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排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将3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滴注30~60 min,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热淋清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尿路刺激征、腰痛消失时间,急性生理学与健康状况评分量表(APACHE Ⅱ)评分变化,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热、尿路刺激征、腰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ACHE I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IL-8、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hs-CRP、IL-8、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β2-MG、Cys-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β2-MG、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淋清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提高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珍龙醒脑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珍龙醒脑胶囊,2粒/次,2次/d。两组用药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眩晕、头痛、中枢性面瘫、肢体无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因子Hcy、NT-proBNP、D-D、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8%(P<0.05)。结论 珍龙醒脑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董贵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7):1698-1701
目的 探讨正柴胡饮颗粒联合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1粒/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正柴胡饮颗粒,3 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血清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8.36%)明显高于对照组(85.26%,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因子IL-6、PCT、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7%,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1.48%,P<0.05)。结论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联合正柴胡饮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效果确切,较快缓解感冒症状,并能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再造生血胶囊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气血两虚证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气血两虚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片,0.1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再造生血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铁离子(SI)、血清铁蛋白(SF)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8.33% vs 88.33%,P<0.05)。治疗后,两组SI、SF及HG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再造生血胶囊联合琥珀酸亚铁可有效提高气血两虚证型缺铁性贫血患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改善此类患者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5.
谭扬  赵丽  杨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2):3036-3040
目的 探讨保和丸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2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饭后口服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保和丸,2丸/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简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SF-NDI)评分及胃排空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7.44%较之对照组的79.49%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早饱感、上腹烧灼感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DDQL评分均显著增加,而SF-N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半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胃窦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保和丸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整体疗效确切,能安全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促进胃排空,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曲尼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口服曲尼司特胶囊,1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鼻渊通窍颗粒,1袋/次,3次/d。两组连服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血清水通道蛋白5(AQP5)、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水平及生活质量(RQLQ)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的鼻塞、喷嚏、鼻痒、流涕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QP5、IL-4、TNF-α、I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QLQ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曲尼司特治疗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机体炎性反应减弱,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更昔洛韦片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黄河医院在2021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92例疱疹性口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更昔洛韦片,2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口炎清颗粒,2袋/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主观疼痛程度和血清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流涎、拒食、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口腔黏膜病损面积、VAS评分比对照组更小(P<0.05)。治疗后,两组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HSV-IgM)、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G(HSV-IgG)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HSV-IgM、HSV-IgG的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联合更昔洛韦片可提高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缩小病损面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消栓通络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次,溶于生理盐水100mL,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消栓通络胶囊,6粒/次,3次/d。两组用药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ICAM-1、VCAM-1水平明显降低,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栓通络胶囊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缺血区域血供,改善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剂量0.9 mg/kg(不超过50 mg),先静脉滴注剂量的10%,剩余的90%静脉滴注60 min,治疗1次,溶栓完成后继续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天丹通络胶囊,5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声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脑血管储备(CVR)、屏气指数(BHI)显著升高,病灶最长直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CVR、BHI高于对照组,病灶最长直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五聚蛋白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NSE、PTX3、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脑血流灌注,可能与减轻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肤痒颗粒联合阿伐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肤痒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黏附因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瘙痒、皮疹、胸闷、心悸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L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因子IL-4、TNF-α和sVCAM-1水平明显降低,而INF-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32% vs 17.07%,P<0.05)。结论 肤痒颗粒联合阿伐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弱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A brief review of the value of quantitative bacteriology of the urine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s presented. Changes in our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re briefly discussed. The economic value of empiric treatment without urine cultures in young women with dysuria and frequency is presented along with our approach to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in the presence of an indwelling bladder catheter. In addition, specific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ho require urine cultures in order to receive optim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is reviewed. Although these suggestions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all patients in each category, their use in some patients is likely to result in economic benefits without reduc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health ca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舒泌通胶囊联合氨苄西林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治疗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2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1例)和治疗组(6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氨苄西林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饭后口服舒泌通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细菌培养、尿白细胞镜检、尿常规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尿路刺激征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49%和90.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细菌培养、尿白细胞镜检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常规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尿路刺激征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泌通胶囊联合氨苄西林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可明显降低尿细菌培养菌落数和尿白细胞数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路刺激征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石韦胶囊联合加替沙星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口服加替沙星片,0.4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石韦胶囊,2.0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用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尿检白细胞转阴时间和细菌培养转阴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4%、95.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尿检白细胞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尿细菌培养转阴率分别为84.93%、97.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石韦胶囊联合加替沙星片治疗尿路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尿检白细胞转阴时间,提高尿细菌培养转阴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用药及致病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病房收治的488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尿培养前未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尿培养阳性率为75.39%,232例培养前应用过药物的患儿其阳性率为27.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培养结果中大肠埃希菌有174例,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分别是93.84%和88.36%。结论抗生素的应用会大大降低尿培养的阳性率。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在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时候,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可作为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刘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9):2735-2738
目的探索清热通淋胶囊联合头孢替唑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接诊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7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89例)和治疗组(8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替唑钠,2.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餐后半小时口服清热通淋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40%和8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急、尿痛、尿频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生化指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清热通淋胶囊联合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对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资料,以期对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方法:对104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泌尿系感染以婴幼儿及女童为主,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能合并泌尿系解剖异常,尿培养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尿培养前未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尿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已用抗生素者.尿培养出的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该菌的敏感药物主要为头孢西丁、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阿莫西林加棒酸、环丙氟哌酸、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结论:小儿泌尿系感染症状往往不具特异性,儿科门诊医生要注意对不明原因的血尿、腹痛、腰痛、哭闹、遗尿、少尿、尿道口红肿、顽固性尿布皮炎等患儿行尿常规等相关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尽量在使用抗生素前做尿培养,及时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选用口服喹诺酮类,同时注意筛查泌尿系畸形、包茎等潜在因素,提高诊断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尿培养阳性菌株分布及常见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新生儿尿路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尿培养、药敏结果、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178例新生儿尿路感染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男女比例1.92 :1。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屎肠球菌为主。10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超广谱茁鄄内酰胺酶(ESBLs)45株,占41.7%。1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11株,占57.9%。产ESBLs株对含茁鄄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非产ESBLs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较高,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氨苄西林等耐药性均>84%。结论:新生儿尿路感染以黄疸为主要表现,不明原因黄疸新生儿尿培养值得重视。尿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球菌及产ESBLs株增多,不同细菌有不同程度耐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本地区耐药性变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李焱鑫  钟亚玲 《淮海医药》2007,25(5):405-406
目的 观察UF-1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CHECK液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失控对尿液样本红细胞FSC和P70FSC指标的影响.方法 使用UF-100 CHECK液对UF-100进行校准,并于检测前后分别测试70份尿液样本和50份用生理盐水稀释的全血质控物样本并记录校准前37 d和校准后23 d UF-100质量控制结果,使用SPSS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F-100 FSC失控可在五项定量指标在控情况下出现;校准前后红细胞光学指标FSC、P70FSC和FSC-SDW存在统计学差异;对尿液样本的线性分析可见校准后FSC和P70FSC较校准前分别出现 10.85和 21.27ch漂移.结论 UF-100 CHECK液FSC减低失控提示系统所测定尿液样本红细胞FSC和P70FSC测定值会出现漂移;UF-100质量控制前向散射光强度的减低,势必造成UF-100系统对尿液颗粒的鉴别能力降低;FSC质量控制是UF-100在肾性血尿的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smr-2、emrB、emrD、emrE、mdfA、tehA、qacE△1)在一株大肠埃希菌尿潴留患者尿液分离株(ECO-024)中的存在情况。方法大肠埃希菌ECO-024于2009年2月分离自宁波市第一医院一例尿潴留患者的尿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种外排泵基因。结果ECO-024共检出6种外排泵基因:emrB、emrD、emrE、mdfA、tehA、qacE△1,只有smr-2未能检出。结论同时检测这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是国内首次报道。其中有6种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被检测到,这或许是导致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大肠埃希菌中检出mdfA、emrB、emrD、emrE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氯吡格雷酸人体尿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并通过监测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经健康受试者口服后其主要Ⅰ相代谢物氯吡格雷酸尿药浓度的经时变化过程,考察氯吡格雷酸经尿排泄特征。方法:色谱采用Lichrospher C18柱(150 mm×2.1 mm,5μm),以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42∶58)为流动相。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四级杆质谱,以选择性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6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后,定时收集尿样。采用甲醇直接稀释法处理尿样后,评价氯吡格雷酸经尿排泄特征。结果:氯吡格雷酸在4.780~9 559μ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3.4%。受试者服药后0~2小时间,氯吡格雷酸经尿排泄速率最大;36小时内有(1.1±0.5)%的氯吡格雷以氯吡格雷酸形式从尿中排出。结论:该测定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氯吡格雷在体内以氯吡格雷酸形式经尿排泄迅速,24小时内基本排泄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