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创电/磁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9月无创电/磁刺激治疗的144例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资料。常规对症治疗36例(对照组),正中神经电刺激(MNS)治疗36例(MNS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36例(rTMS组),MNS联合rTMS治疗36例(MNS+rTMS组)。应用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2周、1个月,无创神经电刺激治疗病人CRS-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MNS+rTMS组明显高于MNS组和rTMS组(P<0.05),MNS组和rTM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治疗后不良事件(肺部感染、癫痫、交感神经兴奋发作)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慢性意识障碍病人,无创电/磁刺激治疗可改善病人意识状态,联合应用MNS+rTMS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是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不同刺激模式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应用进行综述,进一步探究rTMS不同刺激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改善,希望为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综述从老年抑郁症研究现况、认知功能特点及rTMS不同刺激模式的效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等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焦虑障碍患者中应用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项随机对照研究,5项应用tDCS,17项应用rTMS,无应用tACS的研究。纳入患者共1 216例,其中对照组611例,试验组6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应用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tDCS及rTMS)缓解焦虑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7,95%CI:0.54~1.21,P<0.05)。对不同神经调控模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应用rTMS缓解焦虑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0,95%CI:0.52~1.28,P<0.05);而试...  相似文献   

4.
背景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是调控眼球运动的关键区域,很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异常探索性眼球运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有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刺激大脑的这个区域有可能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目的评估rTMS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者EEM异常的影响,以及EEM变化与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变化之间关系。方法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46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参加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研究组,24例)和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22例)。两组均接受标准抗精神病药治疗。rTMS真刺激组每周接受5次rTMS干预,持续4周,应用0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nmlation,iTBS)模式刺激左侧DLPFC。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盲法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进行EEM检查,EEM检查指标包含凝视点数(Rumber of eyefixations score,NEF)、反应探索分(the responsive search score,RSS)和判别值(differentiation seore,D)。结果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完成研究。经rTMS干预4周后,丽组的症状均有明显减轻,但是,接受rTMS辅助治疗患者组的PANSS总分及PANSS阴性症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周后,rTMS真刺激组的NEF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改善),而rTMS伪刺激组的NEF分未见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前后RSS及D值的变化均不明显。但是,rTMS真刺激组的NEF中位数变化的百分数(+10%),并没有显著性高于rTMS伪刺激组的NEF中位数变化的百分数(-19%)。结论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接受4周rTMS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辅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更轻,异常探索性眼球运动EEM有一成份也有提高。EEM指标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存在高度个体化变异,这表明需要相对较大的样本来判断特殊治疗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5.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基于TMS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电生理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研究发现:rTMS在癫疒间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在探索癫疒间病理生理机制、抗癫疒间临床疗效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同时,rTMS对癫疒间疾病的治疗也具有良好的前景,但rTMS在应用中的安全性仍需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的论证。如何降低rTMS治疗过程中的干扰仍需多学科合作进一步探索。本文就以上几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09—2022-05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IOE组、NGT组、rTMS+IOE组3组,IOE组采用IOE+假经颅磁刺激,NGT组采用经鼻留置胃管管饲法+假经颅磁刺激,rTMS+IOE组在IOE基础上加用真实rTMS治疗。3组均干预4周,在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配合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表面肌电图(s EMG)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优于其余2组(P<0.05)。在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前3组TSF、ALB、T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ALB、TP高于其余2组(P<0.05);在TSF指标rTMS+IOE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目的是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GAD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一线治疗虽对大部分患者安全有效,但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确。rTMS作为一项无创安全的辅助物理治疗技术,有望能为GA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综述从GAD的认知功能、一线治疗以及rTMS治疗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和rTMS伪刺激组,进行4周治疗。应用注意网络测验(AN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在rTMS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注意和执行功能。共23例患者完成治疗,rTMS真刺激组12例,rTMS伪刺激组11例。结果rTMS干预前后,两组的注意网络测验各项指标没有显示明显差异(P〉0.05)。与rTMS干预前相比,rTMS干预结束时,rTMS真刺激组的WCST测试总时间缩短(干预前536S±217S,干预后405S±174S;t=2.69,P〈0.05),错误思考时间缩短(干预前335S±148S,干预后233S±128S;t=3.19,P〈0.01)和选择错误率降低(干预前58.1%±14.8%,干预后51.6%4-15.3%;t=2.16,P:0.05);rTMS伪刺激组WCST测试的正确思考时间也有缩短(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没有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同时,有改善患者部分认知功能损害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小鼠认 知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内源性大麻素受体 1(CB1R)、二酰基甘油脂肪酶(DAGLα)、N 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酶 D(NAPE-PLD)、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AGL)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24 只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CPZ)、模型 +rTMS 治疗组(CPZ+rTMS),每组 8 只。 CPZ+rTMS 组和 CPZ 组小鼠饲喂含有 0.2% CPZ 的饲料 6 周后,分别接受 7 d 的 rTMS(5 Hz,1.26 Tesla)或 假刺激;sham 组正常饲喂 6 周并接受 7 d 的 rTMS 假刺激。最后一次 rTMS 干预结束 24 h 后进行 Y 迷宫和 三箱社交测试;随后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其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的蛋白 表达变化。结果 与 sham 组相比,CPZ 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记忆损伤和社交缺陷,包括 Y 迷宫实际交 替进臂百分比下降[sham 组(62.69±7.92)% 比 CPZ 组(43.78±14.30)%,P< 0.01]和三箱社交实验中与 2 处陌生小鼠接触时间减少[sham 组(233.41±3.84)比(157.02±63.62)s,P< 0.05;CPZ 组(164.30±79.16) 比(249.28±58.31) s,P< 0.05]。与 sham 组小鼠相比,CPZ 组小鼠海马的 CB1R、DAGLα 和 NAPE-PLD 蛋白表达下调[(1.14±0.09)比(0.77±0.13)、(0.76±0.12)比(0.38±0.10)、(0.81±0.12)比(0.36±0.11),P< 0.05],而 FAAH 表达上调[(0.73±0.09)比(1.14±0.16),P< 0.05]。rTMS 干预可以改善 CPZ 小鼠的空间 记忆损伤和社交缺陷,CPZ+rTMS 组小鼠在 Y 迷宫测试中的实际交替进臂百分比较 CPZ 组上调[CPZ 组 (43.78±14.30)% 比 CPZ+rTMS 组(60.40±10.62)%,P< 0.05)];三箱社交实验中,CPZ+rTMS 组小鼠与 2 处 陌生小鼠接触时间更长[(236.74±51.66)比(158.41±68.45) s,P<0.05]。rTMS干预可以恢复CPZ小鼠海 马的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CPZ+rTMS 组小鼠海马的 CB1R、DAGLα、FAAH 和 NAPE-PLD 蛋 白水平[(1.13±0.11)、(0.68±0.13)、(0.66±0.08)、(0.64±0.14)]与 CPZ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 可以改善 CPZ 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认知损伤并调节该小鼠海马内源性大 麻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的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DJ-1表达的影响。 方法8~12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TBI组及rTMS组,每组10只。Sham组只开骨窗,不打击脑皮质;TBI组和rTMS组应用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CCI)模型,采用固定打击速度(3 m/s)、停留时间(200 ms)及打击深度(3.0 mm)的方法进行模型制备。模型制备后24 h对Sham组和rTMS组给予rTMS治疗(频率为1 Hz,每次持续25 s,5次/d,连续治疗14 d),TBI组治疗时放入关闭的线圈内。分别在治疗前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行为学实验。治疗14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伤灶周围区域神经元中DJ-1表达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创伤区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J-1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创伤后7、14 d,TBI组和rTMS组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且rTMS组的mNSS评分低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的mNSS评分在创伤后14 d已降低至6分以下。行为学实验中,平衡木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显著增加,随着时间延长小鼠运动功能逐渐恢复,rTMS组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相较于TBI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在转棒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随着时间延长停留时间逐渐增加,但rTMS组小鼠停留的时间明显多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模型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显示,脑创伤区域损伤明显,损伤灶局限并逐渐修复。与Sham组和TBI组相比,rTMS组DJ-1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可有效促进TBI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创伤灶的恢复,可能是由于rTMS促进了机体DJ-1的表达,使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以及创伤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