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窥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LIF)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8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1例,其中23例采用UBE-LIF治疗(UBE-LIF组),28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1 d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末次随访时观察融合情况并计算融合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12个月。UBE-LIF组较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术后CK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LIF组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UBE-LIF组(87.0%)和MIS-TLIF组(92.9%)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BE-LIF和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短期临床疗效相似,表明UBE-LIF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MIS-TLIF同样有效。然而,较长的手术时间可能是当前UBE技术的局限性,随着技术的进步,UBE技术可能成为腰椎融合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椎间融合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时腰椎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活动度(ROM)、椎间融合骨面积比。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采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率,观察术后内固定断裂、融合器移位、邻近节段退行性变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47.01±3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9.38±61.51) mL,术后住院天数为(4.20±1.22)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6.49±5.65) h。所有患者随访5年及以上,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时降低,术后1年至术后5年维持良好;融合节段ROM术后3年内持续改善,术后5年时融合节段ROM维持良好;术后5年内椎间融合骨面积比、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持续改善。术后5年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钉棒松动、断裂或融合器移位、塌陷等情况,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ASDis)发生率为4.6%。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期融合牢固、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一正中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modified MIS-TLIF组,n=53)和TLIF(TLIF组,n=53)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modified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且modified MIS-TLIF组术后1、6、12个月ODI优于TIL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对于TLIF,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相较于传统MIS-TLIF,该技术减压空间充分,学习难度低。因此,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方式,可作为MIS-TLIF的一种替选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损伤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1例,其中18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23例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3、5 d血清肌酸激酶(CK)、白介素-6(IL-6)水平;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腿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状况。在术前、术后12个月MRI上测量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多裂肌横截面积(MCSA),并计算其变化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40±0.35)个月。MIS-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CK、IL-6血清浓度在术后呈显著升高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术后1 d,术后3、5 d逐渐下降;MIS-TLIF组术后1 d的CK、IL-6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6、12个月的VAS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MIS-TLIF组术后6个月的ODI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中各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复查腰椎MRI,MIS-TLIF组术后12个月责任节段MCSA显著大于对照组,MCSA减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MIS-TLIF组术后12个月邻近节段MCS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邻近节段MCSA减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S-TLIF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功能康复快等特点,且在术后早期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更轻,术后中期对多裂肌的干扰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及传统开放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9月收治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6例,采用MIS-TLIF治疗26例(MIS-TLIF组)、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30例(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肌酸激酶(CK)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Bridwell分级评估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在术后腰椎CT上采用Rao分级评价螺钉位置。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4.7±2.1)个月。MIS-TLIF组较TLIF组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TLIF组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较TLIF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12个月时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随访时间点2组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2组椎间融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A型螺钉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型螺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共发生硬膜撕裂4例、下肢麻木加重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临床疗效类似,且在手术时间、术中辐射暴露情况及椎旁肌肉损伤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建议选择传统开放TLIF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4月的关于MIS-TLIF中采用单、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研究数据,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18篇文献纳入研究,受试者总计1 201例,其中单侧组568例、双侧组633例。2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值、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末次随访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S-TLIF术中采用单侧与双侧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单侧内固定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但腰椎稳定性及术后融合率不及双侧内固定,且术后发生融合器移位和脊柱侧凸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PETD治疗的58例单节段LS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V”区解剖引导的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血管损伤等)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3.54±0.5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VAS评分、ODI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增加进一步改善;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O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LSS与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疗效相当,并可减少穿刺次数和成形扩张操作次数,减轻患者机体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并可降低医患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中置入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8月-2020年6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单节段PLIF治疗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93例,其中47例术中置入单枚融合器(A组),46例置入双枚融合器(B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翻修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在手术前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上测量滑脱位移距离、椎间隙高度,并记录滑脱完全复位例数和椎间隙高度丢失例数;观察椎间融合情况,并计算融合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12周椎间隙高度及术后7 d滑脱完全复位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融合率、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丢失例数及翻修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中采用单、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早期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单枚融合器置入操作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远期随访易发生椎间隙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松动断裂、邻椎病、融合器移位下沉等中远期并发症,导致融合失败及翻修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LLIF)联合侧方钢板螺钉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量减少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20年2月—2023年2月,银川国龙骨科医院收治骨量减少的单节段LDD患者39例,其中22例采用mLLIF联合侧方钢板螺钉治疗(LP组),17例采用mL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治疗(BPS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总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在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DH)、椎间孔高度(FH)、节段前凸角(SL)及腰椎前凸角(LL)。 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总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优于B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改善,LP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优于BPS组,BPS组术后6个月ODI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DH、FH、LL、SL较术前改善,且BPS组DH、FH丢失率小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P组椎间融合率为90.91%(20/22)、融合器沉降率为36.36%,BPS组椎间融合率为94.18%(16/17)、融合器沉降率为41.1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LLIF联合LP或BPS治疗骨量减少的单节段LDD均可取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mLLIF联合LP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mLLIF联合BPS在促进椎间融合、维持间接减压、预防椎间融合器沉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与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0例采用BEIS技术治疗(BEIS组),200例采用TESSYS治疗(TESSYS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Nakai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TESSY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EI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VAS评分、ODI逐渐下降;TESSYS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低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疗效优良率为93.50%,BEIS组疗效优良率为8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能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优于BEIS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聚醚醚酮(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上测量相关参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0~89(77.2±9.8)个月。27例患者共59个节段行手术治疗,其中非融合节段32个,融合节段27个。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及影像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7个融合节段中有23个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85.2%。27例患者共置入172枚椎弓根螺钉及54根PEEK棒,1例发生L5左侧椎弓根螺钉断裂,其余未发生螺钉松动或PEEK棒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满意,更好地保留了固定节段活动度及非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融合率高且并发症少,可有效保...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7月~2012年7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为30~64岁,平均49.2岁.患者中腰椎退变性侧凸L2/L3/L4/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16例,L1/L2/L3/L4/L5 1例,L2/L3/L4/L5/S1 1例,L3/L4/L5 3例,L4/L5/S111例; 椎间盘突出症13例,L4/L5 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退变5例,L5 /S1椎间盘突出合并L4/L5退变4例,L4/L5/S1 双节段突出者4例.临床症状包括下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和/或腿痛的症状,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术前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为6.30分(3~9分),腿痛VAS评分6.40分( 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62.67%.测量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及ODI.结果 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1.77分),腿痛VAS评分也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1.36分),ODI较术前也有明显的降低(12.5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ynesys 动态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可避免融合术相关并发症,效果满意.其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PETD治疗的28例TLIF术后相邻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部、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74.0±8.8)min,手术出血量为(32.6±6.8)m L,住院天数为(2.68±1.06)d,随访时间为(25.1±3.4)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 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9.3%。结论 PETD治疗TLIF术后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7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且行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选择行MIS-TLIF,39例选择行XLIF。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析随访2年期间患者下肢痛和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MIS-TLIF组和XLIF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169 min和18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为(90±20)mL,XLIF组术中出血量为(50±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所有患者下肢痛和腰痛VAS评分、ODI和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S-TLIF与XLIF虽然减压机制不同,但随访2年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2种微创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1例,女7例;年龄41~62岁,平均50.2岁。分析内容包括:ODI指数、腰痛和下肢痛的VAS评分,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腰痛VAS评分术前(7.20±0.90)分,末次随访(1.50±0.90)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5.20±0.90)分,末次随访(1.10±0.80)分。ODI指数术前(52.50±5.90)%,末次随访(15.90±5.80)%。Coflex置入节段的DHI术前0.23±0.05,术后0.35±0.06,末次随访0.33±0.04,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丢失。Coflex置入节段的ROM术前(8.90±1.80)°,术后降至(8.30±1.90)°,末次随访(8.10±1.80)°,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Coflex置入节段活动度未见明显改变。L2-S1ROM术前为(20.20±5.60)°,术后(14.40±5.70)°,末次随访(15.50±5.20)°,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这项技术优于多节段融合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侧单节段TLIF治疗的6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Wil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斜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DL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OLIF治疗15例(OLIF组)、采用TLIF治疗15例(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融合、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恢复情况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5±2.3)个月,末次随访时OLIF组均获得椎间融合,TLIF组1例未完全融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ODI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 d时OLIF组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治疗DLS近期临床疗效良好。OLIF创伤小,ODI、椎间和椎间孔高度恢复优于TLIF。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7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BE技术治疗30例(UBE组),采用PELD治疗47例(PELD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 12个月。UBE组手术时间长于PEL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术后1、3、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高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0.0%,PELD组为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发生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复发2例;PELD术后复发1例。 结论 UBE和PEL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各有优势,UBE适应证更广泛,学习曲线平缓;PELD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早期腰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