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根据现有动物模型与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提出银屑病动物模型评价标准,为银屑病动物模型提供相应的完善思路。本文通过列出中西医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1项赋值为8. 3%,符合中医临床中主证1项为15%,次证为8%,对现有银屑病动物模型进行评分。结果发现较高吻合度的动物模型有咪喹莫特诱导模型,其成模速率较快,成本低,但停药后随时间的延长,具有可逆性。一般吻合度的模型为普洛萘尔、十二烷基硫酸钠诱导模型,模型制做简单,速率快,但缺乏中医证候的体现。异体移植模型和基因型模型与西医临床吻合度较高,但与中医证候吻合度较低。由于银屑病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非感染性皮肤病,治病因素较多,已有模型不能较好的模拟临床症状,应利用多因素造模方式,结合银屑病中医证候及外在主要致病因素,建立体现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病理模型。因此建立同时体现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银屑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是银屑病中医药未来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为复制出更加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急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促进其深层次的研究,作者通过对现有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机制,模型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拟定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并进行中西医动物模型吻合度评价。结果显示缺乏胆碱的乙硫氨酸补充饮食(CDE)食物诱导法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较高,操作简便死亡率小,但其造模过程并未涉及中医致病因素。分析可得现阶段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虽然众多,但大多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临床病证特点吻合度较低,缺乏中医证候的体现。目前单纯的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多用来研究中药、西药的药效和机制,无法满足中医药理论中辨证论治的要求,只有符合中医病证特点、与临床病证特征基本一致的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才是研究中医病证本质的有力工具和研发创新中药的有力手段,因此建立能够同时体现急性胰腺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复制出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动物模型是沟通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建立合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评判量化标准成为模型建立的关键。本文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及诊断指标,整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归纳现有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对象、模型表现及优缺点。考察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的吻合度。结果发现降植烷、淋巴细胞染色质诱导小鼠模型在西医学诊断方面吻合度高,但二者均与中医证型吻合度低。总体来看系统性红斑狼疮仍是以传统的西医造模方法为主,体现中医证候的指征较少,建议在评分较高的肝脏细胞浆蛋白诱导的SLE兔模型建模基础上,施加以体现中医证型的其他干扰因素,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证型的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以期为该病的中西医模型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改变以及饮食的多样化,牙周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牙周炎应当重点防治。为了进一步研究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发和筛选,该文通过整理现有牙周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机制及模型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拟定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并对动物模型的中西医吻合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灌注凝胶模型中西医吻合度较高,其操作简便、周期短,通过结合中西医致病因素,得到中医肾虚及肾虚胃热模型,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临床病证的特点从而模拟人自然牙周炎的发病过程。其次结扎线模型为最常用且具有较高西医吻合度的牙周炎动物模型,其模型成熟、重复性高、成功率高,在各种牙周病研究中广泛使用,但其并未涉及中医致病因素。目前牙周炎动物模型以西医疾病模型为主,病证结合模型少见,难以突出中医病特点的要求,只有符合中医病证特点与临床病证特征基本一致的牙周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才是研究中医病证本质的有效工具和研发创新中药的有效手段,因此构建准确、规范的牙周炎中西医临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仍是未来研究牙周炎发病机制的重点,该文拟为发现、筛选和评价治疗牙周炎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IBS-D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多,以大鼠复合因素造模法为主,常通过番泻叶灌胃、母婴分离、直结肠刺激、急慢性应激等多种方式的单独或联合应用达到造模效果。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型研究不全面,且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以肝郁脾虚证和脾肾阳虚证IBS-D模型最为多见,多采用不同证型致病因素的叠加进行造模。因此,基于疾病模型基础上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仍是当前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D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而TD模型的构建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关键。目前T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的模型评价方法。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注重与临床相结合,为TD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采用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现有T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优缺点及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尚无一种模型可同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具有高吻合度,IDPN+隔日断食+慢性束缚+游泳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一般,多数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缺乏中医证候表现。TD动物模型评价面临着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现状,加之TD病证结合模型研究匮乏、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无法满足TD模型研究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基于抽动障碍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建立起TD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TD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卵巢早衰(POF)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评价现有POF动物模型特点及临床吻合度,为完善POF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分析发现雷公藤多苷或氢化可的松等药物方法建立的POF动物模型临床吻合度较高,其次是酶缺陷法、放疗法、化疗法、环境因素影响法和应激刺激法;基因缺陷法和免疫缺陷法建立的POF模型西医吻合度较高,但是缺乏中医证候表现。现有的动物模型不能充分满足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应不断完善并优化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POF模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POF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参考文献48篇。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70-175
目的:基于硬皮病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并为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与硬皮病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及报道,整理总结硬皮病中西医临床病证表现及诊断标准,并根据中西医临床各项诊断指标,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核心指标每符合一项赋值为10%,相关指标每符合一项赋值为4%;与中医临床的主证每符合一项赋值为15%,次证每符合一项为10%,对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的临床症状吻合度进行评价分析,并且初步提出硬皮病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模型有博来霉素诱导型、UCD200小鸡模型;一般吻合度模型有ROS诱导模型、转基因型模型;低吻合度有V型胶原重塑模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和Tsk-1/2鼠模型。结论:现有模型不能完全反应硬皮病疾病全过程状态,且其多是病理性模型,缺乏对中医证候的体现。故建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的硬皮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完善,望对硬皮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全球发病率为20%,每年患病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且患病率及致残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需要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基于高血压病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检索高血压病及其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对现有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优缺点及其临床症状吻合度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发现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吻合度较高的模型为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两肾一夹法动物模型、高盐高脂饮食模型、高嘌呤高糖致高血压模型,能够模拟出阴虚阳亢、肝火上炎、痰湿中阻等常见中医证候。结论 具备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更符合临床实际应用。建立病证结合,既有西医临床病理指标,又有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是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立足于动物模型评价新方法,对现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动物模型的中西医病证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及PubMed中ASD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参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对核心症状、伴随症状分别赋值,综合评价模型的临床吻合度。结果 ASD模型实验动物的选择以啮齿类居多,造模方法包括遗传和非遗传两大类,国内研究以生化诱导为主,国外研究以遗传模型更为常见,所有模型中以丙戊酸诱导临床吻合度最高,其次是神经连接蛋白4(NLGN4)、接触蛋白关联蛋白样蛋白2(CNTNAP2)基因敲除模型,大多数造模方法可满足表面有效性及结构有效性特点,但未对中医证候做明确区分,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模型同时具备较高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结论 现有ASD动物模型多在西医指导下构建,缺乏中医证候特征,西医评价指标的选择较为单一,未明确中医证候类型。建议模型制备过程中施加中医干预因素,完善中西医评价指标,重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为今后实验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泻剂结肠(CC)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其病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除泻药对症和手术治疗外,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的CC动物模型是推动该病研究的重要环节。临床吻合度是一种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以现有最新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为参考依据,评估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病证模拟效果的指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各文献报道所选用的造模动物、药物及其剂型、剂量、给药方式、造模周期等各有不同,现有CC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大鼠是CC模型的首选动物,大黄类制剂是最常用的模型诱导药物,但造模后期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模型动物死亡的情况。造模方法是在起始剂量基础上逐步递增,但起始剂量、递增剂量不尽相同;以半数动物出现稀便为维持剂量,多以80%动物稀便消失,为单个循环结束标准;造模周期2~3个循环,约2~4个月。其中,应用大黄中药颗粒和大黄酸所复制的CC模型均具备较高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此外,CC中医证候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证候模型种类少,仅肝郁脾虚、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脾肾两虚4种,仍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期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且临床吻合度高的动物模型,为C...  相似文献   

12.
科学阐明中药的起效方式是中医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中药起效方式的看法百家争鸣,其中认为“叠加作用”是中药起效核心方式的科学假说,引发了中药药理学领域学者和专家的思考和争鸣。“叠加作用”为中药作用方式和作用特点提供了新解读,对中药药理学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根据当前中药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及临床案例对中药起效的核心方式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以下观点:①中药成分结构的多样性及作用靶点的复杂性决定了中药药效发挥作用的方式也是复杂多样的;②中药作用方式复杂而多变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进化而来,进化所致机体受体的多样性和中药的多样性以及生物的复杂网络调控系统,决定了单个中药成分更有可能是通过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发挥协同增效作用;③从中药“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来看“叠加作用”具有局限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仅仅依赖“叠加作用”可能无法全面解释中药“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叠加作用”只是中药众多起效方式之一,是否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起效方式,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核心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使患者更快地受益于生命科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依据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新的形势下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发展已出现空前良好的机遇,但中医现状并不乐观。中医发展路径应该立足于中医理念的基础上,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助我所长、补我所短,使中医保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得到发展、拓新。作者认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检查搜集各种病情资料和实施治疗、评定疗效、判断预后的环节上,可以利用好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但在分析疾病和立法选药的环节上还难以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因为中医“辨证审机定治”的思维方式还不具备现代科学要求的统一尺度和统一标准,这还有待于我们依据中医的思维模式,拓展思路,创新相应的科学技术,阐发中医理论的本质,促进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中西医学结合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西医学结合研究搞了几十年却未能在理论创新和疑难疾病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状况,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对中西医学各自的本质和相互关系、中西医学结合的目的和方式缺乏深刻的认识。指出反思是为了提高,首先,要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所提出了观点和方法应该具有临床实用性,杜绝空谈;第二,当前中西医学结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遣药组方上的中西医学对立和治疗缺乏针对性。认为在疾病的诊治中主张宏观上符合中医理论和微观上符合西医理论的“双符合理论“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现代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是解决中药自身的问题,二是解决如何用药的问题。中药本身的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经过现代化的改造以后传统中药将以何种形式呈现;二是如何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如何用药的问题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中药用药与适用患者的严格界定和匹配性研究,即中药使用的对症问题;二是中药使用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即中药用药剂量的准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给西方医学带来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中医领域。近几十年来国内关于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教学实践的讨论层出不穷,他们各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但是考虑到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与古代社会的差异,中医学循证已成大趋势。回顾这些年来中医循证之路,群策群力,却收效甚微。中医学本身就存在着“循证基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基因的作用发挥出来。中医循证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循证理念,而临床实践则应该侧重于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其目的相同,彼此互补。检验医学能够提供详尽客观的实验室数据,为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医学充分发挥其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不但有利于中医学走向世界,也有利于检验医学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晋美 《西部中医药》2011,24(2):13-14
通过"三因学说"介绍藏医学的基础理论,指出医务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可借鉴藏医的药物内服法,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先进治疗手法,以便在临床诊治中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金世元教授在从事中药专业的70余年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本文主要从"德""行""识" 3个方面研究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医药圆融"思想传承特色,阐述"德""行""识"的内涵及三者关系,为传承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