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发酵中药是通过体外微生物发酵工艺形成的具有新成分和功能的中药,发酵赋予中药独特的药理药效特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复杂性慢性疾病与肠道屏障和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广泛参与中药的代谢过程和药理作用,探究发酵中药如何调节肠道微环境成为新的趋势。本文从发酵中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及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比较发酵中药与传统中药的作用差异,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发酵中药和肠道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揭示发酵中药治疗疾病的核心内涵,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张辉  秦雪梅  刘月涛 《药学学报》2022,(12):3487-3493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直接或通过细胞核作用间接对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产生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与短链脂肪酸(SCFAs)、硫化氢(H2S)和一氧化氮(NO)等菌群代谢产物有关。这些代谢物参与线粒体相关的能量代谢过程和线粒体活性氧(mtROS)的产生,甚至整个机体的免疫反应。大量研究也显示,肠道菌群代谢物和线粒体已成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热点,但二者的关联机制研究尚不深入。本综述就肠道菌群代谢物对肠道上皮细胞线粒体调控机制研究及中药干预进行总结,为中药靶向作用于肠道微生物与线粒体进而整体调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莫子晴  蔡皓  段煜  裴科 《中国药房》2020,(23):2918-2923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和中药以及二者结合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以"抑郁症""中药""肠道菌群""Depression""TCM""Intestinal flora"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05年1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肠道菌群和中药以及二者结合在抑郁症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肠道微生物紊乱现象,且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有明显差异;通过益生菌、益生元、健康饮食等3种治疗方法可改善抑郁症患者和抑郁模型动物的行为和认知;同时,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疗法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面应用较多且效果明显。中药能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保护神经元、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等方向发挥抗抑郁作用,临床上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复方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肠道菌群可转化中药化合物;中药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并通过影响脑肠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来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抑郁行为。肠道菌可作为探究...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不仅在情绪上表现出持续的低落、悲观、冷漠等,同时在躯体上常伴有食欲不振、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肠道菌群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潜在的生物学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其在肠与脑相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影响肠道屏障功能,还可以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肠-脑轴维持宿主机体的稳态。近年来,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时,具有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的特点,且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移位以及维持菌群正常功能等方面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已被广泛关注。本综述主要通过调研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中药单体、单味药及复方多种角度探讨中药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从中药对肠道菌群结构的矫正作用、调节免疫作用、进行菌群移植以及对其代谢物调节等不同层次发挥抗抑郁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由浅入深的总结。本综述将为深入阐释肠道菌群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中药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定植在人体内复杂而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在参与人体代谢、抵御外来致病菌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骼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营养吸收、短链脂肪酸生成、调节机体免疫、影响机体代谢等多种途径调控骨代谢,影响骨量变化。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骨代谢中骨量变化的潜在途径及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干预肠道菌群调控骨代谢的相关进展,以期为骨代谢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中药发酵中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中药多以汤剂口服形式进入人体,但中药中的很多有效成分难以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这些成分进入到胃肠道内后与肠道菌群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发挥药效.因此,肠道内的微生物与中药化学成分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息息相关.人体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它们的和谐共处不仅...  相似文献   

7.
沈红  伍城颖  龙芳  周静  周姗姗  许军  李松林 《药学学报》2022,(12):3480-3486
汤剂为中药传统用药方式。汤剂中除小分子组分外,亦包含多糖等大分子组分。以往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常采用“醇沉除杂”工艺,去除多糖等口服不吸收“无效组分”,富集小分子“有效组分”,以改善制剂成型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疾病的密切关系及中药多糖潜在益生元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汤剂中多糖组分存在的价值越发值得关注。结合本课题组及文献研究进展,本综述在简述肠道菌群与健康/疾病关系的基础上,概述中药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干预机体代谢、肠功能、免疫、炎症、情志及肿瘤等疾病状态,通过肠道菌群介导影响共存小分子组分吸收、代谢和转运,以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结构特异性,以此从肠道菌群调控角度探讨多糖组分在中药汤剂中存在的重要价值,为基于经典名方和临床验方的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重视多糖组分的存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巨噬细胞,可通过不同极化状态和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生、发展过程。传统中药对小胶质细胞具有调控作用,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在减少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沉积、抑制神经炎症以及调控MG极化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MG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中药调控MG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中药治疗A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嘉琦  林以宁 《药学研究》2023,42(7):489-494
肥胖是全球性健康问题,与多种代谢疾病相关。肠道菌群的特定改变是肥胖和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肥胖潜在的治疗靶点。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富,其参与宿主脂质代谢机制复杂。本文介绍了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菌种,概述了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脂质代谢的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基于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肠道菌群作为寄居在人消化道内的大量微生物,是人体健康和疾病转换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脑-肠轴是联系大脑和胃肠功能的双向信息调节系统,肠道微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能参与脑-肠轴活动,影响大脑功能和某些关联行为。最新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AD关系密切,两者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以及迷走神经途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关系网。许多文献报道,通过益生菌或中药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状态,改善AD症状。因此,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中药与AD的相互作用,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个性化中药制剂,能够为AD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3大杀手,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系列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中药防治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对基于肠道菌群新靶点的中药单体成分(小檗碱、根皮苷、大黄酸等),中药单方(肉桂精油、黄连花薹、前胡总香豆素等)和中药组方(葛根芩连汤、升降散、补中益气汤等)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糖尿病防治药物的开发及防治方法与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炎症反应贯穿于阿尔茨海默症病理过程。以Aβ为核心的老年斑周围聚集着大量激活态小胶质细胞。Aβ通过小胶质细胞的Aβ受体产生NO、ROS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等神经毒性分子。该文对小胶质细胞表达的Aβ受体引起慢性炎症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以这些Aβ受体为作用靶点的中药有效成分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3.
王玥  凌芳  赵明芬 《安徽医药》2024,28(4):643-64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程较长,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发,肠道菌群(GM)的结构紊乱及功能障碍与CHD的进展密切相关。此外,GM的代谢物也可影响CHD的发展和预后。现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探讨GM及代谢物质与CH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中医药防治CHD的现代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中药多糖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而展现出抗肿瘤作用。从肿瘤微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出发,阐述黄芪多糖、猪苓多糖、香菇多糖、车前子多糖、人参多糖、羊栖菜多糖和枸杞多糖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为抗肿瘤中药多糖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田思聪  薛婧  宋辉  杜权 《中国药学》2020,29(3):161-175
为了探讨中草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我们选择王氏保赤丸和三七总皂甙两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开展本研究。研究模型为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28天。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进行16SrRNA测序,以确定肠道菌群的组成谱。与对照组相比,发现王氏保赤丸对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丰度产生了平衡的调节作用,这与其对便秘和腹泻独特的双向作用是一致的。研究进一步发现,王氏保赤丸给药提高了短链脂肪酸生产菌Ruminiclostridium9和Eubacteriumventriosum的丰度,减少了与炎症相关的Jeotgalicoccus和Bilophila属的丰度,使大鼠肠道菌群的整体组成更加健康。对三七总皂甙给药组的研究发现,三七总皂甙对与帕金森氏病相关的肠杆菌科,与衰老相关的Christensenellaceae菌科、以及与高血压有关的Rikenellaceae、Christensenellaceae、Lachnospiraceae和Bacteroidaceaceae菌属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些作用与其主要的临床适应症是相符...  相似文献   

16.
李祥鹏  姚文  赵杉杉  于国英 《齐鲁药事》2011,30(8):475-477,48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针对AD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本文就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药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一些中草药以及方剂在促进尿酸排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生成尿酸,防治高尿酸血症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中药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受众群体,其治疗高尿酸血症以及因高尿酸引起的多种疾病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8.
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方法:本实验利用盐酸林可霉素制备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选择补益类中药三补、肉苁蓉、香砂六君子汤、三泻进行肠道菌群调整。结果:发现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其中中药三补疗效最佳,且其对大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明显优于丽珠肠乐阳性对照组。结论: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三补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丸剂作为一种古老的剂型,至今仍被沿用。目前对于丸剂的现代研究,正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丸剂在生产中的辅料应用、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对中药丸剂的继承、完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丸剂作为一种古老的剂型,至今仍被沿用。目前对于丸剂的现代研究,正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丸剂在生产中的辅料应用、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对中药丸剂的继承、完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