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性空肠造瘘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 ,营养支持已被充分肯定和应用[1] ,成为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们应用预防性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外科重症病人 6 7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 ,男 5 4例 ,女 13例 ,年龄 15~ 86岁。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8例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2例 ,经腹全胃切除术 空肠代胃术 16例 ,左上腹联合脏器切除术 4例 ,晚期癌 (胰、胃 ) 10例 ,胆道三次手术 3例 ,右上腹严重复合外伤 4例。1.2 方法 在手术常规处理结束后 ,提起上段空肠 ,在距屈… 相似文献
2.
《吉林医学》2016,(6)
目的:分析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后接受空肠造瘘术。比较两组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4天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营养支持费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胃切除术中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具有实用性高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治疗胃肠道瘘的最佳营养途径,提高胃肠道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随机对38例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途径治疗胃肠瘘(EN组)和36例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胃肠道瘘(PN组)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EN组34例(89.5%)患者改善营养效果良好,胃肠道瘘口愈合,痊愈出院,4例(10.5%)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PN组24例(66.7%)痊愈,12例(33.3%)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胃肠道瘘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途径,亦优于其它肠内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5.
危重疾病常常伴胃肠道功能紊乱,可成为脓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动因”,因此加强和合理应用肠内营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我科自1999年以来,重视应用经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外科重症病人,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 7例,女7例,年龄2 1~86岁,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胃瘘3例,胸腹联合伤6例,腹部多脏器伤3例,颅脑损伤6例,全胃切除术并发脑梗死3例,以上病例均手术放置空肠造瘘管。1 2 方法 一般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后即可尝试用温5 %盐糖液30 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对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探索其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止营养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 方法对3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一例因堵管而终止营养治疗,3例出现胃肠道不适. 结论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8.
《吉林医学》2015,(1)
目的:观察干预性护理对胃癌术后经空肠造瘘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术后行空肠造瘘的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均为30例。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予以干预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WHO-QOL量表(体重,精神状态,化疗耐受和躯体活动力),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体重,精神状态,化疗耐受和躯体活动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1)。护理干预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胃癌术后经空场造瘘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改善机体的营养,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外科营养缺乏的幸存者,可能依靠于定时定量的术后营养支持,其热量需求随着手术操作之大小及附带的术后并发症的不同而改变。Lowson和其它学者的研究已证实,蛋白质的丢失程度与不同的手术操作和外伤后的状态有关,手术后创伤的作用普遍被低估了,特别是积累的蛋白质营养缺乏。具备完整的小肠黏膜的患者可提供足够的水分、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38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全肠外营养(TPN)组20例,EEN组于术中全部施行空肠造瘘置管术,TPN组于术中或术后施行深静脉置管术。手术后早期为EEN组18例患者实施经空肠造瘘管EEN支持,为TPN组20例患者经深静脉行TPN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综合指标和营养状况。结果 EEN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排气、排便时间短于TPN组约24 h,且住院时间缩短约4 d~5 d,住院费用比TPN组平均低5 000元左右。EEN组术后1周体重、白蛋白均高于TPN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且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Flocare空肠造口管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locare空肠造口管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的可行性 ,并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33例胃、直肠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 (EN)和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两组 ,分别为 18例及 15例。EN组在术中行Flocare可裂式套管空肠造口术 ,术后第二日经造口管输注肠内营养剂液体能全力 ,维持 7~ 8d。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 ,维持 5d。结果 :EN组与TPN组在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白蛋白、总胆红素参数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血碱性磷酸酶水平 ,EN组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 ,而TPN组术后高于术前 (P <0 .0 5 )。EN组在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多数患者均可耐受早期肠内营养 ,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平均为 2 .37± 0 .85d ,短于TPN组 3.0 7± 1.2 8d(P <0 .0 5 )。结论 :①Flocare导管造口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切开空肠置入导管的方法而言 ,技术上有重大改进 ,在临床上使用便捷 ,值得推行 ;②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有助于肠蠕动较早恢复 ,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 ,与PN相比具有更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早期肠内营养符合正常生理需要,科学地给予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47例患者在术前插胃管,术中置空肠造瘘管,于术后第1天开始经空肠遣瘘给予肠内营养,持续时间5~7 d。结果:4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有1例空肠造瘘口瘘,经积极治疗后出院。结论:对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外科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年1月~1988年12月间收治的49例外科重危病人采用经空肠造瘘灌注营养(Jejunostomy Feeding,JF)的结果,以配对49例为对照,探讨其临床价值。 (一)临床资料 JF组49例(表1),占同期空肠造瘘术的52.1%(49/94);选择同期配对病例49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我院17例腹外危重病人术后经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治疗体会.方法用营养科制定浓度的能全素,百普素及自制奶茶粉混合液,术后2~3天始从小剂量低浓度肠内注入并逐日增加至经口进食后逐日渐停.结果17例危重手术患者无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经济实用,副作用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童桂芳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2,16(3):296-296
食管癌手术后常易发生吻合口瘘 ,我院开展食管癌手术 1 4年 ,共收治食管癌患者 82 6例 ,其中发生吻合口瘘 6例 ;一般发生在术后 7~ 1 0天内。病员经过大手术后不能进食 ,加之机体消耗多 ,而导致营养不良、全身衰弱 ,我院采用空肠造瘘术 ,吻合胃管 ,供应要素营养 ,现将经验体会报道如下。1 方 法用输液吊瓶将要素饮食滴入胃管内 ,一次 1 0 0~30 0ml,浓度由 1 0 %开始 ,待适应后逐渐增加至 2 5 % ,滴速 4 0~ 1 2 0ml/h ,温度 4 0℃左右。每日两次 ,热量为 6 0 0千卡 ,配制要素饮食时 ,要执行无菌操作 ,结束时要用少量温开水冲洗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治疗十二指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2年7月间因肠胃手术和腹部外伤手术引发十二指肠瘘并发症的患者56例,对其实施空肠造口术,营养剂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百普素和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在输注过程中做好监测与护理。结果:56例患者中无1例死亡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平均为(33.7±5.8)天。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保持肠道结构的完整,对于十二指肠瘘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中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孙红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603-603
总结132例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的管道护理体会:包括肠内营养的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局部皮肤、管道通畅、腹痛、腹泻、代谢状况)及拔管护理。结果:131例病人得到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1例因术后其它并发症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空肠造瘘双向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术后经短时间静脉营养(肠道排气后),即通过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随机选取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未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者给予常规输液治疗。分为造瘘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反应和测定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平均营养费用。结果造瘘组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平均营养费用均好于对照组。结论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并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4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同时行空肠造瘘,术后第2天经空肠造瘘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连续使用10d,术后拔管不少于12d,观察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有何不适,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拔管后有无腹膜炎发生。结果2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肠内营养支持,肠道功能恢复较早,平均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8d,3例早期肠内营养期间出现腹胀,腹泻、恶心症状经调整速度后症状缓解,术后12d拔管无腹膜炎发生,无1例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瘘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促进胃肠道功能蠕动,护理方便,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