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儿烧伤后,往往食欲及消化功能减退,尤其是婴儿常需人工喂养,一时多不能习惯,且有时为了适应烧伤后大量消耗的需要,急于给小儿增加营养,致喂食过多;或食物配制不当、或时间安排过紧等,以致胃肠负担过重,影响消化和吸收而引起腹泻,增加了创面的感染机会及护理工作量。我们用丹碧丝卫生棉条(妇女卫生用品)肛塞法,经多例临床应用,预防创面感染效果显著,并可减轻护理工作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感染性因素,包括食量过多、喂养不当、气候变化、消化道分泌功能失调、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等。另一类是感染因素,主要是通过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引起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以及轮状病毒。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唐山市春季婴幼儿腹泻病因分析,为本地区春季婴幼儿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正>小儿喂养方式易受个人、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各种原因不能母乳喂养时,可选用牛乳、羊乳、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1]。人工喂养有缺点,由于各种代乳食品易被细菌污染,或因未严格消毒食具造成小儿胃部不适,出现腹泻现象。消毒技术和调制配方奶技术是家长在小儿喂养期间必须掌握的,相对母乳喂养并不简单。若能够注意以上方面,调配恰当,供量充足,注意消毒,也能满足小儿的营养需求,利于生长发育[2]。小儿喂养方式与辅食介入时机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措施[3],探讨人工喂养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等疾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观察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48-148
婴幼儿腹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为2岁以下的小儿的常见病,表现为大便浠,次数多,每日达5-10次或以上,重型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引起腹泻的原因:幼儿时期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很低,且生长及新陈代谢旺盛,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的负担较大,同时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较差,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低,因此,在有肠道感染,喂养不当,受凉或过多及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时.极易导致腹泻,在治疗婴儿腹泻中。周密细致的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于凯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23-2023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广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季节多以夏、秋季为主.主要由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引起,也可由肠道外感染或喂养不当所致.轻者经调节饮食及口服药物临床症状可消失治愈,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致惊厥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现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2例腹泻病患儿中发生惊厥的13例做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大部分为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喂养不当引发。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多次稀便及电解质紊乱,一般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急性腹泻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患儿生命[1]。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儿的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大部分为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喂养不当引发.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多次稀便及电解质紊乱,一般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急性腹泻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患儿生命[1].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我科近年对67例小儿腹泻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烨 《河北医药》2006,28(4):306-306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发病季节以夏秋较高,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大部分为细菌、病毒感染,也可由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护理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现将我院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消化不良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很多,如营养方法不良,饱饮饱食,以及食物成份不适,突然变更食物,过早地添加辅助食品,喂养不足引起营养紊乱,或因气候之突变等,均可引起本病,过去在临床上常遇到此种病例,对小儿的健康影响很大,通过了各个阶段整风运动,思想的解放,和我院轰轰烈烈大闹技术革新的影响,以及在敢想敢干共产主义风格精神指导下,又和有关科室取得密切连系与研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泻的护理观察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梅 《哈尔滨医药》2010,30(5):82-82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大部分为细菌、病毒感染。也可由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现将我院小儿腹泻的护理观察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徐平  白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45-246
婴幼儿腹泻,是由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加之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后天失养而致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文作者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有着应用的手法少、选取的穴位少、治疗的时间短、临床取效快、预后极佳等。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急性腹泻病程的影响。方法将98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限量喂养和全量喂养,在其他治疗方法相同情况下,比较其病程转归。结果全量喂养组平均痊愈时间(6.2±1.4)d,限量喂养组平均痊愈时间(4.7±1.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腹泻应继续进食,适当限制进食量有利于疾病康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焦平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0):80-83
婴幼儿腹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是3岁以下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发病以夏、秋季最高。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较成人更为迫切,但因小儿饮食不能自节,加之调护失宜,喂养不当,突然改变饮食,次数无度,饮食过饱,或饮食不洁,过食生冷瓜果、肥甘厚腻等不消化食物,伤害了脾胃,脾伤则不运,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从而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发生泄泻。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多由细菌、病毒、霉菌及寄生虫引起。非感染性腹泻一般由喂养不当、肠遭外感染、吸收不良或消化功能紊乱等原因所致。本文就近年来临床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中西药物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腹泻的病因,为今后此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腹泻患儿118例,探讨其可能的病因。结果所有腹泻患儿中,由喂养不当引起48例(40.7%);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发30例(25.4%),其他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等)引起的腹泻40例(33.9%)。结论喂养不当和抗生素滥用是新生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家长应给予新生儿的合理饮食结构,同时临床医务人员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到了秋季。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达到了高峰,又称为秋季腹泻,大约40%~50%的小儿腹泻的“祸首”是轮状病毒。由于目前缺少针对性消灭轮状病毒的药物。应用食物疗法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秀娟 《河北医药》1989,11(4):261-262
在儿科,心跳呼吸停止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引起低氧血症的结果。常见原因:如小儿玩具或食物等异物吞入食管引起窒息;损伤包括烧伤、创伤及车祸;婴儿猝死综合征;感染及中毒,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的综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回顾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住院的腹泻患儿100例,分析小儿腹泻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1],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0.5~2岁婴幼儿居多,<1岁患儿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秋季发病率最高,因而又称小儿秋季腹泻。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和易感因素。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人类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腹泻较为常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季最为多见。腹泻是消化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小儿脏腑娇嫩,消化能力较差,若因外感六淫之邪,或因内伤乳食,瓜果生冷、油腻和不消化食物,都可使脾胃受伤而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