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08-211
慢性肾脏病进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等肾实质细胞及浸润的巨噬细胞,均可见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中药或其提取物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而发挥拮抗炎性损伤作用,其机制包括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分子、抑制Toll样受体通路分子及核因子κB通路分子等。NLRP3炎症小体相关分子也为慢性肾脏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异常的激活与多种人类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有关,已有研究证实了其与罹患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NLRP3炎性小体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目前对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机制及介导炎症反应的通路的概述,综述NLRP3炎症小体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中西医干预治疗的现状。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中医药治疗中效果显著。一些单一的中药或者中药方剂通过激活或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靶向治疗某些消化系统疾病。NLRP3炎症小体可以接受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刺激信号,进而启动和激活并参与介导炎症反应,其自身炎症小体的形成和下游多种炎症因子不仅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也参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轴和通路轴,因此可以作为理想的干预治疗某种疾病的识别靶点。未来可以针对多种炎性小体的再发现和深入研究将为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创面久不愈合已成为严重的医学问题,可导致感染、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同时造成了巨大社会经济负担。炎症状态的慢性化是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延长的重要原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蛋白复合物,包括NLRP3、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激活后可释放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参与炎症反应。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进展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创面微循环障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累积、氧化应激损伤、巨噬细胞长期浸润等多种因素均能对NLRP3炎症小体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创面持续的炎症状态。因此,靶向NLRP3炎症小体,减少其过度激活,抑制其过度表达,成为治疗糖尿病创面的新策略。文章从糖尿病创面病理改变与NLRP3炎症小体相关联的角度,总结了调控糖尿病创面氧化应激、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NLRP3炎症小体轴、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少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过量产生及促进自噬等方面,降低NLRP3炎症小体过度表达以促进创面修复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了目前中药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肾脏病(CKD)主要病因,加重了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病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DN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其中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病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因此,针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治疗有利于缓解DN的疾病进展。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经典的蛋白酶体,其作为先天免疫反应的诱导剂,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后产生和释放炎症介质,触发细胞焦亡和自噬失控,介导促肾纤维化的应激信号,参与DN肾脏的发生与发展。NLRP3炎症小体作为诱导炎症反应的核心位点广泛参与了DN疾病进程,可能是DN疾病进展的新靶点。中药单体及复方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有效防治DN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激活关系密切。从NLRP3炎症小体角度探究中医药治疗DN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但尚缺乏系统综述。该文通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NLRP3炎症小体组装与激活,在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DN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对NLRP3炎症小体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为防治DN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一种因糖尿病诱发的进行性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是DN肾功能进展、恶化的不可逆因素。慢性炎症反应已成为DN-RIF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一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作为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受多种信号调节,促进促炎性因子的产生,诱导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参与肾纤维化进程,其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已有大量中医药实验研究证明了中医药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通路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延缓DN-RIF进展,改善肾功能。该文就NLRP3炎症小体与DN-RIF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缓解DN-RIF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N-RIF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是核酸结合的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炎性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NLRP3支架、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前体(pro-Caspase-1)组成,激活的NLRP3炎症小体通过促进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等关键下游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增强炎症反应,以维持机体的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研究显示,NLRP3炎症小体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类型疾病的进程,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炎性小体,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从炎症反应机制角度出发,主要探讨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国内外研究发现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的激活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肾组织结构损害的一个因素。异常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而分泌的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学认为,久病损伤正气,糖尿病肾病由多年的血糖控制不佳发展而形成,多有正气的亏虚,阴虚消渴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不足,且迁延不愈丛生出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瘀血痰浊的形成又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中药黄芪健补脾气,人参补中益气,姜黄活血化瘀,经方真武汤健脾温肾,能调节糖尿病肾病患者气血阴阳亏虚且病邪丛生的体质,还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来减少肾脏纤维化的发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扭转肾脏结构的损伤,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因此,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角度进行选方辨证,保护患者的肾脏,改善...  相似文献   

8.
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已使糖尿病肾病(DKD)成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有优化血糖控制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等药物干预,但肾脏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仍然很高。目前DK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包括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近年研究发现肾脏固有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CD)如细胞焦亡及坏死性凋亡对DKD发生发展有关键作用。细胞焦亡和坏死性凋亡是新近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两种途径,虽然这些细胞死亡程序可以保护宿主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但他们的失调与多种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反应有关。细胞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紧密联系且相互交叉调节,这两种不同于凋亡的细胞自杀机制通过各自的执行蛋白消皮素D(GSDMD)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导致膜破裂并使胞内容物释放,包括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和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来触发炎症,而慢性炎症反应是导致DKD进展的关键因素。中医药防治DKD由来已久且临床疗效显著,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影响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LKL...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一种受免疫、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多发性、难治性疾病,其具体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固有免疫中占据重要地位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NLRP3)炎症小体,其活化后可诱发炎症级联反应,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组织损伤,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成为今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研究发现中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可有效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进程。深入开展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靶向抑制药物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将为新药研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从NLRP3炎症小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经典活化途径、相关药物对其抑制等方面进行阐述整理,对NLRP3炎症小体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以及中医药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者对NLRP3炎症小体在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进行探索、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是介导固有免疫反应的重要蛋白,在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第2个病理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炎性小体的活化被认为是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依赖的焦亡途径的一个关键因素,参与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的活化并将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β前体转化为活性形式,导致脊髓神经细胞死亡。本文对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及NLRP3炎性小体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激活途径及其调节以及NLRP3炎性小体在创伤性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骨关节疾病患病率正随着我国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正在逐年攀升,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包括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退变,其临床表现主要共同点就是不同部位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而如何缓解骨关节疾病疼痛,降低骨关节疾病患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热点。研究证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通过参与骨关节疾病炎症反应、软骨细胞增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椎间盘细胞的炎症与焦亡、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及活性氧损伤,与骨关节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相关疾病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且占据着重要的治疗地位。同时有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骨关节疾病病理改变,缓解骨关节疾病带来的疼痛,发挥防治骨关节疾病的作用。因此,该文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简单阐述了NLRP3炎症小体与骨关节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总结了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干预NLRP3炎症小体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最新研究报道,以期为骨关节...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卒中危害极大,其患病率、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极为迫切。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且相互叠加,其中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卒中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细胞内传感器,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通过释放炎症因子等能加剧缺血性卒中损伤。中医药领域以NLRP3炎症小体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的实验研究,证明了以补虚、清热解毒、祛痰、活血化瘀等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单体或组方制剂能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缺血性卒中。本研究从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和中医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缺血性卒中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为开发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手段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激活在细胞焦亡(Pyroptosi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焦亡作为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诸多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疾病的免疫应答,并对CNS疾病起重要调节作用,是现今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同时,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与中枢神经细胞焦亡可以作为减缓CNS疾病的有效手段,其中,针刺干预又发挥着对CNS疾病神经修复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和针刺干预该过程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肾脏是胰岛素的靶器官,具备丰富的胰岛素受体,其中,肾脏固有细胞,如肾小球足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以及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都是胰岛素高度敏感的效应细胞,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存在全身或肾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既是CKD致病因素,又是其进展的机制之一。CKD患者IR的致病因素包括全身性因素和存在于肌肉、脂肪细胞的局部因素;其发病机制涉及肾小球、近端肾小管、集合管以及相应的肾脏固有细胞,如足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IR相关信号调控途径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通路、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通路、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通路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等,其中,IRS1/PI3K/Akt2通路是肾小球足细胞IR的主要信号调控途径,干预其活性就可以改善足细胞损伤。临床上,一些经典的口服降糖药和利尿剂,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本脲、噻唑烷二酮、安体舒通等,还有一些单味中药的提取物,如黄芪多糖、槲皮素、葛根素、大黄素、小檗碱、姜黄素以及栀子苷等可以干预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以及IR相关信号调控途径,改善IR,缓解CKD进展。总之,基于CKD肾脏固有细胞IR信号调控途径的相关药理学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大鼠血压、血清炎症介质及肾脏病理学切片的检测,探讨天麻钩藤颗粒对高血压大鼠肝阳上亢证肾损害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3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天麻钩藤颗粒组(中药组)、尼莫地平组(西药组),每组8只,其中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给予附子汤灌服进行肝阳上亢证造模,再分别给予蒸馏水、天麻钩藤颗粒、尼莫地平灌服14 d。6只正常SD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服42 d。干预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干预后进行血清炎症介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Caspase)-1及肾脏病理学切片检测。结果:西药组干预后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余干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血清中NLRP3、ASC、Caspase-1水平均升高,中药组较对照组、模型组较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均出现肾小球缺血性表现,肾小球固缩,部分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消失,其中中药组、西药组较对照组、模型组2组病变有所减轻。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肝阳上亢证肾损害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亟待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作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部分,在环境刺激物、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失衡等作用下,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加剧神经炎症,抑制自噬,增加Aβ积聚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与AD的发生发展及病变趋势关系密切。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进而影响神经炎症、细胞焦亡以及AD病理产物等,在A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对中医药调控NLRP3炎症小体治疗A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AD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当归补血汤及其活性成分黄芪甲苷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与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性。方法:5 w~8 w的雄性GK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格列喹酮10 mg/kg、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kg、当归补血汤2、4、8 g/kg组、黄芪甲苷40 mg/kg组,每组10只;1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8 w。检测随机血糖、空腹血糖;计算肾脏系数;Elisa法检测大鼠尿液中白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NLRP3、ASC、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糖、肾脏系数、尿白蛋白含量、炎症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当归补血汤4、8 g/kg及其活性成分黄芪甲苷0.04 g/kg均可改善GK大鼠的体质量、血糖、肾脏肥大的情况,显著降低尿白蛋白含量,能有效抑制NLRP3小体的活化,其中8 g/kg组对调节血糖、降低尿白蛋白含量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及其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对GK大鼠肾脏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促炎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心脏炎症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是诱发由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的重要机制。现有研究发现心肌细胞焦亡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进程,其中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研究最为广泛。同时,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与心肌细胞焦亡可作为减轻心肌损伤的有效手段,也是许多中药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重要环节。因此,该文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中药干预该激活过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不同于凋亡、坏死等细胞死亡方式,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在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和肝癌等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焦亡主要通过经典途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Caspase-1,进而裂解效应蛋白消化道皮肤素D(GSDMD),释放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引起肝细胞炎性损伤,进而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肝脏疾病疗效独特,不良反应较低。中药干预肝脏疾病后,其阻断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方式为①抑制NLRP3炎症小体多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激活;②降低Caspase-1或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的活性;③抑制GSDMD的裂解,减少IL-18和IL-1β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这几个方面阻断焦亡信号通路,减轻肝脏炎症程度,从而发挥抗肝病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焦亡有利于认识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增强或抑制焦亡可能为中药防治肝病提供新策略。目前针对经典焦亡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NLRP3炎症小体成为中药抗肝病靶点之一。该文简要概述了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对近年来中药单体、复方、有效部位和提取物的干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探索细胞焦亡致病机制及中药治疗肝脏疾病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