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鸢尾素(Iris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运动改善肥胖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55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复制肥胖大鼠模型。高脂组中成功造模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运动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运动组,每组8只。电针联合运动组和电针组电针"足三里""天枢"穴,每次30min,每周5次,共8周。电针联合运动组和运动组采用跑台训练,16m/min,每天60min,每周5次,共8周。每周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腓肠肌中PGC-1α、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FNDC5)、AMP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腓肠肌中PGC-1α、FNDC5的表达水平及AM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运动组、电针联合运动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联合运动组体质量明显低于电针组及运动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电针组及运动组(P<0.05)。结论:电针和运动均可促进DIO大鼠骨骼肌中PGC-1α、Irisin的表达及AMPK磷酸化水平,且电针联合运动疗效更好,提示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可能是通过恢复骨骼肌细胞脂肪酸氧化、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实现减肥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小体活化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化瘀祛痰方组,8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对照。造模结束次日各组开始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等容积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混悬液2.275 mg/(kg·d),化瘀祛痰方组采用化瘀祛痰方,生药量为20 g/(kg·d),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脂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和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线粒体DNA(mtD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18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出现大量脂肪空泡,脂质沉积明显;p-AMPK、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降低,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5); mtD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1);IL-1β、IL-18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化瘀祛痰方组TG、TC、LDL-C水平降低(P<0.01);肝细胞结构有所恢复,少见脂肪空泡,脂质沉积现象改善明显;两组p-AMPK、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升高,NLRP3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mtD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两组血清IL-1β、IL-18水平降低(P<0.01)。4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祛痰方可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抑制炎症小体激活和炎性反应,改善肝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AD模型大鼠。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12、24、36 g·kg-1)组,连续灌胃14 d后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R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Ⅳ(COXⅣ)、PGC-1α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损伤明显,ROS产生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MFN2、COXⅣ、PGC-1α mRNA表达显著下调,Dr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凋亡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Luteolin低(50 mg/kg)、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高脂饮食(HFD)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竹节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对竹节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分别按25、75 mg·kg-1·d-1剂量灌胃给药4个月,其余组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剂灌胃。4月后将小鼠置于4℃环境进行急性冷暴露实验,监测小鼠核心体温情况,冷暴露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快速分离棕色脂肪组织(BAT)及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组织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中解偶联蛋白1(UCP1)、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细胞色素C(CytC)、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3(ELOVL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UCP1、PR...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对运动性疲劳小鼠骨骼肌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辅激活因子l-α(AMPK/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小建中汤组,每组10只。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和小建中汤组跑台训练建立疲劳模型,正常组不施加任何干预。跑台训练同时,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小建中汤给予5 g·kg-1剂量灌胃,补中益气汤组给予2. 8 g·kg-1剂量灌胃,连续6 d。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和跑台力竭时间;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尿素(UREA),乳酸脱氢酶(LDH),肌糖原(MG),骨骼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骨骼肌病理形态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AMPK和PGC1-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 01),Na+-K+-ATP,Ca2+-Mg2+-ATP,LDH,MG的活性明显下降(P0. 05,P0. 01),UREA的含量显著升高(P0. 01),AMPK,PGC1-α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1);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 05),跑台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 01),Na+-K+-ATP,Ca2+-Mg2+-ATP,LDH,MG的活性明显升高(P0. 05,P0. 01),UREA的含量显著下降(P0. 01),AMPK,PGC1-α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1)。结论:小建中汤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骨骼肌AMPK/PGC1-α通路,增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减少代谢产物的堆积,减缓糖原的消耗分解,增强骨骼肌能量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金合欢素对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紊乱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果糖诱导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金合欢素25、50 mg/kg, 7 w后检测收缩压(SBP)、胰岛素抵抗数指数(HOMA-IR),试剂盒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的含量;ELISA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ATP含量;采用qPCR法测定大鼠腓肠肌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Western Blot法检测UCP 3、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线粒体裂变因子(MFF)、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线粒体途径凋亡指标蛋白(Cytochrome c)、能量代谢相关蛋白AMPK、p-AMPK、PPAR α、PGC-1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SBP、HOMA-IR、体质量以及血清中LDL-C、TG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HDL-C、腓肠肌质量、ATP含量、mtDNA拷贝数显著降低(P<0.01),腓肠肌组织线粒体中UCP 3、MFN2、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MFF、Dr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腓肠肌组织中AMPK蛋白磷酸化表达、PPAR α、PGC-1α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金合欢素各组能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SBP、HOMA-IR、体质量以及血清中HDL-C、LDL-C、TG的含量;升高腓肠肌质量和ATP含量、mtDNA拷贝数,明显上调UCP 3、MFN2、Cytochrome c蛋白表达,下调MFF、Drp1蛋白表达(P<0.05或P<0.01),促进大鼠腓肠肌线粒体融合并抑制其分裂;上调AMPK蛋白磷酸化、PPAR α、PGC-1α蛋白表达(P<0.01)。结论:金合欢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PPAR α/PGC-1α通路,促进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并抑制其分裂,增强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腹型肥胖大鼠肝脏脂代谢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s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造模组29只。造模组大鼠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腹型肥胖模型。造模成功的12只腹型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针刺组6只,针刺组大鼠电针双侧"带脉"穴,2Hz/15Hz疏密波,电流强度1.5mA,每次20min,隔日1次,干预8周。每周测量体质量、腹围。针刺8周末,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Sirt1和PPARγ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Sirt1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体质量、腹围明显增加(P<0.001,P<0.01),血清TC、TG、ALT、AST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脏脂质堆积明显增加,Sir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PPAR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体质量、腹围明显减小(P<0.05,P<0.01),TC、TG、ALT、AST明显降低(P<0.05),肝脏脂质堆积明显减轻,肝组织Sir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P<0.05),PPAR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针刺可改善腹型肥胖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1、下调PPARγ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研究适宜与白术轮作的作物种类及轮作方法.方法:在前作白术的地上种植春玉米,在春玉米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并灌水、盖薄膜,保持密闭3个月后再种植白术.结果:白术-玉米轮作种植白术效果好,尤其是以春玉米收获后灌水盖薄膜处理,能降低白术植株死苗率,增加白术植株高度和冠幅,增加单株根茎鲜重,提高亩产量.结论:在生产上白术与玉米轮作,可以缩短轮作年限,轮作间隔时间由3~5年减少至1年.  相似文献   

12.
白术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白术栽培用种栽大小、适宜栽种期、收获期与摘除花蕾等对产量的影响及在全生长期中根茎生长发育动态与棚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确定标准及研究模式来研究白术质量标志物,通过对白术化学物质组辨识明确化学物质基础;通过白术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及成分特异性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异性;通过药效、药性及其物质基础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并综合研究结果,推测白术可能的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白术的化学模式识别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建立白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2个白术样品进行测定,并将获取的指纹图谱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与结论:根据化学模式识别的研究结果,将32个样品分为优等品、一般品和伪品3个等级,初步建立了评价白术真伪优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白术的炮制机理及其倍半萜成分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白术的炮制机理及其炮制过程中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变进行研究。方法:对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进行比较,用化学反应验证白术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化。结果:炒制后白术内酯Ⅰ,Ⅲ含量均明显升高;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有所下降。苍术酮氧化后生成白术内酯Ⅱ,Ⅲ及双白术内酯;白术内酯Ⅲ加热后脱水生成白术内酯Ⅱ。结论:白术炮制过程中苍术酮可转变成白术内酯类成分,不同炮制程度会影响各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七味白术散袋泡剂中白术烘烤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苍术酮的相对含量和水分含量为指标,综合考察了白术饮片和颗粒的烘烤条件,确定了粉碎前药物的最佳烘烤温度和时间,为制订工艺流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麸炒白术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投麸量对麸炒白术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170℃,炒制时间2 min,投麸量10%.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白术四倍体试管苗形态变异的遗传基础,以白术二倍体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抽滤灭菌的秋水仙素浸泡0.5~1.0 cm的白术幼芽,在获得白术四倍体的基础上,比较其与二倍体在外观形态和气孔方面的差异,并采用AFLP技术探究两者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用0.1%的秋水仙素处理白术幼芽36 h,为获得白术同源四倍体的最适条件,四倍体诱导率高达32.0%;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在叶面积指数、叶长、叶宽等形态指标及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气孔大小、气孔密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24对引物获得451条位于80~500 bp的DNA片段,多态性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32.59%。白术染色体加倍前后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发生了改变,二倍体和四倍体试管苗在形态上的差异是DNA多态性反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白术中内酯类成分的TLC鉴别与UPLC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白术的薄层鉴别与其中3种内酯类成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使用硅胶GF_(254)薄层板对白术进行定性鉴别;利用UPLC-PDA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白术内酯Ⅰ,Ⅱ,Ⅲ,选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235 nm。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规定,白术内酯Ⅰ,Ⅱ,Ⅲ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48%(RSD 1.4%),94.97%(RSD 1.6%),92.71%(RSD 1.2%)。所建立的白术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3种内酯类成分同时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两者结合可以更好的用于白术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黄芪注射液和白术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移行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子理  陈蔚文 《中草药》2002,33(10):912-91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Hi)及白术提取部位(B1、B4、B9、B13)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移行的影响,探讨其粘膜修复的机制。方法:IEC-6接种于6孔培养板,72h后损伤细胞,并加入不同剂量的Hi、B1、B4、B9和B13溶液100μL,空白组加等量D-PBS,阳性对照组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加药后24,48和72h观察细胞移行。结果:B4、B9、B13和EGF均明显促进细胞移行,与对照组比较24,48和72h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B4、B9、B13作用不如EGF强。B1和Hi对细胞移行无明显促进作用,与EGF比较24,48和72h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13和Hi配伍应用后,对IEC-6细胞移行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与对照组、Hi和B13组比较24,48和72h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0.01)。结论:B4、B9、B13通过促进细胞移行在小肠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可能是白术粘膜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物质基础。B13和Hi配伍应用对细胞移行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