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新  李少元  邓小颖  张尊建  黄寅 《中草药》2018,49(22):5328-5333
目的对大鼠口服雄黄与纳米雄黄后血清、肝、肾、脾中三价砷[As(III)]、五价砷[As(V)]、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4种砷形态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大鼠体内砷形态的差异。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800 mg/kg的雄黄与纳米雄黄,28 d后采集血清及各组织样本,经前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生物样本中砷形态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4种砷形态在大鼠血清和肾脏样本中均被检出,肝脏中检出了3种,脾脏中检出了2种;各砷形态在纳米雄黄组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雄黄组。结论纳米化提高了雄黄的生物利用度,更多的砷被吸收进入体内并发生代谢转化,这可能导致纳米雄黄肝、肾等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5)
目的测定小儿化毒胶囊(牛黄、珍珠、雄黄等)中雄黄药效(可溶性砷)和毒性成分(价态砷)的含有量。方法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和HPLC-ICP-MS法,测定样品中可溶性砷和价态砷的含有量。结果 6种价态砷在样品中只检出了三价砷As(Ⅲ)和五价砷As(V),前者含有量更高。可溶性砷、As(Ⅲ)、As(V)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6.2%(RSD=8.3%)、108.0%(RSD=6.8%)、89.8%(RSD=5.1%),7批样品中可溶性砷含有量为0.31~0.90 mg/粒,价态砷含有量为0.12~0.52 mg/粒。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控制小儿化毒胶囊中雄黄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雄黄可溶性砷和价态砷与小鼠急性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单次ig给药不同批号的雄黄混悬液后小鼠的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用于初步评价受试物毒性,探讨不同批号的雄黄中可溶性砷和价态砷与小鼠急性毒性间的关系。方法:对3个不同批号的雄黄进行总砷含量、可溶性砷和价态砷的测定,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不同批号雄黄的最高剂量。将不同批号的雄黄混悬液分别按0.85依次递减的比例单次ig给药,观察给药后各组小鼠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连续观察14 d,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3个批号的雄黄总砷含量分别为95.5%,96.0%,94.8%,可溶性砷分别为3.32%,5.23%,6.73%,价态砷分别为1.39%,3.26%,4.36%,测得LD50分别为2.069 g·kg-1,1.319 g·kg-1,1.100 g·kg-1。用2倍LD50的雄黄上清液给药,结果小鼠全部死亡。结论:雄黄的毒性存在于可溶性部分,可溶性砷和价态砷含量与小鼠急性毒性间呈高度相关关系,LD50与可溶性砷和价态砷呈负相关关系,即可溶性砷和价态砷含量越高毒性越大,与总砷含量的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藏药佐塔中汞、砷元素形态和价态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在复方制剂中用法用量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期为佐塔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法测定佐塔在人工胃肠液汞、砷的形态和价态,并根据佐塔在藏药复方制剂中用法用量来计算可溶性汞、砷的摄入量。结果 9批佐塔在人工胃肠液中以无机汞(Hg2+)、三价砷(AsⅢ)和五价砷(AsV)形式存在,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1.25~725.13、6.68~67.53、36.06~289.03μg/g,未检测出甲基汞(MeHg)、乙基汞(Et Hg)、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结论 根据佐塔在藏药复方制剂最大日服量0.2 g计算,可溶性Hg、As的摄入量分别在2.3~145.0μg和10.6~63.4μg,在规范使用情况下,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HPLC-ICP-MS法研究5种含雄黄中成药的可溶性砷及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敏  夏晶  王欣美  王枚博  王柯  季申 《中成药》2012,34(11):2118-212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分析6种不同价态砷,对雄黄及5种不同处方含雄黄复方制剂中可溶性砷的形态进行研究。方法可溶性砷分别以不同提取溶剂和不同提取方法为37℃人工胃液恒温振荡、0.16%盐酸溶液超声、甲醇-水(1∶1)超声及甲醇-水(1∶1)快速溶剂萃取(ASE)等提取样品中可溶性砷,采用ICP-MS方法分析可溶性砷总量;HPLC-ICP-MS分析可溶性砷的形态。结果雄黄及含雄黄复方制剂的酸可溶性砷总量仅占样品总含砷量的0.12%~2.70%;不同提取溶剂可溶性砷形态为3价和5价两种已知形态砷;酸可溶性砷中3价和5价砷之和与酸可溶性砷总量随中药复方制剂不同而呈现不同比例关系。结论雄黄及其复方制剂的酸可溶性砷远远小于其总含砷量,复方制剂中其他成分的存在可能会对可溶性砷中有毒形态溶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松茸中砷含量很高且含有不同的砷形态,包括:砷甜菜碱(AsB)、砷胆碱(AsC)、三价砷(AsⅢ)、五价砷(AsV)、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三甲基氧化砷(TMAO)和砷糖.然而,有机砷化合物被认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所以总砷含量不能提供关于其毒性的全部有效信息,需分析其具体的砷酸盐形态.方法 我们...  相似文献   

7.
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被运用于多种药物制剂当中,含砷化合物的中药主要包括雄黄(As2S2或As4S4)、雌黄(As2S3)和砒霜(As2O3)。其中含雄黄中药复方制剂使用广泛,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就收载了37种含雄黄中成药。传统的元素分析着重于检测元素的总量,忽视了对元素形态价态的研究。砷元素在体内的活性、毒性、生物利用度和代谢途径都与其存在形式密切相关,砷元素的不同形态种类可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砷元素形态价态对含砷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文从砷元素形态价态的性质、吸收和代谢、毒性、分析检测4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雄黄中砷的不同形态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雄黄中不同形态砷的毒性及其毒性机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28篇,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汇总。首先介绍了其对肝、肾、膀胱、神经、皮肤、胎儿发育等的毒性损伤情况及损伤机制,砷在生物体内以无机砷和有机砷等不同形态存在,依形态不同毒性有较大差异:三价砷(AsⅢ)可引起肝细胞的凋亡和灶状坏死,五价砷(AsⅤ),五价甲基砷酸(MMAⅤ),五价二甲基砷酸(DMAⅤ)可引起肝细胞肿胀和灶状炎症。DMAⅤ的毒性较MMAⅤ大,若长期接触DMAⅤ和MMAⅤ可引起动物膀胱和皮肤组织肿瘤。MMAⅤ和DMAⅤ对调节神经丝蛋白基因的毒性较亚砷酸盐(iAsⅢ)和砷酸盐(iAsⅤ)强,能明显改变细胞骨架基因的表达水平。此外,iAsⅢ和MMAⅢ对人造血干细胞也能产生明显的毒性。这些总结将为系统探究雄黄不同形态砷与毒性的相关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原料的质量和制剂工艺对珍珠明目滴眼液中微量元素的影响,为制剂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7批珍珠(层、母)粉和7家企业102批珍珠明目滴眼液样品中的铅、镉、砷、汞、铜、镁、铝、钾、钙、铬、锰、锌、锶、钯、钡、钨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元素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在78.6%~97.6%,RSD在2.5%~9.5%,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结论:结果显示部分样品砷汞含量超标;少数企业成品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他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同一企业生产的成品微量元素含量也存在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59批金银花药材和饮片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含量,通过计算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EDI)、靶标危害系数(THQ)和致癌风险(CR)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金银花项下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肖远灿  李岑  杨红霞  杜玉枝  张明  毕宏涛  魏立新 《中草药》2021,52(15):4731-4740
传统名贵中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中砷超标及其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针对冬虫夏草中砷的研究逐渐增加并不断深入。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从冬虫夏草砷及砷形态的分析方法,砷的含量、分布、存在形态,安全性评价,以及野生和人工仿生繁育冬虫夏草中砷含量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冬虫夏草中砷的认知及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冬虫夏草安全性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胞内砷浓度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几种白血病和实体瘤细胞内三氧化二砷(As2O3)浓度对其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几种白血病细胞株和原代细胞及实体瘤细胞株分别给予特定浓度和时间As2O3干预后,原子荧光法测定细胞内砷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一定浓度和时间As2O3干预后,不同细胞内药物浓度不同。NB4细胞株>APL原代>K562细胞株>CML原代>HL60细胞株>AML-M2原代>HeLa细胞株>肝癌腹水H22细胞株>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喉癌Hep-2细胞株。在最低促凋亡浓度水平以上的低浓度、长时间持续干预比短期高浓度干预的细胞内砷浓度高,凋亡率大。结论 细胞内砷浓度不同可能是As2O3治疗敏感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雄黄中砷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汤毅珊  刘启德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3):1750-1753
目的:研究不同毒性剂量雄黄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及组织中的总砷分布。方法:SD大鼠分别单次灌服3.738,1.869,0.935 g.kg-1雄黄,测定不同剂量组大鼠药后0~96 h内的血砷、尿砷浓度,以及药后96 h各主要脏器的总砷含量。结果:大鼠单次灌服不同剂量雄黄,高剂量组总砷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7.73,17.21 h,均短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的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10.8,5.6,3.9 L.kg-1;总清除率分别为0.437,0.16,0.111 L.h-1.kg-1;药后0~96 h内尿总砷的排泄量占雄黄给药量的5.5%~13.0%;药后96 h各主要脏器、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砷,以肾上腺、膀胱、卵巢中分布较多,肝、脾、肺、肾次之,心、大脑、胃、睾丸中分布较少。结论:在毒性剂量下,雄黄的动力学参数随剂量大小而改变,表明其在大鼠体内存在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中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丽云  王旗  张天蓝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90-1793
在传统中药中有不少处方含有砷化合物如雄黄等,其砷总量超过有关重金属限量。砷的药理及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均依赖于其在中药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对中药中砷的分析已不限于测定砷总量,开始转向砷形态分析。作者对中药中砷的形态分析方法及可能应用的技术加以总结,以助于人们找到最佳方法,从而正确评价中药中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付滨  孟琳  高常柏 《天津中医药》2004,21(3):229-230
“黄汗”为一病名,出自《金匮要略》。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关于“黄汗”曾有多种解释。其中一些难解之处,许多注家认为是错简或衍文。几乎所有现在的研究,都是围绕传统医籍展开,而忽视了当时的历史环境。本文提出《金匮要略》书中描述“黄汗”的症状与现代医学中铅、汞、砷等物质的中毒表现十分相似,而且在东汉末年服丹石养身之风已兴起,而在这种药物处方中可能含有铅、汞、砷等物质。因此,本文认为“黄汗”的病因是铅、汞、砷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TO)在体内的稳定性,使其具备pH响应及缓释特性,制备了pH响应的载三氧化二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H-ATO-PLGA@NPs),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考察和细胞学评价。方法以NaHCO_3为pH响应因子,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pH-ATO-PLGA@NPs并进行单因素考察优化。随后,利用马尔文粒径仪考察pH-ATO-PLGA@NPs的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包封率、载药量;透析袋法考察其在不同pH值的体外释药特性;MTT法考察载体及pH-ATO-PLGA@NPs对人源性肝癌HepG2细胞及人正常肝L02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pH-ATO-PLGA@NPs外观圆整均一,其粒径、PDI、Zeta电位分别为(214.35±1.86)nm、0.24±0.02、(-35.49±1.88)m V;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62.32±2.61)%、(1.59±0.34)%。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H-ATO-PLGA@NPs不仅可以达到缓释效果,还具有pH响应特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PLGA及pH-PLGA纳米粒载体毒性低,生物相容性良好。pH-ATO-PLGA@NPs在pH 7.4培养基中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23.71±0.70)μmol/L,而在pH 6.5的培养基中IC_(50)值显著降低(P0.01),为(16.40±0.62)μmol/L,具备pH响应特性。而在L02细胞中,p H-ATO-PLGA@NPs的细胞毒性[IC_(50)为(39.72±1.84)μmol/L]显著小于ATO溶液[IC_(50)为(28.25±1.33)μmol/L](P0.01),降低了在正常细胞中的毒性。结论 pH-ATO-PLGA@NPs具备缓释以及pH响应释药的特性,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净乌梅和乌梅炭中微量砷、汞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结果:乌梅中砷的含量分别为0.0597~1.0001mg·g-1,汞的含量为0.0198~0.0300mg·g-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砷剂治疗维甲酸诱导缓解后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APL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 )注射液 10m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2 8d为 1个疗程 ,间歇 7~ 14d。结果 第 1疗程CR率 73% (2 2 / 30 ) ,PR率 17% (5 / 30 ) ,NR率 7%(2 / 30 ) ,病死率 3% (1/ 30 ) ,有效率 90 % ;第 2疗程CR率 5 7% (4 / 7) ,PR率 2 9% (2 / 7) ,病死率14 % (1/ 7) ,有效率 86 % (5 / 7) ;第 3疗程CR率 5 0 % (1/ 2 ) ,病死率 5 0 % (1/ 2 ) ;总有效率为 90 %(2 7/ 30 )。该药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药物无交叉耐药 ;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As2 O3 注射液对复发性APL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较轻 ,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复发性APL的诱导分化剂  相似文献   

19.
微波消化-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普乐安片中砷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连军  雷凯琴 《中成药》2005,27(1):31-33
目的:建立中药制剂普乐安片中微量砷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砷含量.结果:本法检出限为0.045 μg·kg-1,变异系数RSD=5.9%,回收率为90%~10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作为中药制剂普乐安片中微量砷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光光度法测定救急行军胶囊中的微量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诺嘉  谢琼玉  罗丽娟 《中成药》2005,27(7):772-774
目的: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救急行军胶囊中雄黄的砷含量.方法:先将砷转化为砷化氢,砷化氢使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还原为胶态银,于507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在0.5~4.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n=7),加样回收率为100.11%(RSD=1.64%,n=15).结论:本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