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与研究危北海100010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发生于结肠的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过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笔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例,收到较好疗效。该方法费用低廉、简便易行、副作用少。现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黏膜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与大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病情缠绵,易复发。笔者运用中药口服兼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等,本病特点为病程长,反复发作,目前尚缺乏根治性治疗方法。我院1993—2003年对3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浓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以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根治性措施,临床上常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由于其易发生不良反应,疗效不明显。我院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15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使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起到消炎、解毒、收敛、愈合作用。现将灌肠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华 《天津护理》2007,15(3):180-180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丹参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溃疡表现为主要病理改变,其病程迁延,有癌变趋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疗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我们应用丹参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UC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其病情顽固,病势缠绵,难于根治,临床实践证明,灌肠治疗对该病有可靠的疗效。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操作不当,会直接影响疗效。下面谈一下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舒适护理应用于保留灌肠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药物保留灌肠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黏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长期的灌肠治疗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及心理压力,也给开展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带来挑战。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我们对3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3例广东省肇庆市卫生学校程万高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肠粘膜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笔者7年来(1985~1992)对经上级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23例,采用中西医...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性反应过程.该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与感染、免疫失调、精神因素等有关.下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黑便等.溃疡性结肠炎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因此治疗比较棘手.我院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采用中医药治疗并加强临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药气压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 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韵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常规滴注和灌注的方法很难使药液达到乙状结肠以上的病灶部位,影响了治疗效果。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11月期间使用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治疗UC32例,通过一定的气压将中药液灌注到整个结肠,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气压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 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韵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常规滴注和灌注的方法很难使药液达到乙状结肠以上的病灶部位,影响了治疗效果。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11月期间使用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治疗UC32例,通过一定的气压将中药液灌注到整个结肠,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以直、结肠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临床上以腹痛、腹泻、排粘液血便、发热、消瘦为主要表现。一般发病缓慢,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临床常规治疗,难以奏效。笔近几年来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本病1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表面为炎症或溃疡。传统的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柳氮磺吡啶为主。长期应用副作用大。而且停药后易反复。2000—2002年,我们采用锡类散和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的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溃疡性结肠炎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可逆行到全结肠及回肠末端。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药物与病变部位直接接触,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发挥疗效。临床证明,  相似文献   

1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现代医学认为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以及细菌或病毒感染、饮食失调、过度疲劳、腹部受凉、精神刺激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以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点。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远段结肠。肠粘膜呈现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少数可波及整个结肠。其病程缓慢。现代医学对本病虽有多种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柳氮磺胺吡啶片、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其他对症治疗,甚至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等,但疗效均不理想,复发率较高,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从1999-2006年,我们用中药配合按摩治疗6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病例逐步增多,该病多发生于直肠和结肠下部,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反复发作,呈慢性迁延经过。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未明,尚缺乏根治性措施,目前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为柳氮磺胺毗啶及皮质类固醇,但两药的毒副作用均较大。1998年~2002年我们采用庆大霉素、恩密达及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的方法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30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