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连提取物掩味技术。方法:在考察黄连提取物的具体方法及溶剂时将盐酸小檗碱含量当作主要指标,选择提取方法,在掩味处理提取物时主要应用包衣法。结果:提取时应用50%乙醇回流,黄连提取物颗粒包衣液制备材料用PEG6000与丙烯酸树脂Ⅱ号,70:15:15为包衣材料、增塑剂以及抗静电剂比例,经掩味后有较好口感。结论:采用上述技术掩味黄连提取物简单且便于操作,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2.
口服制剂中许多药物尤其是中药常常会由于不良口味的影响,致使患者的顺应性降低,限制了临床应用。文章以苦味产生机制为主线,综述目前药物掩味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制备过程,并简述掩味技术评价方法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国内外药物掩味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的发展近况。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最新的药物制剂的掩味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结果:现有的掩味技术包括添加矫味剂、包衣、盐析包衣、制备包合物、制备微囊或微球、制备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等;评价方法有传统的口尝评价和电子舌评价等。结论:以上各种掩味技术均能达到一定的掩味目的,但没有一种方法对改善苦味具有普适性。掩味评价方法相对于掩味技术的发展较缓慢,电子舌虽然克服了口尝评价的缺点,但目前多用在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提取物掩味方法筛选及口腔崩解片制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用不同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掩味,并将其制备成口腔崩解片,对所得的片剂进行质量考察。方法以明胶为载体材料,采用研磨法、溶剂法及喷雾干燥法3种固体分散技术掩味;以口服后有无苦感为掩味评价指标,比较了研磨法、溶剂法及喷雾干燥法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掩味效果;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制备其相应的口腔崩解片。结果3种掩味方法均基本可达到掩盖银杏叶提取物苦味的目的,制得的口腔崩解片口腔中60 s内完全崩解,且无苦味,无砂粒感,硬度均在2.0以上,脆碎度均小于0.5%,可满足片剂生产的基本要求,研磨法制备的片剂外观最好。结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可以达到掩盖银杏叶提取物苦味的目的,其口腔崩解片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5.
口服固体制剂掩味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曼  操锋  平其能 《药学进展》2009,33(5):212-217
综述各种新兴口服固体制剂掩味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制备过程,并简述口服掩味技术评价方法的最新进展。口服固体制剂中许多药物由于受到不良口味的影响,致使病人的用药顺应性差、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在使用矫味剂、麻痹剂等掩味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掩味技术,如喷动床包衣、粉末包衣和盐析包衣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有关性质。方法 采用研磨法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性试验、计算机模拟计算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研究其性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结果 氢溴酸右美沙芬能够与β-环糊精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3的包合物。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分别为9.83%和92.10%。结论 采用研磨法,以物质的量比1∶3可以制备得到载药量和包合率较高的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7.
右美沙芬掩味分子包合物的制备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有关性质。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性试验、计算机模拟计算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研究其性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结果氢溴酸右美沙芬能够与β-环糊精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3的包合物。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分别为9.83%和92.10%。结论采用研磨法,以物质的量比1∶3可以制备得到载药量和包合率较高的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8.
苦味药物口服制剂的掩味问题是制剂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的掩味方法主要是添加矫味剂等辅料,但其在应用中存在很大局限。本文综述目前固体分散、包衣、包合、微囊化/微球、离子交换等技术应用到药物掩味技术研究之中的进展,这些技术克服了传统掩味方法的局限和不足,必将促使药物更为广泛地应用。但是这些新出现的掩味技术在标准化、产业化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此外,国内口服制剂掩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明显落后于国外,要加快研发步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喷雾干燥法制备诺西肽微囊的最佳掩味工艺。方法以干粉得率、包封率、掩味效果、吸湿性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85℃,进料速度600mL.h-1,压缩空气压力0.5 mPa。结论该工艺合理,诺西肽微囊质量达到预期要求,产品稳定性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朝星  何函星  王静  曹德英 《中国药房》2011,(45):4297-4300
目的:为掩味口腔崩解片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对口腔崩解片中采用的掩味技术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主要的掩味技术包括:添加矫味剂;对颗粒、粉末进行包衣;制备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微丸、微囊、微球;采用挤出沉淀法制备药物-载体复合物,喷雾干燥法制备掩味粒子等。上述掩味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改善口腔崩解片的口感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口腔崩解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蓝芩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整体评价该制剂质量。方法 采用HPLC测定蓝芩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 C18色谱柱(4.6 mm×150 mm,3.5 μm),乙腈为流动相A,0.05 mol·L-1甲酸铵的0.05%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4 nm;采用HPLC-Orbitrap-MS/MS对蓝芩颗粒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并对各色谱峰进行归属;同时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2家生产企业的54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建立了蓝芩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鉴定共有峰30个,分别归属于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和胖大海5味药;54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92~0.99,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蓝芩颗粒各企业之间的差异较小,整体质量较高。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快速、特征性地对蓝芩颗粒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蓝芩口服液絮凝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蓝芩口服液制备的可行性.方法:考察壳聚糖絮凝法的沉淀效果、过滤难易及对栀子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且对栀子苷的含量影响较小,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蓝芩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27:73),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栀子苷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7.5~560μg/m(l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2%,样品平均含量为1.0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可用于蓝芩口服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的栀子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的栀子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流动相:0.05mol·L-1磷酸氢二钠-甲醇(70: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nm.栀子苷在9.6~48.0μg·ml -1之间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n =6),RSD为0.66% . 该方法可用于蓝芩口服液中栀子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刘禧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12-3713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效果。方法13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其中包括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0例,疑似病例8例,临床诊断病例41例,予蓝芩口服液治疗3d,随访1d,观察退热效果和退热时间。结果治疗后,4h内退热39例(30.0%),72h退热118例(90.8%),平均退热时间为(23.7±14.9)h。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1月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手足口病患儿选为对照组,将同期的33例以常规治疗加蓝芩口服液进行治疗的患儿选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各方面症状体征消退时间与治疗前后的进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方面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治疗后进食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可显著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并缩短病程,同时可有效缓解口腔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和蓝芩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维生素C、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蓝芩口服液,按照疱疹性咽峡炎控制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蓝芩口服液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力惠  周晔 《中南药学》2011,9(9):680-683
目的研究蓝芩口服液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蓝芩口服液中的板蓝根、栀子、黄柏、胖大海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在硅胶板上样品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颜色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HPLC法测定黄芩苷在0.21~5.13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97.4%,RSD为1.9%(n=6),蓝芩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18.439~20.456 mg.支-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蓝芩口服液质量控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蓝芩口服液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57例)予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组(58例)口服蓝芩口服液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少而轻微。讨论:蓝芩口服液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复方半夏水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半夏水提取物的抗过敏、抗病毒、抗菌作用。方法:用蓝斑实验检测药物对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用二硝基氟苯法检测药物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用肉芽肿实验研究药物的抗炎作用;体外实验研究药物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结果:复方半夏水提取物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小致敏后皮肤的蓝斑直径并显著降低蓝斑光密度,对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无明显影响,对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系数无显著影响。复方半夏水提取物对白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甲型和乙型溶血链球菌无明显杀菌作用,可抑制呼吸合胞病毒的生长。结论:复方半夏水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抗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但无抗菌、抗炎作用,对迟发性变态反应也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