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定与双能X线(DXA) BMD测量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4例老年男性患者行腰椎QCT BMD测定和腰椎正位及髋关节DXA BMD测量,两项检查的时间间隔≤20 d。对比分析QCT测定BMD与DXA测量BMD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结果DXA诊断84例老年男性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5. 95%、9. 52%、13. 10%;腰椎QCT测定椎体松质骨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椎QCT和DXA均可检测BMD,但腰椎QCT测定BMD的敏感性较腰椎正位及髋关节DXA测量BMD更好,更能准确反映出骨质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脂肪定量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医院行PVP治疗的165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QCT联合MRI脂肪定量技术检查并获取相关参数[骨密度(BMD)、脂肪分数(FF)];术后3个月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OVCF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状况,术后随访1年,以再发骨折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观察患者随访期间骨折再发情况;分析QCT联合MRI脂肪定量技术对OVCF患者PVP近期及远期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术后3个月,ODI指数评估显示,165例OVCF患者中轻度障碍125例、中度障碍22例,重度障碍18例。术后随访1年,165例OVCF患者骨折再发率为16.36 %。不同近期及远期疗效OVCF患者BMD、FF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BMD、FF单独及联合评估OVCF患者PVP术后轻中度、中重度及轻重度胸腰椎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具有中等评估价值,且联合评估价值最佳;BMD、FF单独及联合评估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均>0.7,且联合评估价值最佳。结论 QCT联合MRI脂肪定量技术对OVCF患者PVP近期及远期疗效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可准确反映胸腰椎功能恢复状况和骨折再发情况。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与骨密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120例为骨折组,无椎体骨折的120例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差异无显著性,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腰椎(L2-4)前后位及髋部骨密度(BMD)和T值。结果骨折组腰椎及髋部BMD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BMD降低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髋部骨密度值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示骨折的危险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是老年人骨折的常见类型,是骨质疏松症的标志.OVF的发生条件复杂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增长、骨密度(BMD)下降、糖尿病等[1-2].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躯干肌功能的减退.躯干肌是指人体躯干上的肌肉群,包括腰背肌、胸肌及腹肌等,其中腰背肌在维持椎体正常负荷和保护局部椎体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23例为骨折组,无椎体骨折的2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的腰椎(L2-4)前后位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T值。结果骨折组BMD、BMC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BMD降低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定量CT椎体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和诊断标准。[方法]对53例健康无症状中老年人和68例临床拟诊骨质疏松患者进行L1-4。椎体BMD测定。[结果]健康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以BMD≤x-2.0 SD为诊断骨质量疏松症标准有68例,且各年龄段的BMD值均明显低于骨量截断值;如以BMD≤x-2.5 SD为诊断标准则有60例。[结论]QCT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准确、重复性强,易于推广应用。以BMD≤x-2.0SD为诊断标准,更符合临床实际病例,并能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通过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风险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287例患者,根据有无OVF分为骨折组和对照组。根据股骨颈(femoral neck,FN)与腰椎(lumbar spine,LS) BMD是否相差一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分为BMD差异组和对照组。比较FRAX~?使用不同部位BMD的骨折风险预测值。以就诊时发生OVF与否为参考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FNBMD、LSBMD、FRAX~?、FRAX~?-FNBMD、FRAX~?-LSBMD预测OVF发生风险的准确性。结果 OVF组共计86例患者,OVF组FNBMD、LS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FRAX~?-LSBMD骨折风险评分显著高于FRAX~?-FNBMD(P0. 05)。BMD差异组共计39例患者,其中31例LSBMD低于FNBMD,24例OVF发生在低LSBMD组。FRAX~?-LSBMD骨折风险评分显著高于FRAX~?-FNBMD(P0. 05)。FNBMD、LSBMD、FRAX~?、FRAX~?-FNBMD、FRAX~?-LSBMD预测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601、0. 719、0. 746、0. 810、0. 833。结论部分OVF患者存在FN-LSBMD差异,FRAX~?较BMD更能综合的评估OVF风险,有效的识别高危人群。同时FRAX~?-LSBMD评估OVF骨折风险的准确性可能优于FRAX~?-FNBMD,尤其是FN-LSBMD存在明显差异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人椎体骨密度定量CT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597例中老年无症状体检者进行BMD测定,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41例,年龄30~89岁,按年龄、性别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将QCT扫描线分别定位于L1~4椎体中间层面,与椎体上下缘平行扫描。结果中老年人BMD随年龄增高而下降,本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女性:50~59岁为54.05%,60~69岁为81.81%,70~79岁为94.74%,80~89岁为100%;男性:50~59岁为25%,60~69岁为50%,70~79岁为64.52%,80~89岁为90.91%。结论 QCT诊断骨质疏松症敏感、准确、重复性强,易于推广应用。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增加有关,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高,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2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依据是否发生再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35例)和对照组(191例)。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VAS评分降低(P0.05),随访6~36个月,35例(15.5%)患者发生新发骨折。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伤椎数、骨折病史、BMI、BMD、手术椎体数是患者出现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易发生再骨折,年龄、伤椎数、骨折病史、BMI、BMD、手术椎体数是出现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瑞  汪方  张洁  杨庆  王倞  王秋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4):234-236,239
定量CT(QCT)技术测定骨矿物质密度(BMD)弥补了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技术的不足,可分别测定皮质骨、松质骨BMD及与骨强度有关的几何、结构参数,是临床上判断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之一。随着CT技术发展,QCT较DXA的优势日趋明显并重新受到广大学者重视,已广泛应用于骨折风险预测、骨量监测、药物疗效评价及骨生物力学研究等领域。该文就QCT原理、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化瑾  王博 《脊柱外科杂志》2023,21(2):87-91,115
目的 比较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PKP术中采用椎体支架(VBS)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83例,其中47例采用传统PKP治疗(PKP组),36例在PKP术中采用VBS系统治疗(VBS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球囊压力、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eck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局部Cobb角。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1年。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Beck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PKP组比较,VBS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透视时间更长,球囊压力更高,骨水泥注入量更多,骨水泥渗漏率更低,住院费用更高,伤椎Cobb角恢复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种术式均能缓解OVCF患者疼痛,PKP术中采用VBS系统能更好地纠正伤椎畸形,且骨水泥渗漏率低,但其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2.
郑伟东  李亮  赵云鹤 《中国骨伤》2008,21(6):405-406
目的:探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18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进行椎体扩张,使用PMMA作为填充物重建骨折椎体,手术前后观察疼痛缓解程度(VAS法)变化,并对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65min。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15例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7±1.1)分,术后3d平均为(2.5±1.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时VAS平均为(2.2±1.2)分。结论: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满意,且操作简便、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应用脊椎操纵器(vertebral column manipulation,VCM)顶椎双侧去旋转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2~9月使用VCM去旋转技术治疗IS患者17例(VCM组),其中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4.3岁;Lenke 1型10例,2型7例;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57.5°。2010年7月~2011年2月采用旋棒技术治疗IS患者18例(旋棒组),男6例,女12例,年龄平均14.5岁;Lenke 1型10例,2型8例;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58.1°。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VCM矫形或旋棒技术矫形以及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以主弯Cobb角矫正率、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及顶椎椎体旋转角(rotation angle sagittal,RAsag)矫正率评价矫形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CM组Cobb角矫正率为(85.3±7.2)%,旋棒组为(79.4±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形后胸椎后凸角及腰椎前凸角2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VCM组顶椎RAsag矫正率为(61.4±12.9)%,旋棒组为(26.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M组随访8.7个月,旋棒组13.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的失代偿和矫形度数丢失(P〉0.05)。结论 VCM顶椎双侧去旋转技术是一种有效的IS矫形方法,三维矫形效果满意,去旋转矫形方面矫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对椎体形态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形态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跨伤椎固定(A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3.5±8.6)岁;经伤椎固定(B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4~57岁,平均(42.0±7.4)岁。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随访结束时,分别对两组病例的椎体高度、终板夹角、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前A、B两组间椎体高度、终板夹角及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周及随访结束时,两组在椎体高度、终板夹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椎体高度、终板夹角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间在神经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与跨伤椎固定相比,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远期椎体形态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8例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2.4岁;骨折椎体:T115例,T129例,L111例,L23例;既往手术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1例。手术方法:后路切除棘突、椎板,经侧方切除关节突、横突,部分切除椎体、骨水泥及上下椎间盘,神经减压,椎体间人工椎体固定,后路钉棒矫形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2.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96.2 mL。28例患者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9.8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41.3°±10.3°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6.4°±2.5°,VAS评分由术前的(7.3±1.8)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5±1.0)分,JOA评分由术前的(8.4±2.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1.3±2.5)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可一期进行骨水泥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148例,按照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期组(≤14 d,76例)和非急性期组(> 14 d,72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时各数据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24(15.42±3.84)个月。在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情况、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VH)百分比、椎体中部高度(CVH)百分比及伤椎复位效果方面,急性期组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骨密度T值、邻近椎体骨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残余痛、椎体高度丢失、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AVH百分比及CVH百分比方面,急性期组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急性期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术中骨水泥弥散良好,远期随访椎体高度丢失、邻近椎体骨折及残余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腰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环形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1/4 ̄1/3),切除黄韧带,两侧小关节突内缘有限切除(〈1/3)。前方凿除骨性凸起及摘除突出髓核。结果 20例经1年 ̄1年5个月随访,疗效均为优。结论 腰椎管环形减压即可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椎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9例。结果经5-30个月的随访,13例骨片复位,脊椎的生理曲度、椎体度度恢复满意;4例恢复基本满意;2例恢复欠佳。结论AF系统具有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后路桥形内植物。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荣华 《中国骨伤》2002,15(7):438-439
从1997年8月以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Fungal infection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Aspergillus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is extremely rare. We report two cases of aspergillus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in immunocompetent men in the absence of an underlying disorder.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were suggestive of Pott''s spine. The absolute CD4, CD8 counts and their ratio were normal. The HIV status was negative in both patients. Both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decompression. The histopathology of tissue obtained were suggestive of aspergillus osteomyelitis. One patient had antifungal treatment for 3 months and was doing well at 1 year followup, whereas other patient did not turnup after 2 mon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