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HRCT上肺细网状影的形态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本院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107例在HRCT上有细网状影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细网状影形态学及动态变化分析研究.搜集24例病理证实充气标本进行影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网状影网间隙直径一般≤3 mm,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网间隙内为肺实质密度.网壁光滑或粗糙,厚度约≤1 mm.107例临床患者细网状影的伴随征象有磨玻璃密度影(GGO)(68.2%,73例)、铺路石征(23.4%,25例)、小叶间隔增厚(84.1%,90例)、肺气肿(32.7%,35例)、界面征(58.9%,63例)、牵拉性支气管扩张(41.1%,44例)及蜂窝征(26.2%,28例).纤维化患者与肺炎患者在蜂窝、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界面征及铺路石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炎大片状GGO合并细网状影形成铺路石征;癌性淋巴管炎细网状影合并小叶间隔增厚,并见串珠样结节影;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细网状影多镶嵌在蜂窝之间;结缔组织病(CTD)并肺间质纤维化早期以细网状影为主,蜂窝影少见,及时治疗后可完全或部分吸收;慢性支气管炎细网状影合并肺气肿.58例随访患者中26例网状影增加,22例网状影减少或消失,10例无变化.24例肺标本细网状影病理基础主要为小叶内间质纤维增生、炎性细胞及肿瘤细胞浸润、渗出液充填、煤尘沉积等.结论 细网状影是由小叶内间质增厚形成,可由炎症、间质增生、肺纤维化和肿瘤引起,有助于提示这些疾病的存在,诊断价值需结合其他CT表现及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初诊CT特征性表现,以及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8例新冠肺炎及10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CT资料,分析2组肺内感染病灶的位置、分布、密度及形态。结果:2组病变分布方式(单肺分布、胸膜下分布、沿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当胸部CT出现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或伴实变、有小叶内间隔增厚呈网格状表现,提示新冠肺炎。出现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病灶沿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伴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新冠肺炎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NSIP(7例经开胸肺活检证实,15例临床综合诊断)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主要表现为单发或散在分布的斑片状、片状磨玻璃影,其中8例伴有小叶实变,9例小叶内间质轻度增厚,2例伴有轻微的细支气管扩张。6例既有片状磨玻璃影,同时伴有小叶内间质增厚及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2例NSIP患者主要表现为小叶内间质增厚、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及局部肺结构的扭曲、破坏。22例NSIP病变中,19例分布于中、下肺的外周部,1例位于右上叶后段。结论NSIP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肺功能及激素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可较大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并与慢性嗜酸性肺炎和寻常型间质性肺炎进行鉴别。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1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高分辨CT表现。结果1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如下:(1)肺内多发斑片状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n=8),其中肺实变影中见支气管充气征(n=5)。(2)肺内多发小结节影和不规则线状影(n=7)。(3)肺内多发斑片状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伴小结节影和不规则线状影(n=3)。(4)细支气管扩张、壁增厚伴周围肺实变影(n=6)。(5)肺内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呈游走性(n=3)。结论高分辨CT可以更好地显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病理改变,并使其能与慢性嗜酸性肺炎和寻常型间质性肺炎在影像上进行鉴别,也为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活检提供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2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界面征、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影等征象,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部分病例磨玻璃影明显吸收,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闻质增厚有所减轻,但蜂窝状影、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无改变。结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以及界面征等征象可能为可逆改变,而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影为不可逆改变。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高分辨cT表现对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胸部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临床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172次胸部HRCT扫描(复查9例)资料,采用标准肺窗和纵隔窗观察图像,分析胸部HRCT影像表现.结果 97例胸部HRCT未见异常,其余66例HRCT主要表现为:(1)肺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磨玻璃密度影35例(53.0%),小叶中心结节30例(45.5%),小叶内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31例(47.0%),网状结节影8例(12.1%),单小叶炎症19例(28.8%),实变15例(22.7%),肺不张3例(4.5%),条索影2例(3.0%).(2)胸膜炎症:右侧胸膜炎症8例,左侧胸膜炎症5例,双侧胸膜炎症19例.(3)纵隔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肿大7例.(4)抗病毒治疗后病灶吸收快.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HRCT影像表现多样,类似病毒性肺炎表现,可见肺实质和肺间质炎症、胸膜炎症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7.
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肺炎暴发流行的胸部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对经过痰和咽试子标本,PCR,MIF检测证实的15例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住院患者胸部X线和高分辨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均有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干咳,声音嘶哑,咽痛等症状。肺部呼吸音减低或细湿啰音4例(26.7%),出现明显肺部影像学表现10例(66.7%)。10例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常表现为多发或单发以小叶为中心阴影和腺泡状结节影(100%),病变以两中、下肺叶,外、中带分布;以小叶分布的气腔实变和磨玻璃样阴影(分别为100%和40%)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90%)。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结论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具有群体发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相似的特征,早期CT检查更能真实地反映病变大小、多少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MDS)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结果 13例患者X线胸片中5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7例呈网织纹理,4例见胸腔积液,4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见粟粒病变,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2例呈磨玻璃密度影(GGO),2例见肺气囊,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13例患者HRCT发现7例见纵隔淋巴结增大,7例见小叶间隔增厚,6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5例见粟粒病变(其中1例可见胸膜下小结节),4例见胸腔积液,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可见GGO、多发肺气囊及树芽征各2例,空洞(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局段支气管扩张、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结论 AIDS合并肺毛霉菌病常见的胸部影像表现为:肺粟粒病变、纵隔淋巴结增大、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多发的浸润性病灶、胸腔积液及结节状肿块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肺部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0月间确诊AIDS合并CMV肺炎患者19例,分析胸部HRCT纵隔窗及肺窗征象。结果 19例CMV肺炎患者肺内见磨玻璃斑片影者16例,微结节影5例;小叶间隔增厚7例;部分肺实变者6例;支气管扩张者2例;厚壁空洞影1例。肺内病变以多种形态混合多见,不同类型病变分布各有特点。其中,磨玻璃斑片影多对称分布,外周带重或弥漫分布为主,与隐孢子菌肺炎向心性分布不同。随访结果显示肺内病灶完全吸收者较少,15/17患者肺内有病变残留,并形成纤维索条影或间质纤维化。结论 CMV肺炎肺部CT表现多样,磨玻璃影分布特点及治疗后病变残留对于诊断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志勇  郑昊宇  张巍 《武警医学》2020,31(9):774-777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 对192例经病原学证实的单一病原体肺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原学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4,43.8%)、病毒性肺炎组(n=58,30.2%)和支原体肺炎组(n=50,26.4%),对三组肺炎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和CT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显著高于病毒性和支原体肺炎(P<0.05);支原体肺炎白细胞计数高于病毒性肺炎(P<0.05);在病变分布上,病毒性肺炎多呈多肺叶(40/58,69%,P<0.05)和肺外周分布(39/58,67.2%,P<0.05);支原体肺炎多呈多肺叶(28/50,56%,P<0.05)和肺下叶分布(31/50,62%,P<0.05)。在CT征象上,细菌性肺炎肺实变(48/84,57.1%,P<0.05)和含气支气管征(41/84,48.8%,P<0.05)多见;在磨玻璃影和碎石征方面,病毒性肺炎(分别为30/58,51.7%和26/58,44.8%)和支原体肺炎(分别为31/50,62%和19/50,38%)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上述征象均较细菌性肺炎多见(P<0.05);另外,病毒性肺炎间质增厚多见(32/58,55.2%,P<0.05);支原体肺炎支气管壁增厚多见(29/50,58%,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常伴含气支气管征,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多叶外周性分布的磨玻璃影伴碎石征及间质增厚,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双下肺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炎性反应伴细支气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收集46例胸部有异常表现皮肌炎患者的HRCT资料,回顾性分析肺部病变的分布、征象以及纵隔、胸膜的相关征象。结果:①皮肌炎肺部病变分布呈对称、广泛、偏中下、偏外后的特点;②肺部HRCT表现多样,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小叶内间质增厚46例(100%),磨玻璃影41例(89.13%),支气管血管束增宽或小叶核心增大40例(86.96%),小叶间隔增厚38例(82.61%),不规则纤维索条影37例(80.43%),结节影34例(73.91%),胸膜下线27例(58.70%),支气管或细支气管扩张19例(41.30%),斑片影18例(39.13%),呼气相马赛克征15例(32.61%),界面征14例(30.43%),蜂窝影12例(26.09%),肺气肿或肺大泡3例,单纯囊状气腔1例,肺不张1例;③纵隔及胸膜:纵隔小淋巴结影41例(89.13%),胸膜增厚或毛糙38例(82.61%),食管扩张11例(23.91%),单侧少量性胸腔积液1例,纵隔气肿1例。结论:HRCT可提供皮肌炎胸部病变的众多信息,对皮肌炎的诊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部结节病多排螺旋C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肺部结节病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征性CT表现。结果 42例结节病首诊误诊11例(26.19%)。影像学表现: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28例,仅肺门淋巴结增大12例,仅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肺门纵隔均无淋巴结增大1例;肺内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分布为主38例;肺内不规则大片状实变区1例;小叶间隔不规则结节样增厚8例;支气管牵拉性扩张3例;肺内纤维索条影13例;胸膜下蜂窝影6例;双肺磨玻璃密度影16例;肺内结节病合并双侧乳腺受累1例;上颌窦受累1例;鼻部皮下结节1例。结论肺部结节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最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是肺内沿淋巴道分布的小结节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部分不典型结节病影像学诊断困难,应积极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VZVP)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作为疑似病例收住院进行隔离观察治疗的成人VZVP病人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等资料,并复习VZVP的相关文献报道。结果首诊CT平扫影像上可见双肺胸膜下及支气管旁多发的不规则磨玻璃密度影及小结节影(5~10 mm),部分结节周围可见晕征;病灶未见明显分叶及毛刺,部分病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征,未见钙化;未见纵隔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复查双肺内结节基本吸收消失且未见钙化灶。结论成人VZVP少见,通常为接触水痘病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而发病,主要影像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并伴有晕征。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武汉市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至今全国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2万例,其主要原因是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2019-nCoV肺炎CT表现多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厚和胸膜增厚。极少数或少数伴胸腔积液或淋巴结肿大。基于病理分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可分为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3期。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有利于2019-nCoV肺炎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常规CT以及HR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分析HRCT的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7例,先采用常规CT进行扫描,其中将肺部有渗出病变为CT阳性组,肺部无渗出病变患者为CT阴性组2例。然后针对CT阳性患者对病灶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出所有病灶HRCT图像。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1,推荐将CT影像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和转归期,对不同期的HRCT及常规胸部CT的影像表现分别比较分析,找出影像表现差异。结果HRCT及常规CT影像学均表现为单侧肺或者双侧肺中外带肺野或胸膜下磨玻璃样病灶,分析常规CT及HRCT所有病灶中,病灶分布情况如下右肺上叶17例,右肺中叶18例,右肺下叶23例,左肺上叶19例,左肺下叶19例,其中双下肺分布25例(占71.4%),背侧分布26例(占74.3%)。形态特征磨玻璃,部分性或全实性,细网格、铺路石征,结节伴晕征,长轴与胸膜平行,空气支气管征,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增粗血管”征象。其中磨玻璃影、“细网格、铺路石”征象、结节伴晕征、“增粗血管”征象虽然在常规CT中可以显示,但HRCT通过薄层及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这种征象,其P值分别为0.006、0.008、0.042、0.035(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CT较常规CT扫描更能精确的显示出NCP的影像学细微特征,HR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确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和重视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0例小儿麻疹合并问质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和CT表现。结果①X线胸片:泡性肺气肿33例,其中伴右上肺斑点状,颗粒状较高密度影6例。肺门影增大、增浓56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51例,其中密集的肺纹理使两肺透亮度减低17例,出现空气支气管征12例。间质性肺气肿i6例。网状肺纹理32例。星芒、结节状影27例。两肺磨玻璃影ll例。伴发小叶性肺炎13例,两肺单发或多发的片状实变影5例。其他表现:心影增大9例,气胸3例,纵隔皮下气肿4例,两侧少量胸腔积液8例;②10例CT检查结果:两肺大片磨玻璃影2例,实变影伴磨玻璃影3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8例,两下肺纹理周围斑片状渗出5例。右下肺小叶间隔增厚2例,右下肺胸膜下弧线影1例,两下肺网格状、星芒状结节影2例。结论婴幼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赵建  童伦兵  方永昆  张巍  马万辉  张毅 《武警医学》2017,28(12):1236-1239
 目的 分析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需要与肺炎型肺癌鉴别的相关疾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皮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手术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结果 17例肺炎型肺癌中腺癌14例,腺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CT表现包括磨玻璃密度13例,小结节影15例,实变影17例,支气管充气征16例,枯枝征14例,血管造影征12例,胸膜牵拉增厚或叶间裂膨隆16例,空泡征13例,蜂窝征5例,铺路石征9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大13例,骨质破坏4例,胸腔积液11例。12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7例呈明显强化(CT值增加大于30 Hu),5例呈轻度强化。结论 当CT表现有磨玻璃征、多发结节、枯枝征、空泡及蜂窝征、铺路石征、临近纵隔胸膜增厚,增强后实变区较明显强化和轻度强化并见血管造影征,呈外周分布,结合临床有刺激性咳嗽、咳大量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以及肿瘤标志物升高时,高度提示肺炎型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及CT表现。结果:初诊误诊为支气管肺炎3例,肺结核1例,1例先误诊为肺炎后又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50%。X线表现双肺片絮状阴影及磨玻璃样改变3例;双肺中下肺野斑片状影,肺纹理增多模糊3例;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影伴磨玻璃样改变2例;弥漫分布网织状阴影2例。伴肺门影增大模糊3例、心影增大1例等。普通CT表现为两中下肺呈片絮状、小结节状阴影1例;弥漫分布粟粒状阴影伴磨玻璃样改变者2例。2例见空气支气管征,1例见多发小气囊。HRCT表现为两肺内弥漫分布网结节影1例,表现两肺网织影及散在小斑片状阴影、小叶间隔增厚1例。结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X线及CT检查是发现并提示IPH的基本检查手段,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尤其是小儿痰、胃液中发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22日收治的33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2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COVID-19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30例累及双肺,25例弥漫分布,33例均见磨玻璃密度影,15例合并纤维条索影,23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1例见支气管充气征,22例见胸膜肥厚,3例见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淋巴结肿大,2例呈“白肺”。早期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密度影,肺外带胸膜下分布常见,以多发为主,进展期可引起网格样改变呈“铺路石”征,重症期病灶弥漫分布,甚至呈“白肺”,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结论:了解COVID-19的CT表现对早诊断、早治疗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征的鉴别诊断应用。方法 选取4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细菌性肺炎组和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支原体肺炎组,对比分析两种肺炎的CT影像特征。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咳痰;支原体肺炎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两组胸痛、咳痰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多肺叶分布概率、肺下叶分布概率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部位分布概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T影像特征以肺实变(72.50%)和空气支气管征(52.50%)为主,且胸腔积液(50.00%)较为多见,与支原体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CT影像特征以磨玻璃影(92.50%)、支气管管壁增厚(75.00%)以及铺路石征(22.50%)为主,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CT征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CT影像特征均有明显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