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建立智能手术室药房管理体系,促进手术室药品的规范化管理,为医疗机构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药房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估,依据风险优先指数(RPN)值确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拟定干预措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手术室药房工作流程中共发现12个需优先改善的失效模式,将智能药柜及相应管理体系投入使用后,RPN值共下降337,下降幅度达67.8%;麻醉药品管理水平、患者用药及时性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 运用FMEA法能够能有效识别手术室药房环节的风险,智能手术室药房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了手术室药品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门诊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HFMEA为理论框架,对该院门诊药房药品管理流程进行危害分析及决策树分析,找到需要立刻修正的失效模式,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以2021年7—12月为干预前,2022年7—12月为干预后(HFMEA团队实施改善方案后),比较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数(RPN)及药品管理项目(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药品验收差错数)的改善情况,分析改善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RPN由干预前的234降至96,降幅达59%,门诊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均显著缩短,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以及药品验收差错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HFMEA有效筛查出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建立信息化药品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减少用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探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透室用药安全管理现状,以提升医院血透服务质量,提升血透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对血透患者药品领用流程中各环节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选出全部中等及以上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提出并实施整改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药品调剂质量。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药房口服药物调剂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FMEA,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选出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和中等风险等级中S≥4的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方法前后失效模式变化情况,分析改进效果。结果 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中共找出13个失效模式,其中高风险失效模式4项,极高风险失效模式2项。通过规范药物医嘱流程、优化HIS信息系统与摆片机对接执行程序、修订完善制度以及对药师、护士进行培训等方面干预,13项失效模式RPN均值由38降至15,降幅为60.53%。其中4项高等风险失效模式经改进后风险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FMEA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拆药过程药品损失、机器误差、HIS系统与摆片机信息对接失误和取药次数多、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提高药品调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5.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医院安全用药管理中应用广泛,本文查阅近期国内相关文献,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FMEA能提升医院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药学部门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应用FMEA的成功经验,开展安全用药管理研究,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院住院药房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以“提高药品盘点效率”为活动的主题,通过运用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现状分析和原因查找、进而拟定对策和实施,并对活动成效予以评估,最终减少了盘点总耗时,提高了清点的精准度,增强了盘点工作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增进了药师主动性和职责自信心,对提升药房工作质量具有长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盘点工作质量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加强门诊药房规范化管理。方法选取医院门诊药房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的药品盘点数据,从药品盘点数量符合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盘点中账物不符的原因,通过实施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编排药品货位码、合理设计盘点表、实行双盲盘点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措施,药房盘点数量符合率由60.59%上升到92.88%。结论通过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盘点工作的各个环节,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持,可显著提高门诊药房的盘点效率和药品的数量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李晓斌  邱谊芳 《海峡药学》2009,21(11):279-280
就我院中心药房如何提高中心药房药品盘点工作质量,提出几点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analysis,FMEA)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1-12月住院分娩孕产妇中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单项分数≥3分,总分≥5分的3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FMEA对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高风险因素制定改进方案.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10.76%)低于对照组(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应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有助于提高助产士的专业技能知识,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产妇健康与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探索给药错误发生原因,为制订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的63例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报表,整理与分析汇总,依次通过根本原因法中的头脑风暴法、鱼骨图、特性要因评价、真因查验等确定真因,统计各真因的风险优先系数确定主要失效模式,分析给药错误危险因素及不良事件各项特征的分布差异。结果 给药错误主要失效模式是给药核查、身份核查和打印执行单或转抄三大环节,给药核查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未核查药名(注射剂)、无单给药(口服药)和药名相似;身份核查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被打扰;打印执行单或转抄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漏打印。不同事件级别风险优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系、事件类型、当事人身份、当事人职称、当事人学历、当事人工龄、发生时段与班次、药物类型、注射剂、事件发生阶段、危险因素风险优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事件类型、药物类型和发生阶段的给药错误危险因素、给药错误事件级别的发生阶段和当事人学历分布和给药错误注射剂的科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发掘政策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数据由发放至利益相关者的调查问卷获取,同时运用Excel 2013、SPSS 17.0等软件对收回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等统计分析。结果:发放510份问卷,收回501份,回收率98%;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总得分为76.6860,处于较好水平,其中医保影响和医疗影响分别得分为82.9980与80.9980,均处于非常好水平;而可及性与医药影响得分分别为78.1940与69.0880,均属于较好水平。结论: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设计初衷及目的基本实现,政策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总体呈现优良,但是医务人员对药品质量疗效的认可度不高,可负担与可获得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扩大药品知识普及范围,减少患者受不良信息误导购药情况的发生,同时药品的供应需要全行业协作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医药企业和医院应充分利用角色优势,并通力合作,努力保障药品供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和溢出风险。 方法: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危害分析(FMECA)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 PIVAS 细胞毒药物在药品领用、医嘱审核、贴签摆药、药品配制、成品核对和分拣外送等流程中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危害等级。 通过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后风险优先值(RPN)和差错事件评价整改效果。 结果:找出 15 个高等和中等危害等级的失效模式,并积极实施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实施后 15 项失效模式 RPN 平均降幅 54. 4%,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 结论:运用 FMECA 对细胞毒药物调配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细胞毒药物调配差错,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5,(16):2233-2235
目的:设计医院药房药品动态库存预警及领药模式,规范和简化传统的领药模式。方法:首先设置公式计算药品库存预警初始参数,领药员再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调整初始参数,由此建立由药品动态用量设置条件及公式自动产生药品申领计划和库存预警的药品动态库存预警模式;记录并比较新旧模式药品库存指标和工作量指标。结果:与传统模式比较,预警模式下药品平均库存天数更低[(7.21±6.09)vs.(5.04±3.64)d,P<0.05],平均每天缺药的品种数更少[(0.713±0.570)vs.(0.101±0.152)种,P<0.01];每日领药次数、领药品种数及检查库存时间均显著减少[(4.55±3.66)vs.(1.25±1.34)次,P<0.01;(313.25±31.89)vs.(256.77±42.34)种,P<0.05;(1.36±0.52)vs.(0.30±0.26)h,P<0.01]。结论:药房药品库存预警系统的应用能够使药房药品库存更合理,领药更快捷。  相似文献   

14.
药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创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建立以培养学生全面实验素养为导向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路。并介绍了笔者在教学中的改革尝试,包括以自主性学习为基础,采取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性评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罗正良 《中国药事》2013,27(2):219-220
目的 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现象的途径.方法 对医院2011年1~12月门诊药房患者退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退药处方有103张,退药原因以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变化、不合理用药等为主,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最多,其次是中成药.结论 医院退药现象较为普遍,应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加强医师与药师的沟通,促进合理用药,建立严格的退药制度,减少退药现象,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马聪  王伟  严非 《中国药事》2023,(2):215-220
目的:梳理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分析其管控效果,为完善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按颁布时间梳理所收集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政策,运用分段回归方法分析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中心单位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政策经历起步、专项整治和强化巩固三个阶段,逐步发展完善。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96.9%下降至38%,在专项整治阶段瞬时显著变化(β2=-22.89,P=0.02)且持续下降(β3=-10.22,P=0.022),在强化巩固阶段趋势较上一阶段显著放缓(β5=10.08,P=0.025),且无显著变化趋势(β135=-0.62,P=0.399)。结论: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政策逐步发展完善,专项整治阶段的政策管控效果最为显著,今后可通过加强行政干预、进行专项知识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重点干预的成效,为优化重点监控药品干预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制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规定》,建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同时开展重点监控药品处方及医嘱专项点评、采取点评结果公示及绩效考核挂钩等目标性干预措施,对比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干预前)与2020年4月-2021年3月(干预后第一年)及2021年4月-2022年3月(干预后第二年)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数据变化,评价重点干预措施对该类药品的管理成效及临床使用的影响。结果:该院干预后第一年及第二年的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分别为1427.01万元、1388.12万元,低于干预前的2004.29万元;干预后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8.33%、7.47%,低于干预前的10.11%。重点监控药品各品种的DDC普遍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院应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双人调配模式与称质量复核法调配复核儿童静脉输液,以增强对儿童静脉输液的调配与复核管控,确保儿童成品输液调配的正确性。 方法:将儿童静脉输液汇总至各调配间的固定调配台,选用 2 名调配经验丰富的药师进行调配。 采用称质量复核法将儿童输液总量<50 mL 的普通药品或抗生素药品以及输液总量<500 mL 的肠外营养液进行称质量,与标签上标注的质量进行比较,判断溶媒和药品抽取量是否准确。 结果:采用双人调配模式调配儿童静脉输液,有效降低了儿童静脉输液的调配差错率。 同时采用称质量复核法复核输液总量较少的儿童成品输液,有效增强了对儿童成品输液的质量管控。 结论:使用双人调配模式和称质量复核法分别调配复核儿童静脉输液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宇  张策  吴健莹 《中国药房》2014,(25):2396-2397
目的:了解护士对中心药房药品配送模式的满意度,提高中心药房为临床配送药品的服务水平。方法:随机向149名病房护士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模糊评价法确定因素集、评价集和权重集,构建评判矩阵,对收集的有效问卷就配送模式中3个一级指标(药师服务、配送情况、临床影响)、10个二级指标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护士对上述3个方面的评价和整体评价均为优秀(评分均达到93分,满分100分),主要不满意表现在对病房药品科学管理水平方面;建议中心药房应进一步加强统筹管理、拓宽服务项目、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等。模糊评价法可将因素定量化并从多个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将其运用于满意度评价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杨春松  林芸竹  朱毅 《中国药房》2014,(17):1591-1593
目的:评价我院儿科门诊药房"一对一"新调剂模式在减少内部调剂差错事件方面的成效。方法:新调剂模式即将前台发药药师与后台配方药师固定搭配,在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智能标签进行预配药。汇总该模式运行前1年的调剂差错事件,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并归类,制订相应的措施干预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1年后再对差错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与运行前比较。结果:通过采取优化人员分工、优化药品位置、增加硬件设备和更新调剂操作规范等干预措施后,调剂差错由343例降低为236例,差错率由0.584‰降为0.367‰,且各类别差错发生率均有下降。结论:"一对一"调剂模式有效减少了儿科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事件,保障了儿童用药安全,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