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师治汗证,重视辨证,认为汗证的治疗当以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为原则。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泄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主次施治,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2.
临床辨证常谓小便黄赤属阳热实证,尤其是在病证复杂,病情严重,又出现假象时,更是把小便黄赤作为辨别真热证的主要依据之一。岂不知小便黄赤也有寒热、虚实之分。近年来,笔者常遇到一些小便黄赤患者,如不细辨,即按阳热实热而用苦寒清热之法,其病非但不减,反有病情增重之势,此等病证,非用温补之法,则不能治愈。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疗效满意。现分述如下。1 清利湿热 通利二便湿热既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又是肝炎的常见临床证候。以脏腑病位分 ,有偏于肝胆者 ,有偏于脾胃者 ;以合邪偏盛论 ,有湿重于热者 ,有热重于湿者 ,所以临证应当明辨。湿热之邪侵入人体 ,清化湿热关键在于 ,要给邪以出路 ,使之外出为度。湿热的出路主要有二 :一从前阴 ,一从后阴。因此 ,笔者临证组方不仅仅用苦寒之品清热祛湿 ,而是多管齐下 ,既用苦寒之品清热祛湿 ,又用淡渗之品渗湿利尿 ,用攻下之品通利大便。使湿热…  相似文献   

4.
汗证,总因阴阳失调而致汗液失司。唐蜀华教授对中医经典仔细研读并反复验之临床,总结出汗证辨证论治在阴阳"两纲"基础上,尤重"六要"之热与虚。热有虚热、实热之分,具体成因有因气、因湿、因痰、因瘀及阴虚之别;虚则以表虚为主。唐教授认为,汗证属湿热、阴虚、表虚者尤多,且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擅用黄连平胃散、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并强调辨治汗证需先明汗与气、血、阴、阳间的有机联系,多方兼顾,灵活加减。效欠佳时,亦可选用敛汗治标之品一二味。且汗与小便其实皆水,重用黄芪补气利尿,临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生石膏、甘草、知母、粳米组成.功能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笔者在多年临床中严格掌握"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之白虎汤证治要点,随症加减使用,治疗高热6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第四章清热剂清热剂主要用于治疗由温、热、火所致的里热证。本章共选用方剂二十一首,根据其功效不同,分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和清虚热六类。一、清气分热本类方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津伤,或气阴两伤之证。常用方剂有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两方俱为清气分热的代表方剂。前者功用是清热生津,以清为用,主治阳明(气分)热盛之证;后者功用是清热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主治热病之后,气阴皆伤,余热未尽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关于汗出证治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现探讨如下。1 汗证的病因与证治汗证有自汗和盗汗之分 ,《伤寒论》中所说的汗 ,以自汗出者为多见 ,盗汗者较少。其周身汗出、头汗出、手足氵戢然汗出、汗出而厥等等 ,虽然都以出汗为表现 ,但有其形式、部位、病因、病机的不同 ,绝不能一概而论。有太阳经证 ,风寒袭表 ,营卫不和 ,津液因阳外浮的自汗出 ;有阳明经证 ,胃热炽盛 ,蒸迫津液外泄的大汗出 ;有阳明腑实 ,肠胃燥实不通 ,津液为热所迫而外泄的手足氵戢然汗出 ;有少阳病水液内停、津液外泄和湿热郁蒸、邪不外达的头汗出 ;有少阴病阴…  相似文献   

8.
(一)主证阳明病乃病邪向里发展,主要分经证和腑证.但原文182条所说的阳明外证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这是二者的共同证状,其中有同中不同之点分述如下:经证——身热(大热)恶热,不恶寒,汗自出(通身大汗)大烦大渴,小便赤涩,舌苔黄燥,脉象浮洪,属无形之热实证候.府证——身热(潮热或微热)恶热,不恶寒,汗  相似文献   

9.
将小儿外感热病从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卫分证治以泄卫透表,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气分证治以清解气热,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胃者,方用白虎汤加减,病变在肺者,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病变在肠者,用调胃承气汤加减;营分证治以清营泄热,方用清营汤加减;血分证治以清热凉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相似文献   

10.
认为营分证有热邪,又有阴份,无疑养阴清热为第一要旨。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肯定是主要治法,但此并不禁忌加气药以透热。营分证、血分证、血分证均有气机不畅的表现,故保持气机在温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而调气药的应用很讲技巧;营分证中,热易外散,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应果断加以轻清、香窜之品透达郁热。指出营分证对不可一味清热养阴,须时时注意保持气机通畅。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是主要治法但应以凉血款血散血为主,调气药的应用应掌握好用量,忌用辛燥香窜,并非只用凉血散血,不能“透热”。  相似文献   

11.
卢秉久教授认为黄疸复杂多变,主要是湿、热、寒、瘀,多种病因交结。治疗主利小便、通大便、发汗、温化寒湿、活血化瘀等。"临证用药,贵在辨证准确,选方用药时,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证,要根据病情随证加减",以仲景经方为基础,化裁运用,灵活加减。治疗黄疸病以"祛湿之法,在表者汗之,在下在里者二便分消之"为基础,随证应用活血之法;清泄瘀热,下利退黄,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主之;清热利湿,发汗退黄,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温阳健脾,化湿退黄,茵陈术附汤主之。时刻注意调护脾胃,保持气机调畅,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汗证是一种常见的汗出异常的证候。李浩教授认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是汗证的核心病机,据此提出燮理阴阳、调和营卫的主要治则。李教授临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阴阳的关系,明确气机与津液的状态。卫表失司者,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牡蛎散为主以固表敛汗、补益营阴;阳虚津伤者,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以固护卫阳、益阳生津;阴不涵阳者,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益营和卫、潜阳固阴;营卫倾移者,予二仙汤加减以阴阳双调、温阳敛汗;上焦郁热者,予栀子豉汤加减以开郁清热、宣通津液;少阳气郁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疏利气机、固涩敛汗。附验案 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营分证有热邪,又有阴份,无疑养阴清热为第一要旨。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肯定是主要治法,但此并不禁忌加气药以透热。营分证、血分证、血分证均有气机不畅的表现,故保持气机在温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而调气药的应用很讲技巧;营分证中,热易外散,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应果断加以轻清、香窜之品透达郁热。指出营分证对不可一味清热养阴,须时时注意保持气机通畅。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是主要治法但应以凉血散血散血为主,调气药的应用应掌握好用量,忌用辛燥香窜,并非只用凉血散血,不能“透热”。  相似文献   

14.
<正>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成。临床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四大症"为辨证要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具有辛寒清热生津的功效,治疗无形热炽充斥表里之证。仝小林教授用此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每获佳效,现举  相似文献   

15.
<正>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閤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大多数汗证是由肺卫失调、阴虚火旺、阳气衰微、湿热薰蒸、正邪交争所引起。治以益气温阳、调和营卫、滋阴清热、清化湿热、固摄敛汗诸法为多用。但汗证也有因淤血引起或因瘀血使汗证难愈者,正如王清任所称“血淤也令人  相似文献   

16.
“炎症”是现代医学名词。证之于祖国医学有寒、热、虚、实之分,如笼统地一见“炎症”即用苦寒清热,属实热者固然能效,属虚寒者,却非所宜,往往变证随起。病例一:韩××,女,11岁,小学生,住梓潼城关镇。患儿在1970年3月份因经常鼻  相似文献   

17.
<正> 白虎汤为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之方,用治阳明经证。后世医家推崇为清热生津之剂,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四大证为辨证要点。笔者经反复学习《伤寒论》原文,并结合临床印证,感到白虎汤善清热而未能生津,以阳明经证之大热而无大烦渴为其主治证。因而对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阳明四大证之说提出质疑,以昭仲景本旨,并正后世偏论。探仲景原旨议后世偏言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181)。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2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张喜奎教授辨治汗证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学习,梳理张师辨治汗证的思路与方法。结果:张师认为,汗证发生的病因病机不外三条,即六淫邪气侵袭人体,导致卫表不固;或饮食起居失节,情志不调,劳逸无度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或因于误治,猛投辛散、攻伐、耗气之剂,而致阴阳两伤。治疗汗证采用清热解表、和营止汗,消食健脾、清热化滞,清热除湿、和营通阳,三阳同调、清热止汗,滋阴潜阳、疏肝柔肝,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益气温阳、实卫止汗,益阴敛汗、养心安神等八法治之。结论:张师依证立法,用药灵活,治疗汗证每获良效,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炎症”是现代医学名词。在中医学中有寒、热、虚、实之分,如笼统地一见炎症即用苦寒清热,属实热者固然能效,属虚寒者,却非所宜,往往变证随起。 韩某某,女,11岁,学生。患者因经常鼻塞、流清涕,嗅觉减弱已一年余,诊断为慢性鼻炎。医者套用成方苍耳辛夷散加黄芩、银花、连翘之类清热药数十剂未效。  相似文献   

20.
倪诚 《中医杂志》2004,45(2):147-149
3 变通解表 3.1 解毒清热:适应证候为表寒里热证.由于表寒里热病机不尽相同,因此临证当分辨之,如表寒较重兼郁热烦躁,治宜峻发其汗,兼清热除烦,代表方如大青龙汤;表寒郁热轻证,治宜微发其汗,兼清郁热,代表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风寒挟湿兼有里热者,治宜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代表方如九味羌活汤;太阳经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初传阳明经,形成二阳经络同病甚或三阳经络同病者,治当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代表方如柴葛解肌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