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日本医家研究<金匮要略方论>的著述中,除丹波氏父子的<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和<金匮玉函要略述义>,集日本医家<金匮要略方论>研究之大成,版刻颇多,广为流传外,其他相关著述在我国流传甚少,多为珍稀之本,有的还是孤本.现对其评述如下,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喜多顿直宽所著《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疏义》对《金匮要略》注疏的贡献与价值,在于此书通过文献校勘考证,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恢复了《金匮要略》原貌。喜多邨氏对《金匮要略》义理的阐发是基于丰厚的医疗实践,故其疏义多有独到实用之处,不论于临床、于文献研究,都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匮玉函经》八卷是张仲景《伤寒论》的别本 ,北宋治平三年 (公元 10 6 6年 )由孙奇、林亿等校定完成后呈送朝廷 ,雕版印行。南北宋之际的医家虽然有所研习 ,但其流传却远较治平二年校讫的宋本《伤寒论》稀微。宋金之际聊摄成无己 (约 10 6 3~ 1156年 )在《注解伤寒论》中曾多次引用《金匮玉函经》(其书每将《金匮玉函经》省称作《金匮玉函》或《玉函》)之文。本文所用《注解伤寒论》是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年影印明·赵开美刻仲景全书本 ;《金匮玉函经》是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年影印清·何义门鉴定藏本 ,并参考 1988年日本北里研究所附属…  相似文献   

4.
《注解伤寒论》为全文通条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 ,笔者将本书引《内经》、《外经》、《难经》、《金匮玉函经》等文与今存本相校 ,均有异文 ,现将异文出现之原因及其引书的文献学价值略述如下。1 异文情况分析成注引文与今存本文有异之原因有以下几点 :1 1 引文不严格后世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或《金匮》。它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论述杂病的一部份。原书早已散佚,相传为西晋王叔和等加以整理编次,但后人仅看到《伤寒论》十卷,而杂病部份又复失传。到北宋初年,翰林学士玉诛在蛀卷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经林亿等校正后,把杂病部分编成《金匮要略》方论一书而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6.
元末明初医家赵良仁(以德)所着《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乃现存文献中注释《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之第一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是以中国中医研究院之抄本为底本进行研究。此本据其图书馆藏书目所载为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抄本。清代周扬俊得其抄本,间有缺佚,自为补注,而为《金匮玉函经二注》,并广为流传。因此,关于《衍义》的内容,主要从《二注》中获得,各书引用多据此本。然而,通过将《衍义》与《二注》对勘,发现周氏所得的《衍义》本脱漏讹误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证《金匮钩玄》的资料来源及成书方式,为戴原礼编辑《金匮钩玄》提供新证,进而探讨明代丹溪学派文本体系的形成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金匮钩玄》中的相关内容,与楼英《医学纲目》所收录的丹溪医论进行对比研究,辨明《金匮钩玄》与《丹溪药要》《医学纲目》的关系,梳理《金匮钩玄》的文本编辑理路。[结果]《金匮钩玄》与《丹溪药要》是两个不同的文本。通过对现有文本的比对,认为《金匮钩玄》的内容来源于《医学纲目》,其成书时间晚于后者。其后,戴氏又将《医学纲目》部分内容重新辑出,名为《金匮钩玄》。戴氏在处理这些材料时,采用了内容照录、内容节略、顺序移位等多种策略。[结论]《金匮钩玄》是一部戴氏选编的朱丹溪医论集,此书在明代丹溪学派的学术传承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心法”类的著作,在《金匮钩玄》的基础上,又增补了大量丹溪的医论与医案,整体上构成了明代丹溪学派的文本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妇人病篇的学术思想,拓宽中医妇科学治疗思路。[方法] 通过研读《金匮方论衍义》妇人病相关内容,分析赵氏对于妇人病篇条文的注释,并研究赵氏对于条文中理法方药的解析,归纳其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并总结其学术思想。[结果] 《金匮方论衍义》在继承《黄帝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朱丹溪的思想,通过注解《金匮要略》妇人病篇,对妇人产前、产后诸多疾病加以阐述,解释方义之外提出诸多经方临床应用的心得,在总结仲景药物使用规律之余,以阴阳五行为理论,以临床实践为事实,得出药物在妇人病中的独特疗效。[结论] 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妇人病篇注释详尽,不仅是对于仲景的学术体系的传承,而且提出了对于现代妇人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正> 近日拜读《金匮要略语释》(山东科技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获益良多。唯对“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条的“校勘”有不同看法,言之如下,以请教于高明。该条载于《金匮·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对此,作者据《金匮要略简释》校勘,指出该条“小便难”应作“大便  相似文献   

10.
在丹溪学派的形成中 ,有众多弟子的推树 ,而戴原礼倡导和鼓吹的作用更为重要。后世称丹溪为“杂病大家” ,则全赖戴氏校补之《金匮钩玄》得以流传之故。然而正是这本《金匮钩玄》 ,其书流传之日 ,就是戴原礼著作被肢解和湮没之时。系属于书不伪而书名伪者也。此书名之伪 ,直接影响到了戴氏其它著作的认定。直到现在 ,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全面、最权威、“代表了中国史学研究最高水平”[1]的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戴思恭条 ,仍称其“著有《证治要诀》、《证治类方》、《类证用药》等 ,并订正朱震亨《金匮钩玄》”。[2 ] 可见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1.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临床能力是其传承的关键。《金匮要略》是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肩负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治能力的重任。因此,《金匮要略》的教学应时刻以提高临证能力为中心实施,而临床辨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课堂和课后全方位的系统教学。文章从课堂促学、课后导学两个方面,就如何围绕提高临证能力这个中心进行《金匮要略》的教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笔者将《金匮要略》的前205方编成了歌诀,歌诀既照顾诗歌韵律的特点,精练而有韵味,又尽量符合著作者的本意,部分方歌融入了现代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简捷易记,便于后学者参考记忆。  相似文献   

13.
《金匮》泻下之方,可分为通腑泄闭、通腑泄热、通腑导滞、通腑逐水、破血逐瘀、润肠通便等6类,分别用治闭证、实热、积滞、水饮停聚、瘀血内结、脾约证。腑闭,不只是大肠传道失职,而是“六腑之气不行”,与脾约证有别。腑闭与肺闭、窍闭有内在联系,故通腑可以泄肺、开窍。"痞满燥实"概括了承气汤证的某些特征,但较笼统,若从病机着眼,用“热实闭结”来概括,应更胜一筹。一般方书把下法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5类,似有逻辑混乱之嫌,若按功用分类,则较妥善。  相似文献   

14.
《东医宝鉴》引证《金匮要略》内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朝鲜医著《东医宝鉴》,比照宋定本《金匮要略》,分析《金匮要略》流入朝鲜的版本情况及《金匮要略》与《东医宝鉴》在方名、剂量等方面的差异,列举《金匮要略》未载条目,为研究《金匮要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防己诸方是《金匮要略》中治疗水饮证的重要方剂。这几个方剂的配伍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其中颇有值得推敲之处。文章从分析方证、病机及方剂配伍的角度入手,对病变部位提出质疑,同时在结合三焦腑的生理、病理特点上,对方证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提出防己诸方是治疗三焦腑水饮证的重要方剂,并以此对三焦腑水饮证方面的病变特点及治法,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痰饮咳嗽篇及水气病篇、黄疸病篇论述了由于水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湿、痰、饮、水是引起人体水液代谢发生异常的病因亦是水液代谢异常生成的病理产物,因而有多种多样的疾病表现。后世学者多注重某一篇章病因病机及治法的研究,而忽略了对水液代谢异常疾病的内在联系与整体规律的研究。对《金匮要略》水液代谢异常疾病进行整体综合研究,对于张仲景杂病辨治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对后世妇人疾病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近10年的研究中发现,能在整体上对妇人疾病进行探析的文献很少,且缺乏对妇人疾病的系统认识。妇人病之间不但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证治规律。对《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的系统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仲景的核心思想,有助于今后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受《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启示,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考虑到病变靶细胞在肝脏,而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根据中医脏腑之间生理病理关系,治疗时实脾为第一步,选用党参、淮山、鸡内金益气健脾,这对防止肝木克伤和保护后天之本以开化气血之源,十分重要。健脾的同时,疏泄肝气、清热利湿选用柴胡、茯苓、陈皮、砂仁、扁豆、白花蛇舌草、虎杖、板蓝根、生大黄、苦参,以丹参活血祛瘀,共奏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之功,运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是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部分,开创了对杂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先河。由于其中所载方药精效著,被后世医家称为"经方",并因此享有"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的美誉。但《金匮要略》被认为是经典之作,并非仅因其方剂,而还应包括全书所论理、法、方、药等各方面对后世临床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其中,脉诊的论述对后世脉诊理论体系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在此,文章就书中所论"脉浮"进行了整理和更深一步的学习,从而,提出了笔者对仲景之"脉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肾着病用甘姜苓术汤之目的在于散寒除湿以通痹,而非温中健脾,其依据有5:①从该条原文“饮食如故”分析无需温中健脾;②张仲景治疗湿病的几首方剂用白术除肌表之湿邪;③《神农本草经》谓白术、干姜有“主风寒湿痹”之功;④从古今医家对药物的论述来看,说明白术、干姜不专治里;⑤从现代临床应用甘姜苓术汤治肾着的验案反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