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及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观察枳实、白术及其配伍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枳实组、白术组、枳实-白术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采用洛哌丁胺连续14 d灌胃(3 mg·kg-1·d-1)构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组继续洛哌丁胺诱导外,正常组和自然恢复组采用0.9%生理盐水灌胃,枳实组(1.35 g·kg-1·d-1)、白术组(2.7 g·kg-1·d-1)、枳实-白术组(4.05 g·kg-1·d-1)和莫沙必利组(1.56 mg·kg-1·d-1)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7 d。观察药物对大鼠粪便数量、粪便含水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苏木素-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药效,并探究黄芩汤在UC中是否能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屏障保护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汤高(20 g·kg-1)、中(10 g·kg-1)、低(5 g·kg-1)剂量组、菌群干扰组、菌群干扰模型组、菌群干扰黄芩汤组(黄芩汤,20 g·kg-1)。灌胃抗生素(杆菌肽200 mg·kg-1、万古霉素200 mg·kg-1)8 d构建菌群干扰模型,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构建UC模型,黄芩汤给药治疗7 d。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血、结肠及粪便,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病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紧...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在36只C57BL/6小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自由饮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制作UC模型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美沙拉嗪组给予0.52 g·kg-1·d-1混悬液灌胃,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组分别用3.38、1.69、0.845 g·kg-1·d-1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纯净水灌胃10 d。干预结束后,对比6组小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剪切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  相似文献   

4.
寒热并用法是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的常用治法,黄连-干姜是体现寒热并用法的经典药对,该研究以黄连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和干姜的有效成分6-姜烯酚联合应用,探究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揭示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予小檗碱(100 mg·kg-1)、6-姜烯酚(100 mg·kg-1)、小檗碱(50 mg·kg-1)联合6-姜烯酚(50 mg·kg-1)灌胃,每日1次,给药20 d后取小鼠血清、结肠组织、粪便,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液层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F4/80、黏蛋白-2(mucin-2)、闭合蛋白-1(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黄炮制前后对肾阴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组(0.35 g·kg-1)、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3.5、1.75、0.875 g·kg-1)、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3.5、1.75、0.875 g·kg-1),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35 mg·kg-1),每日1次,持续21 d。于造模第7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上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联合16Sr RNA基因测序检测各组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7、14、21天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中c AMP、CRH、ACTH、CORT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探究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丽珠肠乐组(0.15 g·kg-1)、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10.08、5.04、2.52 g·kg-1),每组4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均给予克林霉素(250 mg·kg-1)灌胃造模,连续7 d。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按相应剂量灌胃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治疗14 d。分别在药物干预后0、3、7、14 d,从各组中随机抽取8只大鼠,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对大鼠粪便中SCFAs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比较不同治疗时间组间代谢轮廓差异,并对大鼠粪便中SCFAs的组间含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PLS-DA结果显示,空白组与模型组可明显区分,在葛根芩连汤治疗7 d后逐渐趋近于空白组。进一步分析SCFAs组成后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乙酸的占比增加,丁酸、戊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通过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调控下游水通道蛋白3(AQP3)和水通道蛋白4(AQP4)从而保护胃癌荷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将密度为1×107个/mL的胃癌细胞株MFC制成细胞悬液,经荷瘤小鼠右腋下接种细胞悬液0.2 mL,构建胃癌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mg·kg-1)、奥沙利铂加归芪白术方高、中、低剂量组(17.68、8.84、4.42 g·kg-1),每组10只,另外余10只作为空白组。各组小鼠经灌胃或腹腔注射中药、奥沙利铂或生理盐水,治疗14 d。末次给药后,次日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并取其结肠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VIP、cAMP、PKA、AQP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结肠5-羟色胺(5-HT)、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探讨电针四关穴治疗P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制备卒中模型;除假手术组和卒中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MCAO结合孤养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PSD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合谷”“太冲”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0 Hz,每次30 min,每日1次,持续21 d,同时予蒸馏水(0.01 L·kg-1·d-1)灌胃;药物组予氟西汀溶液(2.33 mg·kg-1·d-1)灌胃,每日1次,持续21 d;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予同等固定束缚、蒸馏水灌胃。分别于卒中造模前、PSD造模后、干预21 d后观察大鼠糖水消耗量及敞箱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干预21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5-HT水平,气相质谱法测定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P...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模型小鼠微RNA216b(miR216b)/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Beclin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干预PLGC的自噬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健康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及造模组(63只),造模组小鼠每日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溶液(150 mg·L-1)自由饮用及灌胃,同时每日灌胃雷尼替丁溶液(0.03 g·kg-1),造模12周。按照随机对照表将造模小鼠分为模型组、益气组(黄芪3.5 g·kg-1)、活血组(三七粉0.7 g·kg-1)、益气活血组(黄芪3.5 g·kg-1+三七粉0.7 g·kg-1)及叶酸组(2 mg·kg-1)。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后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LC3Ⅱ、Beclin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地大黄汤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地大黄汤组。于造模后6h生地大黄汤组灌胃生地大黄汤(18.51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干预3d。分别于造模后3 h、1 d、3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3d采集粪便标本,通过细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气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造模后3d取脑组织测量脑含水量及TUNEL阳性细胞检测。结果 造模后3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紊乱,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细胞凋亡数升高;生地大黄汤可改善模型组大鼠的各项指标。结论 生地大黄汤对脑出血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恢复肠道微生物菌群正常构成和升高短链脂肪酸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