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奎  夏文广 《骨科》2017,8(1):62-65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辅助理疗对肱骨干骨折病人术后早期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术后早期病人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理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d和治疗1、3、5 d后对两组病人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1 d时,两组病人的周径差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 d时,研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5 d时,研究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天时,两组病人周径差和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 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辅助常规理疗能快速改善肱骨干骨折病人的术后早期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术后早期肱骨干骨折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理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内效布贴扎治疗。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1、3、5天后对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和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入选时两组患者周径差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3天,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5天,治疗组健肢与患肢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周径差和VAS评分均低于入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内效布贴扎辅助常规理疗能快速改善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03—2014-01经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肱骨髁间骨折18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可能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内固定方式、手术入路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手术入路是影响肘关节术后功能的独立因素。结论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及手术入路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的独立因素,因此,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骨折分型有助于骨科医生对手术的预后进行判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助于获得相对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科Ⅰ号合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血栓最大强度(MA)和综合凝血指数(CI)],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双侧股静脉血流速度),患肢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髌骨上10 cm周径、髌骨下10 cm周径)及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治疗后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K值均较治疗前升高,α、MA、C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凝指标PT、APTT、T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FIB、D-二聚体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髌骨上10 cm周径、髌骨下10 cm周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P <0.05)。结论: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及血栓弹力图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支具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单纯采用普通固定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对照组(21例),采用改良张力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观察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去除支具和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背伸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改良张力支具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7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去除支具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4.47±12.37)° vs.(88.85±8.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0.31±16.87)° vs.(135.66±12.86)°,P=0.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78.84±5.04)分vs.(73.80±4.46)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7.52±12.30)° vs.(93.00±8.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1.42±17.02)° vs.(137.19±12.80)°,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80.15±5.24)分vs.(74.95±4.18)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使用改良张力支具可以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方法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将190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98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即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嘱其放松,采用幽默、皮肤刺激等方式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结果 术后72 h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24 h其镇痛药使用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8天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8天护患关系信任度比较,8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程度,减少镇痛药的使用,有助于保持良好护患关系和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年龄≥60岁、髋部骨折已行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评估、合理应用镇痛药物、个体化管理等措施。结果两组术后第3天及出院时疼痛程度、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疼痛管理,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上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舒适护理使上肢骨折术后患者舒适地渡过术后疼痛期,减轻了疼痛程度,提高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99例接受骨科手术患者的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术后实施3个月的快速康复路径护理干预,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其出院前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前各患肢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00例,影像学确诊为髋部骨折,均知情同意且能正常沟通,无手术禁忌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按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年龄、疼痛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骨折类型、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明显降低(t =4.378、2.627、2.587,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χ2=13.829,P<0.05)。 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筋壮骨汤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对患者腰椎功能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患者114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PVP治疗,观察组给予舒筋壮骨汤结合PVP治疗。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检测两组骨代谢相关因子及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邻近椎体骨折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24例,显效和有效共29例,总有效率92.98%,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1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2周、1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12周后血钙、骨钙素升高(P<0.05),骨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2周、12周后血钙、骨钙素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腰部软组织张力测定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过程中作为疗效评价客观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以1∶1的比例分为银质针与中药熏蒸组。银质针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55岁,平均(45.70±4.15)岁,采用银质针透热治疗;中药熏蒸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7~55岁,平均(43.03±5.86)岁,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力-位移距离(FDD)、能量吸收比(S)的变化,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积分(VAS)、罗兰德-莫里斯功能障碍量表(RMDQ)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银质针组VAS评分分别为4.77±0.78、1.99±1.08、2.55±0.94,中药熏蒸组分别为4.43±0.61、2.48±0.71、3.05±0.86。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银质针组较中药熏蒸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时银质针组RMDQ分别为13.63±1.96、5.87±2.33、6.53±2.89;中药熏蒸组分别为13.40±2.01、6.90±2.31、9.23±2.87。组间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质针组与中药熏蒸组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腰痛所引起的功能障碍,银质针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②治疗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健侧多裂肌的FDD均明显增加(P〈0.05);中药熏蒸组治疗后1周患侧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的FDD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3个月时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银质针组患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DD增加更为明显(P〈0.05),而健侧多裂肌及竖脊肌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银质针组患侧及健侧两组肌肉的FDD均明显较高(P〉0.01)。③患侧多裂肌与竖脊肌的FDD差值与VAS及RMDQ差值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7,0.811,0.746、0.625,P值分别为0.015,0.041,0.045、0.017。腰部软组织张力指标改善的变化趋势与症状、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相关性。结论:软组织张力的测试可以有效地反映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腰部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慢性腰痛的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活络法结合中药熏洗对创伤后腕指关节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自主关节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腕指关节功能、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腕手关节功能和腕关节屈曲、伸展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使用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更好地调节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炎症水平,减轻疼痛,改善腕、指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三组。A组3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35例,在A组基础上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C组35例,在B组基础上予止痛如神汤加减方治疗。三组术后1、7 d均评价创面水肿、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通过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价肛门疼痛情况,记录三组患者肛门水肿消退时间、创面分泌物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检测三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2(IL-22)、纤维连接蛋白(F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结果:C组创面水肿、NRS评分较A组、B组低(P<0.05),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较A组、B组高(P<0.05);C组创面分泌物消失时间、肛门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A组、B组短(P<0.05);C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肛管静息压较A组、B组高(P<0.05),C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较A组、B组短(P<0.05);C组TNF-α、IL-22水平较A组、B组低(P<0.05),C组β-EP、EGF、FN、VEGF水平较A组、B组高(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调节疼痛介质及EGF、FN、VEGF指标,缓解肛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提升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1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n=55,采用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55,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的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清学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栓素B2(TXB2)。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MAP、SBP、HR均降低,但联合组患者均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8 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痔科硝矾洗剂联合微波治疗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恢复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外剥内扎术的12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1组行微波治疗;对照2组行微波联合温水坐浴治疗;联合组行微波+温水坐浴+加味痔科硝矾洗剂熏洗治疗。比较三组疼痛、水肿、渗液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肛门功能。结果:术后第3及第7天,联合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及第7天,联合组水肿、渗液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2组水肿及渗液评分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及第7天,联合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CRP、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联合组肛管静息压、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高压带长度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术后采用加味痔科硝矾洗剂联合微波、温水坐浴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水肿及渗液,从而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肛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