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就诊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同期该院体检的27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CXCR3、CCR3、CCR4、CCR5、CCR7、CCR8的表达。比较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以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者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重度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受试者CD3+CD8+T细胞上CXCR1、CCR7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XCR1阳性表达率低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CR7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 <0.05)。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重度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受试者CD3+CD8-T细胞上CXCR1、CXCR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XCR1、CXCR2阳性表达率低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5)。3组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患者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CXCR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每天吸入>800 μg/g布地奈德组的患者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CXCR1阳性表达率低于每天吸入< 400 μg/g布地奈德组的患者(P <0.05)。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部分趋化因子表达减少,轻、中度哮喘患者Th1和Th2相关的趋化因子受体参与免疫应答,而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应答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参斛汤对前列腺癌术后病灶进展及血清microRNA-301a-3p(miRNA-301a-3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患者均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化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斛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灶进展情况、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局部病灶进展时间、远处转移时间较对照组长(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SA、FPSAR、TAM、miR-301a-3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FPSAR高于对照组(P <0.05),PSA、TAM、miR-301a-3p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 <0.05),CD8+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参斛汤用于前列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可有效抑制病灶进展,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抑制miR-301a-3p表达,但在减少术后化学治疗不良反应方面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脾养胃方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凝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168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化疗,研究组采用健脾养胃方+化疗,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凝血标志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营养状况(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CD4+、CD8+治疗前后差值均小于对照组,CD4+/CD8+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PT、APTT、FIB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健脾养胃方联合化疗在胃癌患者中疗效显著,有助于维持患者机体免疫力及营养状况,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对AML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例)和非高危组(48例)。经标准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后对AML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采集AML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高危AML患者比较,高危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未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27例)比较,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41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升高(P均<0.05),Treg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 观察AML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有助于监测AML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放射性碘125粒子(125I)植入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及对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78例(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2例(同步放化疗)。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并记录粒子植入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治疗前后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91.03%(71/78)患者植入粒子的分布符合术前模拟剂量分布;术后气胸30.77%(24/78),肺内渗血28.21%(22/78),发热19.23%(15/78),粒子移位2.56%(2/78),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检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变化,从免疫生物学角度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96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食管癌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10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8+)、NK细胞(NK)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0天外周血CD3+、CD4+、NK、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术后第3天与术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术后第10天CD3+、NK较术前及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P<0.05),CD4+、CD4+/CD8+比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10天CD8+水平较术前、术后第3天明显降低(P<0.05)。食管癌组CD3+、CD8+与年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性别、KPS评分、肿瘤部位、病理形态、病变长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手术解除肿瘤负荷后患者免疫状态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能与食管肿瘤进展程度有关;T淋巴细胞亚群、NK在食管癌患者免疫监测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早期综合营养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早期综合营养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认知水平、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营养认知、食欲、功能和饮食配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铁蛋白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8+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予以同步放化疗联合早期营养治疗方案,可提高认知水平,减少疾病对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对预后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与肿瘤标志物变化及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IMRT组(采取逆向调强放疗,n=70)与3D-CRT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n=6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T细胞亚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IMRT组总有效率为72.86%,高于3D-CRT组5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同时IMRT组治疗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CEA水平低于3D-CRT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CD8+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IMRT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高于3D-CRT组、CD8+低于3D-CRT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CA125阳性、CA153阳性、CA199阳性、CEA阳性等为近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年龄>65岁、CA125、CA153、CA199、CEA阳性为近期疗效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某地区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与抗病毒治疗效果,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HIV/AID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都给予HAART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对照组在入院时都进行CD4+T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表达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的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25+的细胞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都明显上升(P<0.05),而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观察组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与IL-10、TGF-β1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只有较低的免疫功能,具有较低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较高的IL-10和TGF-β1水平,HAART治疗能改善免疫功能,为此通过CD4+T淋巴细胞就能判断HIV/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  相似文献   

10.
郭瑛  王凯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34-138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对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组织微环境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笔者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研究组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给予胸腺五肽,化疗结束后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留取乳腺癌组织标本,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和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外周血中IL-6、IL-10、TGF-β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显著降低(21.47%±3.29% vs 23.88%±3.43%,P=0.002);CD8+T细胞显著增高(30.36%±4.38% vs 28.43%±4.16%,P=0.047);CD4+/CD8+T细胞显著降低(0.71±0.14 vs 0.84±0.18,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T细胞、IL-6、IL-10、TGF-β1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显著增加(27.67%±4.24% vs 25.09%±3.68%,P=0.005);CD4+/CD8+T显著增加(0.83±0.14 vs 0.75±0.18,P=0.029);IL-6水平显著增高(12.39±2.87 vs 9.24±3.38ng/L,P=0.000);IL-10水平显著降低(8.49±2.59 vs 12.59±3.65ng/L,P=0.006);TGF-β1水平显著降低(12.47±3.88 vs 17.76±4.12ng/ml,P=0.000)。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手术部位出血、复发率和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新辅助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组织微环境中免疫状态和全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细胞免疫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身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及CD8+)、NK细胞(CD3-CD16+CD56+)、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IL-10水平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前(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90 min(T2)、术后第1天(T3)及术后第3天(T4)CD3+、CD4+、CD8+、CD3-CD16+CD56+和IL-6、hs-CRP、PCT、IL-10水平比较,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P <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术中恶心呕吐、牵拉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可降低全子宫切除术T2DM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术中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microRNA-21(miR-21)和microRNA-221(miR-221)的水平变化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MPP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MPP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CO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21和miR-221的水平差异,并分析二者与患儿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PP组血清miR-21和miR-221水平高于CON组(P <0.05)。MPP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低于CON组,而IL-6、IL-8、TNF-α的水平高于CON组(均P <0.05)。MPP组血清miR-21和miR-221与患者外周血CD3+r =-0.494和-0.656,P =0.037和0.014)、CD4+r =-0.621和-0.554,P =0.015和0.031)、CD8+r =-0.772和-0.476,P =0.003和0.043)、CD4+/CD8+r =-0.545和-0.660,P =0.023和0.014)均呈负相关,而与TNF-α(r =0.787和0.619,P =0.000和0.015)、IL-6(r =0.530和0.598,P =0.035和0.029)、IL-8(r =0.665和0.614,P =0.012和0.017)均呈正相关。结论 MPP患儿血清miR-21和miR-221水平升高,且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两者的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MPP患儿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并为合理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 细胞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剂量对移植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研究回输移植物中MNC、CD34+ 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剂量及CD4+ /CD8+ T细胞比值对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生存的影响。结果:中性粒细胞成功植入120例,高剂量CD34+ T细胞 (≥6.90×106 个/kg)(P < 0.001)、CD3+ T细胞(≥6.24×108 个/kg)(P=0.042)和CD8+ T细胞(≥1.05×108 个/kg)(P=0.021)与中性粒细胞更快植入相关。血小板成功植入119例,高剂量CD34+ 细胞与血小板更快植入相关(P=0.001)。53例(43.8%)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年和3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3.5%和68.0%,1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75.0%和64.4%。单因素分析中,高剂量MNC(≥9.79×108 个/kg)、高剂量CD3+ T细胞和CD4+ /CD8+ T细胞比值<3.57患者有更好的OS,高剂量MNC患者有更好的PFS(P=0.061)。多因素分析显示,CD4+ /CD8+ T 细胞比值<3.57患者有更好的OS(HR=0.288,95%CI:0.084~0.988,P=0.048)。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8.2%和26.8%,高剂量MNC和CD8+ T细胞患者有更低的累积复发率。结论:移植物细胞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有重要影响,高剂量 CD34+ 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更快植入,回输移植物中CD4+ /CD8+ T细胞比值<3.57的患者有更好的OS和更低的累积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炎调方对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炎调方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免疫调理作用。  方法:纳入60例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炎调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7 d。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检测所有患者的炎症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包括CD4+、CD8+、CD3+/HLA-DR+ 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水平。  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APACHE Ⅱ、SOF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CRP、PCT、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WBC、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3+/HLA-DR+ 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4+、CD3+/HLA-DR+ 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炎调方治疗脓毒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炎症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分子表达情况.方法 抽取63例肺癌晚期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与患者病理分类相同的肺癌细胞株经反复冻融处理获得可溶性抗原,制备肿瘤相关抗原肽负载DC-CIK细胞,并进行质量控制后回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前后T淋巴细胞表面CD3+HLA-DR+、CD3+CD25+、CD3+CD4+CD25+、CD3+CD8+HLA-DR+、CD3+CD8+CD38+细胞百分比及对比治疗前后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获得成熟DC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DC细胞成熟的标志分子CD11c、CD83、CD86及HLA-DR的表达均较高,分别为51.6%±10.3%、50.8%±9.7%、48.9%±11.4%、61.2%±6.5%;成功获得CIK细胞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例占21.3%±7.6%.与治疗前相比,DC-CIK细胞治疗后CD3+HLA-DR+(12.71±1.54 vs 11.44±4.13,P<0.05)、CD3+CD8+HLA-DR+(7.48±1.01 vs 5.20±1.01,P<0.01)、CD3+CD8+CD38+(8.27±1.71 vs 6.47±1.99,P<0.01)表达明显升高,CD3+CD4+CD25+(5.38±1.47 vs 6.12±0.67,P<0.05)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采用自体DC-CIK免疫细胞治疗晚期肺癌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微生态制剂辅助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9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四联疗法,治疗组实施四联疗法+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Hp转阴率、复发率,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组织病理情况、肠道菌群、免疫应答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肠上皮化生、炎症反应、活动性及萎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肠上皮化生、炎症反应、活动性及萎缩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乳杆菌、双歧杆菌较对照组高,肠球菌、肠杆菌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CD4+T细胞、CD8+T细胞、NKT细胞及Treg、Breg、MDSC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CD4+T细胞、CD8+T细胞、NKT细胞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Treg、Breg、MDSC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辅助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明确,可促进Hp转阴,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应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表现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83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观察病变区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测量其最高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分别分析超声血流表现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增生症患者有T细胞亚群失调,CD3+CD8+下降,CD4+/CD8+上升,CD3+CD8+与Vmax呈负相关(r=-0.25,P<0.05);CD3+CD8+与RI呈负相关(r=-0.547,P<0.01);CD4+/CD8+与Vmax呈正相关(r=0.373,P<0.01);CD4+/CD8+与RI呈正相关(r=0.464,P<0.01)。结论 对于乳腺增生症患者,超声检测血流,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焦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AD患者32例和健康老年人30例。AD组给予三焦针法,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外关,健康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性痴呆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AD患者针刺前后的认知功能、非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免疫球蛋白(IgG)、白介素(IL)-1β、IL-2、IL-6、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针刺后AD组MMSE评分升高,CDR、ADAS-cog、ADL评分降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CD3+、CD8+T细胞数量减少,CD4+T细胞数量增加(P<0.05),针刺后CD3+T细胞数量增加(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IL-1β、IL-2、IL-6、IFN-γ水平增加(P<0.05),IgG未见明显改变(P>0.05),针刺后以上细胞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三焦针法可能通过调节AD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改善其痴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淮安八十二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80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超声引导下对照组行腹横筋膜阻滞(TAPB),观察组行双侧QLB。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睡眠质量[主观睡眠质量评分、24 h内镇痛泵总消耗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和不良反应及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0、T1、T2、T3的SBP、DBP、HR水平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2.396、15.403和7.676,均P =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4.528、21.176和21.683,均P =0.000);③两组SBP、DBP、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8.764、19.075和12.840,均P =0.000)。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24 h内镇痛泵总消耗量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6、12、24 h的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4.635和20.754,均P =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8.432和51.267,均P =0.000);③两组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8.416和22.763,均P =0.000)。观察组术后CD3+、CD4+、CD8+、CD4+/CD8+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术后止痛药应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吕齐欢  周剑  康冬梅 《安徽医学》2020,41(6):661-66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血清维生素D(VitD)与T细胞亚群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根据VitD水平,将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28例T2DM患者根据VitD水平分为正常组(29例)、不足组(40例)、缺乏组(28例)与严重缺乏组(31例)。比较T细胞亚群水平,分析VitD与T细胞亚群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严重缺乏组HOMA-IR、CD3+T、CD8+T细胞水平均高于缺乏组、不足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HOMA-IR、CD3+T、CD8+T细胞水平均高于不足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HOMA-IR、CD3+T、CD8+T细胞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gHOMA-IR、CD3+T、CD8+T细胞水平与VitD呈负相关(P<0.05)。HOMA-IR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回归方程为:YlgHOMA-IR=0.480XCD8+T+0.605XBMI-27.875(R2=15.103,P=0.006)。结论 老年T2DM血清VitD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