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方法:对71例乳腺癌患者100个腋窝肿大淋巴结进行检查,并记录其超声特征。结果:71例患者100个腋窝肿大淋巴结中病理证实72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8个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超声检查显示:(1)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边界不清(63/72,87.5%)和内部回声不均(61/72,84.7%),其中淋巴结内见细小钙化灶40个(55.6%),淋巴结内见液化12个(16.7%);(2)转移性淋巴结中41个(56.9%)呈圆形,31个(43.1%)呈融合状不规则形;(3)大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血供丰富(42/50,84%)。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异性超声征象,多重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是乳腺癌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具有无创性及可重复性等优势,既能术前诊断腋窝可疑淋巴结又能为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被认为是检查腋窝淋巴结较可靠的方法。常规超声能从形态结构及血流状态评估淋巴结良恶性,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可进一步获得淋巴结软硬度及微血管灌注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为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新辅助化疗前后以及靶标植入为精准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带来了可能。同时随着光声分子成像以及介入治疗等超声新领域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超声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触诊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双盲法对53例(55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侧中,病理证实41侧有淋巴结转移,触诊和超声检出侧分别为35侧和39侧,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3%和85.4%(p〈0.05)及63.6%和81.8%(p〈0.01)。结论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的准确性优于触诊,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刘佳  徐卫云 《重庆医学》2024,(3):387-39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超声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建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logistic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穿刺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242例患者病例资料,按3∶1将数据分为训练集(n=182)和验证集(60例)。训练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index等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约登指数确定预测模型高风险人群的界限值。结果 乳腺癌原发灶的不同肿块最大径、肿块钙化灶、肿块血流的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的不同淋巴结纵横比、皮质厚度≥淋巴门最大径1/2、淋巴结髓质消失情况、淋巴结边界情况、淋巴结血流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象限、分子分型、Ki-67表达情况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子分型中,Luminal B型和三阴性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5.
周维 《现代实用医学》2013,(9):1022-102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15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乳腺及腋窝超声检查,然后行乳腺癌切除术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计算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并比较不同个数腋窝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59.1%(39/39+27),特异性为81.8% (45/45+10),阳性预测值为79.6% (39/49),阴性预测值为62.5%(45/72),准确率为69.4%(84/121).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1个和≥2个的敏感性分别为37.5%(9/24)和71.4% (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情况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为临床乳腺癌的分期及手术方式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方法对531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腋窝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1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63例(49.53%),无转移268例(50.47%);转移者(238例)中肿块最大径为(4.05±2.28)cm,无转移者(215例)为(3.13±2.28)cm,t=-4.2673,P=0.0000;肿块最小径淋巴结转移者(232例)为(2.09±0.94)cm,无转移者210例为(1.68±0.84)cm,t=-4.8787,P=0.0000;肿块/乳房最大径比值淋巴结转移者231例(0.32±0.23),无转移者207例(0.25±0.22),t=-3.0942,P=0.0021;腋窝淋巴结转移者260例年龄为(52.77±10.56)岁,无转移者264例为(54.72±11.49)岁,t=2.0261,P=0.0433;腋窝淋巴结转移者246例病程(452.57±73.22)d,无转移者253例(278.40±44.98)d,t=-2.0392,P=0.0420。结论一半多的患者腋窝淋巴结阴性,对他们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过度。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和病程、年龄、肿块大小及肿块/乳房大小比值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多模态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在预测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人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入组病人均在术前进行多模态DCE-MRI扫描。根据病人有无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ALNM阳性组)19例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ALNM阴性组)35例,重点分析2组临床一般资料及DCE-MRI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结果54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史、生育史、肿块质地、肿块活动性)与ALNM无关(P>0.05);在多模态DCE-MRI特征方面,ALNM阳性组肿块边缘模糊者比例明显高于ALNM阴性组(P < 0.01);ALNM阳性组病人的肿块ADC明显低于ALNM阴性组(P < 0.01);ALNM阳性组中ALN≥0.5 cm比例明显高于ALNM阴性组(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ADC值和肿块边缘方面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此外,肿块ADC值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和cut-off值分别为0.743、78.9%、71.4%和0.912×10-3mm2/s;肿块边缘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50、84.2%和65.6%。结论多模态DCE-MRI中的边缘特征及ADC值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乳腺癌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郭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206-209, 213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寻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新发女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05例病人中有45例(42.9%)发生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肿瘤长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有无脉管癌栓浸润的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越长、有脉管癌栓浸润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肿瘤长径和脉管癌栓浸润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模型。方法 纳入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56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7例和未转移组109例。比较两组超声图像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建立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个危险因素和诊断模型对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有无边缘毛刺征、皮质厚度、血管分级、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边缘毛刺征、皮质厚度≥3 mm、血管分级为Ⅲ级、组织学分级为Ⅱ级或Ⅲ级与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皮质厚度、边缘毛刺征、血管分级、组织学分级诊断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7~0.738,其中皮质厚度的AUC大于其他指标(均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诊断模型为P=1/(1...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乳腺癌患者的64枚肿大的腋窝淋巴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将64枚淋巴结分为良性组(26枚)和转移组(38枚),均行腋窝淋巴结常规超声检查,重点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长径/短径(L/S)比值、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64枚腋窝淋巴结同期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强化模式和时间。结果与转移组相比,良性组淋巴结L/S比值明显增大(P〈0.01)。2组问血流分布特点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多为门型血流,强化模式多为中央均匀强化;而转移组多为周围型或混合型血流,强化模式多为周围型或混合型强化。良性组超声造影强化时间明显短于转移组(P〈0.01)。2组问血流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以显著提高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疑似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者于入院时均接受腋窝淋巴结高频超声检查,以术中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80例乳腺癌患者共检出淋巴结87枚,其中49枚为转移性淋巴结,38枚为未转移性淋巴结。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7.76%(43/49),特异度为89.47%(34/38),阳性预测值为91.49%(43/47),阴性预测值为85.00%(34/40)。Kappa一致性检验提示高频超声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68,P<0.001)。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皮质厚度≥3 mm、L/S>2、混合型或周边型血流、2级与3级血流占比高于未转移性淋巴结患者(P<0.001)。结论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查体、B超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以术后病理检测为金标准,评价查体、B超两种方法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术前查体且术后病理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患者共468例,术前B超且术后病理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患者共139例.分别进行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计算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查体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9.79%,特异度为81.39%,准确度为65.38%,阳性预测值为73.29%,阴性预测值为61.24%;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9.23%,特异度为65.57%,准确度为67.63%,阳性预告值为72.0%,阴性预测值为62.5%.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与查体具有显著差异(Fisher's exact检验,P=0.004).结论: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于查体;查体、B超两种方法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预告值相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获得的样本按淋巴结分组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Rotter's组,分别送检病理。分析各组淋巴结转移之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结节的超声以及X线摄影征像与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结节进行研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及对照组(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回顾性分析癌结节的超声征象,包括大小、位置、形态、纵横比、内部微钙化、内部血流分布及内部血流RI等;X线摄影表现特征包括形态、微小钙化、病灶密度等。分析这些征象与癌结节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征象中肿块>2cm、位于外侧象限、形态不规则(有毛刺征)、血流分布(Ⅱ~Ⅲ级),X线摄影表现特征为形态不规则,两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超声征象中结节内部微小钙化、A/T>1、内部血流RI>0.7,X线摄影结节内部低密度、微小钙化,两组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及X线摄影乳腺癌部分表现特征与乳腺癌结节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乳腺癌结节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8例乳腺癌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2-D及彩色多普勒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研究超声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进一步提供术前评估依据及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于海霞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257-1258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近50年来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非常重要的预后指标,同时也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治疗方案制定之前,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9.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旨在提高早期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65例确诊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腋窝淋巴结检查,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再运用CDFI观察其血流情况。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对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9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6例无淋巴结转移。二维超声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发生形态及内部回声的改变,长短比(US)≤2,皮质增厚,髓质减少甚至消失;非转移性淋巴结皮质呈窄带状,与髓质界限清晰,呈皮质狭窄型。CDFI显示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大多位于周边;非转移性淋巴结仅显示少量血流,且多位于中央。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灰阶超声与CDFI上有特征性表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临床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预测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7年6月期间,125例诊断T1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4~71岁,中位年龄47岁;31例 (24.8%)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者21例,占68%;腋窝淋巴结转移大于等于4个者10例,占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肿瘤分级、淋巴管受浸润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41、0.000及0.000;在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差、淋巴管受侵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3、0.035及0.000。结论 肿瘤小于1cm、分化程度好、没有淋巴管受侵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患者能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