.35±0.13)mmvs(1.12±0.11)mm,P0.05)]。在T2DM患者中,IMT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更加增厚且颈动脉斑块形成增多。  相似文献   

19.
马玲 《海南医学》2016,(3):431-433
长期的糖尿病病程可引起血管、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维生素D是经典的钙磷调节剂,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缓解炎性反应、减少动脉内皮损伤等.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临床及动物模型试验表明,维生素D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目前已发表文献对此仍存有分歧,本文就此相关机制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对颈动脉检查结果将西安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及门诊共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AS组(32例)和无AS组(28例),选取30例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受检者的空腹血清Vaspin水平,同时检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血清Vaspin与T2DM合并AS的关系.结果 无AS组患者的空腹血清Vaspin平均水平为(0.66±0.21)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47±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S组血清Vaspin平均水平为(0.51±0.24)ng/mL,明显低于无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Vasp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SBP)、血清Vaspin浓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浓度对于早期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