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代名医徐灵胎“元气论”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徐灵胎的医学著作,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徐氏“元气论”学术思想。[结果]经研究提炼,徐灵胎“元气论”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徐氏认为元气为医家活人第一大义,医者当深究根本,顾护元气。在理论上徐氏认为元气先天定分,宰于气血之先。五脏真精乃元气分体。在临床上徐氏将元气思想实际应用于以元断病,邪元相并,慎用温燥三个方面。[结论】徐灵胎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元气论”。徐氏的“元气论”不仅在中医精气理论中独树一帜,而且在临床辨证施治上极具特色。其学说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究龚香圃的各类医学著作,为研究其医学思想作准备。[方法] 收集阅读龚香圃的撰述及其整理出版的前人医学著作,按论著刊行时序分类为“注释前辈医案”“医论、医案与食疗研究”“订补前辈著作”“自著”,考究其体裁、内容,分析龚氏著作的特点。[结果] “注释前辈医案”包括龚香圃注释雷逸仙医案3篇;“医论、医案与食疗研究”包括“白喉”医论1篇、“女子疝证”医案1篇、“虚损病”食疗方1篇;“订补前辈著作”包括《医约补略》4卷,并附录《死候概要》1卷;“自著”包括《麻科证治》4卷、《麻疹经验谈》1篇、《小儿疳积治疗经验谈》1篇、《愈麻疹续发丹毒一例》1篇、《龚香圃儿科经验专辑》1部,以及一些尚待收集研究的未刊手稿。龚香圃著作内容涉及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门类,中年以后龚香圃侧重儿科著述。其著作特点是行文博雅。[结论] 龚香圃是浙江衢州集行医、著述、刊行于一身的著名医家,他先掌握古典和先贤的医术尤其是家学,将个人医疗实践与古典的论述相印证,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金匮钩玄》一书中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金匮钩玄》治疗杂病的内容,并对附录六篇大论进行重点分析,从“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这两大论中分析气血失调和阴不足的关系,并对《金匮钩玄》中丹溪养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金匮钩玄》书中“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的气血阴阳论是对丹溪养阴思想的进一步完善;该书中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主要体现在降火以滋阴、补阴血以润燥、健脾以养阴血、补血以生阴、补阳以生阴等五个方面;丹溪继承历代养阴观点并进行发展创新,对后世治疗杂病时应用养阴法有重要价值。[结论]《金匮钩玄》体现了丹溪养阴思想在杂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丰富了丹溪的养阴学术思想,促进了中医养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徐大椿(以下简称徐氏)著作《医学源流论》中的“治未病”思想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将该思想运用于临床,发挥其理论的学术特色。 [方法] 通过研读《医学源流论》及相关现代文献,从医与患两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概括总结其“治未病”思想。[结果] 《医学源流论》涉及到“治未病”思想的相关章节有15章,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章有32篇。徐氏专设《防微论》阐释“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并在多个章节以“医”与“患”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溯源穷流,针砭时弊”的理论,结合中医各家思想,囊括内外妇儿各科治法治则,涵盖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多方面的调摄。徐氏要求医者时言辞锋利,但对患者多以委婉之词,在多个章节也予以反复提示,意在表明将“治未病”思想发挥最大作用,不仅仅需要医生拥有高明的医术,而且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以此达到“标本相得”的效果。[结论] 《医学源流论》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完善了“治未病”思想,独具特色,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智顗所著之《童蒙止观》所蕴含的中医学术思想.[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学方法,分析《童蒙止观》及相关著作的中医学内容,并联系中医经典理论进行解读,采用"述而不作"的方式,对相关书籍中所蕴含的医学思想和方法技巧深入探讨,剖析智顗对中医学的贡献,并综合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思想.[结果]智顗的中医学术思想蕴含着中医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徐灵胎所著《医学源流论》中关于中医体质学的论述。[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医学源流论》以及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医体质学说,分析、归纳、总结徐灵胎的体质思想。[结果]《医学源流论》涉及到中医体质思想的相关文章共有25篇,而CNKI数据库中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共有8篇。徐灵胎虽然未明确提出"体质"一词,也未形成与中医体质有关的学术体系,但其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体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关于体质学的论述散见于各论中,内容涉及到体质差异、体质生理、体质防病、辨体调体四个方面,且重视治病求本,[结论]《医学源流论》体质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内涵,而且其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辈学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醉花窗医案》中王堉对各类杂病的辨治思想和特色,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醉花窗医案》全文所列医案、医论、地方水土论、药材论、简方验方论等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古籍,系统总结王堉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治特色。[结果] 《醉花窗医案》为山西著名医家王堉所著,共收集101案,内容精巧、深刻广泛。王堉立足天人合一,精于脉症,辨证准确,主次分明;认为脾胃健运为摄生之本,当以调胃为先、补脾为重、化痰清热为变;又兼顾肝肾,以“清泄肝热、活血舒郁、益阴养血”次第疗法治肝郁杂病,以“滋水制火”解内伤阴热;并善从三焦气化治疗诸类水湿痰饮杂病;又活用古方验方,与道地药材互补加减。 [结论] 王堉在辨治各类杂病方面独具特色,尊古而不拘泥,思维严谨,辨证用药精准有序,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各类杂病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时病论》成书于1882年,由清代医家雷丰所著,他是衢州雷氏医学学术思想的主要构建者。衢州雷氏医学发源于新安医学,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衢州地区主要的医学流派。林钦甫,衢州市雷氏医学第五代传承人,行医60余年,其医疗事迹及名录收录于《浙江当代中医名人志》和《中医名医列传·当代卷》[1]。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审证求因"这一中医学临证方法在宋金元时期几部典型伤寒学著作如《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伤寒发微论》、《伤寒明理论》中的体现,以简单反映审证求因理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审证求因"这一中医学临证方法在宋金元时期几部典型伤寒学著作如《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伤寒发微论》、《伤寒明理论》中的体现,以简单反映审证求因理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该技术使得从假说驱动的研究方法转变为研究后产生新的假说。再没有必要提前确定将要研究的基因或基因组。取而代之,研究人员可以检验整个基因组成一实际上是几个有机物和全部与某一特殊生物过程有关基因组,可同时被辨认。反过来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做一比较,此改变同时伴随着研究术语的改变。人们不再只是简单的研究基因表达。用基因芯片,笔者现在可进行基因学研究。也就是将大量基因同时表达出来。最初,基因芯片被用于某些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生物过程的研究,如细胞周期调节或疾病的分类,如癌症。然而现在随着基因芯片的普及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致费用减低,使得基因芯片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当今已被用于农业研究,毒素学和食品检疫等研究领域。另外,尽管基因芯片起初是被设计基因表达的检测,现在它们被用于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蛋白质、细胞、组织及小分子芯片相继出现,使基因芯片技术进入更广泛的研究领域。该综述意在一般性回顾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重点描述与基因有关的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同时涉及实验设计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2.
Graves病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Graves病和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5~2000年53例经外科手术后病理确诊为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Graves病37例(69.8%),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16例(30.2%).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复发率高达81.2%(13/16),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和血清中TGAb、TPOAb滴度高于单纯Graves病者.术后1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高达56%.结论对临床已确诊为Graves病而TGAb、TPOAb滴度较高者,要注意是否与桥本甲状腺炎同时合并存在.在选择外科手术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ARVD)是一种衰老性疾病,虽然可能没有临床症状,但它是弥漫性血管疾病的一种表现,许多ARVD患出现肾外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ARVD是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常见原因,也是老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接受透析程序治疗的最常见肾病诊断之一。在这些患中,肾损害的原因仍然是有争议的问题。ARVD患死亡率高,尤其是那些有肾功能衰竭。本综述了相关的肾外血管疾病与ARVD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ARVD患肾功能和死亡率的影响,同时也回顾了最新的ARVD患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发病机制的有关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冠脉损伤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63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不同类型川崎病患儿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合并症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KD患儿中,典型KD 41例,不完全KD 22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L)19例,其中典型KD为34.15%(14/41),不完全KD为22.73%(5/22),两组患者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KD的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显著高于不完全K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中性比例、HGB、PLT、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0例白塞氏病合并心血管系统病变,包括较少见的心肌梗塞、夹层动脉瘤,并加以分析。认为此病在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可呈多种形式,如血栓性静脉炎、动脉狭窄与闭塞、动脉瘤,亦可累及冠状血管,表现为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其心脏病变可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病等。但本质仍为全身性血管炎的一部分。临床诊断较困难,易误诊。确诊主要依据白塞氏病其他临床表现,如口腔及阴部溃疡,眼及皮肤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鞍钢在职职工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及易患因素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对95912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吸烟、血压、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等数据的分析,前瞻性得出受检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分层概率。结果:冠心病1910例(占1.99%)、脑血管病607例(占0.63%)、吸烟19453例(占20.28%)、糖尿病788例(占0.82%)、高血压31698例(占33.05%)、高脂血症8347例(占8.70%)、体重超重55462例(占57.83%)、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3.5者10487例(占10.93%);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多分布于极低危(68.14%)和低危(5.75%),中危(0.87%)占很小的比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概率多分布于高危(44.23%)、中危(23.21%)和极高危(10.51%),无低危和极低危。结论:鞍钢在职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健康知识宣教力度,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1禽流感疫情 2006年6月1日,丹麦Funen县Tommerup的一家孵卵所的鸡、鸭子和鹅群中暴发了一场低致病性禽流感。该疾病是由丹麦兽医和食品研究所通过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确诊的。  相似文献   

18.
牙周疾病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牙周疾病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包括牙龈炎(仅侵犯牙龈组织)和牙周炎(侵犯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多种组织),牙龈出现炎症,牙周炎时还表现为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后可导致丧牙.  相似文献   

19.
101例儿童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住院确诊的10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川崎病患儿中男79例,女22例,比例为3.59∶1;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9.11%;发病全年散发,以3~4月份最多。口唇潮红皲裂是仅次于发热的重要临床表现;卡斑红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9.70%,心脏损伤不限于冠状动脉,还见于心肌、心内膜和心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为91.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IVIG对川崎病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防治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15%,占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1.65%,孕产妇病死率为0.01%。围生儿病死率为34.78%。结论: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普遍进行产前检查,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及不恰当的扩溶治疗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应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适时终止妊娠。当一般治疗不能改善临床症状时,应果断终止妊娠,以挽救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