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128例患者分为康复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康复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肌痉挛程度(Ashworth)和肢体运动功能(FMA)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肌肉痉挛发生率为34.9%明显低于对照组(74.2%,P〈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肌肉痉挛程度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弹式体外冲击波对偏瘫患者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伴有肩痛的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气弹式体外冲击波治疗(pneumatically ballistic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ESWT治疗前和一个疗程后进行目测类比法(VAS)肩痛评估、肩关节活动度(ROM)测定以及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肩痛程度、肩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的VAS、ROM、Fugl-Meyer(上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弹式体外冲击波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肩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结合康复综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肩胛骨松动术、肩关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肩部肌力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8周。第一疗程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混合液10mL注射,1次/周,共3次。第二疗程注射玻璃酸钠(施沛特)2mL,1次/周,共5次。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侧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法)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测角器测量肩关节主动前屈角度及主动外展角度。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肩关节的疼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生机制,选择性地应用关节腔注射治疗结合康复综合训练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肩部的疼痛程度,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对脑卒中后肩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组采用中药外敷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肩痛疼痛、肩关节活动度结果针药组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肩痛疼痛、肩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结合针刺可有效治疗中风后肩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肩痛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利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康复宣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善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病人治疗后患肢FMA,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陪护人员实施强化康复教育干预对患者肩痛发生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外,同时对患者陪护人员进行康复知识教育。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和肩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肩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陪护人员康复知识教育,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帮助促进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周瑞宁  陆春娇 《内科》2010,5(3):333-334
目的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分配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康复组除一般护理外,予以早期康复干预,两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经30 d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康复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康复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永新  梁雄壮 《内科》2008,3(3):373-375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在监护下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40例ICU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与4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康复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偏瘫肢体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在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简式Fugl—Mayer(FMA)评分、偏瘫肢体后遗症(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肢体痉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ICU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干预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偏瘫肢体后遗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分阶段循序渐进性系统康复介入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拔除引流管后进行手指爬墙的肩关节活动度训练。治疗组给予6阶段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治疗。于术后2、4、12 w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评定,采用测角器检测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随着时间进展,两组患侧肩关节功能、肩关节主动活动度、QLQ-C30评分均逐步改善,且在术后12 w时治疗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主动活动度、QLQ-C30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分阶段循序渐进性系统康复介入能促进老年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迫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包括手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符合人选条件的4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强迫运动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强迫运动组只采用强迫运动疗法.即限制健侧肢体运动,治疗期间健侧上肢穿戴吊带和夹板(即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动作程序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每天6h,每周5d。连续4周,不采用其他康复治疗手段;常规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即易化技术.以bobath方法为主.进行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每天2个单元(每个单元40min),每周5d.连续4周。功能评价采用简化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和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表(STEF)。结果:常规康复组治疗后FMA、STEF评分有明显提高(分别为26.3→34.1.38.6→41.4)(P〈0.05).CIMT组有更显著提高(分别为26.3→53.2,38.7→60.5.P〈0.01),且比常规康复组显著(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8天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运动功能、ADL的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病人入组时、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试ADL。结果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I值和FMA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康复组比对照组的BI值和FMA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A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6~8 w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6~8 w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3例)和单纯针刺组(29例).针刺康复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Bobath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单纯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而CNS评分低于单纯针刺组(P<0.05).两组并发症治疗后结果接近.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诊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30例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肩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痛程度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肩痛程度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轻(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卒中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脑卒中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或止血、防治脑水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加用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患肢运动功能按Fugl-Meyer评测法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按ADL 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标准评价。两组病人于康复治疗前及出院前分别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康复组患者评分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早期的运动康复治疗配合常规治疗较单纯的常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5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综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48h后给予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针灸治疗。住院1d、14d和30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住院30d统计两组感染、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康复组治疗后14d和30d 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能力提高好于对照组(P<0.05)。住院30d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死亡率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肩痛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禁服止痛药并予控制脑水肿、血压、并发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神经生长素营养脑细胞、运动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针刺肩痛穴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3]、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对肩痛、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结论针刺肩痛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肩痛症状、促进正常肩肱骨关节活动的协调性恢复、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并有望减少废用综合征发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