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速泌通乳贴对初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为临床产后缺乳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以7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速泌通乳贴组(35例)和生乳灵组(35例),以生乳灵组为对照,观察速泌通乳贴对初产妇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48 h血清泌乳素(PRL)3个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泌乳量积分随治疗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两组泌乳量积分在治疗开始后第2天、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48 h血清PR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速泌通乳贴能明显增加初产妇的泌乳量,提前泌乳始动时间,提升产后48 h血清PRL,延缓乳汁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下乳方联合手法乳房按摩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产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下乳方并手法乳房按摩,观察并比较2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变化、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下乳方联合乳房按摩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可促进泌乳始动,显著增加泌乳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气血虚弱型采用通乳丹、肝郁气滞型采用通肝生乳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和雌二醇(E2)水平,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产后42天复查产妇及婴幼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从第2天开始泌乳量增加,从第3d开始泌乳量持续稳定;观察组从第1天开始泌乳量增加,从第3d开始泌乳量持续稳定。治疗后第1、2、3、4天,观察组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血清PRL水平均升高,E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PRL水平高于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9%(P〈0.05)。结论:对于产后缺乳,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提高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雌二醇水平,进而增加了产妇泌乳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通乳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接受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泌乳量及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乳房充盈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充盈程度Ⅰ、Ⅱ级占比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乳房充盈程度Ⅰ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充盈程度Ⅱ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乳房充盈程度Ⅲ级占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泌乳量及血清PR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血清PRL水平,改善乳房充盈程度,增加乳汁分泌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后母儿无忧汤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缺乳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产后母儿无忧汤口服;对照组予坤元通乳口服液口服。2组均于产后3d开始用药,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产妇血清催乳激素(PRL)及雌二醇(E2)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泌乳量、补乳量、PR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母儿无忧汤可能通过调节生殖激素水平促进乳汁分泌,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血升乳口服液对溴隐亭诱导大鼠产后缺乳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分娩时间相差不超过24 h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血生乳颗粒组和补血升乳口服液低(1.8 g/kg)、高(3.6 g/kg)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溴隐亭建立产后缺乳模型,以补血生乳颗粒为对照,观察补血升乳口服液对产后缺乳大鼠泌乳量、血清催乳素(PRL)、多巴胺(DA)和乳腺组织学形态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血生乳颗粒组和补血升乳口服液低、高剂量组大鼠泌乳量明显增多(P0.05或P0.01),大鼠血清PRL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DA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血升乳口服液对溴隐亭诱导大鼠产后缺乳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DA分泌,从而促进PRL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肌肉注射+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通乳汤+艾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乳房充盈评分和泌乳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疲乏无力、心悸、情志郁闷、食欲不振、胸肋胀痛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乳房充盈评分、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痰浊阻络型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2组治疗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泌乳量、PR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产妇的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良性调节泌乳素水平,有效改善痰浊阻络型产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朱爱玲  温小玲  李梅  孙燕 《新中医》2018,50(8):177-179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催乳方案,推拿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后比较2组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乳房充盈程度评分、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分,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推拿组泌乳量充足率为7 5.47%,对照组泌乳量充足率45.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组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乳房充盈程度评分及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母乳喂养评估量表中产妇满意度、婴儿满意度及产妇生活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总有效率9 6.23%,对照组总有效率84.9 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保证新生儿初乳时间,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初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52例)、中药组(52例)、穴位按摩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中药组口服催乳汤,1剂/d;穴位按摩组采用乳房和穴位按摩,2次/d;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将中药组、按摩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对照组每日用鲫鱼250 g煮汤随餐食用。治疗5天后,观察4组泌乳量、补授乳量的变化。结果:泌乳量、补授乳量4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与其他治疗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穴位按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可明显提高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11.
倪小凤  周欢  周文文  蔡玉娟 《新中医》2024,56(11):80-84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将13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中药组、排乳组、联合组各46例。中药组给予通乳消痈方治疗,排 乳组给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联合组给予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3组各治疗5 d。比较3组治疗前 后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水平;比较3组临床疗效、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 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中药组82.61%、排乳组86.96%(P<0.05);联合组通乳 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中药组、排乳组缩短(P<0.05),中药组、排乳组总有效 率、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临 床症状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低于中药组、排乳组(P<0.05);中药组、排乳组临床症 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孕妇营养不但对孕妇自身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且对胎儿的体格、智力发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当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临床经验,分析研究了孕妇营养对胎婴儿发育的影响,建议妇女在妊娠期应补充合理的热能、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及矿质等元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麦当乳通颗粒对哺乳期大鼠的催乳作用。方法哺乳期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麦当乳通颗粒后,观察其泌乳量、乳腺组织形态、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垂体嗜酸性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对乳鼠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麦当乳通颗粒可促进乳腺腺泡腔及导管扩大增生,减少乳腺小叶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加垂体嗜酸性细胞数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从而显著增加母大鼠的泌乳量,并显著提高其所喂养的仔鼠体重。结论麦当乳通颗粒对哺乳期大鼠有明显的催乳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后缺乳的病机研究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的发病机理研究,中医认为气血亏虚、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机,现代医学则提出情绪、剖宫产、麻醉后镇痛等则是造成产后缺乳的重要因素。中医的汤剂、针灸、按摩等疗法对此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吴菲  刘兆娟 《西部中医药》2011,24(9):106-109
系统回顾并总结近5年来有关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操作方法和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经济方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进行科学的临床总结和机理探讨提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刺内关.足三里.乳根和肩贞穴.温灸膻中.治疗了62例产后缺乳患者。经7次治疗.30例产妇乳汁分泌每天400mL以上.精神饱满;26例乳汁分泌每天250mL左右.需补充牛奶喂养婴儿;6例乳汁分泌无明显改善.挤压双侧乳房极少量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7.
治疗哺乳期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采用热敷法,用双虚肿痛宁搽剂外涂,曲胺奈德注射液封闭,三七血伤宁胶囊口服,共18例,1次愈者15例,2次愈2例,3次愈1例。  相似文献   

18.
母乳性黄疸指新生儿在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黄疸,并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为有效治疗母乳性黄疸,我们试用口服黄疸茵陈汤治疗母乳性黄疸50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产后缺乳一直是产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实行母乳喂养的障碍。我们在产后应用生化合剂预防缺乳、少乳和促进乳汁分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和统计分析近30年来针灸治疗缺乳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诸家虽施术方法不尽相同,但选穴组方有较强的规律性。结果:针刺治疗缺乳所用频率高的经穴,主穴为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前谷;配穴为足三里、脾俞、太冲、内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