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明确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中不产毒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分布特征及其拮抗能力。方法 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中9个不同时间点的样本,各样本用氯硝胺18%甘油培养基(DG-18)进行培养、分离纯化,经形态学初筛、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黄曲霉菌。通过紫外荧光法初筛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确定为不产毒黄曲霉菌(简称:不产毒菌)。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不产毒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标准株(产毒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共筛选出21株不产毒菌,其中“黄衣上遍”过程中的第3、6天分别筛选出3、6株,“再闷”过程中的第3、6、9天分别筛选出2、7、3株,再闷第6天筛选到的不产毒菌最多。不产毒菌对产毒菌的生长抑制率在26.75%~36.69%,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6-L8(指第1批在“黄衣上遍”阶段的发酵第6天样品中筛选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产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s)的微生物(简称产毒菌)进行筛选鉴定、定量分析和产毒能力测定.方法 运用紫外荧光法初筛淡豆豉炮制中各样本的产毒菌并菌落计数;对初筛菌株的1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经NCBI同源性比对、MEGA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淡豆豉炮制中影响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富集的主次因素进行初步研究,为揭示淡豆豉高含量GABA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常规方法测定淡豆豉炮制过程中pH值、温度、水分、蛋白酶和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柱前在线衍生法测定各样本GABA含量,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各指标与GAB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水分和酸性蛋白酶与GABA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211和-0.340,P值分别为0.324和0.228,相关性较小且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知,其他各指标在GABA形成中的主次地位为pH值(-0.375)温度(-0.284)GAD(0.140)碱性蛋白酶(0.047)中性蛋白酶(-0.030),其中pH值、温度和中性蛋白酶与GABA具有负相关性,GAD活力和碱性蛋白酶与GABA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淡豆豉炮制过程中温度、pH值、GAD、中性及碱性蛋白酶是影响GABA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淡豆豉炮制中微生物调控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Berthelot比色法、福林酚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鸟肠球菌、屎肠球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曲霉、溜曲霉、桔青霉、极细支孢霉、白腐菌、米根霉、鲑色锁掷酵母菌12种微生物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条件下产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acid decarboxylase,GAD)、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能力。结果 12种微生物在pH 5~7、28~37℃时产GAD和蛋白酶酶活较高。其中黄曲霉产GAD酶活最高,为41.97 U/h,最适pH 7、温度28℃;其次是鲑色锁掷酵母菌、黑曲霉、米根霉、枯草芽孢杆菌,酶活分别为29.04、25.78、22.42、19.43 U/h。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活最高,为24.80 U/mL,最适pH 7、温度37℃;其次是解淀粉芽孢杆菌、米根霉、鸟肠球菌,酶活分别为16.86、12.51、9.18 U/mL。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碱性蛋白酶活最高,为13.29U/m L,最适pH7、温度34℃;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米根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R)阳性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调整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神门"组、"内关"组、"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照海"组,每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制造失眠模型,各治疗组针刺相应腧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GABA、GABAAR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GABA、GABAAR阳性细胞数及爬竿时间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下丘脑内GABA和GABAAR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同时爬竿时间延长(P<0.05)。各针刺组之间比较,"申脉-照海"组和"神门"组的疗效明显高于"足三里"组、"三阴交"组和"内关"组(P<0.05)。结论:针刺"申脉-照海"神门"内关"足三里"和"三阴交"均可提高下丘脑GABA和GABAAR,针刺可能通过此作用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改善机体免疫能力,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治疗失眠常用穴申脉、照海和神门的调整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4-氨基-2-甲基斑蝥胺(AMC)的抗惊厥作用及对皮层脑电图(EcoG)、γ-氨基丁酸(GABA)和γ-氨基丁酸受体(GABAB)受体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皮层运动区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PIC)模型,以丙戊酸钠(VPA)为阳性对照,以惊厥潜伏期和Racine分级评定药效,RM6240C型多道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步记录惊厥大鼠EcoG,分析灌胃AMC(25.0,100.0 mg·kg-1)后的抗惊厥作用及对EcoG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皮层和海马区GABA和GABAB受体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两剂量AMC均能显著减轻大鼠惊厥发作及癫痫样脑电(P<0.01);小剂量AMC组皮层和海马GABA含量虽然均较正常组和模型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海马部位的GABAB受体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而在皮层部位的表达量虽然较模型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VPA组和大剂量AMC组皮层、海马区GABA含量与GABAB受体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 (P<0.05)。结论 AMC可对抗PIC惊厥,抑制痫性放电。抗惊厥作用的机制与提高皮层和海马区的GABA含量和GABAB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七方镇静催眠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RT-PCR方法,三七方对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七方组和复方枣仁胶囊组均能显著增加海马GABAA-α1mRNA的表达(P<0.01),复方枣仁胶囊组有增加海马GABAA-α2mRNA表达的趋势。结论:三七方镇静催眠作用的作用机理与促进GABAA-α1的表达有关;三七方对GABAA-α2mRNA表达无影响,可能可以避免由其介导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分离鉴定的枯草芽孢杆菌、鲑色锁掷酵母菌、黑曲霉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5株菌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能力,为探讨淡豆豉炮制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消长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平板对峙法与十字交叉法检测5株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生长的影响;使用液质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 ...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的镇痛作用,探讨OMT的镇痛作用与高电压依赖性钙通道(highvoltage-dependentcalciumchannels,HVDCCs)mRNA表达及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C57BL/6小鼠共6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OMT组,每组22只。建立部分坐骨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采用upanddown方法测定小鼠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脑、脊髓组织中各HVDCCsmRNA的表达;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脑、脊髓组织中GABA含量。结果与0天比较,模型组第7、10、14天结扎侧左后足MWT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7天结扎侧左后足MWT显著降低(P<0.05);与0天比较,OMT组术后第7天给药前MWT降低(P<0.05),给药后MWT则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Cav1.2、Cav1.3、Cav2.1及Cav2.3mRNA水平明显升高,Cav2.2mRNA明显降低(P<0.05),而脊髓组织中Cav1.2、Cav1.3mRNA水平明显升高,Cav2.1、Cav2.2、Cav2.3mRNA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OMT组脑组织中Cav1.2、Cav1.3、Cav2.1及Cav2.3mRNA水平明显降低,Cav2.2mRNA明显升高(P<0.05),而脊髓组织中Cav1.3mRNA水平明显降低,Cav2.1、Cav2.2、Cav2.3mRNA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GABA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OMT组脑组织中GABA含量升高(P<0.05);在脊髓组织中,各组GABA的含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抑制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HVDDCs有关,其中Cav2.2可能直接影响GABA神经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赵莉  吴悦  刘晓  李朋梅  张镭  张相林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7):1343-1347
 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技术测定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在肾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取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RNA,使用定量PCR测定干扰素(interferon, IFN)-γ mRNA表达水平。结合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和临床检验结果分析。结果 IFN-γ对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移植后时间和年龄不同的肾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不同药效有较好的区分。结论 IFN-γ可作为肾移植免疫抑制剂的药效学指标,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蜘蛛香提取物对惊厥小鼠的抗惊厥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建立小鼠惊厥模型,用蜘蛛香乙醇提取物进行抗惊厥治疗,观察蜘蛛香对惊厥小鼠的行为学及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含量的影响。结果:行为学观察表明,蜘蛛香提取物对小鼠惊厥潜伏期有一定延长作用、对惊厥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惊厥小鼠的死亡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蜘蛛香提取物还可显著提高脑组织GABA的含量。结论:蜘蛛香提取物对小鼠惊厥潜伏期有一定延长作用,可明显降低惊厥小鼠的死亡率,作用机制可能和升高脑组织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基因ET-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相对定量的分析生脉注射液作用前后ET-1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T-1mRNA基因在生脉注射液低剂量组的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但不是很明显,同时生脉中剂量组内皮素ET基因水平降低,而生脉高剂量组内皮素ET基因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对今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新方法新手段来研究和治疗冠心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临床疾病研究有着指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缬草挥发油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内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观察经缬草挥发油治疗后的癫痫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结果:经缬草挥发油治疗后的癫痫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谷氨酸显著降低(P<0.05)。结论:缬草可调节癫痫大鼠脑内的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从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大鼠海马双侧注射后大脑组织Bax和Bcl-2 mRNA表达的变化及加减地黄饮子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0诱导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大脑组织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x2-ΔΔCt显著升高,而Bcl-22-ΔΔCt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加减地黄饮子组Bax2-ΔΔCt显著降低(P<0.05),而加减地黄饮子组Bcl-22-ΔΔCt显著升高(P<0.05)。结论海马注射Aβ1-40可诱导大鼠脑组织BaxmRNA表达上调和Bcl-2表达下调,而加减地黄饮子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BaxmRNA的表达和促进Bcl-2mRNA表达,进而起到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D大鼠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1β-40后APP mRNA表达的变化及加减地黄饮子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用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加减地黄饮子组共5组,每组20只。通过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1β-40诱导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w,第5周处死大鼠,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APP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APP mRNA 2-ΔΔCt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表明模型组APP mRNA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加减地黄饮子组APP mRNA 2-ΔΔCt值显著降低,表明APP mRNA表达下调。结论:大鼠大脑海马注射Aβ1-40后海马组织APP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加减地黄饮子提取物可以抑制海马组织APP 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痫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受体α1(GABAA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抗痫方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24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每日4 ml/kg灌胃;抗痫方各组分别给予大、小剂量(10.26 g/kg、5.13 g/kg)灌胃,西药组给予丙戊酸钠每日20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造模第1天,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戊四氮(PTZ)75 mg/kg,复制急性癫痫模型;于致痫后12 h、2 d、5 d、7 d相应时间点取材,制备脑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GABAARα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ABAARα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抗痫方大、小剂量组GABAARα1阳性表达增加(P<0.05)。结论:抗痫方可提高GABAARα1表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补脑止痫散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探讨补脑止痫散的抗痫机制。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脑止痫散低、中、高剂量10 d组和低、中、高剂量21 d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癫痫大鼠模型,分别用低、中、高剂量的补脑止痫散灌胃。在预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海马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Glu和GABA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脑止痫散中、高剂量组和低剂量21 d组海马神经元Glu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GABA含量均极显著地升高;治疗时间相同而灌胃剂量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Glu含量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G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而中、高剂量组之间比较则均无显著差异;灌胃剂量相同而治疗时间不同的各组间比较:低剂量10 d和21 d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中剂量10 d和21 d组、高剂量10 d和21 d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补脑止痫散能明显降低癫痫大鼠海马Glu含量,提高GABA含量,调节二者之间的平衡;中、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焦虑情绪模型大鼠额区皮层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情绪的干预机制.方法:白香丹胶囊由芍药苷、香附挥发油和丹皮酚配伍组成.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香丹胶囊组(200 mg·kg-1)、巴氯芬组(8 mg·kg-1),采用“孤养加异种大鼠入侵”方法,大鼠孤养2周,然后异种大鼠居住入侵刺激2周,制备焦虑情绪大鼠模型.从居住入侵第2周开始,药物组按相应剂量ig给药7d,每日1次.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模型评价,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额区皮层GABABR1,CABABR2和AC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系数降低,旷场实验得分增高(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数(OT%)降低(P<0.05),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胶囊组和巴氯芬组旷场实验得分降低(P<0.05),OE%和OT%值升高(P<0.05),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鼠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下凋可能与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关,白香丹胶囊抗焦虑作用的中枢机制可能与其恢复额区皮层的GABABR的表达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荣华  杨丽  朱晓峰  蔡宇  黄丰 《中药材》2005,28(4):312-315
目的:观察益骨胶囊预防和治疗用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TGF-β1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益骨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72只10月龄SD雌性大鼠中随机抽取24只为假手术A和B组,余48只待手术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A组、模型B组、预防组、治疗组,每组12只;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骨质疏松模型;预防各组均在手术后3天即开始灌胃,假A组、模A组灌胃NS 3 ml、预防组灌胃益骨胶囊水溶液3 ml,每天1次,共24周;治疗各组均在手术后第13周即开始灌胃,假B组、模B组灌胃NS 3 ml、治疗组灌胃益骨胶囊水溶液3 ml,每天1次,共12周.FQ-PCR方法检测骨组织TGF-β1mRNA基因表达.结果:大鼠造模24周时,益骨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骨组织TGF-β1mRNA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近.结论:益骨胶囊能促进骨组织TGF-β1mRN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小鼠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影响,探讨扶正祛毒方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雄性HBV转基因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同系雄性正常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西药组、中药组分别予以阿德福韦酯药液和扶正祛毒方药液灌胃,模型组、空白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4周后处死取材,检测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尾尖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相对表达量,肝组织γ-干扰素、白介素-10含量。结果 (1)ALT、AST: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2)HBeAg、HBsAg:模型组HBeAg、HBsAg阳性率均为100%,空白组均为0%,西药组、中药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28.6%、42.9%。(3)HBV DNA: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4)γ-干扰素: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5)白介素-10: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 (1)用药24周后,扶正祛毒方对慢乙肝病毒携带小鼠肝脏炎症反应无加剧,并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2)用药24周后,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小鼠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3)用药24周后,扶正祛毒方可以提高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小鼠肝组织γ-干扰素表达,并抑制白介素-10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病毒复制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