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10)
研究表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注射是治疗包括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在内的多种肌肉骨骼疾病的一种新方法。虽然医师越来越关注PRP,但其临床疗效只有对膝骨性关节炎和肱骨上髁炎的报道。尽管PRP在退行性椎间盘疾病中应用普遍,但仍然需要可靠的临床证据证明其实用性和有效性。该文回顾了现有PRP疗法的文献及其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简称盘源性腰痛)的潜在用途,并重点关注其临床试验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腰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该病患者在骨科门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引发腰痛的各种原因中,由于椎间盘本身病变引起的腰痛约占39%.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被定义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各种文献报道结果并不一致.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优缺点,为医务工作者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79年,Park等[1]首先提出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念,即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和节段不稳定,起源于椎间盘内部的腰痛,至少40%的慢性腰痛都是因此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即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疼痛伤害感受神经向椎间盘内浸润生长。关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机制的研究迄今不过短短十余年,但免疫组化、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2021年本院门诊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病例15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自体PRP进行治疗,每个月注射1次,计划注射4~6次。依据治疗前后毛发生长情况,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对治疗结果中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分析,主要有治疗次数、脱发的等级、PRP中Plt的浓度3方面,其中:(1)按照治疗次数可分为1~6次;(2)按照脱发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即轻度、中度、重度脱发;(3)按照PRP中Plt的浓度进行分级,可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极低浓度[(<800)×109/L]、低浓度[(801~1 000)×109/L]、中浓度[(1 001~1 200)×109/L]、高浓度[(1 201~1 500)×109/L]、极高浓度(1 501>×109/L)。结果 治疗次数与有效率的相关系数为pearson=0.986,P<0.001,结果呈现正相关性。治疗次数组间总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相似文献
8.
慢性腰痛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因于椎间盘源性[1].不同于可产生疼痛的其它腰部组织病变,如腰椎椎体、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是由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导致.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1)游离神经末梢(痛觉受体)的存在;(2)炎症反应[2]. 相似文献
9.
10.
将8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腰痛方,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胶囊。疗程均为2w,治疗后随访1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及1年后病情随访,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对5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术后参考Macnab标准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术后3个月时,优32例,良2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单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采法制备的PRP治疗,对照组采用手工法制备的PRP治疗。比较两组制备的PRP血小板计数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PRP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毛发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单采法制备的PRP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患者毛发密度增加明显,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诊断方法及采用经椎间孔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均行经椎间孔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患者年龄平均43.7岁。L4-5 33例,L6S1 14例。术后3d下地活动,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49个月,平均2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4分,降至术后11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56分,降至随访6个月时17.2分。椎间隙高度从术前平均9.3mm增加至术后13.7mm。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或漏诊,可结合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诊断。经椎间孔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疗养医学》2021,(4)
腰痛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被认为是引起腰痛主要病因之一,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如何明确诊断长期困扰着临床医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常用检查手段之一,但研究发现MRI仅能作为诊断DLBP的提示和筛查影像学指标。椎间盘造影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近年研究发现造影本身可能会增加椎间盘的退变和突出的风险。DLBP的治疗方法也较为多样: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兴的生物治疗等,但大多数方法的效果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国内外文献,将DLBP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治疗包括手术、理疗及药物等方法,但有些情况下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的: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大耳白兔10只双侧面神经上颊支横断后置入硅胶神经再生导管,一侧注入富血小板血浆为实验侧,另一侧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侧。术后8周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面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侧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侧,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明显高于对照例(p〈0.01)。实验侧再生神经更显成熟,再生轴突较多,髓鞘分化较好,髓鞘厚度较均匀,再生轴突的直径接近正常,神经轴突较密集,排列较规则,神经纤维外膜较较对照组增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层较对照组增多;对照侧再生轴突数目较少,分布不均匀,轴突发育较差,并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空泡变性较实验侧为多。实验侧再生神经在有髓轴突直径、面积、髓鞘厚度及轴突计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在面神经损伤修复再生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椎间盘已被证实是慢性腰痛的重要病因学来源之一。椎间盘源性腰痛约占慢性腰痛的39%。椎间盘源性腰痛因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金标准的参考,诊断一直有争议。本文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