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毅  杨柳  段小军  杨滨  王晓宇  文亚名  郭林 《重庆医学》2006,35(20):1848-1850
目的通过研究膝关节各种骨坏死样MRI信号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提高MRI在诊断膝关节骨坏死中的价值,揭示各种膝关节骨坏死样MRI信号的组织病理学本质。方法对2006年1~7月在本中心行TKA手术的29例患者全部行患膝关节X线片检查,其中25例行患膝关节MRI检查,对其中软骨下骨存在骨坏死样MRI信号(脂肪信号型:T1加权高信号区,T2加权中等信号区;血液信号型:T1加权及T2加权均为高信号区;水样信号型:T1加权低信号区T2加权高信号区;纤维信号型:T1加权及T2加权均为低信号区)的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65.8岁)术后取截骨标本,通过精确的测片定位截取标本,对异常信号部位骨质行HE染色光镜检查,并与术前MRI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术前MRI共发现8处骨坏死样异常信号,其中股骨内髁5处,内侧胫骨平台3处;MRI信号分类:无脂肪信号型及血液信号型,水样信号型6处,纤维信号型2处。相应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骨坏死的病理学Ⅱ~Ⅳ期(Ⅰ期:坏死期;Ⅱ期:修复期;Ⅲ期:坏死骨组织主要修复期;Ⅳ期:继发骨关节炎期)。结论膝关节骨坏死样病变的MRI分型反映了不同的病理学基础,根据不同的MRI信号分型可以大致判断骨坏死的病理学分期。  相似文献   

2.
项毅  续力民  孙振军  吕继宏 《重庆医学》2008,37(19):2155-2158
目的 研究无激素应用史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膝关节骨坏死(ONK)的MRI表现和病理学变化特点,并与膝关节特发性骨坏死(SONK)比较,为深入RA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筛选需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无激素应用史的RA合并ONK患者共11例(13膝),根据MRI检查定位截取股骨髁远坏骨标本并制作病理切片.采用双人双盲法分别描述病理切片和MRI图像资料,并应用SONK的MRI分期系统观察评价无激素应用史RA并发ONK的MRI期与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本组病例的MRI表现与其病理学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中MRI分期Ⅱ期者10膝,其中病理学分期Ⅱ期者9膝,Ⅲ期1;MRI分与病理学分期均为Ⅲ期者2膝,均为Ⅰ期者1膝.结论 无激素应用史的RA合并的膝关节骨坏死与膝关节特发性骨坏死具有相似的病理分期变和对应的RI表现,且SONK的MRI分期系统及病理分期标准同样适用于无激素应用史的RA合并的膝关节骨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化学位移成像对肾上腺腺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肾上腺腺瘤和35例肾上腺其他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SE序列T1W、TSE序列T2W和化学位移成像(CSI)序列扫描.肿块直径8~92mm.对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对照研究和组织成分测定,从肿瘤的微观结构对腺瘤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上的表现进行了探讨和验证.结果腺瘤组有20/23(87%)肿物-脾脏信号比(ASR)<0.60,而其他占位性病变ASR均大于0.73.MRCSI序列诊断肾上腺腺瘤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100%.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对肾上腺腺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分析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广州医学院附属三院门诊、住院36例患者,发病时均有活动量增加或轻度损伤、行走疼痛症状,存在关节间隙周围压痛,麦氏征阳性.结果 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多数发生在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及股骨的远端,MRI各期征象不同,I期例数最多,占54%,其典型MRI表现为:T1WI承重面软骨下区域低信号,T2WI见低信号区周围以高信号带包绕,脂抑序列示骨水肿.结论 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于 MRI 影像上有特征性的表现,能够提供病灶局部细微的骨质改变,MRI是其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MRI在胶质母细胞瘤(GB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母细胞瘤29例,其中17例行CT检查,24例行MRI检查,其中16例经过随访并复查。结果肿瘤的部位有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等,跨中线结构生长的7例,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4例。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混杂密度或信号,边界不清,病灶内常见囊变坏死区,8例病灶内见出血,9例病灶内见血管流空信号。27例病灶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2例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22例呈厚薄不均的环状、花环状明显强化,5例轻度或中度强化。16例复查病例中,12例短期内复发,时间为术后2~13个月,平均7.4个月。结论 CT和MRI均能很好地反映胶质母细胞瘤影像学的恶性特征,多数病例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结合病理,特别是免疫组化,能更准确地判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信号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5月期间26例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患者的X线、MRI和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X线平片显示5例病变,检测准确率为19%;CT显示20例病变,检测准确率为77%;MRI显示26例患者所有病变,检测准确率为100%.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MRI信号特征为T1为低信号,T2为中或低信号或者“骨折裂隙”征.结论:MRI是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现骨坏死的敏感性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及MRI特征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资料,韧带损伤包括撕裂和完全断裂。结果:25条韧带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1l条,后交叉韧带损伤3条;内侧副韧带损伤9条,外侧副韧带损伤2条。韧带损伤MRI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移位,边缘模糊,局灶性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增高。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88‰。结论:MRI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各亚型的CT与MRI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软组织UPS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32例软组织UPS按照组织病理学分为三种亚型:1高级别UPS 27例;2巨细胞UPS 3例;3炎症性UPS 2例。32例软组织UPS均呈分叶状或不规则长圆形,27例高级别UPS及3例巨细胞UPS均密度/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坏死及出血,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巨细胞UPS出血、囊变。2例炎症性UPS边界清楚,出血和囊变不明显;增强后仅有轻微强化。结论软组织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CT与MRI表现多样性,与其不同亚型的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炎症性UPS的影像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骨坏死是指骨的血液供应中断、骨细胞的新陈代谢完全停止且不能逆转的状态,骨坏死后形成死骨,此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近年来随着骨坏死病理形态学的发展以及骨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和影像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使骨坏死病理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视神经胶质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2例病理学结果均为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瘤。结论:CT及MRI均有助于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钱家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62-3864
目的:分析半月板病变的MRI表现,提高对半月板病变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半月板病变的MRI表现,其中半月板损伤和撕裂按Mink和Fischer方法进行分级。结果:72例144个半月板中有98个损伤,其中Ⅰ级损伤12个,Ⅱ级损伤48个,Ⅲ级损伤(撕裂)38个。144个半月板中共发现11例盘状半月板,半月板囊肿6例。结论:MRI对于膝关节半月板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可以清晰的显示半月板的形态和位置及信号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目前诊断半月板病变的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视神经胶质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2例病理学结果均为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瘤.结论:CT及MRI均有助于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顾浩 《基层医学论坛》2005,9(9):831-832
目的提高听神经瘤的CT及MRI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CT表现为桥小脑角部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薄层扫描可见同侧内听道口扩大;MRI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实质部分及增粗的听神经明显强化。结论CT对骨质破坏和内听道口的扩大的显示优于MRI,但常规扫描易漏诊。而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同时无骨伪影对显示听神经瘤瘤体及病侧听神经增粗很有价值。进行听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有助于其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食管癌高发区(河南辉县)125例(男76例,女49例)食管中、下段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男性食管中段正常,乳头升高,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分别为:31.58%,31.58%,61.84%和1.32%;女性分别为:32.65%,36.73%,48.98%,4.08%。同一组病人食管下段正常、乳头升高、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男性分别为:51.53%、27.63%、38.16%和5.26%;女性分别为57.14%,22.45%,34.69%和0.00%。结果提示,食管中、下段组织学改变不同,中段乳头升高,基底细胞过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下段,而间变的检出率男性下段高于中段,女性下段低于中段(P<0.05,t检验)。  相似文献   

17.
采用B超结合临床症状及组织学检查方法,对1987年1月~1991年1月住院(部分为门诊)病人进行研究观察。结果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of the Gallbladder.PLGB)的发现率为1.98%,较国内报告的0.4%和国外报告的0.7%明显为高。发病高峰为43.59±1.01岁。以胆囊体部多见(86.41%)较胆囊底、颈部有显著意义(P<0.05)。单发为主(72.33%)。直径在0.4±0.2cm者占85.92%。生长缓慢,癌变率甚低(0.49%)。结石合并率为7.28%。80.10%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炎性改变。手术率5.83%。对直径大于1.0cm的腺瘤或伴有临床症状者,以手术切除为妥。平均随访27个月,随访率95.63%。B超对病变的诊断和追踪随访观察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脂肪肉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CT、MRI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所有病例均行CT或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由于这些病例都是回顾性分析,所以并不是每个病例都均有CT和MRI图像的完整资料。结果粘液型脂肪肉瘤13例,均表现为介于水与软组织之间的液体密度或信号,含有少量脂肪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絮状、网状明显强化;高分化脂肪肉瘤9例,均表现为以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的肿块,增强后仅见间隔或实性部分轻微强化;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表现为以实性肿块为主、含有或多或少量的脂肪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小园细胞脂肪肉瘤1例,表现为仅有实性肿块,无脂肪成分,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本组无多形性脂肪肉瘤。结论不同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不同,取决于其组织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金建龙 《河北医学》2012,18(12):1764-1765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 例经病理证实的IPL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9 例IPL呈单发孤立肿块,MRI平扫T1WI等、低信号,T2WI等、低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未见强化或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见不同程度强化,强化方式多样.病理主要表现炎性增生肿块,病变区肝组织结构破坏、消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不等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吞噬细胞浸润等.结论:MRI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IP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骨坏死MRI普查初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报告广州市四家医院 12 4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康复医务人员下肢骨缺血相关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初步分析其与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的相关性。方法 对来自广州市 4所医院的 12 4例SARS康复医务人员下肢骨包括双侧髋关节及膝关节进行MRI检查。 12 4例中 38例未使用激素治疗 ,86例使用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MRI检查分为筛查与详查。筛查包括T1加权成像及短TI反转回复序列冠状位成像。筛查有阳性发现者则进行详查 ,详查为在筛查的基础上加用横断位、冠状位T2加权成像及短TI反转回复序列成像。结果  86例使用激素治疗的SARS康复者中 ,共发现 3例骨缺血坏死 ,其中 1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1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另 1例为双侧股骨头、胫骨髁及单侧股骨髁缺血坏死。另发现 1例双侧股骨胫骨骨髓水肿 ,1例单侧股骨颈骨梗死并已钙化。未使用激素的 38例均未发现骨缺血性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素单日最大剂量与骨缺血性改变有相关性。结论 广州市使用激素治疗的SARS康复医务人员中 ,少数发生骨缺血坏死 ,激素单日最大剂量与骨缺血性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