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术,对照组于肩关节镜下行清创减压术,记录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恢复运动时间,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恢复运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和外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肩关节镜下行巨大肩袖撕裂行肩袖修补效果明显优于关节清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对肩袖撕裂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再撕裂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5例肩袖撕裂,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2组肩关节前屈及外旋活动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美国加州大...  相似文献   

3.
王铭  李海滨  苗军 《天津医药》2023,51(2):180-185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形转位上关节囊与肩袖索联合增强重建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均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镜下将肱二头肌长头腱“L”形转位进行上关节囊与肩袖索联合增强重建,随后再修复残存的肩袖组织。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术前和术后采用肩关节主动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FUSS)进行肩关节功能和疼痛评价;肩关节正位X线片和三维CT评估肩关节退变程度、肱骨近端移位距离(PHM);MRI评估重建组织结构完整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21例(58%)行全层肩袖修复单排或双排缝合桥固定;15例(42%)行部分肩袖修复。25例肩胛下肌腱撕裂者使用单排技术修复。术中使用锚钉2~5枚,平均(3.8±1.4)枚。14例行肩峰有限成形术;12例行肱骨大结节成形术;10例同时行肩峰、肱骨大结节成形术。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83.21±21.57)min。穿刺口均甲级愈合,未呈现感染、脂肪液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后6、12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中度肩袖撕裂的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缝线桥组(实验组38例)与双排缝合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肩关节镜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VAS、UCLA、ASES评分,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与随访期间肩袖再次撕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桥术组患者术后1周、1、3个月VAS评分明显小于双排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个月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再次肩袖撕裂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患者临床效果与双排缝合组的相似,但术后疼痛明显小于双排缝合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进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治疗的260例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排组与双排组,各130例。单排组采用单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双排组采用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恢复优良率、手术前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双排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6.15%、87.69%、94.62%,高于单排组的64.62%、70.00%、78.46%(P<0.05)。术前,两组患者ASE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ASE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升高,且双排组患者ASES评分分别为(77.64±5.37)、(84.73±5.24)、(90.16±4.75)分,明显高于单排组的(72.82±4.93)、(79.38±5.01)、(82.04±4.98)分(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全肩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关节镜辅助组与全肩关节镜组,每组29例。全身麻醉后评估肩关节稳定性及肩部被动活动范围,并通过前侧入路将手术器械置入患者体内,将关节镜置入时通过后侧入路,了解肩袖损伤后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全肩关节镜组的治疗方案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肩袖修补术。结果术后全肩关节镜组VAS评分及ASE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关节镜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肩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关节镜辅助手术,在治疗肩袖损伤时,可考虑行全肩关节镜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75-179
目的通过随访临床病例总结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的疗效,探讨手术技巧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10月间诊断为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80例,其中对照组38例为缝合锚双排固定,观察组42例为缝线桥技术双排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术中所有病例均进行肩峰下减压以及肩峰成形,观察组使用直径5mm金属双线缝合锚作为内排固定,可吸收Push-lock螺钉作为外排固定。对照组内、外排均以直径5mm金属双线缝合锚固定。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并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体侧外旋、前屈、外展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缝线桥技术组术后外展角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SES功能评分、UCLA功能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间术后ASES功能评分、UCLA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手术疗效确切,是可靠的选择方案。正确的适应证选择、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和严格的术后康复锻炼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老年肩袖损伤治疗中采用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40例。研究1组予以单排固定治疗,研究2组实施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2组VAS评分(2.73±0.92)分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4.25±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表(UCLA)、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2组UCLA、Constant及ASES评分分别为(33.02±1.47)、(85.13±4.02)、(86.23±7.34)分,均高于研究1组的(29.86±2.59)、(80.25±5.73)、(80.51±5.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2组再撕裂发生率7.50%低于研究1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0.05)。结论在老年肩袖损伤的治疗中采用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再撕裂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使用PRP治疗将患者分为PRP组(n=25)和对照组(n=25),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整体满意度。结果 PRP组在术后第3、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UCLA外,术后第12个月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联合自体PRP治疗肩袖损伤能够较早地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有利于术后早期开展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珍珠通络丸联合肩袖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康复科2020年2月~2022年2月82例慢性肩袖损伤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珍珠通络丸联合肩袖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UCLA)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UCLA各维度评分、ROM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珍珠通络丸联合肩袖功能锻炼治疗可提高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改善肩关节功能,提升肩关节活动度,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邓永  牛和明  李俊 《安徽医药》2022,26(5):929-932
目的观察硬膜外穿刺针反向穿线过线法在肩袖损伤关节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缝合枪过线法、缝合钩过线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肩袖损伤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穿刺针组(23例)、缝合枪组(23例)、缝合钩组(22例)。三组病人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修复术治疗,穿刺针组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反向穿线法过线、缝合枪组采用缝合枪过线、缝合钩组采用缝合钩过线。比较三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肩关节功能和住院费用。结果穿刺针组、缝合枪组、缝合钩组病人手术时间分别为(89.43±10.15)min、(88.75±11.23)min、(115.42±16.48)min;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51±1.32)分、(2.64±1.21)分、(3.58±1.52)分;术后6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分别为(33.12±2.23)分、(32.85±2.15)分、(30.17±2.44)分,住院费用分别为(25 430.4±824.3)元、(31 280.7±526.9)元、(26 730.2±624.5)元。穿刺针组与缝合枪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针组与缝合钩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关节功能恢复、手术费用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缝合枪过线比较,硬膜外穿刺针反向过线临床应用效果与缝合枪过线相当,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对34例肩袖损伤后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术后半年采用肩关节UCL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优6例.良16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64.7%。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6例肩袖撕裂患者,其中小切口组(12例)在关节镜辅助定位下做一3~4cm小切口,直视下修复肩袖:全关节镜组(14例)在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和手术时间变化以判断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3)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ASES和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肩关节ASES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全关节镜组明显缩短,平均缩短(21.00~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ASES、UCL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4.6%、80.8%。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但因随访时间有限,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肖宇  文宝玉  桑蕊红  刘敏 《安徽医药》2019,23(7):1430-1433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病人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九〇三医院肩袖损伤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主动前屈角度(前屈ROM)、体侧外旋角度(体侧外旋ROM),并随访观察两组出院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36(SF-36)得分、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率。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ASES、UCLA评分、前屈ROM、体侧外旋ROM均高于护理前,并且观察组[(91.17±6.28)分、(34.82±5.71)分、(152.49±9.46)°、(44.37±4.92)°]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5.30)分、(18.43±3.06)分、(136.81±7.37)°、(35.43±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F-36总体健康得分(87.09±6.4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81±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的治疗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的肩袖损伤病人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病人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马霄君  陈广  李凤宇  崔迪  汪菁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135-1136,1139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5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同时行肩峰成形术(13例),肩袖修补术(9例)。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ST问卷评估其疗效。并记录其关节活动度,手术前后均行肩关节磁共振成像(UPd)检查和肩袖超声°结果对15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消失或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前(7.3±1.2)分,术后(2.1±O.7)分:关节活动度:术前前屈(78.7±11.3)°、外展(86.0±13.0)°、外旋(22.0±7.4)°,术后前屈(116.0±14.5)°、外展(113.3±14.0)°、外旋(28.7±7.5)°;Constant评分:术前(45.0±12.8)分,术后(64.0±15.O)分;SST问卷选择回答“是”的问题:术前平均(4.5±1.1)个°术后平均(6.8±1.4)个。治疗前后4项评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作钙化灶清除及肩峰成形术.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解金三  陈锋  李振威 《安徽医药》2017,21(7):1270-1272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全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26例,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8~26个月).术前UCLA评分7~<20分,平均(13.5±2.7)分;术后最终随访时UCLA评分29~35分,平均(33.8±1.9)分.优2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创伤小、恢复快,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名复发性肩关节脱位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0例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40例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优于常规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患者关节镜手术后行关节囊修补术的效果。方法106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选择传统缝合方式,研究组患者术后选择关节囊修补术进行缝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髋关节非骨关节炎评分(NAHS)。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mHHS评分、NAH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HHS评分(89.98±4.89)分高于对照组的(83.51±3.45)分,NAHS评分(90.05±3.89)分高于对照组的(80.56±5.4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关节镜手术后采取关节囊修补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推动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更值得被推广与提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锚钉修复术的67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纳入患者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7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71.6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DeOrio损伤程度分型和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关节镜下锚钉修补术是肩袖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患者年龄、肩袖撕裂程度和脂肪浸润程度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