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预防外科手术后DVT形成,我院制定了一套围手术期预见性的护理程序,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应用于30例外科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预防外科手术后DVT形成,我院制定了一套围手术期预见性的护理程序,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应用于30例外科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岁~84岁,平均51岁;分别为子宫全切术后、股骨头置换术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其中3例高血压病史10年,5例合并糖尿病史3年~5年,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生理指标在正常范围择期手术;1例冠心病史10年,且在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积极的抢救治… 相似文献
3.
4.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心内科护士弹性排班与人力资源分配相关性进行探讨,旨在从管理者角度出发,通过对心内科护士实行弹性排班与传统周期性排班比较,探讨在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对护士护理时间和基础护理达标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8月~2008年2月,我们对132例妇科手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2例,年龄35~57(41.5±3.6)岁.平均卧床时间3~8 d.其中子宫肌瘤66例,卵巢囊肿48例,子宫内膜癌10例,宫颈癌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指导、护患合作功能锻炼、超前镇痛护理计划、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依从性护理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DVT,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其余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骨科下肢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相关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卧床护理、饮食指导、预防肺栓塞护理、溶栓护理、患肢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患者经中医护理后患肢症状,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症状均显著改善,患者患肢肿胀消失,经临床检查深静脉血栓大幅消失,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肺栓塞,经保守治疗得到治愈;2例患者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改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逐渐自行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1.0%。结论采取中医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手段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98%,对照组总依从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对照组总满意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重症患者常因长期卧床、制动、创伤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可能继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故在ICU重症患者中预防DVT尤为重要。除了应用抗凝药物降低DVT的发生率外,早期护理干预在防止DVT中 相似文献
10.
11.
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截瘫患者57例,经早期康复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7例,男42例,女15例,19~73岁,平均51岁。均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5例术后5~18d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男3例,女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给予患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2007年收治的54例脑出血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患肢局部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同时每12 h 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部分效果不佳者持续静脉微量泵泵入尿激酶。结果:痊愈36例,显效18例,无效0例。结论:患肢局部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出血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下肢损伤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18例下肢损伤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抬高患肢,早期主、被动下肢活动,保持伤口引流通畅,预防感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等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共31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占0.63%,无肺动静栓塞发生。结论:对下肢损伤病人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并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术前和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2,P=0.023).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该方法简单、安全、经济,且疗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袜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在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医用弹力袜,并对2组随访观察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 随访1~4年,实验组复发2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3例;对照组复发8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10例,对照组复发率和血栓后综合征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 医用弹力袜能有效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能减轻血栓后综合征的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在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医用弹力袜,并对2组随访观察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随访1-4年,实验组复发2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3例;对照组复发8例,出现血栓后综合征10例,对照组复发率和血栓后综合征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医用弹力袜能有效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能减轻血栓后综合征的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7年5月,我们对6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YT)患者的护理。方法对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诱发因素的患者,要积极实行预防性护理;DVT发生后,要积极实行治疗性护理;患者出院后,要给予生活和用药指导。结果60例患者中有57例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复发;2例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留下了不同后遗症;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护理工作对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0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8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