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负荷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3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的116例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ACS组(81例)和SCAD组(35例)。2组患者均在14 d内先后接受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CCTA斑块定量分析软件测量各类斑块成分体积及负荷、最小管腔直径和重构指数(RI)、偏心指数(EI)等影像学指标并比较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ACS组患者较SCAD组患者具有更大的总斑块负荷(TPB)、非钙化成分负荷(NCPB)和脂质成分负荷(LP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5±11.2)%和(51.7±14.4)%,(58.9±12.0)%和(50.1±15.2)%,17.9%(11.6%,27.6%)和14.2%(7.5%,20.8%),均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可靠性,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积分(score system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SACS),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方法 研究2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及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冠状动脉MSCTA发现斑块的患者,比较两组斑块CT值、重构指数(RI)等指标,进而构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病变血管99支,可分析斑块1 17个,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6个,以钙化斑块为主(88.9%,32/36);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1个,以脂质斑块为主(37.0%,30/81).两组正性重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 vs.32.1%,P<0.01);负性重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vs.19.8%,P<0.01).由RI建立SACS,所得模型为:SACS=0.003PA+2.255RI-4.22,预测准确率为76.9%(P<0.01),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15(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多为脂质斑块,以正性重构为主,SAC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指导冠心病危险分层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双低扫描对冠脉狭窄的诊断性能。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经心电图诊断疑似冠脉狭窄的患者94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双低扫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11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为对照组(n=108)。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对冠脉狭窄程度的检测结果。结果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双低扫描检查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95.74%。在对狭窄程度诊断结果的比较中,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双低扫描与DSA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双低扫描能够清晰显示冠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准确性较好,且对患者辐射量小,可以应用于对冠脉狭窄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对冠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3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应用血管内超声分别观察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同时测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狭窄率,并计算斑块的偏心指数及血管重构指数.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脂质斑块占77.8%(28/36),其中10例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为纤维性斑块及混合性斑块,脂质斑块仅占10%(2/20),无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两组斑块的特征包括偏心性、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狭窄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稳定性斑块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占72.2%(26/36),而稳定性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占75%(15/20).结论血管内超声能够准确地识别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为早期临床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并预测斑块破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血管内超声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变基础。方法  113例患者 [男78例 ,女 35例 ,平均年龄 (6 3± 12 )岁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5 7例 ,急性心肌梗死 (1个月内 ) 34例 ,稳定性心绞痛 2 2例。血管内超声检查 :根据斑块回声的强弱 ,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软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膜的回声弱 ;(2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等于或超过血管壁外膜 ;(3)钙化斑块 ,表现为比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强并且后方有清楚的声影。软性斑块成分或硬性斑块成分超过 80 %判定为软斑块或硬斑块 ,否则判定为混合性斑块。结果 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 ,血管内超声发现 4 8例 (84 % )不稳定性心绞痛及 30例 (8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目标病变为软斑块 (P <0 0 1)。 6例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及 6例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目标病变含有脂质池。并发现 9例 (16 % )不稳定性心绞痛及 12例 (35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斑块破裂 (P <0 0 1)。稳定性心绞痛的病变则以硬斑块、钙化病变为多。另外 ,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半数以上的目标病变呈偏心性。结论 血管内超声可以识别不稳定斑块 (富含脂质池及薄纤维帽 ) ,并证实其破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  相似文献   

8.
过去十年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已成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决策的金标准。然而,CAG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有创、肉眼评估误差以及弥漫性、中重度病变程度评估的差异。近年来,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愈加成熟,技术进展使扫描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空间分辨率更高,在冠状动脉病变评估和治疗指导中的价值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11月在洛阳市中医院进行诊治的9例成人冠状动脉瘘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全部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开展增强扫描,按照病人心率通过扇区重组方式获取最佳图像,对原图像开展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操作,其结果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结果 9例冠状动脉瘘病人中,6例为多发瘘道,3例为单瘘道,共计15支瘘血管,CT冠状动脉造影除了多检出一支左锁骨下动脉(LSCA)外,另外14支瘘血管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瘘血管诊断结果相同。在瘘血管入口方面,容积再现的确诊率为93.33%,最大密度投影的确诊率为73.33%,平面重组的确诊率为86.66%,容积再现的确诊率高于最大密度投影(P<0.05),容积再现与平面重组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瘘血管出口上,容积再现的确诊率为88.89%,最大密度投影为33.33%,平面重组为88.89%,容积再现确诊率高于最大密度投影(P<0.05),容积再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探讨自然心率下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残余胆固醇(RC)是否可成为老年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指标。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入组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ACS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并计算RC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基线及残余Syntax评分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危险因素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R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本研究最终入选老年ACS患者740例,其中1年随访期内发生MACEs患者84例(1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校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998,95%CI 0.997~1.000;P=0.015)与RC(OR=0.135,95%CI 0.069~0.265;P<0.001)为老年ACS患者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RC对预后评估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54(95%CI 0.719~0.786)、0.774(95%CI 0.740~0.805),二者联合评估预后的效能优于二者单独预测0.868(95%CI 0.840~0.893;P<0.001)。RC与残余Syntax评分的相关系数R2为0.46,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RC与老年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正相关,并对患者MACEs的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手术(CRC)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5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原发性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10例。出院时,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根据生活质量得分将240例患者分为高生活质量组(n=94)和低生活质量组(n=146)。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R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老年CRC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与其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CRC手术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随访3年,绘制Kaplan-Meier曲线发现,高生活质量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状况优于低生活质量组(Rank=4.708,P=0.030)。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症状/副作用维度与患者生存时间均呈正相关(r=0.327,0.241,0.311;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造成的自评经济负担(OR=2.396,95%CI 1.240~4.630)、自评睡眠质量(OR=2.077,95%CI 1.250~3.451)、营养不良(OR=1.404,95%CI 1.099~1.793)、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ECOG)分级(OR=1.547,95%CI 1.017~2.352)、肿瘤转移(OR=1.818,95%CI 1.127~2.934)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556,95%CI 0.407~0.759)及社会支持水平(OR=0.527,95%CI 0.320~0.867)是其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CRC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其出院时生活质量对患者远期预后具有一定影响,而积极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加强营养支持及社会支持水平,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对提高其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琼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6例首次实施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PCI前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及衰弱状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衰弱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PCI后1年,老年CHD患者生活质量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量表总得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独居、婚姻状态、术后吸烟、基础性疾病种类与老年CHD患者PCI后生活质量之间呈负相关(β=-0.153,-0.136,-0.173,-0.383,-0.125;P<0.05);疾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接受健康教育及体育锻炼与其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β=0.165,0.056,0.189;P<0.05),其共同解释老年CHD患者PCI后1年生活质量63.4%的变异度(F=58.484,P<0.001)。衰弱发生率为24.10%(40/166),且衰弱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11;P<0.001)。结论 老年CHD患者经PCI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不良习惯及加强运动,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老年脓毒症并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KI确诊后90 d肾脏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恢复组(62例)和未恢复组(7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及感染指标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脓毒症并发AKI患者肾功能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老年脓毒症并发AKI患者肾功能未恢复的价值。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镁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982,95%CI 1.376~3.150)、合并贫血(OR=4.938,95%CI 4.152~13.290)、高尿素(OR=1.772,95%CI 1.195~2.716)、高血肌酐(SCr)(OR=2.105,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动态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并分析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9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最终纳入研究的47例AIS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影像学变量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4.5 h内接受4D-CTA检查,应用多时相CTA(mCTA)脑侧支循环评分与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对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其神经功能预后。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19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28例)。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指标,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侧支循环良好组相比,侧支循环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半影体积(Tmax>6 s)及梗死核心体积(rCB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澄迈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4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进行评估,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DLQI量表中症状感受维度均分最高(1.51±0.36)分,其次是工作学习(1.37±0.21)分,量表总得分为(10.27±2.38)分,疾病对15.71%(22/140)的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轻度影响,对62.86%(88/140)的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中度影响,对14.29%(20/140)的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与极大影响。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老年皮肤瘙痒症症病程(OR=2.201,95%CI 1.743~2.779)、单次瘙痒持续时间(OR=1.756,95%CI 1.161~2.655)、伴随症状(OR=3.404,95%CI 1.152~10.063)、瘙痒部位(OR=4.716,95%CI 1.881~11.825)、皮损面积(OR=1.744,95%CI 1.144~2.658)、瘙痒程度(OR=2.199,95%CI 1.610~3.003)、焦虑(OR=2.349,95%CI 1.250~4.415)及睡眠障碍(OR=1.952,95%CI 1.182~3.224)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老年皮肤瘙痒症症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而病程长、瘙痒症状严重、隐私处瘙痒、合并焦虑及睡眠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提示临床除了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瘙痒症状外,还需关注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急性肾损伤(AKI)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89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出现AKI,将其分为AKI组(n=65)和非AKI组(n=124),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并发AKI的影响因素。结果 189例老年AMI患者中,65例患者并发AKI(34.39%)。AKI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AKI组;心力衰竭、感染、出血、自动出院及死亡例数均多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OR=3.766,95%CI 2.031~6.982)、心功能Killip分级(OR=3.043,95%CI 1.966~4.712)、白细胞计数(OR=1.877,95%CI 1.058~3.364)及N端脑钠肽前体(OR=2.570,95%CI 1.386~4.765)是影响老年AMI患者PCI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OR=0.470,95%CI 0.327~0.67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AMI患者PCI术后AKI发生率较高,AKI将增加预后不良发生率,建议临床注重合并糖尿病及心功能不佳者的治疗及护理,同时可借助基线肾小球滤过率、白细胞计数及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判断患者并发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衰弱是常见老年综合征之一,衰弱增加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死亡率、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及出血风险,衰弱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能性较非衰弱者低,衰弱也会增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死亡 率。老年衰弱患者是否可以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获益,以及如何进行临床决策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SU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UA对ACS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UA对于再入院的预测价值。采用SAS9.4和R4.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Bonferroni检验。结果 共纳入462例患者,再入院组47例,非再入院组41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组高血压、SUA、关节结石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高于非再入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例(72.34%)和231例(55.66%),(394.77±106.29)和(346.17±91.58)μmol/L,13例(27.66%)和18例(4.34%),12例(14.46%)和16例(3.86%);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