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微环境显著变化,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血管新生、炎症反应和心肌纤维化等微环境改变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lncRNA稳定存在于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中,且干细胞相关的lncRNA表达水平异常改变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迄今鲜有研究归纳lncRNA对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本文拟综述lncRNA在心肌梗死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增秀  赵宏宇  吴卫锋  宋金云 《肝脏》2023,(8):1001-1004+1010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双磷脂膜囊泡,包含大量特定的细胞内容物,如miRNA、mRNA、lncRNA、DNA、蛋白质、脂质等,靶向作用于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外泌体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用于监测和评价各种肝脏疾病的诊疗情况,在肝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尿液中的外泌体被认为是非侵入性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外泌体被认为是微创分子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代替以往的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技术,用于不明原因肝病的早期检测和预后。此外,外泌体及其携带组分参与了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和迁移等生理过程,因此可能是不明原因肝病的潜在治疗手段和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外泌体的基本特性及不明原因肝病中外泌体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肝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早期症状不明显,异质性强且恶性程度极高,目前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患者预后差,临床病死率高。近年来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HCC的诊断。存在于血浆、血清、外泌体、唾液等体液中的lncRNAs包括SNHG1、HEIH、 HULC、 Linc00152、 ZFAS1、 Uc001ncr、 Ax800134、 LRB1、 UCA1、 D16366、ENSG00000258332.1、LINC00635、LncRNA-ATB、LINC00161、LncRNA-PCDH9-13:1等。lncRNA与AFP联合应用、lncRNA相关风险评分系统和外泌体竞争性内源RNA (ceRNA)生物标志物面板可有效提高lncRNAs对HCC诊断和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包吞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囊泡结构。其内含有多种蛋白质、核酸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介导机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包括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基因转递、细胞间交流等。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仍居中国居民死亡率首位,严重影响着全体居民的健康生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疾病的进展,并在一些疾病中有望作为更加精准的疾病标志物。现从多个方面介绍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外泌体源性miRNAs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并调控基因表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现总结外泌体源性mi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热点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一种起源于多囊泡体且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携带的信号分子能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保持稳定,这使得外泌体成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由于他们可以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被识别,可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同时外泌体在保护心脏、促进心肌梗死后修复、微血管再生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外泌体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介绍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并探索其更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外泌体进行研究。外泌体具有传递信息,转录RNA的功能,其非编码区mRNAs是肿瘤等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焦点。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以释放大量外泌体,产生局部效应和全身反应。这篇文章中,我们针对外泌体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大致归纳为两点:(1)外泌体在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有着重要作用;(2)外泌体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并可以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外泌体中miR-122的表达。方法 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 d和7 d的血液标本作为实验组,40例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液标本后,进行血清分离,提取血清中的外泌体,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122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miR-122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 d血清外泌体中的miR-122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 d血清外泌体中的miR-122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22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发病后1 d, miR-122 ROC曲线下面积0.76(95%CI:0.66~0.86),最佳临界点为0.58,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87.50%;发病后7 d, miR-122 ROC曲线下面积0.83(95%CI:...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一种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分泌的胞外小泡,在细胞和器官之间运输脂质、蛋白质和核酸。作为一种天然细胞间通信器,外泌体广泛分布在生物体液中。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具有成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外泌体中miRNA在肺癌诊断、预后评估及药物疗效预测中的作...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启动修复及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显示心肌细胞所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在细胞局部交流及远程信息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量研究证实,以外泌体为主的细胞外囊泡因其运载的细胞特异性蛋白、脂质体及遗传物质在细胞及组织交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针对外泌体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评价不同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死亡率亦居高不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微阵列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逐渐揭示。lncRNA通过表观遗传等作用形式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已有大量研究表明,ln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将对lncRNA的生物学作用模式,及其在冠心病发病、诊断及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一种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的含锌离子的蛋白酶,参与了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炎症介质的调控,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进展、血管壁的重构,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本文将重点讨论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和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n342721(lncRNA n34272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人类全转录组芯片2.0技术在5例AMI患者和5例非冠心病(non-CHD)者血清检测lncRNA的表达,筛选出表达水平差异明显的6个上调lncRNA;并在20例AMI患者和20...  相似文献   

15.
16.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脏中是数量最大的细胞,它们通过维持细胞外基质平衡在受损或衰竭心脏中纤维化心肌重塑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调节正常的心脏功能,也参与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的不良心肌重塑。综述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包括起源、机械电特性、细胞外基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对环境刺激的功能反应和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的能力,并总结以心肌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调节心肌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无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但在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分化等多种生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lncRNA与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讨论了lncRNA减少心肌I/R损伤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心肌梗死后可发生心肌重构,从而促进心力衰竭的进程。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与m6A甲基化密切相关。m6A甲基化是一个可逆的高度动态变化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受m6A甲基化正负调控酶的介导,并通过细胞自噬等机制参与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发生。该文主要围绕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对m6A甲基化作以简介,然后对m6A甲基化酶调控心肌重构的作用进行介绍,最后从自噬、炎症、细胞凋亡、钙离子稳态、细胞外基质重塑和铁死亡等方面对m6A甲基化调控心肌重构的机制作总结性分析,并讨论了m6A甲基化血清学检测作为诊断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可行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心肌梗死通常发病急且死亡率高,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负担。如何减少心肌细胞死亡是治疗心肌梗死主要的方式。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在心肌梗死后重建冠状动脉血流,但由血运重建带来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会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死亡。Hippo信号通路具有多种作用,包括促进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凋亡,因此能否通过调控Hippo信号通路以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增殖、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Hippo信号通路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67%女性和33%男性心绞痛患者以及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时并未见心外膜冠状动脉管腔有明显狭窄。在排除冠状动脉痉挛、血栓自溶、精神等因素后,CAG未见明显狭窄但患者仍有心肌缺血的症状,提示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CMD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导致CMD的机制主要有冠状动脉微循环栓塞(CME)、内皮功能障碍(ED)、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D)。非编码RNA(ncRNA)数量庞大且种类众多,大量研究发现其可通过上述机制参与CMD的发生发展。文章将着重综述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在CMD发病和治疗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