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在剂量学层面探讨该技术的治疗精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共42例。处方剂量给予110~160 Gy。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与术前计划相对比,剂量学参数包括D90、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42块。入组患者的GTV平均体积为28.6 cm3,术后GTV平均D90 142.6 Gy。术后验证D90、mPD、V100V150V200的均值分别为142.6 Gy、77.3 Gy、92.48%、68.40%、42.98%,术前则分别为144.5和70.2 Gy、91.45%、63.12%、34.74%。其中D90V100、CI、EI、HI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D、V150V200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6、-2.863、-4.778,P<0.05)。结论 3D打印模板定位、定向准确,针对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主要指标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预计划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术前术后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转移癌粒子植入手术的10例患者共1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12个病灶均采用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20~140 Gy,比较术前治疗计划及术后验证计划中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包括D90D100V90V100V150以及术前计划粒子数量和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剂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和术后D90D100V90V100V150等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多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5)。结论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计划要求,应积极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与基于直线加速器的X射线SBRT治疗肺部肿瘤的剂量学差异,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中心接受肺部SBRT的患者7位,针对其13个病灶,分别设计伽马刀SBR T(γ_SBRT)计划与加速器SBRT(X_SBRT)计划,将同一患者位置邻近的病灶设计在同一计划中,得到γ_SBRT与X_SBRT计划各10个,处方剂量为30~50 Gy/5~10次。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剂量参数,包括:计划靶区(PTV)的靶区覆盖率,梯度指数(GI),适形指数(CI),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Dmin);20 Gy(V20)、10 Gy(V10)、5 Gy(V5)剂量线包绕的体积,100%处方剂量(V100%)、50%处方剂量(V50%)剂量线包绕的体积;患侧肺Dmean、20 Gy剂量线包绕的肺体积占该侧肺体积的百分比(Lung_V20)、5 Gy剂量线包绕的肺体积占该侧肺体积的百分比(Lung_V5),健侧肺Dmean、Lung_V5,食管、脊髓以及心脏的Dmax结果 γ_SBRT计划在GI,V20、V10、V5、V50%,患侧肺Dmean、Lung_V20、Lung_V5,健侧肺Dmean、Lung_V5,以及食管和心脏Dmax方面均优于X_SBRT计划(z=-2.81~-1.99,P<0.05)。γ_SBRT计划中,PTV的Dmax以及Dmean高于X_SBRT计划(z=-2.80、-2.80,P<0.05);靶区覆盖率、CI、脊髓Dmax在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_SBRT计划的治疗时间长于X_SBRT计划(z=-2.70,P<0.05)。结论 伽马刀SBRT计划在靶区外剂量跌落方面优于加速器SBRT计划,在肺部肿瘤治疗中有望减少靶区周围低剂量区以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但治疗时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采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精确性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资料10例。患者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3.5岁,KPS评分≥ 70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盆腔放疗。病灶体积为3.5~58.0 cm3(中位31.9 cm3),处方剂量120~180 Gy,粒子活度0.55~0.67 mCi(1 Ci=3.7×1010Bq),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数目为50(12~81)颗。根据术前计划在3D-PCT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为53(10~82)颗。评估剂量学参数包括D90D100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剂量D2 cm3D1 cm3D0.1 cm3。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多于术前计划设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5,P<0.05)。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EI、CI和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肠道的D2 cm3D1 cm3D0.1 cm3、直肠D0.1 cm3的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D2 cm3D1 cm3术后计划剂量低于术前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0、-2.240,P<0.05)。结论 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宫颈癌,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术后实际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设计,可以保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壁复发宫颈癌的剂量精确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的剂量学结果,探索盆腔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粒子植入的盆腔肿瘤患者51例,处方110~160 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51块,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51例患者设计、制作的51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V150V200、CI、E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D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单纯植入治疗腮腺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的靶区设计方法及剂量学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的25例复发性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靶区设计及剂量学参数。术前结合腺样囊性癌病理学特点对不同复发部位设计靶区范围,处方剂量为100~120 Gy,术后验证靶区范围与剂量学参数。随访统计局部控制情况及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25例患者复发部位分别为腮腺浅叶区10例,腮腺深叶区7例,颅底区及乳突颌后区复发各4例。中位植入粒子数量为59颗,粒子活度18.5~25.9 MBq,植入后验证所有患者均实现植入前靶区设计范围,D90V100V150等剂量学参数与植入前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5%和61.5%,不同部位的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通过结合病理学特点及复发部位优化靶区设计,合理准确应用达到剂量学参数,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共面模板(3D-print coplanar template,3D-PCT)辅助CT引导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有效及对剂量学的可控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1月符合 125Ⅰ粒子植入适应证的NSCLC患者20例,其中3D-PCT辅助CT引导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10例(3D组),CT引导徒手穿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10例(徒手组),术前2 d内行CT定位扫描,得出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行术前预计划。术后即刻行胸部CT扫描,术后质量验证。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的靶区体积所占的剂量D90D100、100%和150%的处方剂量所占的靶区体积百分比V100V15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3D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V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6,P< 0.05),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徒手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粒子数、V100、EI、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2.492、4.725、7.258,P< 0.05),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组术后剂量学参数和徒手组术后剂量学参数行单样本t检验,其中V100、CI、EI、HI、剂量误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2.278、4.637、4.616、-4.785,P< 0.05),两组术后V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125Ⅰ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NSCLC安全可行,剂量学可控,且在粒子空间分布方面较徒手穿刺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评估术前、术后治疗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阐明利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子宫颈癌的精确性。方法 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9例,术前均行CT模拟机扫描定位图像传送粒子治疗计划系统(B-TPS)行术前计划,打印3D-PNCT,模板复位,插植粒子针并植入粒子,记录术前计划和术中实际植入针数和粒子数,比较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即D10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V200结果 患者GTV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粒子总数675颗,术后669颗。术前粒子针总数138根,术后132根。针道角度偏差平均1.99°±2.94°(0°~13°)。术前和术后CI、EI和HI、靶区D90、MPD、V100V150V200剂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PNCT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宫颈癌可获得较好的术前、术后治疗计划匹配和植入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共面模板(coplanar template,CPT) 辅助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胸壁恶性肿瘤的剂量准确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31例转移或复发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T引导CPT辅助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资料。术前制定治疗计划,处方剂量(PD)110 Gy,术中在CT引导下应用CPT辅助进行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术后立即扫描CT观察粒子位置分布,进行剂量验证。比较手术前后D90D100V90V100及粒子数量之间的差异。术后定期复查胸CT,与术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随访至2016年7月。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手术前后D90D100V90V100及粒子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为0.951±0.13,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为6.5%±0.9%。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CR)25.8%(8/31),部分缓解(PR)51.6%(16/31),肿瘤稳定(SD)6.5%(2/31),肿瘤进展(PD)16.1% (5/31),有效率(CR+PR)77.4%,局部控制率83.9%(26/31)。随访过程中有13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应用CPT辅助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胸壁恶性肿瘤可保障术前计划在术中得到执行,从而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结果,探讨该技术在粒子植入治疗中的精确性。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实施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患者32例,植入病灶36个:包括肺部10个、颈部淋巴结5个、盆腔3个、椎体3个、胰腺2个、腹腔淋巴结2个、门静脉2个、其余9个。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在共面模板引导下一次性完成所有层面的进针,依据术前计划植入粒子,行术后剂量学评估。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D100,9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V90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采用配对 t 检验。结果 全部病灶、运动病灶和固定病灶植入前后D90D100V90V100V150V200、CI、EI和HI等指标参数配对 t检验,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剂量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无差别,对于固定和运动脏器肿瘤,有良好的治疗准确性,可能成为未来粒子植入重复性好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he goal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deep inspiration breath-hold (DIBH) compared to free breathing (FB) radiotherapy in a homogeneous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Methods and materials

A total of 25?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by DIBH underwent an additional FB CT scan. The DIBH and FB treatment plans were compared. Target volume was compared using coverage, homogeneity, and conformal indices. Organs at risk were compared using V5, V13, V20, V25, V37, mean dose (Dmean) for lungs, V40 and Dmean for the heart, V50, Dmean and maximum dose (Dmax) for the esophagus, and using biological indices, i.e., the equivalent uniform dose (EUD) and the 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NTCP).

Results

Median age was 62?years. Prescribed total dose was 66?Gy. Conformity index was improved with DIBH (0.67 vs. 0.58, p?=?0.046) but coverage and homogeneity indic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ung dosimetric parameters were improved using DIBH: Dmean (13 vs. 15?Gy, p?=?10-4), V5 (43 vs. 51%, p?=?6.10-5), V13 (31 vs. 38%, p?=?2.10-3), V20 (25 vs. 31%, p?=?0.01), V25 (22% vs. 27%, p?=?0.01) and V37 (12 vs. 16%, p?=?0.03), EUD (8.2 vs. 9.9?Gy, p?=?3.10-4), and NTCP (1.9 vs. 4.8%, p?=?10-3). For the heart, Dmean (14 vs. 17?Gy, p?=?0.003), V40 (12 vs. 17%, p?=?0.004), and EUD (19 vs. 22?Gy, p?=?6.10-4) were reduced with DIBH, whereas V30 and NTCP were similar. DIBH improved the Dmean (28 vs. 30?Gy, p?=?0.007) and V50 (25 vs. 30%, p?=?0.003) for the esophagus, while EUD, NTCP, and Dmax were not altered.

Conclusion

DIBH improves the target conformity index and heart and lung dosimetr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验证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的精确性与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复发癌患者共12例。记录治疗前计划和治疗后计划实际植入针数及粒子数,比较治疗前后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结果中位病灶体积31.2 cm^3,中位粒子数61.5颗,中位处方剂量130 Gy。治疗前计划的D90、MPD、V100、V150和V200均值分别为134.2、64.6、93.3、75.3和39.3 Gy,治疗后计划分别为146.7、68.94、97.47、80.40和48.30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植入针数、粒子数、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治疗后计划剂量质量评价为优(66.6%);4例为良(33.3%)。结论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下,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治疗后各项剂量参数均符合预计划的要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内乳淋巴结局部放疗,探讨一种新的切向50°双弧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tangential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T-VMAT)技术的剂量学特点,评价T-VMAT对心脏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 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加楔形板切线野(W-TF)、6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6F-IMRT)和T-VMAT计划,靶区处方剂量50 Gy/25次,计算并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体积参数和适形指标。结果 与W-TF相比,T-VMAT技术不仅可降低心脏和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和≥ 10 Gy剂量区体积(P<0.05),而且有降低5 Gy剂量区体积V5 Gy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F-IMRT相比,T-VMAT技术可明显降低心脏的DmeanV5 GyV10 GyV20 Gy,以及LAD的DmeanV5 GyV10 GyP<0.05)。与W-TF相比,T-VMAT计划中同侧肺V20 Gy和健侧乳腺V5 Gy均未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靶区剂量覆盖和适形度均明显优于W-TF,热点体积V110明显低于W-TF(P<0.05)。结论 在不增加同侧肺和健侧乳腺受照体积的同时,T-VMAT不仅可以降低心脏和LAD高剂量区受照体积,而且有降低心脏和LAD低剂量区受照体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与俯卧位调强治疗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5例接受保乳术后放疗的大乳腺及乳腺下垂的左侧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仰卧位及俯卧位CT定位扫描,利用相同优化条件分别进行切线2野调强治疗计划设计.比较2种不同体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心脏、左肺及右侧乳腺受照剂量和体积,以及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 俯卧位调强计划适形度指数(CI)优于仰卧位计划(0.79±0.05 vs. 0.72±0.04,W=138,P<0.01),均匀性指数(HI)也优于仰卧位计划(1.09±0.01 vs. 1.12±0.02,t=-4.7,P<0.01).俯卧位计划靶区接受95%处方剂量照射的百分体积(V95%)、最小剂量(Dmin)大于仰卧位计划(t=7.1、6.4,P<0.01),平均剂量(Dmean)大于仰卧位计划(W=153,P<0.01),最大剂量(Dmax)小于仰卧位计划(t=-3.6,P<0.01).仰卧位计划的右乳接受5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5)小于俯卧位计划(W=160,P<0.01),心脏接受30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30)大于俯卧位计划(t=5.4,P<0.01),心脏平均剂量(Dmean)、左肺接受20和5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20V5)明显大于俯卧位计划(W=133、120、120,P<0.01).机器跳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大乳腺及乳腺下垂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俯卧位调强计划与仰卧位调强计划相比,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心、肺受照射剂量和体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患者单能与混合能量光子束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之间剂量学差异,探讨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12例胸腺瘤术后病例的CT定位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上勾画临床靶体积(CTV)并外扩为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及其他正常组织。每个病例分别制定6和10 MV与混合能量光子束的3种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计划,优化与计算剂量后统计各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U),并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工具比较PTV的体积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和OAR剂量。结果 PTV近似最大剂量D2%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优于6 MV光子束(t=3.107,P <0.05);6 MV光子束HI与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4,P<0.05);CI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 MV计划的MU大于10 MV及混合光子束计划。双侧肺V5V10V20V30和平均剂量(Dmean)指标各个类型计划之间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优于其他两种计划。心脏V30V40指标6 MV与混合光子计划的结果接近,但均优于10 MV光子束的计划。结论 混合能量光子束IMRT计划如果合理选择射野角度和射野数量,依据入射角度选择光子束的能量,可充分利用低能及高能光子束的不同特点,总体上可以改善IMRT计划的质量,对于浸润型胸腺瘤术后病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Monaco计划系统中3种通量平滑度参数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例,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高、中和低3种通量平滑度(高组、中组、低组)进行VMAT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量和机器跳数。结果3组计划相比靶区的D95、Dmean、CI和HI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组与中和低组相比,心脏的V40、Dmean、双肺的V10、V20、Dmean和子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心脏的V30和脊髓危及器官的计划体积(PRV)Dmax均降低(t=-2.167、-0.999,P<0.05);高组双肺的V5高于中和低组(t=1.306、-2.027、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的机器跳数降低(t=-3.148、-6.692、P<0.05)。与中组相比,低组的心脏V30和Dmean,脊髓PRV Dmax均增加(t=0.411、0.589、0.013,P<0.05),而肺的V5降低(t=0.423,P<0.05)。结论3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建议采用高通量平滑度用于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基于仰卧位与俯卧位实施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时靶区体积及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30例保乳术后拟行EB-PBI的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序贯完成俯卧位及仰卧位模拟定位3D-CT扫描。由同一勾画者分别在两种体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金属夹完成瘤床(TB)勾画和临床靶区(CTV)及计划靶区(PTV)的构建,并勾画肺脏、心脏和双侧乳腺作为危及器官(OAR)。分别制定三维适形EB-PBI治疗计划,比较两种体位靶区间及OAR剂量体积差异。结果 基于仰卧位、俯卧位勾画的TB分别为14.40和14.10 cm3,CTV分别为57.35和62.60 cm3,PTV分别为108.85和113.70 cm3,俯卧位CTV及PTV均大于仰卧位(Z=-3.01、-2.87,P<0.05),而不同体位间TB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09和0.10,俯卧位大于仰卧位(Z=-3.137,P<0.0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69和0.78,仰卧位小于俯卧位(t=9.034,P<0.05)。两种体位EB-PBI计划中,心脏平均受照剂量(Dmean)分别为0.34和1.19 Gy,俯卧位大于仰卧位(Z=-4.12,P<0.05);患侧肺Dmean分别为1.72和1.59 Gy,俯卧位小于仰卧位(Z=-2.18,P<0.05);患侧乳腺Dmean分别为10.01和10.40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国乳腺癌保乳患者而言,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基于俯卧位实施三维适形EB-PBI是可行的。在降低患侧肺脏受照剂量以及提高靶区适形指数方面,俯卧位较仰卧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