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P 糖蛋白(P-gp)活性和所介导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胞内累积量及药物跨膜渗透性的影响。 方法: 将构建的ABCB1 1199G/wt和1199A/mut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利用RT-PCR法考察细胞中P-gp的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中药物浓度和胞内累积量,跨膜电阻实验考察药物跨膜渗透率,评价P-gp活性对药物转运的作用。结果: 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转染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证明P-gp具有介导药物转出胞外的作用。HPLC和跨膜电阻实验表明,与野生型ABCB1(1199G)细胞相比,突变型ABCB1(1199A)细胞抗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更强,P-gp对介导甲磺酸伊马替尼外排转运的作用较强且药物的跨膜渗透性也相应较强。结论:实验表明ABCB1(1199G/A)位点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P-gp活性改变,该位点多态性会导致甲磺酸伊马替尼清除率增加,抑制了药物在靶细胞中有效药物浓度,因此临床上应对ABCB1基因进行分型,指导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9):1198-1202
目的:研究五酯软胶囊和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联合给药后对大鼠体内伊马替尼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单次给药组和连续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大鼠分为伊马替尼1组(灌胃空白大豆油+伊马替尼混悬液10 mg/kg),五酯软胶囊低、中、高剂量+伊马替尼组(灌胃五酯软胶囊溶液134、268、536 mg/kg+伊马替尼混悬液10 mg/kg),每组6只,各组大鼠灌胃空白大豆油/五酯软胶囊溶液30 min后再灌胃伊马替尼混悬液。连续给药组大鼠分为伊马替尼2组(灌胃空白大豆油+灌胃伊马替尼混悬液10 mg/kg),五酯软胶囊低剂量+伊马替尼组(灌胃五酯软胶囊溶液134 mg/kg+伊马替尼混悬液10 mg/kg),每组6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空白大豆油/五酯软胶囊溶液14 d,每天1次,末次给药30 min后,再灌胃伊马替尼混悬液。各组大鼠分别于伊马替尼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0.5、1、2、2.5、3、4、5、6、8、12、24、36 h取血100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后,与伊马替尼1组比较,五酯软胶囊低、中、高剂量+伊马替尼组大鼠c_(max)、t_(1/2)、AUC_(0-36 h)、AUMC_(0-36 h)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连续给药后,与伊马替尼2组比较,伊马替尼+五酯软胶囊低剂量组大鼠c_(max)、t_(1/2)、AUMC_(0-36 h)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五酯软胶囊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均对伊马替尼的药动学有影响,可增加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并延长其半衰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PEI)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法(MTT法)测定了PEI对Hela细胞的毒性,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试验考察PEI与DNA的结合能力,测定PEI—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及考察转染率。结果PEI的细胞毒性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高相对分子质量PEI的细胞毒性远大于低相对分子质量PEI;高相对分子质量PEI在较低的N/P比时就能对DNA起到完全阻滞作用;低相对分子质量PEI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明显大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I;Zeta电位随着PEI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都与组成中的N/P比有关;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的PEI(PEI2K)在Hela细胞中的转染率最低,而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的PEI(PEI25K)的转染率最高。结论PEI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各项性能指标以及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在中国居泌尿系统肿瘤之首,多见于男性,大多来源于上皮细胞,占95%以上,其中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较少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将TCC分为表浅型和侵袭型两类,80%的早期TCC病人表现为无痛、低分化且局限于粘膜层.大部分病人可通过手术和化疗或放疗进行治疗,但其复发率高达70%,2年内复发和转移率高达50%.目前,组织病理学检测和肿瘤分期分级为膀胱癌主要的预后指标,尽管可提供某种程度的预后信息,对复发和生存率有一定意义,但仍有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甲磺酸多沙唑嗪的质量标准。方法: 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等资料,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相关规定,参考各厂家注册标准及相关文献,考察本品的紫外鉴别、酸度、干燥失重、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等项目。结果: 应修订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提高杂质限度要求以及修订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提高后的质量标准能更好地控制甲磺酸多沙唑嗪的产品质量,与国际水平接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无菌检查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对普通的薄膜过滤冲洗法和培养基中加中和剂处理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同时研究确定中和剂的最佳加入量。结果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中和剂处理的方法优于普通的薄膜过滤冲洗法,其中和剂的最适加入量为3mL的0.5mol·L^-1MnSO4溶液。结论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中和剂处理的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冲洗剂的用量,该法适用于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的无菌检查。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检测 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钢涛  王金萍  杨凡  边佳明  许景峰 《医药导报》2008,27(12):1518-1521
[摘要] 目的用基因芯片检测的方法检测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基因,指导抗高血压药物的个性化给药方式,提高用药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高血压病史3~20 a,服用药物为:血管紧张肽Ⅱ受体(AT1)拮抗药类(如洛沙坦、依贝沙坦、缬沙坦等);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ACEI,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抽取患者血液2 mL,用基因芯片对与抗高血压药物相关的5个位点进行检测。野生型纯合子判读为“WW”,杂合子判读为“WM”,突变型纯合子判读为“MM”。结果5个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位点的“WW”“WM”“MM”所占比例分别为:CYP2C9位点(85%,15%,0%),β受体位点(15%,40%,45%),AT1位点(80%,20%,0%),CYP2D6位点(25%,20%,55%),ACEI位点(40%,40%,20%)。结论CYP2C9及AT1位点基因型分析用于给出AT1受体阻断药;CYP2D6及β受体位点基因型用于给出β受体阻断药;ACEI位点用于给出ACEI类药物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和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该方法用于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基因型检测,能够大大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9,(11):1506-151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抗脓毒症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和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TCMIP)进行小柴胡汤化学成分分析、疾病靶标预测、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中药-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的多维网络关系,对小柴胡汤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预测小柴胡汤的224个化学成分(包括柴胡皂苷、人参皂苷、甘草苷等)与脓毒症相关的118个核心靶标之间有相互作用,包括直接靶标血小板因子(PF)4、髓样分化因子(MYD)88、Toll样家族受体(TLR)4、CD14、一氧化氮合酶(NOS)3等,其抗脓毒症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应答、能量代谢等。结论:小柴胡汤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等从多层面、多途径、多通路实现其抗脓毒症的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小柴胡汤抗脓毒症潜在作用机制,为该方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8,(8):1027-1031
目的:合成对羟基苯乙酸(PHPAA)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为肿瘤患者尿液中PHPAA的分离富集提供参考。方法:以PHPAA为模板分子,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分别以4-乙烯基吡啶(4-V)、丙烯酰胺(AM)、1-乙烯基咪唑(1-V)、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MIPs。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静态吸附试验、分子识别性能试验对其微球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MIPs1(4-V、EGDMA)微球粘连严重,MIPs2(AM、EGDMA)微球呈聚集状;MIPs3(1-V、TRIM)、MIPs4(邻苯二胺、TRIM)微球较为分散,且球形度好。MIPs的红外光谱中未见PHPAA的特征吸收峰。各MIPs的吸附量均高于不含模板分子的空白印迹聚合物,且随着模板分子浓度的升高,其吸附量也随之增加。MIPs3的吸附量显著高于其他MIPs,其对PHPAA的静态分配系数(0.14)高于其他结构类似物[对羟基苯丙酸(PHPA)(0.06)、酪氨酸(TA)(0.01)],对PHPAA与PHPA、PHPAA与TA的选择性分离因子分别为2.3、11.5。结论:以1-V为功能单体、TRIM为交联剂合成的MIPs对PHPAA分子具有特异性吸附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可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剂,用以分离富集肿瘤患者尿液中低含量的PHPAA。  相似文献   

10.
《Substance use & misuse》2013,48(5):769-788
Individuals often report positive, transformative changes in response to adversity. Cognitive transformation involves a turning point in a person's life characterized by: (1) the recognition that coping with adversity result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2) the reevaluation of the experience from one that was primarily traumatic or threatening to one that is growth-promoting. Cognitive transformation often signifies enhanced adaptation to adverse circumstances, and thus, is a marker of resilienc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transformation to indicators of resilience among 35 acutely bereaved young adults and a nonbereaved comparison group. Findings strongly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ransformation predicts resilience, and may reduce one's risk trajectory to enhance adaptation.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resilience, and on recovery from acute or chronic adverse circumstances, including addi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